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杨过与小龙女之爱情探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雕侠侣》杨过与小龙女之爱情探讨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神雕侠侣杨过与小龙女之爱情探讨 【作者】熊 怡 【关键词】金庸神雕侠侣爱情杨过小龙女 【指导老师】蒋 建 强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引言金庸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著有一十五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是一部靠感性多于理性,甚至只依靠感性去认知的书,除非你敢肯定你对爱情有绝对的洞悉。事实上,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往往都是靠感性去判断,而不是靠理性去思考,去诠释理由。至于那些从文学角度考虑的评论家们,一开始他们就错了,所以也没有必要去理会。但其中的一些诠释却值得借鉴。在读神雕侠侣时侯不禁惊讶:原来武侠小说还可以这么写!还可以加入这么多的感情因素,不!它根本就是在写爱情,否则就不
2、称之为神雕了!从理性上或从文学角度上,它的确不是金庸先生最好的,但它是最特别的,最与众不同的,也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神雕侠侣的主题是爱情,所以才受到如此大的争论,可能连各位读者都没意识到的。神雕侠侣中的爱情是直指爱情的本质和精华的,作者试图将各个时代、各个社会意识形态下的爱情解剖出来,层层剖开直取其共有的精华。所以你看到的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是近乎于纯粹的爱情,极致的爱情,基本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的爱情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又隐藏在每一个现实的爱情之中。每一个人都想做到和得到,但现实是不可能的。所以金庸先生塑造了这两个性格极其独特的主人公,以使书中的爱情读起来是如此可信和深入人
3、心。事实上这两个人的个性是不能被任何社会所容纳的,现实中也是没有的,但他们同样汲取了人类性格中的两个极端,其中就是小龙女的美丽、真纯、善良和杨过的激情、不妥协。他们既要个性的完全发展,又想让社会认可的心理难道不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及其潜意识的追求之中吗?只不过普通人根本做不到罢了,社会也不可能让人们做到,人们必需放弃其中的一些以适应这个现实的社会。而小说中是可以的,尤其是武侠。如此看来小说中的爱情、主人公的个性都是人类的极端所在,所以能让人感动、敬佩,看似虚幻缥缈但又如此真实。这颇有些像量子物理,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必须换一个观念来思考。如果你企图用普通的逻辑去思考解释,你很可能得到矛盾的结果
4、。下文就从几点来探讨杨过与小龙女爱情的形成,发展、升华的原因。一、 杨过与小龙女爱情产生的原因在此就第一个疑虑,神雕侠侣中哪一个人会让杨过爱且爱到如此境界?只有小龙女。又有哪一个人能让小龙女去爱?只有杨过。他们的唯一性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是幸福的而不是痛苦的,尽管受了这么多苦难。其实金庸先生对这点早已点明了,只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而已。虽然金庸在书中有许多评论并且相当精辟,就连金庸先生本人最后也无法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了。而是借他人之口道出,这个人就是郭襄,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哎,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1这是郭襄被救后对小龙女说的第二句话。这还没完,在神雕侠侣的续作倚天屠龙记中郭襄再一次提到相
