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分类号密 级 U D C编 号 10520 硕士学位论文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研究 基于湖北松宜与辽宁阜新的案例对比:张 建 锋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何 雄 副教授学 科 门 类:经 济 学专 业 名 称:区 域 经 济 学:城市经济与管理二一一年五月十一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
2、人完全了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摘 要资源型城镇的转型与发展,不仅是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世界上尚未很好解决而亟待研究的问题。我国现有的426座资源型城镇,80%以上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转型已经迫不及待。但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还只是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关于
3、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统一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型经验与模式。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现实需求的紧迫性与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性,导致国内多数资源型城镇的转型缺乏应用性的指导,致使这些城镇的转型举步维艰。本文集中研究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的选择问题,希望对我国这类城镇的转型有所启示。本文首先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下,对国内外资源型城镇的转型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镇的转型模式,并按不同的标准对之进行了归纳分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影响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认为经济规模的大小、区位条件的好坏、资源禀赋的富裕程度、所处的生命周期和所享受到的政府政策支持等
4、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转型模式的选择。随后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总结出了8种不同的转型模式,分别适用于8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镇的转型实践。最后,本文还基于湖北松宜矿区和辽宁阜新两个在经济规模、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政府政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资源型城镇转型的案例对比研究对以上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资源型城镇转型不存在同一的模式,转型基础条件不同的资源型城镇应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个体情况千差万别的资源型城镇具体采用何种转型模式,应在深入分析自身经济规模、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命周期和政府政策等各方面的条件后,坚
5、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选择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的转型模式,实现资源型城镇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查阅、实地调研、案例对比研究等。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资源型城镇转型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不同条件的资源型城镇适宜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2)资源型城镇转型准备越早越好,最迟应在成熟期开始转型工作。否则,转型成本将大大增加。(3)经济规模、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生命周期是影响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的四大因素。(4)主要的转型模式可以归纳为8种,分别适用于不同转型初始条件的资源型城镇。关键词: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产业转型;资源禀赋;区位条件AbstractAs a world-
6、wide problem,the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is not only Chinese developing problems,but not yet well settled and to be studied worldwide. In China,there are 426 resource-based cities,most of them facing gradual reduction or exhaustion of recoverable resources. Consequent
7、ly, transition is inevitable for such cities. The difficulties of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faced have bad effects on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How to achieve successful transi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was a great realistic problem. This p
8、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ransition model selection, intend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tud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Firstly,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life cycle theor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domestic and
9、overseas case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conversion. Secondly,this paper analyzed sever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resource-based cities transition. We thought that Economic scale,Geographic conditions,Resource endowment and the Stage of Life Cycle are the four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when we select
10、 the transition model. And also we analyzed how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selec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ransition patter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ransition patter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was divided into 8 categories, respectively applicable to transi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11、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At the end,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Songyi vs Fuxin, empirical test was taken on.There is not the same transition pattern for different resource-based cities with different basic conditions. When resource-based cities face the transition pattern selection,it
