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毕业论文.doc
《《挪威的森林》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挪威的森林》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挪威的森林的象征意蕴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挪威的森林自出版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追捧,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其清新淡雅的语言和对现代都市青年孤独、无奈生活状态的揭示和探索。其极具象征意蕴的人物、场景也值得我们解读。挪威的森林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象征意蕴的人物与场景,他们分别象征着青年人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本文将从其极具征意蕴的人物、场景两方面解读挪威的森林。关键词:挪威的森林、象征、意蕴序 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挪威的森林是其代表作,自出版至今销量已达到1500万部,并随之诞生了“村上春树现象”、“挪威的森林现象”等新词汇。在我国,中国
2、海洋大学林少华教授翻译的村上春树全集也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它受到了我国广大年轻读者的厚爱。在青少年读者中出现的“村上春树热”,是近年来译介到我国的其他外国文学作品所不能企及的。若要探讨这部小说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我认为除了其恋爱小说的题材与优美的语言外,更重要的是作品具有象征意蕴的人物和场景,而且从不同角度道出我们每个人都必然存在但又经常忽略的心理状态孤独。挪威的森林中的许多人物都是具有象征意蕴的无论是主人公渡边还是直子和绿子,他们都象征了现代社会性格各异怀着不同思想的青年人。一、人物的象征意蕴1、直子的象征意蕴其一,直子象征着自我封闭的都市人。首先,她沉默寡言而又喜怒无常。事实上,直子一直是
3、个沉默寡言的人,常常自言自语,她不理会别人是否听懂她的话,明白她的意思。渡边和她在电车上偶遇后,“出得站,她也没说去哪里就快步走起来,无奈,我便追赶似的尾随其后。直子和我之间,大致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边走边打量她的背影和乌黑的头发。直子不时地回头搭话。我有时应对自如,有时就不知如何回答,也有时听不清她说了什么。但对直子,我听见也好没听见也好似乎都无所谓。她说完自己想说的,便继续向前走。”1P2O。每次直子和渡边见面都是四处闲逛,很少谈话。“我们差不多每周见面,就这样没完没了地走。她在前边,我离开一点跟在后面。”自木月死后,直子生存的唯一理由就似乎只是渡边在爱她,而她却从未爱过渡边,对渡边采取的
4、态度是若即若离,以此来肯定那个支离破碎而又模糊的自我。所以直子的情绪是反反复复、喜怒无常的。直子常常感到没有安全感,她需要不断地肯定渡边爱她,不会忘记她,而又不时地向渡边发脾气,似乎这样她才能肯定自我。而且她常觉得自己辞不达意,很难找到恰当的字句去表达自己,就像跌人了无底的深井里孤零零地一分一秒挣扎着死去。其次,直子有着强烈的自爱欲。小说开始,直子就将自己的不善言辞比作“好像身体被分裂为两个,相互做追逐游戏似的。而且中间有根很粗的大柱子,围着它左一圈右一圈追个没完。而恰如其分的字眼总是由另一个我所拥有,这个我绝对追赶不上”。这个意象的使用源于日本古事记里伊邪那歧神和伊邪那美神的故事,在这里隐含
5、了自爱欲的意味。然而直子没有办法追到另一个自我,一切都是徒劳,就好像水仙子迷恋上自己的倒影而又无法与自己的倒影沟通一样2P110。在小说的开始,似乎就已经暗示了直子最终的结局离不开死亡。再次,不和群、孤独、害怕衰老是直子的又一性格特征。木月自杀后,直子过了一段一个人的生活,不能爱人,只能爱自己,不合群且反自我。虽然她的头脑清醒与常人无异,但最终因无法适应社会而失衡,避开了与人的沟通,住进了阿美寮那个与现实世界隔离的虚幻世界里,渡边是她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她根本不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希望时间是静止的,总想把青春留住,不需要去背负长大后的责任以及偿还成长的艰辛。这样的直子生活在一扭曲了的空间里,
6、渡边一直想要把她拉出来,她缺乏生命的体温,需要感受生命的体温,而边需要给人真爱才能够确定这个世界的真实,他们在相互救赎。只可惜不是渡边不尽力,而是直子抗拒着要走出去,最后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自己的青岁月里,保持了自我。其二,她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象征死亡。直子从小说的开始就与死亡连在一起,无论是那深不可测的黑井,还是那与世隔绝的阿美寮。直子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死亡,她身边的人都慢慢死去,直子的姐姐,木月等,她无形之中也笼上了死亡的象征意蕴。2、绿子的象征意蕴其一,绿子象征着活泼乐观的现代都市人相对于自我封闭的直子,绿子则是现世中充满着阳光的代表人物。她是渡边就餐时偶然认识的