5、同的话“嗯,也只有龙姐姐这般的人物才配得上他”2这是郭襄在默念丘处机的无俗念后的一句感慨。在两本书中引用了同一个人的同一句话,不妨大胆假设一下,这句话正是金庸先生的本意,这也正是金庸先生对杨过小龙女二人爱情的肯定。至于为什么只有他(她)才配得上她(他),并没有说明理由,不是不想说明,而是无法表达了,因为无人能穷尽其中的内涵和原因,金庸本人也不行。因为本就没有人能穷尽爱情。男女主人公的极端个性造就了这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天地为之动容,那一股荡气回肠实在是无法靠语言形容。对于当时十八岁的小龙女来说,一开始对杨过这个十四岁的小孩并没有什么感觉,不过也要知道,杨过是小龙女一生中第一个如此亲密,又是
6、朝夕相处的男子。司马相如的美人赋里有一句话是说:“古之避色,孔墨之徒,闻齐馈女而暇返;望朝歌而回车”3。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见色欲还好,一见色欲之后,就把持不住了。虽然这首赋是指男人,但是其实对女人也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原本清心寡欲的小龙女,此刻也就慢慢沦陷了,因此可以说,古墓派避世的禁欲主义已经名存实亡,不过在初期,小龙女还是颇有矜持的。有如聊斋志异里面的小谢一篇,写有柳下惠精神的陶望三遇到女色都不乱。后来两个漂亮女鬼来诱惑她,让他心遥遥若不自持,但是又随即肃然端念,不以理会4。在小说中似乎也可以看到小龙女这种心摇摇若不自持之时而随即肃然端念的情形。不过,事情发展到断龙石事件后,小龙女看到了杨过
7、宁愿舍弃舍命都要与她在一起,她那冷若冰霜的心也被杨过这种举动深深的打动了。因此,小龙女马上对杨过的感情升华到可以为夫的高度,这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小龙女终于压不住那股澎湃的感情啦。对于杨过来说,杨过是一个孤儿,在他出生前,父亲便“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孩童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所以他的世界是没有爱的现实体验的,而存现在他心里的仅仅是对爱的些许幻想。儿童时期的杨过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生存有着不可否认的强烈欲望,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漠视、嘲笑,甚至愚弄是极其合理的,于是在其混世思想中,“谁对我好,我便对谁好”便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得以生存的唯一保护工具。他内心极其渴望有人疼爱,在他逃出全真教之后,遇
8、到了孙婆婆,她对杨过如亲生骨肉般疼爱,也让杨过知道了这世上还有人疼爱他,最后她也因杨过而死,在她临死之际,她把杨过托付给小龙女,小龙女对杨过也关爱有加,这也使杨过对小龙女产生了感情,不过这种感情并不是男女之爱,而只是师徒之情,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而小龙女在这段时间中对杨过的情感却悄悄的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师徒之情,而杨过此时却没有发现其中的改变。从而使他们之间产生了许多的误会,在这种种的误会之中,也使杨过明白了小龙女的情谊,也激发出了杨过对小龙女的爱。尤其是在绝情谷的断肠崖前,杨过知道小龙女离去之后,痛不欲生。在黄蓉的善意欺骗下,杨过怀着将信将疑的期望坚守。小说中说“他自
9、思少年风流孽缘太多,累得公孙绿萼为己丧命,程英和陆无双一生伤心,因此经常戴着黄药师所制的那张人皮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5。两人十六年的生死茫茫,杨过正是经历了一次次类似的刻骨相思对他心灵的冲击,才使他对小龙女的爱进一步升华。那为什么他们能产生这种感情呢?下面就从他们爱情产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具体来分析。杨过与小龙女爱情产生的内在原因:在家庭环境上杨过小龙女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杨过背负父仇,他从小便没有了父亲,母亲也早逝。从未见过父亲的他,自然会和其他人一样将自己的父亲英雄化。所以当有人批评他的父亲是卖国求荣的人时,他便不能接受。敏感和偏激是杨过少年成长时期性格的两个最重要特征。庄子?天地
10、十二中所言:“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6正是杨过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且“机心存于胸中”的事实,而强化了其性格中的敏感和偏激,使他的性格带上了邪气。这和他童年、少年时的生活有关。狂妄不羁的他,做事处处与世俗格格不入,不愧为“西狂”这个封号。他会如此不顾一切地爱小龙女,也是因为“别人说不,我偏要”的爱情观。正如作者本人所言“企图通过杨过这个角色,描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约束”5。杨过的生命过程是反叛与抗争的集合,至情至狂而命途多折,是杨过生命历程的最佳概括。他的性格前后有着明显的超越,而这种性格的突变更
