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
《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毕业论文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科技大学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 题 目 对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的思考班 级 2009级本科专 业 会计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1年 07月 08日目 录摘要ii1.公允价值的涵义及本质41.1公允价值的涵义41.2公允价值的本质42.公允价值的现实运用及运用难点 62.1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优点 62.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中的运用 72.3公允价值现实运用的难点72.3.1公允价值中的“价值”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征82.3.2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征92.3.3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问题92.3.4公允价值可能
2、再次成为会计造假工具的问题92.3.5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波动性的问题102.3.6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引发会计人员的盲目排斥问题113.公允价值法对债务重组的影响124.对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思考134.1经济环境制约公允价值的应用 134.2会计人员素质影响准则实施 134.3应用公允价值缺乏应有的技术手段 144.4公允价值本身可能不公允 154.5公允价值有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16关键词 公允价值,债务重组,经济环境,损益,交易摘要 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本文对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
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会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考虑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债务重组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应谨慎。2006年2月,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在这场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理论界倍受关注的焦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认为从当前我国会计运行环境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会受到限制,我们在债务重组中需谨慎运用公允价值。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本质(一) 公允价值的涵义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较早地引入了公允价值作
4、为计量属性,在FASB发布的公告中,财务会计准则第15号(FAS15) “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困难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中最早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国际会计准则(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
5、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可以与“资产负债表观”较好地吻合,更具有相关性,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二)公允价值的本质 世界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很多,其中,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双方在当前交易中自愿购买或出售的价格”。可见,这两个定义都将公允价值界定为“公平自愿的交易价格”。因此,我国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
6、的本质就是交易价格。我认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必须指出的是,定义不同于本质,定义的方式可以是阐述本质也可以是描述表象,所以,由定义推断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交易价格的推断过程是不严谨的,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同理,一些学者提出“公允价值的本质是效用价值”(陈敏,2005)的论断也是以表象代替本质的本末倒置的做法。那么,公允价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真实可靠的使用价值。 第一:公允价值中“价值”的本质是指使用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任何商品都具有且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看,价值是与成本相联系的,
7、其量的规定性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时间上则属于现在或历史的范畴。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与财富相联系的,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其时间范畴既包括过去,更强调现在和未来,其量的规定则取决于人们对其有用性的量度。在交换过程中,使用价值对卖方而言体现为交换价值并具体量化为由价值所决定的交换价格,对买方而言则意味着存在于物品本身之中的有用性。对于企业资产而言,这种有用性就体现在人们对其获取未来经济利益能力的判断与估计。因此,显而易见,公允价值中的“价值”无论从“量”的范畴或“时间”范畴考察,指的都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 第二:公允价值中 “公允”的本质是
8、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在对公允价值定义的描述中强调的都是“知情、公平交易和自愿交易”。“知情”意味着信息公开,而“公平交易、自愿交易”则往往是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描述的都是一种理想的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就是指资本市场的强势有效性。而强势检验的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可靠性。因此,无论是“知情”还是“公平交易、自愿交易”体现的都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换言之,真实可靠性是公允价值的又一个本质属性。二、公允价值的现实运用及运用难点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优点 一方面,如前所述,
9、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使用价值,其侧重点在于对资产使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衡量。因此,公允价值的概念从理论上完美的解决了资产定义中定性与定量的时间维度统一性的难题,从而为现代财务会计从成本核心向价值核心的转变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会计工作者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即能够导致决策差别的相关信息。无疑,不同类型的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有区别的,但目前人们已达成的共识是面向未来的预测信息要比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对决策更有用,其信息含量更高。也就是说,具体到计量属性,面向未来的公允价值要比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更有用于决策。因此,公允
10、价值是“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黄世忠,1997),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吴水澎,2002)。(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准则中的运用其具体运用为: 1、当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非现金资产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这一公允价值可用该资产或与其类似资产的市价或用适当折现率计算的现值来确定。2、当债务重组方式为债权转为股权时,股权按公允价值作价,债务人应将股权公允价值与其实收资本(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确认为长期投资。这一
11、公允价值可以用股份的市价总额或评估确认价或双方议价来确定。可见,新准则的思路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债务转为股本,对股本及非现金资产应按公允价值作价。其中股本的面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债务人的资本公积,而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债务人当期损益(三)公允价值现实运用的难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考察,概括出最基本的两点:相关性和可靠性。其既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也是对会计计量的基本要求和制约,偏废任何一方的会计信息都是低质量的,是无用的。我认为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本身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公允价值现实运用难点
12、的根本所在。 一方面,会计信息要满足决策相关性要求,就要求会计计量应尽可能的将所有影响企业现实及未来收益的因素完全涵盖。其中既包括资产的预期未来收益,也包括目前广泛讨论的对企业未来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人力资源及物价变动等因素。在这个不断扩大的会计计量范围中,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与判断不可避免且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和中立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就在于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即知识结构大致相同的不同专业人员对同一客体的计量结果应大致相同。这就要求在会计计量过程中与个体差异(主要指知识结构、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相联系的主观估计与判断应尽可能的减少。因此,我认为认为,在
13、现时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加强势必导致其可靠性的削弱,反之亦然。因此,会计计量属性必须也只能在会计信息两项基本质量特征的制约下选择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现实运用的难点和关键点都在于对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有效调和程度。 1、公允价值中的“价值”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征。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也正是在于其建立在未来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决策相关性。但与此同时,要准确计算公允价值,就必须准确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涉及的因素至少包括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时间分布及折现率。无疑,对上述三项因素的确定都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主观估计和判断。 2、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
14、的可靠性特征。这就意味着对于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预计必须可验证,否则就可能陷入“以特定主体评价代替市场评价”(卢永华、杨小军,2000)的困境,不仅使其计量的科学性存疑,更易导致资本市场的混乱。3、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问题。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而引起的价值波动是通过损益表反映的,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的各项指标和财务信息的正确性, 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办法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但是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公允价值获取较难。而且未来现
15、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难度较大。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市场被分割时,金融产品价格受到扭曲,从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公允价值本身是合理的,我们不能因为公允价值难以计量就放弃其在新准则中的运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为公允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优化其存在的基础。我们应该让评估机构、物价部门等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对有过错的机构和人员追究相关责任,恢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还原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因此,我认为认为,公允价值不仅是防止资产虚增的需要,也是会计本身传递客观、公允信息的需要。4、公允价值可能再次成为会计造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学 毕业论文 公允 价值 本质 现实 运用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