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中的人力车夫形象毕业论文.doc
《五四文学中的人力车夫形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四文学中的人力车夫形象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四文学中的人力车夫形象摘要 五四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被大量引进,人力车夫也因此成为了该时期社会下层苦力劳动者的主要代表。受“劳工神圣”、“平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很多五四作家开始对人力车夫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投入极大的关注和深切的同情,人力车夫在五四作品中形成了集卑贱、麻木与忠厚、高尚于一身的群体形象。 关键字 人力车夫 城市苦力 卑贱 麻木 忠厚 高尚 引言 五四时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繁荣,大量农民为了谋生被迫离开农村涌入城市充当苦力。他们文化程度低,迫于生计只能从事诸如车夫、轿夫、码头搬运工等劳动强度高而且工资低的重体力活儿。人力车在五四时期成为了一
2、种最主要而且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许多人都会选择坐人力车出行,因而从事拉人力车工作的人成为了城市苦力中了一个最庞大的群体,并且其影响也相当广泛。正因如此,很多知识分子在受到“劳工神圣”和“平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后也都转变观念,开始关注下层平民劳动者,人力车夫由此也成为了被关注和同情的对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说,这种关注来源于当时对“人”的发现。当时的妇女、儿童以及下层民众“都是不被发现的(群体),不认同他们作为人的价值”【1】 ,即是说这些群体以前都是被社会忽略甚至遗弃的对象,而在所有下层民众中,人力车夫则是最典型的代表。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与人力车夫这样的下层社会群体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但因为
3、有了人力车,他们开始逐渐接触各色各类的人力车夫,人力车夫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在五四作家的作品里。作为城市底层苦力劳动群体的代表,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人力车夫这个群体的形象特征以及社会风貌,成为了五四作家共同关注焦点和创作的源泉。许多作家在五四期间创作了大量描写人力车夫的作品,其中诗歌方面有胡适、沈尹默以及叶圣陶的同名作人力车夫,闻一多的天安门,刘半农的车毯,周恩来的死人的享福以及徐志摩的谁知道、先生!先生!等;戏剧方面有陈绵的短剧人力车夫;短片小说方面有郁达夫的薄奠、鲁迅的一件小事等。大量的以人力车夫为题材的五四文学作品,不管是诗歌还是小说或者戏剧,其主题和思想内容都基本一致:即揭示人力车夫命运之悲苦
4、、社会地位之低下,歌颂人力车夫善良忠厚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 人力车夫在五四时期大多数作家的笔下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有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有的善良忠厚、品质高尚,但无论他们各自性格如何,都有一个共性:生活环境恶劣、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低下。正因为如此,在民族意识觉醒的五四时期,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些穷苦劳动人民,一部分身处上流社会的人开始对人力车夫重新进行审视,同时也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和悲苦命运给予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以及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赞美与敬仰。五四作家对人力车夫的表现大多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描写的。作为旁观者,五四作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对人力车夫这个