11、值得我们品味。中年的杨过在经历了人生中的大喜大悲之后,锋芒便慢慢隐藏了起来,他的性格与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那个年少轻狂而又充满邪气的少年,也不再是那个念念不忘复仇的青年受伤者,有的只是那种很沉静的等待,他鄙视名利,以一种淡泊的心态来应对世人的猜测;而小龙女的性格则不食人间烟火。小龙女之所以会不食人间烟火,便是由于从小就在古墓那与世隔绝的环境下生长有关。“小龙女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很温柔,很没主见,很不通事故的女子。这种性格和杨过看透人情世故、阳刚倔强、很有主见的性格正好相反。”7因此杨过便是小龙女飘移情感的依靠。在缺乏爱的生活里,杨过渴望出现关怀他的人,直到遇见了孙婆婆及小龙女。所
12、以杨过爱小龙女是因为朝夕相处,受到小龙女的照顾,而与他内心的渴望相呼应;而小龙女自幼而孤,这点小龙女和杨过是有些相似的,但小龙女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比杨过不幸多了。所以在遇见杨过后,“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情,油然而生。这也就是杨过与小龙女爱情产生的内在原因。杨过与小龙女爱情产生的外在原因:在这里不得不说全真派与古墓派的渊源,自王重阳和祖师婆婆起,全真派和古墓派就结下了极深的渊源。也因为杨过那不愿和世俗同流的个性,加上知道这段渊源,便有和小龙女一同代替王重阳和祖师婆婆完成美好姻缘的内心渴望,小龙女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正是因为受到了杨过这种个性的影响他们之间才能萌发出这种情感。之后杨过小龙女更是破了全
13、真教的禁忌,在小龙女受重伤之际,杨过带着她来到了王重阳像前拜堂。一方面是小龙女伤重,不可走远;另一方面,也是象征着代替王重阳和祖师婆婆的结合,并请他们见证;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杨过要报小时候的羞辱与不快之仇,全真教既然有这样不能破除的禁忌,他便要破,还要当着众道士面前破,给“牛鼻子”道士难堪。不过在当时那种世俗礼教的社会,师徒之间是不容许发生恋情的,认为这有违伦理道德。“天地君亲师”,在那时的人的眼中,是将阶层本份看得极重的。何况直至现在也还有因师生恋而被革职的老师及被退学的学生。明明杨过就不必和世人说起小龙女是他师父这件事,但杨过就定要娶小龙女为妻,而且还要在师徒的名份下成亲。这也在在显示了杨
14、过对武林中人眼光的不屑及执拗。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小龙女的贞操被尹志平夺去,而小龙女至始至终都认为是杨过,这也造成了他们之间多次的分离。当在终南山再重逢时,她最终明白这并是杨过所做,只觉羞愤难当;只觉自己再也不是清白之身,愧对杨过。而那时杨过因为过激而自负的性格被郭芙砍断一只手臂,正是因为杨过当时已失去一臂,而小龙女也身受重伤。这种同病相怜的情况,也让两人也更加地珍惜对方。真正的爱就是如此,杨过不但不计较小龙女的失贞,反而更加地疼爱小龙女。“他们爱的,是对方无穷的爱意,而不是身体中任何的一部分”。8二、杨过与小龙女爱情的发展过程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主要可以两个阶段:一是孺慕之情的爱情萌芽,杨过的童
15、年是十分悲惨的。当他逃离全真教时,遇见了孙婆婆,也第一次有了被母亲以外之人疼爱的感觉。来到古墓,初见小龙女,只觉她是天上仙女,说不出的貌美与气质非凡。后来小龙女受了孙婆婆的遗言,收杨过为徒。杨过更是尊敬、崇拜小龙女,就和小龙女在朝夕相处下产生了感情而不自知;二是相知至生死相许的爱情,在小龙女失贞后,她误以为是杨过对她示爱。当时的杨过,对小龙女就只是师徒之间的相敬之情,只是姑姑、姑姑地叫着小龙女。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他什么事也没搞懂,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分离。在小龙女离去之后,杨过才真正明白小龙女那天的意思,也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在英雄大会时,便和郭靖、黄蓉说了两人的事,即使众人都投以鄙视的眼光。他们仍
