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郑金洲【专题名称】中小学学校管理【专 题 号】G30【复印期号】2008年04期【原文出处】教育科学研究(京)2007年10期第2328页【作者简介】郑金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201204)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07)10-0023-06近年来,学校内涵发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重点,中小学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共有的趋势。中小学为什么会在当今提出内涵发展?内涵发展意味着什么?如何在学校中实施内涵发展呢?这些问题虽已有探讨,但仍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一当今提出学校内涵发展的
2、原因,至少可从以下四方面来思考。第一,基础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需要将发展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学校内部。第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需要将注意的焦点转向学校内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还是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都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只有转变为学校的日常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其魅力,新课程改革只有转变为课堂行为和师生交往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其成效。在这种情况下,聚焦学校日常生活的改善,关注课堂行为的改进,成为当今教育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第三,学校规模发展已基本告一段落,需要将质量发展作为当今学校改革的重要取向。20世纪末至21世纪
3、初以来,各地加大了教育规模扩张的力度,集约化办学以及学校规模扩大几近极致,学校格局的调整已基本结束,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更多地将质量提升当作学校改革的重要方面。规模与质量并不见得构成矛盾,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质量并未相应提升时,就有可能构成矛盾。从工作重点和节奏来看,前一个时期关注布局调整和规模扩张,当今关注质量效益也是需要的。第四,改进学校管理方式,提高学校管理水平,需要将内涵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离“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距离。有的管理者缺乏明确的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景;有的管理者对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缺
4、乏把握;有的管理者并没有把师资队伍建设等放在学校的重要方面;有的管理者面对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缺乏应对策略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需要中小学管理者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关注内涵发展,大力推进内涵发展,无疑对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大有助益。二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涵义。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
5、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是秉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的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
6、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三学校内涵发展远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命题,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在学校实践中,实现内涵发展有着种种途径和取向,从上述内涵发展的界定和意义来看,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学校发展愿景:内涵发展的方向和核心价值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愿景”一词进行分析。单从字面上看,“愿景这个词,愿,就是心愿,景就是景象”。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所向往的前景”,与字面上的涵义大体相通。这里涉及一个问题,愿景与远景有何区别,与愿望有何区别,又与目标在哪些方面相区别。远景也
7、能体现前景,反映人们内心的向往与憧憬。它与“愿景”的区别,在于它反映的更多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特征的描述,其中既有正向的方面,也有负向的方面。“愿景”强调的是未来的“美景”,其力量在于它是处于可实现而又不可实现的模糊状态,它既是宏伟的又是激动人心的。这是一个预见未来的美景。这个美景给人以动力。愿景是对未来的愿望,是对发展前景的美好描述,体现的是希望、愿意看到的景象,在这个意义上与“愿望”是近义词。在某些语言环境下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愿景与愿望的不同之处就是愿景在某些语言环境中意思侧重点是前景、未来景象。愿景与目标有何不同呢?一般而言,目标是针对未来特定的时间内,可以具体明确评估的努力方向。目标
8、是愿景的一部分,但一个愿景所要包括的内涵应该远远超过目标。愿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理念,另一部分则为未来的蓝图。后者体现目标性内容,前者体现价值体系。从校长的角度来说,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进行愿景管理,也就是通过教师参与讨论对学校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识。结合个人价值观与学校发展方向,通过开发愿景、瞄准愿景、落实愿景的三部曲,来组织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力量极大地发挥。愿景形成后,学校应着力将愿景转化为学校具体的发展规划,将办学的基本理念和学校发展目标用规划和行动方案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引领和规范全校教职员工的行为。在西方的管理论著中,许多杰出的社会组织大多具有一个特点,即
9、强调组织愿景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愿景,才能有效地培育与鼓舞组织内部的所有人,激发个人潜能,激励员工竭尽所能,增加组织生产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要高度重视愿景的重要性,愿景清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也就有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也就明了了。(二)课堂、课程、教师、学生: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课堂改革。从当今来看,学校需要把注意的焦点进一步转向课堂,借助于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行为经由反思提炼转化为课堂教学智慧。新课程需要新课堂,新课程文化需要具体表现为新课堂文化,课堂真正变化了,学校才是真正有“内涵”了。课