12、 is necessary to deeply analysis its own Economic Scale,Location,Resource Endowment,the Stage of Life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in order to enhances strong points and avoids weaknesses, choose to form the principl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ransition pattern and realize
13、the successful transi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research method basically has literature, consult,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case comparative study, etc.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include: (1) There are many transition patterns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cit
14、ie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appropriate to different transition model. (2) The earlier transition work begins,the better the results. The latest transition work should be started in the period of maturity. If not, the transition cost will increase greatly. (3) Economic Scale,Location,Resou
15、rce Endowment and the Stage of Life Cycle are the four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when we select the transition model. (4) Major transition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8 categories, respectively applicable to transi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Key words:Resource-base
16、d City;Transition Pattern;Industry Transition;Resource Endowment;Location目 录摘 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3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写作思路8第二章 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相关理论10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10第二节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12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15第三章 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18第一节 资源型城镇的转型模式18第二节 转型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21第三节 不同类型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27第四章 松宜煤矿与辽宁阜新转型模式对比研究34第一节 松宜煤矿与辽宁
17、阜新概况34第二节 松宜矿区与辽宁阜新转型条件的差异34第三节 松宜矿区与辽宁阜新转型模式选择36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41第一节 主要结论41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42参考文献44致 谢47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一、研究背景(一)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现实问题迫在眉睫资源型城镇的转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大规模快速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了对煤炭、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一大批资源型城镇相继兴起并发展繁荣,成为我国早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煤城”、“钢都”、“镁都”、“石化城”大多借鉴苏联经验,根据“缘矿建厂、一
18、厂一城”的模式兴建,他们以占全国不到20%的人口和地域面积提供了国内73%的天然气、80%的铁矿石、90%的石油、93%的煤炭和原木资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198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粗放式开发使我国主要资源型城镇相继提前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我国资源型城镇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典型的有所谓“二高三低”(失业率高、贫困人口比率高,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三个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和 “四矿问题”(矿工、矿山、矿产、矿业)。遍布全国东、中、西部各个区域资源型城镇的衰败,已经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经济
19、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民生问题,资源型城镇的转型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山西就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挖煤、卖煤、倒煤(霉)”。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我国到底有多少资源型城镇,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县级(含)以上资源型城市170个,建制镇(含)以上资源型城镇426个 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39页。,其中80%以上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426个资源型城镇中仅82个处于成长期,占比不到20%;处于成熟期的256个,占比60%,处于衰退期的88个,占21%)。相关研究表明,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
20、城镇是进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最佳时期。而处于衰退期的资源型城镇则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产业结构畸形,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失业贫困人口增多,保障压力加大;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发展困境,城镇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转型需求更是迫切。(二)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30年代初,加拿大经济地理学者哈罗德伊尼司就对资源型城镇进行了专门研究。国外初期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研究形成了“资源型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长距离通勤理论”(Long-distance commuting)等一系列丰硕成果,但总的说来,这些研究基本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还未涉及实