16、坚持要在一起。这也两人爱情升华的转折点。杨过与小龙女,这对侠侣欢短痛长,整部小说体现着相思别离、再相思再别离、更相思又别离的情绪,让人欲罢不能。小龙女一次又一次的离开杨过,杨过一次又一次的将她追回。许多人认为是由于他们之间的恋情有悖于当时的礼教,因而只有他们承受了更多的苦难,才会被认可。他们正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中认识了爱情的真正内涵,从而成就了完美凄绝的爱情故事。杨过与小龙女聚少离多,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爱情发展的呢?这就是杨过小龙女之间的分离,第一次分离发生在他们最长的相聚之后。这最长的相聚就是杨过“背叛”师门全真教改投古墓派,学了两年的武功,这是他们朝夕相对的两年,也是相互了解、熟悉、彼此开
17、始接受的两年。但这两年中两人更多的是师徒情,姐弟情。后来因为赤练仙子李莫愁来抢夺玉女心经,在争斗过程中,因为杨过甘心为小龙女付出生命,小龙女为此打动,从而让小龙女破除了古墓派衣钵传人终身不得离开古墓的誓言。也正是杨过不惜牺牲生命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小龙女那颗纤毫不染,纯净如水的心。这样两人在山谷中又多住了一年有余。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龙女第一次离开杨过呢?原因只有一条,就是小龙女的情难自以。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清纯的小女龙离开精神的象牙塔,甘愿焚身以火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女走下神殿,投入滚滚红尘呢?下文将具体的分析其中的原因。郭靖带杨过投师全真的时候,小龙女十八岁,杨过大约十四岁,杨
18、过自幼没有父亲,母亲也在他十一岁那年染病身亡。这几年来,杨过到处遭人白眼,受人欺辱。前文已经说过,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最初两年是师徒情和姐弟情。真正让小龙女发生实质变化的,是杨过的舍身护己。但这都是小龙女的一厢情愿,这时小龙女已年过二十当时却有一个少年男子甘心为她而死,自不免激动真情,如堤防溃决。小龙女在古墓中的精神支柱,就是玉女心经中的独特心法“断七情、绝六欲”,但她却不知以静压抑七情六欲,原是逆天行事,并非情欲就此消除,只是严加克制而已,这种克制非但不会断绝情欲,只会让情欲更加强烈,就像一只弹簧,你压下去的越猛,那么它反弹回来的力量就越大。小龙女与杨过共练练玉女心经时,需要赤裸身体,如果说是一
19、种考验,还不如说是一种诱惑,它不仅诱惑了尹志平,也诱惑的小龙女自己。当小龙女对杨过的情窦已开的时候,生理欲望也就随之而生。这是对古墓派教义精神的颠覆,它破坏了小龙女前二十年得以存在的精神柱石,由此小女龙的精神重心发生了改变,她的精神和感受必将以杨过为中心。但有关爱情的定理是奇妙的,那就是当两个人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的时候,一种反向作用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起着作用,让当事一方或双方,更加迅速的逃离对方的吸引。小龙女失身,这是让许多男士扼腕叹息的情节,就像杨过断臂让许多女孩心痛不已一样。但这正是金庸先生小说中精彩的一笔,小龙女“十八岁前在古墓中居住,当真是心如止水,不起半点涟漪”1,收了杨过这个徒弟,经
20、过共修炼玉女心经、被尹志平发现而受伤、共同抗击李莫愁师徒、杨过舍命而破除誓言这一系列的波折。别是两人在山谷中居住的最后一年,此时小龙女已经对杨过心生情意,这自与先前的师徒情、姐弟情有很大的不同。两人共同习练玉女心经和九阴真经,小龙女如想继续克制情欲但已力不从心。所以,关于龙女失身这一事件,并非一件突发事件,而是水到渠成之事,让人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直到小龙女是被糊涂的欧阳峰点中穴道,让在一旁窥视的尹志平有机可乘,然后糊涂的失身,她自己还认为是过儿胡闹所至。其实不难看出尹志平所以得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小龙女以为是杨过而未加以任何形式的拒绝,因此就接受了这第一次,因为