7、低年级女生,她的活泼可爱、前卫大胆,都感染着渡边,也感染着每一个读懂她的人。她“全身迸发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简直就像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眸子宛如独立的生命体那样快活地转动不已,或笑或怒,或惊讶或泄气。我有好久没有目睹如此生动丰富的表情了,不禁出神地在她脸上注视了许久”。在渡边的世界里,绿子的出现,如同一潭死水里注人的清泉,所以渡边在和直子恋爱的同时,也无法拒绝绿子。绿子跟直子一样经历着许多的人生伤痛,父母忙于经营书店,她很早就开始自立,后来母亲逝世,父亲扔下她们一个人跑到了乌拉圭。面对生活的变故,与直子不同的是她很坚强、开朗,待人真诚、善良,敢爱敢恨地努力生存着。令人印象最
8、深刻的是绿子与渡边一起经历的那场火灾。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令绿子能轻松地眺望着浓烟喝着啤酒唱着小曲。渡边觉得这简直算不上正当行为,然而在和绿子的交往过程中,渡边越来越觉得习惯了,以至于在和绿子一路逛着商店时街头的光景似乎都没有那么不自然了。他甚至对绿子说:“见到你,我觉得多少适应了这个世界。”在挪威的森林里,绿子的人生是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乐观的。她说:“把人生当做饼干罐就可以了。饼干罐不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吗?如果先一个劲儿地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会是不大喜欢的。每次遇到麻烦我就总这样想:先把这个应付过去,在下就好办了。人生就是饼干罐。”这样有些理想化的生活方式给了
9、渡边很大的震动,在与渡边的结识和交往中,是绿子用爱努力将他从伤痛中拯救了出来,拉回了到了现世,本来将要坠向深渊的渡边在绿子那里获得了救赎。正是有了这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绿子,当渡边对身处嘈杂的现实世界感到厌烦,沉陷于对直子的思念而苦闷仿徨之时,绿子总能帮他走出泥潭,渡边才能够一次次从虚幻、绝望、痛苦、失落中被暂时解救出来,能够在雨天的电话亭里给绿子打电话,呼唤着绿子。绿子的形象之所以有代表性,完全在于她的简单和真实,这也是挪威的森林里唯一能够给读者带来轻松的一个充满着阳光的女性形象。其二,绿子还是希望与生命力的象征绿子,作品中另一条叙事主线的代表人物。绿子,从她的名字已经透露出她生命的气息。她在
10、俗世中努力保持自我的纯粹性。她“全身迸发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简直就像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她对“民歌小组”和医院病态环境的喜剧性捉弄,回忆口吻中倒叙出的年少时省下买乳罩的钱而去购置炊具的经历,与“我”在家中晾衣台和雨中商店平台的两次现实色彩浓郁的接吻,均给人春光盎然的感觉,是作者笔下灰色现世中惟一的亮色。每当“我”沉浸于直子的非现实性阴影时,绿子可以把“我”拉出来;每当“我”对嘈杂的现实感到厌恶之时,绿子又让“我”感到现实的珍贵,感到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绿子在用她那顽强面对残酷生活的态度与精神感召着“我”,让“我”不至于沉沦于生活的苦海之中。3P56绿子是“我”现实化的精神
11、寄托和感情慰藉,她象征了“我”心中真实的世界。作者许多对社会的看法也体现在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身上。尽管外面的世界如此千疮百孔,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主人公渡边的象征意蕴主人公渡边象征着孤独迷失自我的现代都市青年。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懦弱胆怯但心高气傲的人。我一直徘徊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我”鄙视虚伪的学生运动领袖,对革命运动的意义持怀疑态度,我无法容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其中也包括永泽,他为了考取外务省的外交官放弃了初美,但在现实生活中的“我”却找不到生活的理想,只能随波逐流。虽然我不大喜欢跟永泽出去,但还是只要他说去,我也不会反对。因为迷失的我,不知道除了做这些无意 义的事情
12、还能做什么。另外,我一直徘徊在直子和绿子之间。直子是死亡的象征,与她在一起我感到忧伤压抑,同样的也会迷失自我,就像掉进了深井里的人。与直子在一起,“我”感觉自己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与直子不同绿子是生命力的象征,与她在一起“我”感觉自己轻松多了,感觉到自己还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虚幻里。但后来直子死了,但我依旧没有摆脱迷茫,从文章结尾,我不知身处何处就可以一览无遗。文章“我”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迷茫徘徊的人,我象征着现代迷失自我的现代青年,“我”一直在寻找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但却什么也没找到,也休寻找本身就是一种探索。虽然自我迷失,但“我”在寻找“出路”二、场景的象征意蕴1、文章多次提到的那口深
