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色谱分析导论课件.ppt
《《仪器分析》色谱分析导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色谱分析导论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色谱分析导论 色谱法及其分类 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1 色谱法及其分类(1)定义: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和分析方法。它是基于物质溶解度、蒸汽压、吸附能力、立体化学或者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微小差异,使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这样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使各组分分离,从而达到分离、分析以及测定一些物理化学常数的目的。,(2)历史: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于1906年提出的。,现代色谱方法的分离与检测是在线连续进行,记录时间组分浓度信号图即色谱图。,固定相流动相,(3)分
2、类:(a)按照流动相和固定相物态分:气相色谱:气-固,气-液 液相色谱:液-固,液-液 超临界流体色谱(b)按照分离原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生物亲和色谱(c)按照分离系统的结构形状分:柱色谱、毛细管色谱、平板色谱(d)按照展开程序分:洗脱法、顶替法、迎头法,洗脱法 吸附或溶解能力比样品弱的物质作为流动相,利用组分在固定相上溶解能力不同实现分离。,洗脱法样品流出曲线,大部分色谱过程采取这种方法。样品区带呈高斯分布。,t,A,顶替法 在惰性流动相中加入对固定相吸附或者溶解能力比所有组份都强的物质为顶替剂(或者直接用顶替剂做流动相。,适合于制备纯物质或者浓缩分离某一组份,
3、缺点是每经一次使用后,必须更新柱子,顶替法样品流出曲线,迎头法 是将试样混合物连续通过色谱柱。,除第一组份外均非纯物质,因此仅适用于从含微量杂质的混合物中切割出一个纯组份。,迎头法样品流出曲线,2 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组分在柱内理想的浓度分布构型可用正态分布曲线方程表示:,基线色谱峰峰高区域宽度:标准偏差;半峰宽 W1/2;峰底宽W(W1/2=2.354;W=4)保留值:死时间tm;保留时间tR;调整保留时间tR;死体积Vm;保留体积VR;调整保留体积VR相对保留值 分离度,由色谱峰流出曲线可以实现以下目的:依据保留值进行定性;依据峰面积或者峰高进行定量分析;依据保留值以及峰宽评价色谱柱的分离
4、效能,3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问题:色谱峰为什么是这种形状?不同物质为什么保留值不同?相邻的峰分离效果如何表示?和什么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分离速度?,样品在色谱柱内运行有两个基本特点:不同组分分子差速迁移-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热力学同种组分分子分布离散-物质在流动相、固定相中的扩散和运输速率以及柱外效应,动力学色谱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热力学、动力学,(1)分配过程,色谱柱内的分配平衡,相转移力:热力学理论告诉我们,自发过程总是向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进行的。而化学势(偏摩尔自由能)可以用来判断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向,即物质总是从化学势高的状态变到化学势低的状态,直至化学势相等即达到平衡状态。因此,组
5、分在两相之间的化学势之差就是发生相转移变化的推动力。,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化学势分别为:,平衡状态下溶质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等,即,由于色谱体系中溶质量很小,一般做稀溶液处理,活度可以用浓度C代替,从而可得到:,分配系数K:定义为组分在固定相中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因此有:,(1-5),物质的化学势实际上等于其偏摩尔自由能,因此可得:,(1-6),分配系数K是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布平衡性质的量度,反映了溶质和固定相、流动相作用力的差别,它决定于流动相、固定相和溶质分子的结构,而和色谱柱特性以及仪器无关。,分配比 色谱学中用到的描述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布特性的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分配容量k,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器分析 仪器 分析 色谱 导论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