21、她的心已经彻底接受了杨过,她认为这是杨过对她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其实这又是金庸先生的过人之处,他向我们赞颂了小龙女的纯真,正像许多处于恋爱中的少女一样,当面对爱情与身体的双重困惑的时候,很难确定自己是忘我投入还是适当拒绝。显然小女龙选择了前者,但这无疑是个错误。杨过对小龙女的爱缺乏回应,这是小龙女离开杨过的根源所在,她对杨过投入一切,但此时的杨过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还没有确定自己对小龙女真正的感情归属。恋爱双方当一方认为自己投入巨大,而又得不到另一方的回应,由此而来的失落感是巨大的。小龙女已经进入恋爱的排他阶段和亲密阶段,而杨过则刚刚处于不确定阶段,甚至还没有进入排他阶段,因此他们的恋爱过程
22、必将有一方要从更高阶段返回。正如书中所说,当小龙女让杨过看自己的守宫砂已经消失的时候,杨过甚至没有发现小龙女已经失身这一事情,还以为自己是做错了什么事情,而导致小龙女离开自己。此时,小龙女也仍然没有意识到失身与杨过无关,当不能得到杨过将自己做为妻子的承诺后,她也不得不离开了杨过。小龙女离开杨过,是很符合人性特点规律,这不得不让人对金庸先生肃然起敬。在这一描写过程中,可以看到小龙女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身心成熟,而此时杨过却还是一个孩子。从这也可以看出金庸先生笔下的小龙女洁如冰雪、冷若冰霜,却情欲如潮,而平时热情似火处世老练的杨过,却茫然无知。正因为两人性格的截然不同,也就铸就了他们之间爱情的崎岖坎坷
23、。从两人的爱情发展过程及其性格分析,可知杨过是一个热血汉子,对于爱情,有其不同于世人,而超越礼教、执著于所爱。他的对于爱情有下列几项特点:由孺慕之情而生的爱情;超越礼教、执著所爱,即使世人瞧不起这种两人背离师徒伦理而执意结合的爱情,他依然坚持追求所爱;他不离不弃,只想与爱人长相廝守,安详的过日子。而小龙女则是像一个神仙般的人物,有着脱俗的性格。对于爱情,和别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书中也可以看出小龙女对爱情是从一而终的,只要认定一个人就会至始至终的爱他,她与杨过一样,都是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敢于冲破礼教的枷锁,而只想与爱人长相厮守,安详的生活。综合上文所叙述,她对于爱情有下列几项特点:不食人间烟火
24、,对世事的冷淡,远不及爱情的热烈;温柔而无主见的爱情观,一切都听从爱人的意见,完全没有自己的坚持;不通人情事故、不理会世俗礼教,长期居住在古墓,与外隔绝,更不明白世人何以拘泥于礼法,执意拆散她与杨过的爱情。虽然他们的性格如此的格格不入,不过他们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敢于冲破礼教的枷锁,对于爱情都是忠贞不渝的,所以他们的爱情才如此的动人。杨过的倔强不屈服的个性让他先出桃花岛再入全真教,最后进入古墓,遇到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小龙女,这就是佛家说的缘分。由于内部性格矛盾和外部际遇矛盾的共同作用下,小龙女跟杨过前后经历了四次离别,都是缘分让他们重新相聚的。杨过从一个小孩起便在小龙女的古
25、墓里长大,他们之间的恋情才是真真正正发自心底的情绪表白。小龙女在生活上照顾他,关心他,爱护他。杨过才体会到了女性的温暖,母亲的无私,情人的真切。杨过与小龙女出了古墓后,无论在哪里都会有太阳、有月亮、有山、有树、有花有草,小龙女跟杨过之间没有信物,他们也就只能触景生情,在心中默默想你。离别的小龙女看到树、看到花、看到太阳、看到月亮、甚至看到一只小鸟,都会引起对杨过的思念,这种思念就是天长地久的思念。虽然他们相爱受到世俗的不容,觉得是大逆不道,欺师灭族的行为。可是世俗的人又怎么懂得他们的爱情,理解他们的真切。虽然小龙女差一点就嫁给了别人,但藏在她心里的爱却是不可动摇的,但真正的爱情可以让时间无力,
26、就算失去了生命又能怎样?这都不可能斩断他们之间的牵挂。在最后分离的十六年里,杨过对小龙女的这股思念之情被深深的埋藏在内心,对于社会的激情则走向成熟。十六年之约到来时,却得知小龙女在骗他,在报着明知不是希望的希望苦苦等了一天一夜之后,而小龙女终究没有来时,这股激情被彻底爆发出来,也是他这一生中最强烈的爆发“纵身跃入山崖”。在这一刻什么辛辛苦苦闯出的大侠名声、什么为国为民,都是如此不堪一击。这十六年来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为了再见小龙女一面!这就是杨过。正如黄蓉所言,没人能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也许你猜到了但还在将信将疑时他就真的做了出来。不要说十六年、六十年、一百年也一样。如果说原来的杨过是一团火,那
