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豫有约谈电视谈话节目及其对主持人的定位和素质要求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
《从鲁豫有约谈电视谈话节目及其对主持人的定位和素质要求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鲁豫有约谈电视谈话节目及其对主持人的定位和素质要求毕业论文word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鲁豫有约谈电视谈话节目及其对主持人的定位和素质要求北航北海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林立文电视谈话类栏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经相当成熟。而上世纪九十年代,谈话类栏目才开始在我国出现,这种新的栏目形式一出现,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十几年来,全国各式各样的谈话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温馨的演播厅,感人的嘉宾故事,应景的音乐视频,意外的道具帮衬,台下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集体动容。当今中国电视市场上,这一类慰藉心灵、强化电视“贴近”属性的情感类谈话节目风头正劲,已然形成一股潮流。谈话节目浪潮9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兴起,到2001年5月,我国电视类谈话节目就
2、已达到179个。情感类谈话节目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也纷纷落户各电视台,“遍地开花”。电视谈话类节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谈话节目,它以“谈话”这一形式为界定标准,包括访问(专访)和谈话。它是通过一种人与人之间自然亲切的方式,来实现大众传播的特定功能的节目形态。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或不一定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1993年上海东方时空创办了东方直播室,接着中央电视台具有平民风格的实话实说、高层人士发表言论的对话,以其话题新颖、风格清新、现场活跃、贴近生活等特点吸引人们的眼球,赢得大批的观众。此后,各地方电视台也纷纷独创了具有地域特点,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谈话
3、节目,从湖南卫视真情,江苏卫视情感之旅等开始,到“情感地带”节目群成为江苏卫视整个频道的特色定位,情感类谈话节目从萌芽开始日益成熟。时至今日,几乎每个频道都有这样一档或几档这类节目,从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到讲述,从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到冷暖人生,湖南台的真情背后的故事,上海卫视心灵家园等等。可以说,谈话类节目已成为我国电视节目中一个重要的节目形态,占据了大量的媒体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已超过170多个,而情感类谈话节目,也已经成为荧屏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一、电视谈话节目“谈”什么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较为特别的电视节目类型,它以面对面、零距离和即兴谈话(所谓的脱口秀)为主体。口头
4、语言的趣味性、话题的吸引性、谈话的深刻性和对观众产生的思考性以及对影视蒙太奇的“排斥性”为其显著特征,在美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繁荣以及它对大众的影响已经成为学者们强烈关注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虽然不长却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节目形态。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视谈话节目呢?其内涵与外延又是什么呢?1、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目前,对于谈话节目的定义并没有一种非常权威的说法,国内大多数的定义都是基于对实话实说模式的感性描述。按照传播学理论的观点,谈话是一种人际口语传播活动,包含了这种活动的参与者、谈话内容和交流方式,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信息交流手段的“以交谈的方式”。没有把“交谈”和“交谈的
5、方式”准确地区分开来是电视谈话节目界定混乱的原因之一,这样就很容易忽视谈话节目自己的特点,从而把它与“交谈式”的其它节目类型即“谈话节目”与“谈话因素的节目”混为一谈。张泽群认为,电视谈话节目是“谈话人(包括特邀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室里就某一问题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阐述和讨论观点的节目。”这一定义突出了节目主持人在现场的“遥控器”角色,但对谈话节目的空间限制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电视谈话节目完全可以走出“象牙塔”般的演播室,回归嘉宾真实的生活空间。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吴郁对谈话节目下的定义是:“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