13、井深井的象征意蕴如前面所提及的那样,直子是死亡的象征,因而小说中她所出现的场所基本上被赋予了象征意蕴的色彩,是“阴阳交界的地方”。小说第一章运用印象式描写手法,讲述三十七岁的“我”因为偶然听到“挪威的森林”的旋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回忆起往日的恋人。“此时此刻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来的仍是那片草地的风光但那风景中却空无人影。谁都没有。没有直子,也没有我。”(第一章3)“我”脑海的风景宛如一幅现代派的绘画,空荡而寂静。在这里,印象式的描写巧妙地衬托出男女主人公灰暗的心情。这里所提到的草原、杂树林和水井均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以水井为例,“我”和直子走在空旷的草原上,穿过死一般寂静的杂树林。直子要
14、带“我”去找那口水井。她告诉“我”:“那井确实确确实实很深哟!”直子很仔细地说。 “确确实实很深,可就是没人晓得它的位置肯定在这一带无疑。” “那很容易出危险吧,”我说,“某处有一口深井,却又无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对吧?一旦有人掉入,岂不没得救了?”“恐怕是没救了。飕砰!一切都完了!”“这种事实际上不会有吧?”“还不止一次呢,每隔三年两载就发生一次。人突然失踪,怎么也找不见。于是这一带的人就说:保准掉进那荒草地的井里了。”(第一章5)水井在这里成为死亡陷阱的象征。直子显然是掉下去过的,否则她怎会知道“那确实实很深”呢!换言之,此时的直子是幽灵,而草原和杂树林无疑便成了阴阳交界的象征。2、阿美寮
15、的象征意蕴其一,象征着与现实社会相隔绝的乌托邦式的桃花源,阿美寮”是直子参加治疗的场所,她的设置是这样的:“在远离人烟的地方大家互助互爱,同时从事体力劳动,医生也参加,提出建议,检查症状,从而使某种疾病得到彻底的治疗。”这是针对喧嚣不已的现代都市社会给予人的精神伤害而出发的。但实际对入住的病人的作用却是瑕瑜互见。其积极的方面。就是由于现代都市人群心理隔膜极其严重,必须加以拯治。因此,“阿美寮”运用了两种有效的治疗方式:(1)“互助互爱”的人文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阿美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不健全,因此都想互助帮助,医患一体,诚实互助,敞开心扉,说难言之隐,通过谈心方式来清理病症之源,形
16、成了宽松和睦的医疗氛围。这种氛围正是一切理想社会调节人际关系之精髓。4P23在这里住了7年的玲子就是在这种良好氛围中得以康复的。(2)确立起生活本身就是疗养院的方式,具体途径是:呼吸新鲜空气,田间体力劳动,自给自足,按日程表活动。这是一种与大地亲和、与自然结合的具有真实意义的生活方式,糅合着人类古老而永恒的田园情结,与现代都市人穿梭忙碌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其二,阿美寮同时也是死亡的象征其消极的方面,在于它企图完全砍断了跟外部世界的联系,这是阿美寮世界的致命之矢。在“我”眼中,阿美寮中的网球场,食堂和住宿楼无不透露出它的怪异性和荒诞性。同时又通过“我”眼中直子的变化体现出它对人精神的影响。直子给
17、“我”的信曾经说过:“这座疗养院设施的问题在于:一旦进入这里,便懒得出去,或者害怕出去”。在“我”跟直子于疗养院重逢后,发现直子灯下的姿容虽然娇美,但失去了“那思春期少女所特有的或者不妨称之为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的潇洒”;直子沐浴着柔和月光下的身体,发育得过于完美无缺了,以至于产生“离我几光年之遥”的感觉。在“我”看来,阿美寮无法赋予直子盎然的生命活力,直子的治疗效果是极其微弱的,不足以支撑厚重的人生,她现时的生命体所产生的光亮“使我联想到犹如风中残烛的灵魂的最后忽闪”。在阿美寮,直子的自我最终没得到拯救。 挪威的森林中对阿美寮的描写令人想起村上另一部作品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所描写的“世界尽头”
18、。其实“世界尽头”所描绘的就是人脑中潜意识里面的情景。由于“阿美寮”与“世界尽头”的种种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将阿美寮看作是村上在挪威的森林中所描绘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首先,阿美寮跟外界完全隔绝,进出阿美寮必须乘车穿过一段茂密的森林,如同传说中进入桃花源要先通过一片桃花林一般。这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是极难沟通的,途径不是没有,而是很狭窄,而且还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也是“乘车”的象征意义。阿美寮里面的生活也就象征一般人的理想,安静、祥和、安全、没有纷争,人人能坦城相对,和睦共处,还能跟自然融合,追求那一份心灵上的平静。而阿美寮的弊端就是象征着如果你过于沉迷在自我保护当中,无法拯救自我,甚至会越陷
19、越深,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走向毁灭。5P1513、文章结尾的场景的象征意蕴小说结尾,“我”需要阿绿,打电话对她表达“我”的爱情时,“我”却茫然不知所措: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你现在哪里?”我现在哪里?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第十一章347)在这部小说的开头,无垠的森林和“确实很深”的水井暗示着“我”与直子间爱情的彻底破灭6P71。而小说结尾所出现的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象征着现实世界人们的迷茫和自我的迷失,人们在现实生活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设想,即使是再陌生的地方,我们也应该看的到它周围的建筑和其他具有特征性的