5、群体进行了观察和接触,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以及行为品质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该时期作家关注的对象,人力车夫生活的贫困与命运的悲苦都被深刻揭示出来。同时,作为旁观者,他们对人力车夫的观察也更加清晰、全面和客观。因此,他们的作品反映出的五四时期的人力车夫群体具有非常真实、完整的形象,即集卑贱与麻木、忠厚与高尚于一身的命运悲苦的城市苦力。一、人力车夫的卑贱与麻木(一)人力车夫的卑贱 人力车夫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不进入城市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所以在传统印象中,人力车夫是生活水平最低,工作最低贱,地位最卑微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常年累月奔跑在大街小巷里。坐车的人个个光
6、鲜亮丽,拉车的人却一个比一个衣衫褴褛。五四时期的人力车夫尽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他们却生活在被人忽视的社会最底层,他们总是干最重的活儿,挣最少的钱;流最多汗,吃最少的饭。经济的贫困,工作的艰苦,社会地位的低下造就了人力车夫卑贱的身份。从经济收入上看,人力车夫属于城市中最贫困的阶层。他们日复一日地奔跑于大街小巷,从天不亮跑到深夜,仅能挣五六毛钱。他们一年到头总是衣衫褴褛,没有穿过一双新鞋,甚至连一双破鞋也没有,不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雨雪交加的寒冬,都能看见人力车夫在风雨中飞奔的身影。在生活的压迫下,他们别无选择,只是因为穷到山穷水尽,找不到事干,才去做人力车夫。胡适的人力车夫中有这么一个
7、男孩,在寒风中焦急地等候着乘客,一位客人准备做车的时候发现他竟然那么年轻,结果询问才得知他仅仅只有十六岁,却已经拉车三年有余了。他觉得这孩子年纪太小,忽然感到心酸,实在不忍心坐他的车,可这个小男孩却说“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2】。可怜这孩子如此的哀求才拉得一个生意,而他从十三岁就开始不断重复每天辛辛苦苦拉车的生活,却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可见他生存下来是何等不易与艰辛。又如刘半农的车毯则是刻画了一个为了招揽生意,凑钱买了一条毛绒毯子铺在车上,而自己冻得半死却舍不得披一披这毯子来保暖的人力车夫;还有周恩来的死人的享福中那个在“西北风呼呼响”【3】的寒冬里却
8、将棉袍脱下来放在乘客脚上为他取暖还感谢乘客助他方便的人力车夫;以及在“天上不见一颗星,街上不见一只灯”【4】的深夜里履步维艰地拉着“我”回家的饱经风霜的老年人力车夫.这些人力车夫有的年轻得只有十几岁,有的年迈得连走路都踉踉跄跄,让人连坐他的车都感到于心不忍,但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都始终奔跑在街头巷尾。而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车夫们则是依靠他自己一个人拉车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们同样又苦又累,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得他们难以喘息,但在城市里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靠拉车挣钱,收入都十分微薄。这些车夫每天吃的大多为连米粒都数的清的稀饭或面食之类,肉食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奢侈。但就是这样他们也没有
9、办法每天满足自己的肚子,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两顿,或者根本连一碗粥的钱也凑不上,只能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的他们就更不用说添置衣物了,他们没有闲钱,因此终年穿着那仅有的一两件破烂的布衫,夏天光着身子,冬天裹着破棉衣。寒冬里,“人力车上人,个个穿棉衣,个个袖手坐,还觉风吹来,身上冷不过”【5】,可车夫却“单衣已破”。在寒风凛冽的天气里,坐在车上的人穿着厚厚的棉袄还嫌冷得难以忍受,而车夫仅靠那一件破旧的单衣又如何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冬酷暑?其悲苦和凄凉我们可想而知。人力车夫穷困的生活,除了吃不饱穿不暖之外,其居住条件也是相当艰苦。城市中外来人口多,住房也相当紧张,因此房租也就相应昂贵了。人力车夫没有闲钱租
10、赁这样昂贵的房屋,单身的只好七八个人委屈将就睡在一起,有家眷的人则在荒地上或污水河边用一些废旧的材料搭成一个简陋的房屋,那就是他们居住的“家”。经济上的贫困直接导致了人力车夫生活的艰苦,其恶劣的生存条件构成了他们悲苦命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城市人眼中打上了卑微的记号。从工作上看,人力车夫每天工作时间相当长,而且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这些人力车夫大多都没有钱买车,而是向车行租来的。这个行业没有专门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因此他们几乎都是一个人往来,并且经常和其他同行之间抢生意。为了招揽乘客,哪里人多他们就往哪里钻,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去,可能一时在这条街,一时在那条街,他们总是来来回回穿梭在