21、践方面,系统的资源型城镇经济社会转型理论也还远未形成。1950年代以后,较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西欧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相继出现了早期工业开发地区随着矿产资源衰竭而出现的萧条,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应运而生。理论方面,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学者对资源型城镇问题关注较多,西欧学者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他们主要从社会学、生态学、人口学等角度对资源型城镇问题进行了研究,相继提出和完善了“矿区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R.A.Lucas,1971,Bradbury,1983)、“社区互动理论”(J.I.Knell,1975,Anglu,1985)、“资源型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Baress
22、,Hayter,1992).等。实践方面,国外资源型城镇的转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德国鲁尔(煤城)、法国洛林(煤钢城)、英国迪斯(煤工业区)、美国休斯敦和洛杉矶(石油城)、匹茨堡(钢城)、日本北九州(煤城)等资源型区域的成功转型为世人所称道,而阿塞拜疆的巴库(石油城)则成为失败的典型。总体说来,国外成功的资源型城镇转型实践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种是完全的市场运营模式,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为代表。二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强力的直接干预转型,以西欧国家为代表。三是政府宏观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模式,以日本为代表。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取得
23、了丰硕的成果,对我国资源型城镇的转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但由于以上研究与实践并非完全针对资源型城镇展开,加上各国经济运行、政府管理、历史阶段、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国情差异巨大,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对我国资源型城镇转型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国内关于资源型城镇的转型研究是1980年代中期后才开始的。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历程、数量分布、分类、人口特征、转型战略及模式、路径选择等方面,众多学者还从产业经济、生态环境、制度模式、利益博弈与协调、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资源型城镇的转型进行了理论探索。在实证研究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阜新、大庆油田,西北的大
24、同、白银等典型的资源型城镇被当作转型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反复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国内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研究虽然非常多,也提出了诸多理论,但宏观层面研究多、微观层面研究少,战略研究多、技术操作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总体说来,还没有形成关于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统一的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型经验与模式。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现实需求的紧迫性与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性,导致国内多数资源型城镇的转型缺乏应用性的指导,致使这些城镇的转型举步维艰。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的想法,源于2010年初赴湖北松宜矿区的一次调研。调研过程中,矿区居民生活条件之差、伤残病人之多、环境污染之严
25、重、基础设施之衰败让人触目惊心,而且松宜矿区的转型至今没有探索出一种适宜的模式。在后来的资料查阅过程中,通过比较国内资源型城镇初始转型条件的异同、总结影响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以及最终转型模式的选择,笔者认识到不同条件的资源型城镇应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而转型条件相似的城镇则可以采取相似的转型模式,于是选择了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这一课题作为硕士论文题目。已有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高度概括,一般只把转型模式分为2-3类,第二类则为案例研究。前一种的优点是便于分类,缺点是分类过于宽泛,在一个具体的资源型城镇进行转型模式选择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类案例研究便于针对某一个矿区进行深度探讨,但
26、由于不同资源型城镇的条件(区位条件、城镇规模、资源禀赋、生命周期)不同,采取的转型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案例城镇的转型模式对不同条件的其他城镇借鉴意义有限。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数量众多的资源型城镇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找出影响不同类型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并依据这些关键因素的不同组合,总结出适合不同条件的资源型城镇转型的8种转型模式,以期做到既不乏概括性,又对实践中不同条件的城镇型城镇转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早在1930年代,加拿大地理学者哈罗德伊尼司(H.A.Innis)就在其著作加拿大原料
27、生产研究中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开创性研究。1962年,罗宾逊(J.M.Robinson)针对加拿大资源型城镇相关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对本国资源型城镇的发展现状做了全面评估。进入1970年代以后,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问题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 陈吉元:资源型城市转型理论回顾J,资源科学,2004年第3期。卢卡斯(R.A.Lucas)于1971年提出了在矿区生命周期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四阶段生命周期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矿区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建设阶段、雇佣阶段、过度阶段和成熟阶段,各个阶段在人口流动、就业和产业结构、矿区企业与居民的关系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布瑞德玻利(Bradbury)认
28、为卢卡斯的阶段划分理论没有考虑到矿产资源衰竭导致产业转型甚至城镇完全废弃的可能性。在卢卡斯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矿区发展六阶段论:勘探阶段、兴建阶段、建设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完全报废阶段 Bradbury J H.Living with boom and cycles: new towns on the resource frontier in Canada. Resource-based CommunitiesC.Csiro,Australia.1989;3-6.。1983年,布瑞德玻利从资源型城镇与外界关系的角度入手对资源型城镇问题展开了研究,他的研究认为资源型城镇与
29、其他工业中心城市之间是一种依附与剥削关系:资源型城镇依附于其他工业城镇;资源型城镇大多只进行采掘或简单的初级加工,资源型产品的绝大数附加值在其他工业中心城市实现,矿产资源的附加值被工业中心城市剥削。当资源型城镇步入衰退期后,由于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本性,生产会转移到其他地区,使资源型城镇居民和政府面临困境。布瑞德玻利(1984)还对加拿大拉布拉多地区资源型城镇进行了人口学研究。1988年,费奇瑞格(Fairchearige)则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澳大利亚资源型城镇艾丽安格瑞的人口学特征。他们指出,资源型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突出表现为人口季节性的短期迁移和因矿区开建或衰退引发的永久性迁移
