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府职责好.doc
《(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府职责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府职责好.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 1 -关键词- 1 -绪 论-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1 -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2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2 -(2)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 3 -(3)用人单位条件苛刻导致就业难。- 3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 3 -(5)社会现状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4 -(6)大学生自己心态- 4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5 -(1)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5 -(2)高校的改革。- 5 -改革高校课程设置。- 5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5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5
2、 -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5 -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应承担的职责。- 6 -(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6 -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以提高就业总量。- 6 -扶持中小企业以扩大就业总量。- 6 -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以扩大就业总量- 7 -就业国际化以扩大就业总量。- 8 -(2)制定政策法规,培育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8 -扫除各种体制性障碍。- 9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9 -设立大学生就业最低工资标准。- 10 -大学生就业网络化建设。- 10 -设立和规范职业中介机构。- 11 -(3)完善大学生就业法案建设。- 11 -就业立法。-
3、 11 -就业法案体系的调整与监督。- 12 -(4)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13 -教育部门为各级高校招生提供咨询和参考。- 13 -教育部门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督。- 13 -(5)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14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管理职责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大学生自身原因,也有的社会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
4、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剖析大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中政府应当承担的管理职责。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政府管理职责绪 论大学生,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榜样,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考上了大学也就意味着有了美好的未来。然而,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空前的严峻形势。现如今,我国每年六百多万高校毕业生,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只有46%,可见有将近半数的人毕业后得不到工作,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其中有些已就业的大学生又失业、待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小视的问题,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现状据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
5、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20世纪末,随着高等学校相继开始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获得了步入大学殿堂的机会,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普通。而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这就使得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因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而过多的毕业生与不足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还在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
6、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投
7、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由此也带来问题:要教育大众化,中国普通高校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620万,2011年660万,2012年达到680万,2013年将超过699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区域还存
8、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因此成为了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即使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而在西部地区,却是虽然存在大量的岗位,却是员工难寻,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前来就业。(2)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首先,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其次,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
9、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选择何种职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听长辈或朋友的建议择业,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缺乏兴趣,最终导致失业。因此,择业缺乏目的性也是导致成功率不高的重要。(3)用人单位条件苛刻导致就业难。如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试问大学毕业生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倘若每个用工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那么学生的工作经验该从何而来呢?另外,
10、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更出现了招保安要硕士生的笑话。用工单位的这些条件,无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在我国,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导致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往往毕业前才进行,而且仅仅作为一种职业介绍,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
11、,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疑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帮助。(5)社会现状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相信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都有过“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要解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就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6)大学生自己心态大学和政府因此呼吁找
12、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回农村。但那些当初连大学都不愿在家乡上的人又怎么会愿意回家工作呢?因此,大学教师抱怨他们的学生只想一动不动地碰运气,这些年轻人也只愿意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安来自宁强的一个小镇,对他来说,回家是无法想象的。“我不知道自己在那儿能干什么”,他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优待大城市里本来就享受特殊待遇的学生,尤其是北京的学生。为考取理想的大学,外地学生在高考中必须取得比北京学生优秀的成绩。而且他们在找工作时也吃亏。他们不像北京的同学有关系,关系在找工作时仍然至关重要。许多家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生最后都是靠父母或朋友找到工作的。回宁强对安意味着没辙与耻辱。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3、。(1)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首先,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基层的就业观。要有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
14、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2)高校的改革。改革高校课程设置。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
15、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应承担的职责。(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总量,解决就业岗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说,要想从根本上突破大学生就业困境,我国政府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解决供需问题: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以提高就业总量。目前而言,大学生就业“孔雀东南飞”的状况还未改变,究其原因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落后地区无法吸引广大的大学生就业。为此,政府应该做到:
16、1)加大对中西部、中等城市以及小城镇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的财政支持,从而扩大就业区域和就业总量。只有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众多的中小城镇的经济得到发展,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才能吸引大学生就业群体投身到中西部建设中去。2)运用政策倾斜,吸引广大外资以及东部投资商开发中小城市,给予相应投资商贷款、税收、法律等优惠政策。只有中小城市发展起来,大学生在此得到同等的生活待遇,大学生就业才不会集中到东部沿海和大城市,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紧张形势。扶持中小企业以扩大就业总量。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投资快、规模小、容易适应市场的变化、能提供更
17、多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通常而言,小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而且就业岗位成本也比大企业低得多;其次,小企业求贤若渴,人才需求量大。因此,目前而言,中小企业是我国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有鉴于此,政府应该把增强中小企业活力,促进就业作为扶持的重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首先,政府应该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因此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其次,政府应该对接受大学毕业生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或法律上的优惠。如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银行贷款免息等等;政府
18、可以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项资助基金,为去中小企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培训或进修,以提高毕业生技能,使之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同时,可以对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再次,政府应该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对小企业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引导,为其提供财政、税收、融资、就业、技术、法律等各项服务。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以扩大就业总量中央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1)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如在实施西部志愿者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中部、东部志愿者计划。西部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发展局限,基层吸纳大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为此,应拓宽大学生基层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浅谈 大学生 就业问题 政府 职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