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doc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目: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管理制度、产业组织制度、科技制度及法律制度还不尽完善,使得生态农业仍然没有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因此,本文认为,应强调建立健全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保障制度,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健康、快速、高效地发展。一、 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的概念是指“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发达国家面对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人们开始不断反思和审视农业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农业发展
2、途径,于是各种各样的生态农业模式便应运而生。1.Fabio Caporali通过了解原住民族教育的序列像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的出现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确定了农业系统人为多个正在社会中的角色。有机农业,作为一个实际的做法农业定义为法律,作为第一所呈现的制度的例子世界人类活动系统explicitily面向可持续发展2.Sonja Brodt,Gail Feenstra,Robin Kozloff,Karen Klonsy and Laura Tourte收集一系列的个人和群体的生物的观点,不同的结果表明,虽然许多农民和社区成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话题,永续社区开发和利用可持续
3、耕作方法很少明确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许多独立的努力以增强局部山谷周围的营销和agritourism,提高公共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层的农地保护。李金才,张士功,邱建军,任天志(2008)结合前人对生态农业模式的定义,将我国农业生态模式概括为: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根据地域不同,利用现代技术,将各种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建立起来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间相互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孙敬水(2002(8)提出生态农业是替代传统农业的全新农业模式,是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科技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
4、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陈海球.谢德姣(2010)提出随着环保观惫的深入人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三、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1.资源循环型马同富,黄梦来(2207)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再思考为原则,把农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的生产模式。王军,周燕,徐少才,周震峰(2005)提出资源循环型农业是一种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工程方法,强调以资
5、源循环利用为主,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资源循环型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把农业生产活动由过去的“ 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的物质单向流动组织成“自然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循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减少最终排放废物的产生量,防止环境污染。(2)提倡农业与工业相结合共同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相耦合,构成多级的农业!工业循环模式,最终实现农业、工业的共同发展。(3)正确把握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延长产业链条,以增加生产
6、系统的稳定性,提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配合以农业清洁生产,最终实现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2.立体种养型王锋(2010)该模式就是在种植业、养殖业(含渔业)之间通过相互利用彼此之间的终端废弃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既节约资源,又保证食品安全的生态农业方式。这种方式的具体操作是把种植业和林果业生产上的落叶、秸秆进行加工,以作牲畜的饲料,畜粪则通过适当处理用作鱼类的饵料,或者用作作物果树的有机肥料,塘泥则可用作种植林果业的肥料,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生产过程。立体种养还可通过农田的间作套种、水产品分层混养、果菜间作等方式实现立体化发展,在有限的单位面积内充分利用土、水、光、热和气候等自然资源条件和
7、不同作物的高低差和时间差,进行复合式生产。纪中华,杨艳鲜,廖承飞,方海东,拜得珍(2005)立体种养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组分、多因子、多变量的复杂生态系统。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去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农、林、牧等多种经营配套组合,协调发展;又要适合生物种群的生存与发展,促进物质能量转化率,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3.生态旅游型李新平.黄进勇.马琨(2001)景观模式主要涉及一个区域或者一个流域范围土地的功能区划分,包括:(1)在一个行政区域或者地理区域内对各农业生产项目、自然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区、生活休闲区、工业加工区、交通运输线等进行面上的合理布局;(2)在一个流域实行水源保护
8、、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利设施建设、坡地、平原、低洼地的农业高效利用的整体优化布局。陈学清(2007)首先,农业生态旅游活动的“绿色保护文化”,即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以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潜力、生态限制条件和生态旅游产业的空间适宜性分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合理适当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保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原生性;其次,农业生态旅游服务的“绿色休闲文化”,即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交通及人员配备等以简约、适度为原则,加强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满足旅游者休闲体验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绿色和谐文化”,即以兼顾经营者、旅游者和社区长远利益和谐为准则,杜绝短期行
9、为,谋求可持续经济、社会、环境散打效益的协调发展。4.资源保护型 郭素芳(2009)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区域,通过植树造林,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等,并配合模拟自然顶级群落的方式,实行乔木、灌木、草结合,建立多层次、多年生、多品种的复合群落生物措施,是生物措施与工程技术的综合运用模式。赵其国.钱海燕(2009)根据近年来温室效应的影响扩大,建议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必须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增加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和比较效益,来应对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4/1/6652128e-f14c-4442-b44e-948c7beb5a16/6652128e-f14c-4442-b44e-948c7beb5a161.gif)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4/1/6652128e-f14c-4442-b44e-948c7beb5a16/6652128e-f14c-4442-b44e-948c7beb5a162.gif)
![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doc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4/1/6652128e-f14c-4442-b44e-948c7beb5a16/6652128e-f14c-4442-b44e-948c7beb5a16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综述 关于 生态农业 发展 文献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