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辛亥革命时期的贵州自治学社研究.doc
《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辛亥革命时期的贵州自治学社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本科毕业论文辛亥革命时期的贵州自治学社研究.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2关键词3前言4(一)选题的原因及目的4(二)国内外研究现状5(三)研究方法和选题意义6一 贵州自治学社简介6一、贵州自治学社成立的背景6(一)贵州自治学社的成立7(二)自治学社的活动8二 贵州自治学社社员对立宪的认同9一、自治学社与宪政派:利益认同9二、革命分歧与民族利益10三 自治学社革命化12一、自治学社转向革命12(一)四川保路运动的发生12(二)自治学社与哥老会13二、革命胜利,贵州光复14(一)武昌起义的爆发及贵州的光复14(二)革命失败15(三)自治学社的历史作用16结语16参考文献17致谢18辛亥革命时期的贵州自治学社研究摘要: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的一百周年纪念日,辛亥
2、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学社、会党、海外华侨等对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贵州自治学社即是众多学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自治、立宪为理论核心和思想基础,对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它是辛亥革命研究者注意的团体。但是,自治学社在成立初期与立宪派的关系暧昧,共同拥护清政府实行改良政策,而在后期与革命派互相结合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自治学社经历了从改良、立宪到革命的过程,对辛亥革命的进展起到促进作用;又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造成了革命的失败。关键词:辛亥革命 贵州 自治学社The Study on Guizhou during the Revolu
3、tion Society of AutonomyAbstractThis year is the centennial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Revolution, Revolution is a landmark in modern history of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Society which will be of the party, overseas Chinese and other victory on the Revolution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4、and Guizhou, which is one of many autonomous Society Society for the organic component of the self, the core constitutional an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theory, the victory of the Revolution in the country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t is the Revolution researchers note groups. However, the auton
5、omous Society in the early days of ambigu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stitutionalists, modified the common support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policy, while in the latter part of each othe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overthrow of the Qing governments rule. Society has gone
6、from self improvement, the constitutional process of the revolution, the progress of the Revolution play a catalytic role; and because of its inherent limitations,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the revolution.Key words: Revolution; guizhou; Autonomy society前 言(一)选题的原因及目的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
7、革命,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阶段。它一举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集中代表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旧的封建顽固势力,并且废除了传统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民主政体。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是它作为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因此仍不失为伟大革命。它的失败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开始,为后来的革命者作出指导,使得后继者在革命的思想上有了更高的觉悟,也因此迎来了五四运动,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武昌起义是发生在反清浪潮运动高涨中的一次偶然事件,虽然起义之前经过周密的计划,但是由于
8、消息走漏而不得不提前发动的一次伟大起义。它的胜利使革命浪潮聚卷全国,贵州继湖南、江西、陕西、山西、云南等省起义之后,亦宣布独立。其直接的后果就是促成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清王朝的彻底覆灭,民主共和的思想也彻底地毁灭了专制王权。贵州的光复是全国辛亥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贵州自治学社的努力密不可分的。由于贵州辛亥革命很快归于失败,自治学社党人横遭杀戮,有关文献亦被销毁,故搜寻资料十分困难。因此,长期以来,在研究贵州辛亥革命史的许多论文著作中,大多数学者认为“自治学社是一个自始至终的革命组织”。例如,张恒平、陈世和在试论贵州自治学社的性质(参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中