30、。他们认为,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十分依赖这些有一定技能的、零散的、机动的弹性劳动力。1987年马希(Marsh)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煤炭矿区为例对资源型城镇进行了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Mash B.Continuity and decline in the anthracite towns of Pennsylvania.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87,77(3).。随后,卡内尔(J.I.Knell)、安格鲁(Anglu)等学者则从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的角度对资源型城镇进行了社会学研究。除上述从经济学、
31、心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等角度的研究外,国外研究对资源型城镇的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结构演进等方面亦有涉及。目前国内引用较多的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研究文献有30余篇。从国别来看,西欧由于单一的资源型城镇数量较少,相关研究比较缺乏。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特别是加拿大学者的研究成果最多,影响也最大。研究方法上,早期比较注重个案研究,之后不断引入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开始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内容上,开始逐步关注资源型城镇的经济结构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和发展生命周期问题,并把资源型城镇问题与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联系起来。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研究文献虽然较
32、多,但总体说来,还是以描述性、概念性的研究居多,还没有形成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统一的分析框架。二、国内研究综述改革开放前,国内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勘探和工业布局方面,资源型城镇的转型问题是改革开放后才引起重视的。目前,关于资源型城镇的概念、界定标准、形成机理、我国资源型城镇的数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国内已有较多研究。关于资源型城镇转型问题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资源型城镇产业经济转型的研究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产业转型的研究是有关资源型城镇专题研究中成果最为丰富的,众多学者从产业转型这个角度对资源型城镇的转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米尔(2002)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33、研究一文中,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区域产业更替、产业政策实施、战略模式的选择、转型障碍及具体投资项目选择等角度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尽的研究总结 张米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分析工具和政策建议。他还在以后的一系列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论文中进一步从城市化政策、财税体制改革、区域政策等方面深化了以上研究。运用上述理论,牛妍(2007)、于艳丽(2008)对金昌、东营两个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进行了研究 于艳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研究以东营市为例D,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牛妍:资源型城市经
34、济转型以“镍都”金昌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二)资源型城镇转型时机的研究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相应地,可以依据资源型城镇所依赖的资源型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将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李雨潼(2009)构筑了资源型城镇转型时机选择的数学模型,认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型城镇应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城镇是转型的最佳时期。并对处于发展期的山东邹城,处于成熟期的辽宁盘锦,处于衰退期的辽宁阜新的转型过程作了实证考察,验证了上述结论。关于资源型城镇转型的时机选择,目前国内学术界基本已经取得共识
35、:转型准备应尽早开始,转型时机以成熟期为最佳,衰退期最差。(三)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及其关键影响因素马智光(2002)集中研究了国内煤炭资源城市的转型案例,将煤炭资源型城镇的转型模式归纳为平顶山模式、兖州模式、阳泉模式、阜新模式、铜川模式等。王德鲁(2003)分析了国内外资源型城镇转型实例,认为影响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型产业退出壁垒、技术积累、区位条件和资源型产业衰退机理,他将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归纳为四种:产业创新、产业延伸、产业区位转移和企业能力再造。宋华山、李金克等(2003)认为应根据不同的开采阶段和宏观分类采取不同的转型模式。不同的开采阶段方面,业主赎权模式适用于
36、新建矿区,在采矿区选择集约化模式,衰退矿区则采取重建环境模式。宏观分类方面,生态矿区采取生态开发模式、人文矿区采取绿色开采模式、索取型矿区采取一次性开发模式。张米尔(2004)研究了不同产业组织结构下的资源型产业转型对策,认为开发阶段、开发规模、产业政策、企业战略、区位因素是影响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三种产业转型模式:产业延伸模式、产业更新模式以及复合模式,郑志军(2005)进一步从产业转型角度深入研究了我国单一资源型城镇的转型,认为对处于衰竭期或资源开发成本特别高的资源型城镇应借鉴日本九州的转型经验,采取新型产业植入模式。对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前期的资源型城镇应借鉴美国休斯敦的转型经
37、验,采取产业链扩展模式。对于除资源型产业外,其他某些产业也有一定潜力的资源型城镇,应采取新主导产业的扶植模式。赵静(2006)以安徽淮南市为例对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煤炭城市产业转型的一般模式有跨越式产业转型、依托式产业转型和复合模式,影响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区位因素、市场状况、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四种。任勇(2008)总结了国内外各资源型城镇的转型模式,认为国内主要有:恒山模式、平顶山模式、枣庄模式、阜新模式,国外有前苏联和委内瑞拉模式、法国洛林模式、德国鲁尔模式、美国休斯敦模式和日本九州模式,认为资源型城镇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区位因素、企业战略因素、产业
38、政策因素、资源开发阶段因素、资源开发规模因素和其他外部性因素。袁增伟、毕军、张玲(2009)比较了国内外政府、市场、企业三方在资源型城镇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以后,认为资源型城镇的转型模式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种:美澳加三国的市场主导企业决策型、西欧国家的政府统筹政策激励型、日本的政府规制企业主导型和中国的政府主导政策导向型。对于我国资源型城镇的转型,他们特别强调政府和政策的作用。关宏图(2009)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镇的转型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不同资源型城镇转型可以分别采取以下五种模式:新型产业植入模式、产业链延伸模式、多元产业复合模式、产业高度化模式和优势互补模式。归纳来看,关于影响资源型城
39、镇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区位因素、开发规模、企业战略、发展阶段、退出壁垒、技术积累、市场状况、基础条件、衰退机理、产业政策等内外部环境。转型模式则从不同角度各有不同提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拓展原产业还是引进新产业?日欧模式还是美加澳模式?(四)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有关资源型城镇转型研究中资料最为丰富的。这方面的研究尤以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居多,一般均先进行理论方面的梳理,然后以某个资源型城镇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单一城镇方面,杨向东(2002)以盘锦市 杨向东: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研究D,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枣庄市为例,天津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孙远虎(2005)