27、原来的小龙女则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正是因为杨过火的亲近才逐渐使小龙女这块顽强的冰融化成了水,使她最终接受了杨过的爱。也只有小龙女水般的温柔,水般的明透无瑕,才足以让杨过一生迷恋专一痴情于小龙女一个人。结语读神雕侠侣,没有人能不被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真爱感动。经由本文的论述,可知两人的爱情发展及爱情观与其成长背景及性格息息相关。金庸先生写爱情,运用浪漫唯美的叙事手法,创造出曲折离奇的故事。两个命运多折的主角,经历多次分离,始终还深爱着对方,这也诠释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神雕侠侣无疑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情书。在结尾那耐人寻味的“无结之局”,也让所有读者留下无限想像空间。在
28、这次探讨中,看着他们爱的力量,让人们明白,爱能挣脱任何的枷锁;宋人的拘泥礼教,完全拘泥不了两人炽热的爱。而且,并不单单只是爱情,人们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虽然在杨过和小龙女一出场,就注定是悲剧人物,神雕侠侣也注定是悲剧结局,金庸却使他们有了喜剧的结局。有人认为这是一大败笔,但这才是这部小说最适当的结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诠释他们的爱情。参考文献12金庸.神雕侠侣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5:56、231.3许结.司马相如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231.4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08:213.5金庸.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神雕侠侣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314
29、.6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172.7罗龙治.诸子百家看金庸(二)M.台湾:远流出版社,1987:64.8薛兴国.通宵达旦读金庸M.台湾:远流出版社,1987:231.致谢本次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蒋建强老师。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多年的教师,虽然平日里课业繁重,加之我们小组成员较多,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确定结构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以及论文的反复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修改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论文纰漏很多,但是蒋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我论文中的错误,除了敬佩蒋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外,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精神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其次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感谢校领导和系领导对我们写作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这个很好的环境中快速成长。还要感谢陈玮、曾正峰、刘明明等同窗好友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的关怀和帮助。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鼓励和殷切希望使我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各种挑战。向关心、支持我论文完成的所有师长亲友表示衷心感谢!此外,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期刊杂志和专业丛书,由于参考太多,不能一一注明,敬请原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