9、华书局,第447页)一文中就认为自治学社属于同盟会的一个分会,是得到孙中山承认的革命组织;但是邱捷在论贵州自治学社兼论辛亥革命时期立宪派的一些问题(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辛亥革命论文集,编者,1981.第279页)中就认为“自治学社不仅不是同盟会的分会,1911年以前也不能算革命党组织”;有人说,自治学社公开的社纲只是掩护,成立后即“密谋革命”;也有人说自治学社发展社务是革命工作,有记载如下:“奔走党务以张泽均最力,尝只身匹马,足迹遍于上下游,所至早谒耆老缙绅,贤豪魁杰,语以政乱国危,非结合团体,不能救亡,发言流涕,闻者莫不感动,故经过之地,分社随之成立”(辛亥革命(丛刊)(六),第429页。)那
10、么,贵州自治学社是否属于革命的组织呢?后期又怎么会发生转变呢?我认为,这是一个组织成立发展完善的过程,如果只从某个阶段或者它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来看,都有失片面性;自治学社在最初就与立宪派在政治上的主张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但为了民族利益及其自身的利益,学社积极鼓动新军,传播革命思想,既可以为己谋福利又可以挽救国民以水火之中。因此,贵州自治学社是从最初与立宪派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积极转变到革命这一过程的。自治学社在它的认识达到一定高度而在当时社会形势允许的情况下,能够转变成为革命的组织并且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但由于其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性与革命目标的模糊性决定了它最终被反革命所击垮。基于以上的原因及目的,我
11、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在国外尤其如此,在20世纪中期国内正在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如火如荼地进行大研究时,国外已涉足辛亥革命的研究了,当然了,即使如今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且范围宽广,但是我们不能说辛亥革命的研究已经完善,而只是走向成熟。尤其是对贵州辛亥革命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为贵州辛亥革命很快归于失败,自治学社党人横遭杀戮,有关文献亦被销毁,故搜寻资料十分困难。较为可靠的资料是自治学社早期创办的刊物自治学社杂志,目前贵州仅见第一、二、三期,第一期发行于1907年12月,第二期是1908年8月,第三期是1908年10月,
12、三期杂志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贵州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辑录了贵州辛亥革命资料选编,收入此书的资料,在当时多是未刊载过的。其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函电、文告及报刊摘录,第二部分是亲历者的记述及回忆,第三部分是主要人物传记。其他有关贵州自治学社研究未有相关专著。不过在每隔周年纪念都有少量相关论文,例如,刘毅翔的略论贵州自治学社与同盟会贵州分会发表于中华书局出版的辛亥革命史丛刊第六辑上,1991 年以论文略论贵州自治学社与宪政预备会参加辛亥革命 80 周年全国学术纪念会。有 30 万字专著辛亥贵州人物传稿 ( 未刊行 )。国外对自治学社研究有少量论文,(美)高慕柯(Mi
13、chael Gasster):辛亥革命之再探讨及(美)薛君度(Hsueh Chan-tu):辛亥革命新论;法国白吉尔的相关研究。(三)研究方法和选题意义本文运用历史学的相关研究方法,重视史料和史实与档案资料相结合,以对辛亥革命时期贵州自治学社从改良、立宪到革命的一系列转向进行研究。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沉重打击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旧的封建顽固势力,创建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民主政体。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一次伟大的解放,民主共和思想由此深入人心。它为以后的中国革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而贵州自治学社是辛亥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14、,在辛亥革命中,推翻了清政府在贵州的封建统治,有利于贵州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因此,对贵州自治学社的研究,有利于增加对辛亥革命在贵州胜利的认识,并能在革命失败后反思其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对以后的中国革命做出较有意义的借鉴。一 贵州自治学社简介特殊的历史事件是一定历史关系的产物。在历史的研究中,应该把特殊的历史事件与一般的历史关系结合在一起,“用特殊来说明一般,又用一般来解释特殊。一方面,应把握每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要在这个历史事件与其它历史事件的有机联系中来研究这个事件。首先,把这个历史事件放在一定范围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研究,然后,把它置于整个时代,整个历史阶段的广阔背景之下进行考察
15、。” (美)高慕柯(Michael Gasster):辛亥革命之再探讨。贵州自治学社即是晚清中国出现的特殊历史产物,说其特殊,是因为在长期封闭不受中央王朝垂青的边陲贵州,能在晚清数省中崛起而响应辛亥革命,当然对中国历史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研究辛亥革命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胜利必须研究贵州辛亥革命这一个例的胜利,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部分的胜利就没有全局的胜利。而要研究贵州辛亥革命的胜利就自然与贵州自治学社与贵州宪政会密切相关,尤其是自治学社,从响应晚清政府的“新政”,实行宪政改革,因此曾与宪政派关系暧昧,共同努力创建谘议局,推进宪政改革;而当中央政府用所谓的“新政”欺骗百姓