6、的群言式言论节目。”这一定义基本上是对现象的描述,显得过于琐碎。笔者认为,电视谈话节目是在正常谈话状态下,在一定的空间里,以人际传播的形式对某一话题进行议论、探讨、评说、抒发,借助电视媒介进行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主要包含如下一些要素。以谈话为主要内容电话谈话节目应该以谈话为主要内容,或者说电视谈话节目是“主要围绕谈话组织起来的”节目,它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并且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节目的看点就在谈话本身,这个要点提醒我们,做好谈话节目,着眼点首先要放在如何经营好谈话上面,而不是谈话以外的其他元素。谈话是无脚本的电视谈话节目的谈话应该是一种无脚本的,带有即兴色彩的谈话。这种即兴
7、色彩既体现了电视媒体具有的即时传真功能特色,以一种真正“电视的”形态表现出来电视谈话节目独特的魅力,又适应了观众希望通过电视实现社会交流的要求。谈话是在严密设计基础上的即兴发挥电视谈话毕竟是在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任何无主题、散漫式的谈话都不应该划入严格意义的电视谈话节目的范畴。表面上的即兴发挥必须建立在严密设计的基础之上,也就是不能“放任自流”。以电视媒介为载体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也区别于广播谈话,电视谈话节目以电视媒介为传播载体,是视听双通道信息输出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2、电视谈话节目的本质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本质是人际传播。因为人是构成传播活动的两极,所以“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
8、,它通过人类生活中最常见,最亲切,最便捷的交流方式谈话,以文学,艺术,社会,人生,情感,命运为话题,以关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批判为内容,从而启迪心智,化育情感,帮助人们怀抱精神追求的兴味去创造并且享受生活。二、从鲁豫有约看现代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特点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2年1月推出的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由凤凰卫视的刘春、制片人樊庆元和策划人阿忆为陈鲁豫量身定做。长期以来,凤凰卫视致力于沟通两岸四地乃至于整个大中华“文化圈”,其全球化视野堪加称赞,再加上广泛的信息采集量和较为宽松的意识形态空间,开放式的、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是其
9、最大的特色和亮点。该节目除在凤凰卫视外的全国20几家电视台播出,节目播出后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与欢迎,收视率始终名列前茅,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1、主持人的明星化“明星”一词最早应该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据说是华山仙女的名字。太平广记中就有仙女明星“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之说。后来,明星也用来专指金星。因为金星是较亮的星辰之一。后来人们就以“明星”来比喻成绩卓越、才华出众的人。随着时间的演化,明星被用来称呼那些在各个领域卓尔不凡的成名或成功人物。就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来说,他们应该说是介于名人与明星之间的一类“特殊人物”。(1)似明星又非明星笼统地称谈话节目的主
10、持人为娱乐明星显然有失偏颇,他们之所以备受瞩目,主要因为他们身处电视媒介,而媒体界又的确是个制造明星的摇篮。与其他类型的明星不同,主持人既是电视节目打造出来的,也是观众普遍认同的结果。谈话节目经常被冠以主持人的名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颇有些明星效应的味道。例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以主持人的名气带动节目的收视率,以节目声誉提升主持人的名声,两者相得益彰。以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陈鲁豫这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成为明星,但是,在观众的心目中,他们又的确是不折不扣的明星。(2)师出名门,才华横溢陈鲁豫出生在北京一个充满书卷气息的家庭,从小对语言非常敏感。198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英语系国际新闻专业,五年的专业
11、学习,为主持事业打了坚实的基础。她1991年5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业余主持人大赛荣获第一名,由此步入电视领域。1991年-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多种类型的固定栏目以及大型专题节目和玩会。1994年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十佳主持人。1995年被评为华语电视界金奖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1996年3月加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先后主持凤凰早班车相聚凤凰台。陈鲁豫加盟凤凰卫视以前是中央电视台旅游节目主持人,凤凰卫视中文台担纲主持的节目有:音乐无限凤凰早班车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戴安娜王妃葬礼直播即时旁述,一点两岸三地谈VIP会客厅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2000年曾被选为“2000年最佳女主持”
