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速绞车设计本科毕业设计.doc
《双速绞车设计本科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速绞车设计本科毕业设计.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设计题目: 双速绞车设计 独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
2、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二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机自(二)10-1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 2 月 20 日毕业设计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至 2012 年 6 月 10 日毕业设计题目:双速绞车设计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1. 根据双速绞车的具体参数进行选型;2. 对双速绞车的各个部件进行设计与校核;3. 对双速绞车及其重点
3、部件进行绘图。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工作态度及工作量;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评阅教师评阅书评
4、阅教师评语(选题的意义;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量的大小;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写作的规范程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存在问题;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答 辩 情 况提 出 问 题回 答 问 题正 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 月 日摘 要双速多用绞车是矿山辅助运输设备的一种,利用钢丝绳循环往复工作,实现井下工作设备的运输功能。为了进一步做好绞车的改进工作,本文设计了一
5、种新型的辅助运输设备:JSDB-25型双速多用绞车。JSDB-25型双速多用绞车主要有电动机、联轴器、变速器、卷筒、底座等组成,整个系统方便灵活,外形尺寸小,使用方便,价格较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矿井的欢迎。其创新点在于将沿用多年的纵向排布结构改为横向对称结构,这对于工作空间限制极大的矿井生产带来了方便,给工人操作和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安装绞车底座呈雪橇状,在生产现场自移平稳方便,而且绞车重心低,底座刚性好。文中首先对绞车运输的现状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运输过程中的传动系统图进行了简要说明;其次详细地说明了该绞车的结构特点和减速器传动结构的原理,并对该绞车减速器和滚筒装置中各部件进行设计、计算
6、和校核,经校核计算得出各部件强度均满足要求等。再次文中对低速级制动和高速级制动进行了选型和设计和计算。最后设计了绞车的电气控制部分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键词:双速多用绞车; 矿山辅助运输; 滚筒; 电气控制系统ABSTRACTTwo-speed multi purpose winch is one of the mine auxiliary transport equipment, which use cycle movement of the rope to achieve the transportion functions of underground equipment. To fur
7、ther improve winch improvements, the paper aims to design a new type of large tonnage auxiliary transport equipment : JSDB-25 type two-speed multi purpose winch.JSDB-25 type two-speed multi purpose winch is mainly made up of motor, couple, gearbox and reel. The entire system is flexible , small , ch
8、eap and easy to use, which is winning a welcome of more and more mines. Innovations can be easily found on it. For example, it mainly changes vertical arrangement symmetric structure which has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into a horizontal structure. This great work brings convenience both for the mine
9、of constrained space and workers operation. The installed base of the winch was sled-like, which facilitate the smooth transfer. Whats more , the center of gravity is at a lower height and it has good rigid base. Firstly the paper tell briefly both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winch and its developm
10、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it simply describes the drive system diagram in the processes of transport; Scendly, the paper explain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ch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structures spreading of the decelerating machine in detail. It also designs calculates and sc
11、hools each parts of the decelerating machine and rollers of the winch equip. Each part of strength all satisfy request by schooling and calculating etc. Thirdly, The paper design and calculate the low level brake and high level brake. At last , the paper design and explain the electrical control sys
12、tem of the winch and analysis it in details.Keywords:Two-speed multi purpose winch; new; the mineral mountain assistance transportment; drum;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目 录1 绪论11.1双速绞车简介11.1.1绞车概述11.1.2绞车功能与结构11.1.3绞车分类21.1.4绞车应用31.2双速绞车的现状32 总体设计52.1设计总则52.2已知条件52.3传动系统的确定52.4计算传动效率62.5电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确定及
13、传动比62.5.1选择电机型号62.5.2各级传动比分配及总传动比72.6牵引钢丝绳直径的确定及滚筒直径的确定及速度82.6.1钢丝绳的选择82.6.2滚筒参数的确定82.6.3确定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拉力及卷筒上的功率92.6.4计算钢丝绳速度92.7各轴转速、功率的计算102.8验算电机闷车时,钢丝绳在里层的安全系数113 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123.1弧齿锥齿轮传动设计123.1.1初步设计123.1.2几何尺寸计算133.1.3按格里森法校核弧齿锥齿轮强度143.2第二级传动设计及校核163.2.1初步设计163.2.2强度校核计算173.3第三级传动设计及校核183.3.1初步设计183.