40、以枣庄市、郑楠(2006)以朔州市、任勇(2008)以铜川市、赵静(2006)以淮南市、于艳丽(2008)以东营市、尹丽娜(2010)赵栋(2009)以白银市为例对单个资源型城镇的转型进行了研究 任勇: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以铜川市为例D,西北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赵静:煤炭城市产业转型特征与产业转型研究以安徽淮南市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区域层面,王晓霞(2007)以西北地区为例 王晓霞: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张凤武(2004)、赵映慧、刘冰(2005)、修春亮等(2009)以东北地区为例 张凤武:东北资源型
41、城市转型策略研究J,中国矿业,2004年第3期。、袁增伟、毕军等(2009)以中部地区为例对各区域资源型城镇的转型进行了研究 袁增伟、毕军、张玲: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实证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年。(五)比较分析郭军(2001)对兖矿集团与德国鲁尔集团的转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正是由于政府政策、企业制度、社会环境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兖矿集团与德国鲁尔集团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张猛(2002)针对资源型城镇转型进行了广泛的国际比较研究。任华新(2003)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角度,对中美两国煤炭城市的转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中国煤炭城市的转型应更多引入市场机制
42、。王联勋(2008)对德国鲁尔,河南焦作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德国鲁尔的工业遗址模式对河南焦作有很大借鉴意义 王联勋: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还有的学者从其他方面对资源型城镇的转型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李宏舟(2008)研究了资源型城镇转型期间社会维稳问题和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梅耀元(2008)从政府服务角度研究了资源型城镇的就业问题。张亲培、孙悦(2010)从经济转型、政府治理转型和城市发展理念转型等方面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进行了个案研究 张亲培、孙悦: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10年第9
43、期。周少雄,姜迎春(2010)从社会学角度对大冶铁矿的社会转型与发展进行了考查。梁钰(2008)则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角度对资源型城镇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成果虽然十分丰富,但总体说来,我国资源型城镇转型理论的研究还滞后于转型实践,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研究方法上,描述性的论证居多,缺乏严密的分析论证和深入的理论探讨;研究内容上,多注重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环境、政治、文化等某一方面,缺乏全面调查和系统思考;对策建议方面,仍然停留在某一层面或某一地区,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问题上,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资源型城市
44、转型实践的需要。以后的研究需要不断引进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研究面也应相应拓展,研究层次也要逐步加深。逐步从单项研究走向综合研究,从个案的描述性的实证研究走向规范的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以期能对我国资源型城镇的转型实践提供指导。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写作思路一、 研究框架论文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文献梳理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经济规模资源禀赋生命周期区位条件不同类型资源型城镇的转型模式选择实证检验:松宜VS阜新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检验8种组合模式图1-1 论文研究框架图二、写作思路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进行了文献综述,交代了论文写作框架及思
45、路。第二章为基础理论介绍,界定了资源型城镇的相关概念,简要回顾了与资源型城镇研究相关的几大基础理论,主要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三、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部分展开。第三章进行了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的理论分析。首先主要分析了影响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基于四个关键因素的不同组合构建了8种转型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的资源型城镇。第四章实证分析,以辽宁阜新与松宜矿区的转型实践作比较分析,对第三章的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第五章结论及不足,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了几点结论,并指出了本文主要不足。文章主要创新点:对资源型城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
46、分析了影响不同类型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区位条件、城镇规模、资源禀赋、生命周期),并就每一项关键因素对转型模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还根据这些关键因素的不同组合总结出了8种不同的转型模式。(1) 找出了影响不同类型资源型城镇转型模式选择的四大因素。(2) 通过四大因素的不同组合,总结出8种转型模式。(3) 通过辽宁阜新与松宜矿区的转型实践对比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二章 资源型城镇转型的相关理论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一、资源型城镇目前,国外还没有形成关于资源型城镇的明确的、统一的提法,对应的概念主要有resource-dependent community、community of
47、single industry、mining town、resource-based town等,主要指在矿业公司主导下形成的、以单一资源开采及其初加工为主的矿区、小镇和社区 Mike Douglass: The Theory of resource-based tow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国内关于此类城镇的提法也是众说纷纭,相关的概念主要有矿区、工矿业城镇、矿业城镇、资源型城镇、资源型城市等。本文采取资源型城镇这一提法,主要基于如下考虑:第一,矿区、工矿城市等提法在计划经济时代较为流行,而城镇和城市的提法则更符合现代意味。第二,相较于资源型城市(县级市及以上)这一提法,资源型城镇(建制镇及以上)更贴近本文的研究对象。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尽管不同研究者对资源型城镇没有统一、明确的提法,但却形成了对资源型城镇基本一致的认识,即认为资源型城镇是在一定工业化时期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镇。这类城镇对特定自然资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城市发展容易因资源枯竭而发生逆转。目前,国内关于资源型城镇的定义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一是从城市发生学的角度,资源型城镇的发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