20、事物,文章的结尾,我不知身处,象征着现代都市人们,自我的迷失。三、结语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作者村上春树通过富有象征意蕴的人物场景等揭示了现代青年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孤独,始终是贯穿于村上作品中的一个主题,他告诉我们:“人和人生本质是孤独的,无奈的,这个世界还没有诞生不孤独的,充满自信的真正幸福的人。因此,孤独是正常的,无须借助外力勉强排遣也排遣不掉。”孤独,是指人心灵上的孤独,是村上春树对人特别是青年心理状态的一种认识结果,也是他对一切青年心态问题研究的切入点。 村上对青年心态的分析是围绕着“孤独”这一心理或是生存状况展开的。村上的观点在挪威的森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挪威
21、的森林是一部写实小说,因而,村上的理论并没有直白地表现出来,而是融入作品的一系列具有浓厚象征色彩的人物、场景中。通过解读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符号,我们便能从中窥出村上思想领域中青年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挪威的森林对我们了解青年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村上在挪威的森林里不仅呈现出孤独与无奈的生存状况,更看重对待孤独无奈的态度,给予其把握孤独与无奈的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它校正长期以来人们一味从外部世界寻求意义,而忽略人类自身的意义。也就是说,既然人们无论经过怎样的努力,都无法改变生活的本质,那么就转过头来,回到个体自身,从个体自身寻求生存的意趣,对外部世界的隔膜淡然处置,好好把握自身,尊重个
22、体,自我确认和自我保全,自我经营和自我完善,自守、自娱、自得其乐。当然又不同于对现实的逃避。相对现世的繁杂和浑浊,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傲,正直和善良、从容和洒脱以及戏弄和否定的力量。让孤独和无奈在确认中得到抚慰和释放,在释放中安置。 通过对挪威的森林象征意蕴的解读,可以使我们明白许多成长中的艰辛,和成长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处理个人与社会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让我们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以适应社会。注 释 :(1)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J. 出版参考 , 2003,(02) (2)王向远.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5). (3)杨炳菁.后现代语
23、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 2009 . (4)汪玮嘉.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森林意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 (5)叶岗.挪威的森林与摇滚音乐J.世界文化,2002,(03) (6) 刘研.国内村上春树研究概况及走向J.日本学论坛,2008,(02) .参考文献: 1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J. 出版参考 , 2003,(02) 2 谢志宇. 解读挪威的森林的种种象征意义J. 外语研究 , 2004,(04) 3 叶岗. 迷失自我的象征性森林挪威的森林读后J. 中国图书评论 , 2002,(04) 4 叶岗. 迷失自我的象征性森林挪威的森林赏析J. 名作欣赏 , 2002,(03)
24、 5 丁琪. 消费喧哗中脆弱的“失语者”从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到上海宝贝中的天天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05) 6 蒋敏, 王莉娟. 挪威的森林创作特色解析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 2002,(02) 7 李轶坤.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形象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03) 8 李力.试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独步D.吉林大学,2004 9 周淑茹. 写在青春的边缘上析挪威的森林畅销之原因J. 黄石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01) 10 卢芳. 寻找“森林”中的精灵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作品分析J. 焦作师范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挪威的森林 挪威 森林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