12、。师出名门的陈鲁豫诲书不倦,身上洋溢着脱俗的知识女性气息,她是一个美女主播更是一个才女主持。(3)年轻化,精英化年轻化、精英化是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杨澜到陈鲁豫,从沈冰到许戈辉,从白岩松到胡一虎等等都是年轻面孔。这些所谓学院派的年轻主持人正在成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队伍的精英骨干,他们凭借流利的英语展开访谈,其双语主持风格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信息反馈表明,年轻观众占了很大的比重。2、访谈对象的名人化鲁豫有约的访谈对象几乎覆盖了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娱乐。其中,几乎每个被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是拔尖人物,也就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抑或是名人,具
13、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标杆示范作用。2009年初,李咏担任主持人的电视谈话节目咏乐汇也沿袭了这种嘉宾精英化和名人化的创作思路与表现风格,事实证明,卓有成效。3、内容丰富多彩(1)嘉宾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故事鲁豫有约每期节目所采访的嘉宾都有着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特殊感悟。观众在分享嘉宾的喜怒哀乐、人生经验的同时,对人生与社会产生思考与反省。对于鲁豫有约而言重要的不仅是嘉宾多为名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是有故事的人。鲁豫有约在寻求公众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共鸣点,提供了个人心理需求社会思想的辅助以及个人窥视他人心里秘密心态的平台。(2)话题选择的特殊性与敏感性鲁豫有约对于边缘另类人群、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失意英雄
14、等类别话题的选择使其显得与众不同。例如,在拉拉的故事里,鲁豫请来了生活在重庆的一些女同性恋者。同性恋作为社会的敏感话题,尤其是女同性恋这样一个弱势群体,通过电视谈话节目的表达形式进行沟通、倾诉与探讨,面对面的交流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更是拓宽了话题选择的范围,加大了对当下热点问题和焦点新闻的关注度,如针对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而推出的“选秀故事”;关注整容的“我为整容狂”。以及之前节目中的“人体模特”和“胖美人旋风”等等,这些紧贴人们日常生活热点的话题受到观众的欢迎也就尽在情理之中了。纵观市场,成功的情感类谈话节目都有一个共性,即明星化的感性叙事。1.固定风格形成品牌品牌效应在中国
15、电视的竞争格局里,是一件制胜法宝。一旦形成品牌,节目的收视群体和收视效果都会相对固定,同时,节目的风格与主持人气质也固定下来。鲁豫齐耳的短发和演播厅里的鹅黄色沙发、艺术人生里几乎每期都有的催泪场面,成为了当代电视观众的共同记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风格固定化已经渗透到演播厅布置、主持人气质、谈话方式、特定道具等各个方面,这类节目极少改版,通过长期运用固定风格和特定元素塑造品牌,让观众形成习惯。2.嘉宾与主持人的双重明星化情感类谈话节目在策划中大多把受众定位为一个广泛的大多数群体,因此嘉宾与话题的选择也遵循着平民口味。邀请明星嘉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明星在荧幕上讲述自己平凡或者不平凡的生活故事,展现
16、真实的喜怒哀乐,观众也获得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机会,释放匆匆生活中积攒的压力与情绪。在节目中唤起一个时代的共同经历,集体记忆,让观众们实现了后现代社会中缺失的自我认同。同时,藉由火爆的节目,主持人也成为了传媒和娱乐两界明星。谈话节目实际上对主持人与嘉宾、观众谈话过程的纪实和加工,主持人引导和掌握着整个现场,连接着嘉宾与观众。透过每一次精彩的谈话,主持人的魅力也在荧幕上被成倍放大,久而久之,他们或亲和、或睿智、或幽默的性格深入人心。主持人自己也成为明星。3.感性至上的叙事原则真挚的情感是这类节目的灵魂,这条定律衍生出感性至上的叙事原则。一是“作为效果的节目,对于观众来说,传递的是一种基于情感和感觉的
17、以感性认识为主的知识产品”;一是节目的制作过程,“工作人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感性思维为主的知识创造过程。”这两个方面给整个节目笼罩上感性的色彩,嘉宾、观众和主持人同时陷入感性的情感氛围中。随之而来的是嘉宾讲述各种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隐私”的公开满足了观众猎奇与窥私的心理。感性叙事,让嘉宾说出“隐私”成为了绝大多数情感类谈话节目不成文的规定。三、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众多的谈话节目中,有的节目长劢不衰,在有的却是一哄而起、一拥而上造成了严重的良莠不刘,有些节目重复、虚假、低俗到使人变“谈话”而色变。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这种谈话节目,一是谈话内容远离现实、远离老百姓的生