11、马路上,他们的足迹留在了每一条大街小巷,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黎明一直到黑暗。人力车夫的工作时间通常都是很长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据统计大多数人每天拉车的时间都超过了十个小时,天不亮他们就等在了街头巷尾,希望能尽快拉到顾客;深夜里他们还守在灯红酒绿的歌舞厅门外,希望能再多拉俩顾客,回去才能解决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虽然从事的是高强度的体力活,可时间再长他们也不得不咬牙坚持,生活不允许他们有半点偷懒和懈怠,他们必须拼命挣钱,因为这微薄的收入是养活一家人的唯一保障,而拉车则是挣取这些微薄资金的唯一途径。人力车夫靠出卖劳动力获取廉价的报酬,而且没有固定的拉车地点,这样的工作无疑又在世人
12、心中留下了卑贱的印象。 从地位上看,人力车夫的社会地位极端低下。五四时期的人力车夫大都来自农村,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注定在城市里难以立足,只有凭借自己的劳动力养家糊口。微薄的收入导致他们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永远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因此他们不得不长年累月地奔走在街头巷尾。而作为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无疑是被城市人民鄙弃的对象,人力车夫在这些“高贵”的人眼里就是供人使唤的“工具”。 尽管人力车夫的足迹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却仍然改变不了他们是最贫瘠阶层的现状。他们没有金钱,没有权利,没有地位,甚至没有作为“人”的尊严,所有的一切都被社会剥夺得精光。经济上的贫困和生活上的艰苦只是构成他们
13、悲惨命运的一部分,因为即使是这样的赤贫者,还要遭受政府的罚款、警察的打骂,甚至遭受乘客的白眼。从事人力车夫这样的工作,还有一种悲哀:就是很容易犯禁纲。在交通繁盛的地方,速度稍微快了点,要惹出是非;暂时停靠了,又要阻碍交通;以及晚上行车不点灯;不熟悉路走错了方向等都是犯法的。要是出现这些情况,便要受严厉的处分:“吃巡捕巡警的棍棒;摘去车照;重的吊销,轻的罚钱了事;连人带车提到官署。当车夫的吃棍棒,不过忍痛须臾,倒还罢了;销了车照,罚了钱,可就断了生路;至少也有一二天没饭到口,捉到官署,是更吃不消了!”【6】挨骂挨打对于这些人力车夫来说都不算什么,可是罚钱和吊销车照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命,一旦被吊销
14、了车照那就意味着丢了饭碗,全家人又要过上几天没饭吃的日子,甚至连以后的生活都失去了经济来源。可是,无论怎样严厉的惩罚他们都不得不接受,作为最底层的城市苦力劳动者,他们的命运更多的掌握在上流社会的达官显宦手中,一切的惩罚,他们都没有能力去反抗。在当时大多数人们的眼里,人力车夫就是出卖苦力的下层劳动人民,人们想骂就骂,甚至实施拳打脚踢,他们没有尊严,更没有地位,仅仅是人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社会最底层的城市苦力。 来自农村的他们没有文化,也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如此的出身背景以及职业特点使其很容易与城市社会的阴暗面联系在一起。人力车夫踏进城市后失去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他们原本淳朴、善良老实厚道的农民气息
15、逐渐消失,在城市风气中耳濡目染形成了一种欺诈、势力、卑鄙的陋习,人力车夫敲诈乘客的行为在五四时期成为了敲诈勒索之风中的一个典型现象。碧翁曾经在文中描述:平常都是人力车夫主动询问路上行人要不要坐车,甚至是乞求人家上自己的车,可要是遇到下雨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雨天里,如果你在招唤一个人力车夫,他就算是拖着空车,也假装没有听到而只顾往前走,这并不是因为他不想做这单生意,而是故意这样装腔作势,使你觉得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否则就不会拉你。要是你大声把他呼叫回来,他会把你身上一番仔细打量,看你是否带了雨伞,或者脚上有没有皮鞋,如果什么都没带的话,那他就铁定得抬高价钱,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你这时不坐也得坐。人力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四文学中的人力车夫形象 毕业论文 五四 文学 中的 人力 车夫 形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2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