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探析.doc
《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探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探析内容摘要 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片,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文章从历时渊源、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的视角考察了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在电影、电视、动画、网络和新技术、新媒体等相关范畴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数字短片发展嬗变的优势条件,以此来寻求自身与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整体性的平衡。用这种宏观的、整体的、系统的方法论来透视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数字短片 生态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数字短片成了近两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片,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包括了很多动态影像的表现形式,如DV直拍的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
2、平面动画,flash动画等艺术形式。如果把媒介设想成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那么社会就构成了这个子系统得以生存的现实环境,任何媒介的传播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和社会各组成部分发生联系。所以说数字短片不仅与自身内部环境息息相关,同时也受与自身生存发展有关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研究它的生态状况不能仅仅停留在微观的角度,而必须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去把握其活动规律。运用整体性关联的“生态学思维”,我们就能更为准确的理解、考察一定的生态系统对于其中心或主体的生态功能是否合理和良好,以此来寻求自身与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的平衡。因此,用这种宏观的、整体的、系统的视角来透视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十分
3、有必要。一、我国数字短片历时渊源生态分析如果撇开影视传媒的外部环境因素,单纯地孤立地观察某种具体媒介,那么观察再细致,也无法理解当今社会大众传播系统的整体及其运作规律。从传播生态的角度来看,大众媒介也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社会次系统,它在一个更大的社会系统范围中行使其功能,因而媒介与社会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赖关系。我国数字短片的传播也不例外,相关的社会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规范着其传播传播效果的优化,因此,考察与数字短片传播有关的社会生态的变化就成为优化我国数字短片传播效果的必须。首先,从电影艺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影的诞生初期,动态影像的语言就是以短片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数字短片的起源。从这
4、些早期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影的实践者们为电影的发展所作出的不朽的贡献,以及对于今天数字短片的创作的借鉴作用。尽管今天看来这些短片是极其粗糙的,但正是经过这种黑暗中的摸索和长期的实践,经过无声电影,有声电影的发端期,才促成了中国电影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尽管这些早期的短片有其历史和自身的局限性, 比如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得到的视觉影像,基本没有人为设计的因素在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受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及人们对动态影像这样的新生事物认识不多所决定的。在实践探索中,电影的先驱者们自发的摸索出了不少电影区别于戏剧的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手段,纵观早期短片,可以看出其中不断进行着的
5、电影化手段的尝试。一方面,在拍摄方法和电影技巧上,已经有了新的方法和很大的进步,具有了一定的电影化程度,对以后电影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摄于1913年的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已经有了专为拍摄而编写的电影剧本,包括了指挥演员和调动摄影机的极其初步的电影导演实践,还有了初步的摄影构思和美工构思。在脚踏车闯祸中,其中菜场大的场景被分割为多个带有分镜头性质的小的场景,摄影机从各个角度拍摄脚踏车的东倒西歪,以自行车的冲撞方向作为摄影机拍摄方位变化的依据。这实际上已经打破了舞台式的场景的界限,而以运动中的事件来决定镜头的变化。还有一些短片采用了实景拍摄,甚至将真实的生活画面也摄入镜头。如五福临门中
6、的出丧场面,活无常中的乡间小路和芦苇荡,脚踏车闯祸中的一些市井场面。在这些短片的拍摄中,虽然摄影机依旧固定不动,但镜头长度变短了,景别有了大小远近的变化。二百五白相城隍庙中,摄影机跟随人物行走路线,从不同距离、不同方向展现了繁华热闹的景致。可见,将整个场面分为若干段落,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表现对象,已具有某种分镜头的性质。也就是说,早期短片已经逐渐摆脱照相式的纪录方式,而初步形成独特的电影叙述。这也说明早期电影试验者们在实践中渐渐认识到了电影与照相、电影与戏剧的区别。另一方面,产生了初始的电影意识,在电影创作中开始注意电影基本特征的显现。比如在黑籍冤魂的创作中,采用露天布景,日光拍摄,并插入部分
7、实景。由于实景拍摄而场景相应增多,原来的时空关系发生了变化,舞台时空变为银幕时空。和电影化手段的运用上,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镜语体系也具有较高的电影化的程度。我国早期电影短片由于受物质、技术、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出现能够传世的经典之作,但却为随后的发展期和高峰期的电影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为我国今天的数字短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次,从电视传播的发展看,数字短片是在技术手段发展迅速后对录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数字短片是在技术手段发展迅速后对录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录像艺术出现在60年代,那个时代是理想主义盛行的时代,便携式摄录机的出现使得艺术家有了新