16、,掩人耳目,而其实是进一步集中权力于满族统治者,削弱地方及其汉族大员的权力时,贵州自治学社毫不动摇地参与同盟会,促使贵州独立。一、贵州自治学社成立的背景日俄战争,立宪小国日本打败了专制大国俄国,中国工商界和教育界受到极大的刺激和鼓舞。他们以为从中找到了救亡图存的道路。南方报说:“大哉!日俄之战!岂非天意所以示其趋向而启中国宪政之萌芽者乎?彼俄之见衄于日也,非俄之败于日也,乃专制国败于立宪国也。”转引自东方杂志第2卷第10期。 梁启超也说,日俄之战乃是“专制国与自由国优劣之试验场。”梁启超: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新民丛报第62号。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形成弥漫一时的思潮。时报曾不无夸张地说:“通国上
17、下,望立宪政体之成立,已有万流奔逐,不趋于海不止之势。” 时报光绪三十年八月七日。当时一部分封疆大吏和驻外大使节也纷纷奏请立宪,终于迫使清政府于1906年9月宣布预备立宪。从此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开始活跃起来,立宪团体纷纷出现,著名的有上海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南的宪政公会、广东的粤商自治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贵州的宪政预备会等等,其他各地规模较小的宪政研究会、自治研究会等团体,据统计全国不下80余个参见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第90143页,清季结社表。日本打败俄国之后,开始在亚洲称雄,因此而与中国的矛盾加深化,同时各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而国内处于清吏压迫之下,民情思变,各革命团体以不同之
18、假名,应运而生。至此,中国国内外矛盾再度加深,国内改革革命之呼声进一步高涨,在此背景下,贵州自治学社成立了。(一)贵州自治学社的成立贵州自治学社,即贵阳自治学社,创建于丁末年(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按:一般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下同。)冬,黔省志士张百麟、黄泽霖、钟昌祚、陈永锡、谭西庚诸人组织一爱国团体,名“自治学社”。旋通款于留东学生平刚、于德坤等,得同盟会本部许可,认为黔省通信处,自是党务逐渐发达;用成辛亥革命黔省响应大功冯自由:贵州的组织与活动,摘自作者所著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参见贵州辛亥革命(资料选编),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第357页。根据
19、以上描述,贵州自治学社对辛亥革命是有大功的。但是,部分学者认为自治学社不属于同盟会的分会。也就是说并没有得到同盟会总部的认可,而只是贵州自治学社社员的一厢情愿而已,或者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抑或是突出自己的地位。邱捷就在其论文论贵州自治学社兼辛亥革命时期立宪派的一些问题中否认自治学社是同盟会的分会,他认为,自治学社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它与同盟会有过联系,但并没有成为同盟会的组织。它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从它的领导骨干的思想、它的纲领和实际活动来看,自治学社应属于立宪派。但由于本身的一些因素,加上革命党人的工作,自治学社在革命高潮到来的时候转向了革命,成为策动贵州独立的主力。他说,自治学社成立时
20、,同盟会领导核心已发生分裂,主要领导人也已先后离开东京。此后两三年,日本的同盟会总部“群龙无首,一般散沙”,只是靠留在东京的各省会员用“不断集会”的方法“维系着同盟会的组织不散”吴玉章:辛亥革命,第9697页。革命逸史记在关于自治学社被同盟会吸收一事:“时平刚为黔学生贵州同盟会分会长,于德坤等为评议部议员,遂开会议决承认自治学社社员为同志”冯自由:革命逸史三集,第357页。可见,所谓接纳自治学社加入同盟会一事,是在同盟会总部不健全时少数贵州籍会员的决定。由于有著作提到自治学社加入同盟会一事得到孙中山的批准,他也否认了此种观点。他说,自治学社的骨干周素园、黄济舟的著作没有提及此事。冯自由的革命逸
21、史和邹鲁的中国国民党史稿,有关贵州的内容大都是原自治学社社员提供的,也没有记载孙中山同意接纳自治学社的事。如实有其事,那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平刚在1926年写成的贵州革命先烈事略也没有提到。实际上,自治学社成立后几年,孙中山都不在东京。与自治学社有联系的平刚,当时与孙中山的关系也并不特别密切。而且,孙中山在发展组织吸收党员方面向持严肃慎重的态度,不会如此轻易同意吸收一个他所不了解情况的组织入会。所以,所谓同盟会接纳自治学社一事,只是少数贵州籍同盟会员和自治学社社员通过书信往来决定的事,当时,既没有得到同盟会领导机关的认可,也不为多数自治学社社员所了解。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那是否就如同邱教授所说
22、的自治学社并不是同盟会的分会呢?我们再看一下费正清在其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关于同盟会的记载。“经过一系列筹备会议以后,1905年7月30日在黑龙会首领内田良平家中组成同盟会。约有七十人出席,实际上全是中国留学生,他们代表了十八个省中的十七个省。正式的成立大会定在8月20日举行,这次是在坂本金弥家中举行的。有三位日本人宫崎滔天、平山周和萱野长知是正式会员,宫崎在1907年被授予代理权,以便作为该会的日本代表谈判武器给养。同盟会在留学生原在东京成立的各省同乡会的基础上组成;它另外还有传统秘密会社的宣誓仪式和秘密活动的特点,这些都是以三民主义和五个口号的名义进行的。”陈承仁在国民革命在贵州之经过概述中记
23、载:“纪元(乙巳)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同盟会,张百麟将自治学社组织工作详情,密送平刚,转呈中山先生后,经考查结果,准自治学社加盟为贵州分会,以平氏为分会长,正式在贵州成立。但为掩护工作起见,对外仍用自治学社饰名。” 参见贵州辛亥革命(资料选编),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第346页。他也认为贵州自治学社是同盟会的一个分会,并得到孙中山先生的确认的。从上面不同的记载,我推测贵州自治学社是属于同盟会分会的。因为十七省中肯定有一省就是贵州,不只是这一点,从邱教授的观点来看,他也是凭主观认为“平刚与孙中山的关系也并不特别密切。而且,孙中山在发展组织吸收党员方面向持严肃慎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学 本科毕业 论文 辛亥革命 时期 贵州 自治 学社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