18、活;二是谈话语言粗俗、下流,几近闹剧;三是一些主持人加进了许多表演的成份,让人们对真实产生怀疑。另外据一些掌握内幕的人士透露,有此谈话节目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竟然在现场安排“话托儿”。举手站起来准备 好的话,还有就是让节目组的工作人员扮演当事人等等,简直是在愚弄观众。被高收视和好评包围的同时,情感类谈话节目也是遭受非议和怀疑最多的节目类型之一。有学者提出,这类节目“从思想文化的传承上看,徘徊于庸俗和通俗之间;从谈话情境来看,行走在模仿与造假之间;从话题危机来看,游离于和谐与中庸之间。”的确,谈话类节目,尤其是情感类谈话节目风格在固定化的同时也走向僵化,缺乏美誉度,缺乏深度与真诚。1.精英文
19、化品味的流失随着节目定位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老百姓听明星讲故事的套路越来越固定,精英文化在这类节目中不断流失,难以容身。以鲁豫有约为例,2002年节目创办时,策划者将受众定位为一批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较高的精英人群,选题上大多数避开了热点话题与人物,而选择昔日英雄、过气明星和有争议有故事的人物,以现代的视角去阅读尘封的历史,品味时代与人生。正是这些独特的选题资源让鲁豫有约赢得了掌声,在同质化的主流节目中脱颖而出。2005年,鲁豫有约进行了一次大改版,选题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好像是身边的家长里短,而又透着许多社会、文化、道德的信息。策划上,节目更加注重故事性和选题策划性,系列性,邀请嘉宾类型也逐
20、渐改变。据不完全统计,改版后的嘉宾名单中,各届演艺明星占到一半以上。主持风格上,节目越来越亲民,鲁豫的主持也越来越像“邻家女孩”。从凤凰转战湖南后,鲁豫有约带上了湖南卫视整个的娱乐化气氛和“快乐”品牌。2008年6月,节目更名为快乐心灵讲出你的故事,极具个人魅力的“鲁豫有约”被删掉的同时,这档节目最初的人文精神坚守也越来越淡。在我们为改版后平民化的鲁豫有约席卷全国的浪潮欢呼时,我们也应该惋惜精英文化品味和思想深度在情感类谈话节目中的又一次流失。2.过于煽情,缺乏真诚寻找人物性格的明确特点,在矛盾冲突中将情感推向高潮,是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亮点所在。当制作人发现“催人泪下”的镜头让收视率直线上升的时
21、候,这一“秘笈”被频繁而无节制地使用。在真情背后的故事等等节目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嘉宾、观众一起潸然落泪的感人情景,而将“催泪”发挥到极致的,当数艺术人生。编导策划运用各种手段设置情境,渲染气氛,或挖掘对方不为人知的情感故事;或安排神秘嘉宾出人意料地现身;或设计破镜重圆、深情相拥的戏剧性场面,让嘉宾不得不落泪。几乎每期都有眼泪,以至于聪明的观众看过一段时间之后能够估计火候,差不多到了该哭的时候了。“于是,嘉宾哭了,观众也哭了,而主持人一边擦着眼角矫情的泪花,一边还要继续残酷地抛出一个个像刺刀般尖利的问题让人物伤感落泪成了这些节目追求的最高境界,好像眼泪是高品位、深度、人文关怀的专用符号。”然而,
22、当眼泪也被当作时尚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时候,我们离真正的人文关怀其实越来越远。情感类谈话节目需要情感,但应该是真诚的情感,而不是刻意煽情、过度煽情之下曝出的包装的“隐私”,挤出的符号的眼泪。3.同质化程度高目前全国电视频道中大大小小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不下百档,定位重复、题材撞车、形式相互模仿,同质化程度高,这类节目因此陷入恶性竞争的生存环境。一个好人物,一个好故事往往要先后被几家、甚至几十家同类节目采用,反复讲述。如王宝强、SJ-M、周杰伦、蔡依琳等明星出现在各种情感类谈话节目中,他们的故事和“隐私”也被一次次讲述。观众多次在不同媒体看到同一人物的同一故事,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视觉的疲劳和同情心的麻木
23、,甚至对节目厌恶。事实上,媒介文化同质化在选秀节目、游戏综艺节目、益智类节目、电视剧引进等中都存在着,“一窝蜂”的状态已经成为中国电视节目恶性竞争的怪圈。只要有一个节目获得成功,很快就有许多同类型同质化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荧屏上。这些节目大部分占用频道的黄金时间,质量却只能达到“山寨”等级,纯粹效仿,既没有品牌节目的优秀资源,也没有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前途令人担忧。(1)话题选择比较拘谨和狭窄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谈话节目选题不太敢过多地涉及一些所谓的敏感话题,虽然大多数电视台都遵循“三贴近”的选题准则,但是,这种贴近却与观众的内心期待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某位公民在转让火车票的时候,多加了27
24、元的成本费,被铁路警方以非法倒卖有价证卷起诉,这位公民大惑不解,当庭质问法官,火车站售票处办理退票收取20%的手续费算不算倒票行为?我们的电视谈话节目一旦遭遇此类选题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小心翼翼,生怕越雷池一步。(2)参与电视谈话节目录制的人不愿或者不敢说真话嘉宾、观众乃至主持人不敢说真话,顾忌太多,生怕招惹麻烦。比起鲁豫有约的宽松环境,我们的主持人、嘉宾包括现场观众普遍觉得缺乏必要的话语空间,总觉得有一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思维与表达。说到底,这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所谓处事哲学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是关于火车票的案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第一时间的“马宾读报”得到了较好的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豫有 约谈 电视 谈话 节目 及其 主持人 定位 素质 要求 毕业论文 word 格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