14、3.2强度校核计算193.4第四级传动设计及校核203.4.1初步设计203.4.2强度校核计算213.5第五级传动设计及校核223.5.1初步设计223.5.2强度校核计算243.6第五级后级传动设计及校核243.6.1初步设计243.6.2强度校核计算244 轴的设计计算264.1锥齿轮轴的设计计算与强度校核264.1.1轴的初步计算264.1.2轴的疲劳强度校核264.1.3锥齿轮轴上键的强度验算304.1.4锥齿轮轴上轴承的寿命验算304.2二轴的设计计算与强度验算304.2.1轴的初步计算304.2.2轴的疲劳强度校核314.2.3二轴上键的强度验算354.2.4二轴轴承的寿命验算3
15、64.3三轴的设计计算与强度验算374.3.1轴的初步计算374.3.2轴的疲劳强度校核374.3.3三轴上键的强度验算414.3.4三轴轴承的寿命验算414.4卷筒轴的设计424.4.1先对卷筒轴进行受力分析424.4.2对卷筒轴进行受力分析444.4.3轴的直径的初步确定454.4.4轴的疲劳强度校核454.4.5卷筒轴上轴承的寿命验算474.4.6卷筒轴上卷筒与大齿圈联接螺栓的强度验算475 制动器的选型及设计495.1制动器的形式和常用安全装置495.1.1常用绞车制动闸的形式495.1.2绞车上应有的安全装置495.1.3双速绞车制动器的作用495.2制动器的选用和设计495.2.1
16、制动器的确定495.2.2高速级制动设计495.2.3低速级制动设计515.2.4制动器调整525.2.5制动器的使用和维修526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536.1控制电路设计的目的与要求536.2控制电路选择536.3继电控制电路546.3.1继电器原理与作用546.3.2控制电路电气元件556.3.3控制电路线路566.4电路保护控制原理56结 论58翻译部分59英文原文59中文译文62参考文献67致 谢681 绪论1.1双速绞车简介1.1.1绞车概述在人类历史上,绞盘(windlass)是第一种用于拖曳提升重物的机器,它可使一个人搬运远重于自己许多倍的重物。绞盘采用一种轴和轮的形式,由用垂直
17、框架支撑的滚筒组成,人通过用手摇动曲柄,使绞盘滚筒绕水平轴转动(见图1-1)。中国人在公元前二千年就设计出用曲拐手柄转动的砂轮。图1-1绞盘简图今天被广泛应用的绞车(或称卷扬机)是绞盘的另一种形式,它泛指具有一个或儿个上面卷绕有绳索或钢丝绳的圆筒,用来提升或拖曳重载荷的动力机械。图1-1所示为一种简易的手动提升绞车;该绞车用手驱动,靠齿轮传动的速比增扭,配有防止卷筒反转的棘轮机构和制动用的带闸。1.1.2绞车功能与结构绞车设计采用滚筒盘绞或夹钳拉拔缆绳方式来水平或垂直拖曳、提升、下放负载,绞车一般包括驱动部分、工作装置、辅助装置等几部分。1、驱动部分:用于驱动绞车工作装置盘绞、释放缆绳,包含动
18、力及传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绞车可以采用多种驱动方式,包括电动机、蒸汽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液压马达、气动马达等。无论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在绞车的驱动部分设计中都应包含以下设计准则:无级均匀变速,调速范围宽广;在有负载情况下,良好的启动特性和低速特性,总效率高;双向旋转,并且容易改变旋转方向;维护保养相对容易,对周围工作环境不敏感;制动系统工作可靠;设计紧凑,结构简单,安装布置容易,重量轻;在有负载情况下,能长时间安全带载静止而不至于损坏驱动系统。对于小型绞车,为了保证结构紧凑,绞车驱动部分一般与绞车工作装置联接在一起,直接驱动工作装置;对于大型绞车或应用现场空间相对狭小的绞车,绞车驱动部分与
19、绞车工作装置可以设计成独立放置,两者间通过液压管线、气动管线或电缆管线相联系,绞车的布置和操纵均很方便。 2、工作装置:在驱动部分作用下,通过滚筒回转或夹钳直线拉拔等方式拖曳或释放缆绳以完成对负载的收放控制,并含有对缆绳的容绳和排缆装置。3、辅助装置:辅助工作装置完成拖曳作业,包含滑轮组、导向装置以及速度测量、长度距离测量、张力测量等装置部分;绞车可以使用钢丝绳、尼龙缆绳等多种材质缆绳。1.1.3绞车分类绞车可以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按绞车驱动方一式分类,绞车可以分为机械式驱动绞车、电机驱动绞车、气动绞车、液压绞车等几大类。1)机械式驱动绞车驱动部件间的固定几何位置关系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布局,布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绞车 设计 本科 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