8、的表现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制作更清晰的影像更加可能,大量的艺术家投入到更容易通过电视传播的录像制作的潮流中去。80年代以后数码化使录像制作更加便捷,一场数码艺术的潮流已眼看不可避免。中国的数字艺术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随着电视节目栏目化的改革,电视短片成为当今创作量最大的一类节目。它涵盖了长度在30分钟之内、适合在各种普通电视栏目播出的非新闻消息、非纯文艺的电视作品。电视短片短小精悍、样式灵活,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艺术式,也可以作为栏目或节目的一部分。随着电视节目的栏目化和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电视短片形成了国内最庞大的创作群体,摄制水平之高、社会影响之大令人膛目。
9、一方面,近几年有一批电视人大胆探索,使短片在表现重大理论题材方面已摸索出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栏目,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采用大跨度、跳跃性、粗线条的创作手法,在较的短的时间里,表现了重大的理论问题,节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电视短片中,真实生动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让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带给观众以心灵的触动和生活的感悟。自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生活空间之后,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有不少栏目开辟了电视人物短片专栏,象中央台的生活,万家灯火、半边天,浙江卫视钱江版,齐鲁电视台的齐鲁风,济南电视台的社会传真、经济大观都有固定的人物片版块。与以前
10、的一些电视人物纪录片不同的是,这些在栏目中出现的电视人物片不再仅仅把镜头聚焦在知名人物身上,而是更多地面向普通百姓的生活,用平民的视角去体会和反映普通人的故事和情感,映照寻常百姓的真善美;由于这些人物片往往是某个杂志性栏目中的一个小版块,因此在节目长度上常常要受到限制,短则六-七分钟,长也不过十几分钟。另外, 除纪实类以外就是表现类的短片了,例如一些理念型、散文型或旅游风光类的短片,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色,都从某一点反映了时代的进程,成为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忠实记录。再次,从我国动画的发展状况看,传统动画短片的故事创意以及更直接,更灵活,更夸张、更通俗的特质为数字短片的创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国动
11、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两个发展高潮。综观动画的创作历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动画短片是一种可以迅速而有效地表达故事创意的动画片形式。这个片种形式简练,篇幅短小,不用表现过多的角色变化和戏剧冲突,甚至只用极少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来反映一个道理抑或只是再现一种状态。时间一般控制在几十秒到三十分钟内,多以成人为主要观众群。目前,已经成为数字短片创作的主要样式之一。因为它的实验性及不受经费、人员等客观条件限制的可操作性,深受国内外动画创作者的喜爱.也是国内小动画制作团体的主要创作方式。和电影故事有所不同的是,动画短片的故事创意,可更
12、直接,更灵活,更夸张。电影故事就像长篇小说,是反映繁杂的生活和人性各种片段的组合,那么动画短片就像流传民间的寓言故事,更加凝炼,更加本质,更加直接,更加通俗,也就更易被多层面的广大观众所接受。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战作品以及20余部儿童寓言动画短片,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中国动画短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
13、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可是,从21世纪的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对民族动画寄予厚望的广大观众对民族动画呼声甚高,国家也在下大力扶持民族动画事业,国产动画虽有起色,但尚不尽如人意,国产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传统动画几经浮沉之际,一股新的动画革命在悄悄酝酿,数字技术带来动画的复兴。 1950年,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家制作了第一部计算机动画;到70年代后期,美国杰姆斯布林领导的实验室制作了早期的三维动画短片;80年代初,计算机动画技术步入实用阶段,在1989年的电影深渊里,更是出现了第一个全电
14、脑制作的三维动画角色;90年代数字技术在欧美和日本的动画工作室开始得到普及,数字图像技术成为电影和动画工业复兴的催化剂。动画产业的空前活跃,使得动画成为新媒体的核心之一。中国动画产业也有一大批数字动画制作者加入,动画从业人员和动画专业学生迅速增加。数字短片创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二、我国数字短片现实状况生态分析相对于历时因素对数字短片创作的多元影响来说,现实生态对传播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数字短片的生态状况,首先是传播环节的激励机制,其次是其它媒介环境的影响,再次就是现代科技的支撑。首先,形式多样的电影电视节和层次不一评奖项目的设立,使数字短片创作的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从文本
15、内容上看,有短片电影剧本大赛。如英国的短片电影剧本大赛,一向深受世界电影界的关注并具有相当高的声望。一个优秀的电影剧本在电影的制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仅可以从本国高产高质量的电影产业来看到它的勃勃生机,在电影制作的第一个环节剧本的创作也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大奖赛一般都邀请英国世界级的导演和制片人担当评委,更令人瞩目的是每一届大赛的获奖作品将由大赛投资制作成电影,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表现样式上看,囊括了丰富的片种。如柏林国际短片影展,从1982年开始,就确立了其自身在欧洲电影节展中被承认的地位。柏林国际短片展悠久历史,并且每一年都在不断扩大着影响,吸引更多不同
16、文化背景的作者和短片参展。该展会每年都会挑选400到500部短片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其中包括儿童片、纪录片、动画片、小说改编故事片、音乐电视、宣传片、历史片和回顾。同时这些影片的传播平台也灵活多样,可以出租给影院、电视台、文化馆和网络平台,使观众在地铁车厢、候车室公共场所和手机上都可以看到。此外,柏林国际短片展每年都会发起“Going Underground”活动,将时长90秒的短片播放给数百万地铁乘客,同时该展会还参与设立了两年一次的斑马影像诗奖。从参赛者范围上看,人员由少到多,由窄到宽,逐年扩大。比如英国短片电影节刚开始时只面向英国艺术家,不过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影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数字 短片 生态 状况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