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doc
《【word】 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学术研究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梁裔斌/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定义,理论基础,发展过程及代表人物,研究重心以及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认知语法;认知语义学;隐喻一,引言认知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认知科学同语言学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思潮和流派.”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束定芳,2002).”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熊学亮,1999).认
2、知语言学诞生于2O世纪7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自1989年德国杜伊斯堡首届国际认知语言学研讨会的召开,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以及认知语言学杂志创刊以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对这门新兴的语言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主要代表人物有Langacker,Lakoff和Johnson.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学科理论,研究体系和学科建设不断成熟,完善,形成了认知音系学,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认知修辞学等多个研究分支,其研究内容广泛,覆盖面大,呈现出了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许多语言学家都纷纷断言,指出认知语言学将是21世纪重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成为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认知
3、语言学是在反对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来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既具有经验主义的成分,又具有理性的成分.其哲学基础和心理基础上都与以往的学科有着很大的差别.(一)哲学基础Lakoff和Johnson在1999年合着出版了一部巨作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在书中他们尖锐地批判了在西方流行了多年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传统哲学观,如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二元论,天赋论等,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一一体验哲学.它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理论,与英美分析哲学和乔氏基于混合哲学的心智观针锋相对,也是对Putnam提出的内部现实主义(InternalRealism
4、)的一个发展,被视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王寅,2002).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心智的体验性(即心智是涉身的),认知的无意识性(即思维基本上是无意识的)和思维的隐喻性(即大多数概念是隐喻性的)(徐盛桓,2005).(二)心理基础认知语言学继承和发展了经验联想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成果,崇尚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他们认为: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经验的结果,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不是机械的反射人的客观世界,而是对经验经过大脑的组织和加工,结合原有的经验结构,重新实现新的认知世界,从外部世界到人的认知体系主要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模式来完成.故而,其心理学基础是基于身体经验的心
5、智主义和建构论(王寅,2002).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治的系统,它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生理的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结果,对语言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王寅,2002).三,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认知语言学从2O世纪7O年代中期在美国萌芽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O世纪7O年代中期到1985年前后,期间Langacker开始了对认知语法的研究;Lakoff等人发表了语言格式塔的论文;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着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隐喻的角度对语言与认知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在认知语言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6、这一阶段是认知语言学的萌芽阶段和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从2O世纪8O年代中期到2O世纪9O年代中期,美国有三部有影响力的关于语言与认知的研究专着相继出版:Johnson的心中之身:意义,想像和理解的物质基础,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第一卷)及Lakoff女人,火和危险事物一一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1989年认知语言学的专题研讨会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这次会议被认定为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ICLCI)(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目前已经举办十次),建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IcLA),次年创办了期刊认知语言学(COgnitive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_一一一一一一者的悲剧,女性强者的悲剧
7、和痴情之极者的悲剧.综合一下,从林黛玉的身世,性格和爱情等方面来论述其悲剧之美.其中,尤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感人至深.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里,有着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却几乎没有一个能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红楼梦里的宝黛的爱情故事.而宝黛的爱情故事之所以感人肺腑,则源于这是一个令人心碎也令人心醉的悲剧神话.众多的学者也认为红楼梦之悲在于宝黛爱情之悲.林黛玉死了,是否意味着追求自主婚姻彻底失败呢否她生前的浓情厚意,最后的控诉,悲惨的天折,终于加强了贾宝玉的反抗力量,使他战胜了封建的”声色货利”,弃妻,弃家,弃国出走.最后应该说他们仍是道义上的胜利者,黛玉用死亡再一次证明了她生命光彩的美.总结:红楼梦是本奇书
8、,是一个奇迹;黛玉,犹是.黛玉就这样带着她的美,她的诗,她的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黛玉留给人们的形象却是永远无法的抹灭.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里我们依然没有把黛玉忘记.黛玉就像是一本任人去品读的奇书,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迹.在她的身上具有撼人心魄的悲剧之美,更有引人人胜的个性之美.红楼梦一中国文学界的维纳斯,林黛玉在红楼梦这部错综复杂的经典着作中散发着自己独有的光芒.林黛玉之美亦会像其诗作一样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也正因为她的美,人们才会永远记得她.总之,林黛玉综合了天地的形象美,真善美,艺术美,和爱情悲剧美,是美的化身.【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三家合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 【word】 认知语言学文献综述 认知 语言学 文献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