10、程开发。当今学校的内涵发展,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来看,主要是关注课程开发,这不仅要求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而且要将“二次课程开发”当作教学的日常行为。“一次课程”是由学科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根据经济社会的要求和学科的特点开发,以教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二次课程”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教学的特定条件开发,以教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每次备课当作是自己的一次课程开发,当作是自己对教学的重新设计,要在开发与设计中反映新课程的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成长。这里讲教师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二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内涵发展既要考虑在学校中如何创设
11、种种条件,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教师切实适应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要考虑如何在学校中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真正胜任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要求,真正理解和自觉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学生发展。在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更多地走进学生心理世界,理解学生的文化特征,体验学生生存状态,把握学生的生活方式,使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课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生交往与对话更进一步深入。(三)良性运行机制: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学校内涵发展需要一定的保障措施,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形成
12、一定的行之有效、高效快捷、良性运行的机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要基础与前提。理念、制度、方式、机构,是学校运行机制的几个关键性概念。从学校运行的理念来看,以内涵发展作为立足点,学校需要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放在突出位置,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参照。从学校运行的制度来看,以内涵发展作为着眼点,学校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发展,靠制度促进发展。从学校运行的方式来看,以内涵发展作为目标,学校需要考虑开展哪些活动,借助于何种渠道或途径将内涵发展推向深入。如,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战场,学校就需要有意识地
13、对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式进行设计,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如何开展,教研组之间如何展开合作,教师教学反思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教师经验交流如何落实。再如,在管理方式、奖励方式等方面需要做哪些变革。诸如此类的考虑与设计,是内涵发展得以落实的前提。从学校运行的机构来看,以内涵发展作为指向,学校需要考虑在组织机构上要做哪些调整,需要新设哪些机构,学校现有机构之间是否都能起到促进内涵发展的作用,如果不能的话,需要在职责上重新做哪些分工,各机构职能边界如何划分等。学校运行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当今学校内涵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积累办学实践经验,建立有助于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机制、
14、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重要使命。(四)学校教育科研: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学校内涵发展是一种内源性的发展,其发展的重点是学校内部的软性因素,发展的动力也来于学校内部,是在学校内部由学校内部原动力驱动的发展。学校要获得发展的动力支持,保证内涵发展的健康、协调、稳定,就需要高度关注学校教育科研,通过科研找准发展的定位,明确发展的路径,理顺发展的关系,探索发展的举措。在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教育科研至少从这样三方面来理解:一是研究当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二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中观和微观问题;三是研究学校自身发展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谈论的学校教育科研,
15、至少可从以上三种涵义来理解。从今天来看,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太倡导中小学从事第一类研究,认为这类研究远离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感受与体验,是中小学教师难以胜任的;我们主张中小学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二类研究上,也就是将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而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研究者使用校本研究或校本教研时主要是从这类研究着眼的。其实,第三类研究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基本类型。这类研究关注学校到底如何发展,传统优势有哪些,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寻求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使学校办学水平有所改进和提高,学校发展有哪些潜在或显在资源,如何在发展中整
16、合这些资源,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和力度是教师能够承受的,教师在发展中有哪些忧虑,如何解决这些忧虑,如此等等。这类问题,其他人无法给出答案,恰恰需要学校自身加以回答和解决。从内涵发展的要求来看,学校应进一步加大第三类研究的力度,不能仅仅将学校教育科研定位在第二类研究上,要注意将第二类研究的成果转化在第三类研究上,在身边教育教学问题的破解中明确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与路向。在学校内涵发展中,我个人认为,三类研究都需要有所关注。虽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点毫无疑问应该是后两类,但若没有对第一类研究的关注,第二类和第三类研究就有可能失去方向和目标。我们不提倡中小学教师将研究重点放在第一类问题上,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
17、完全放弃第一类研究,对教育重大问题的适度关注与探讨,对教育理论成果的适当占有和评判,对教育发展趋向的适时把握与分析,不仅对于做好另两类研究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对于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来说也至关重要。在提倡校本研究或校本教研时,如何不窄化学校教育科研的范围,如何处理好三类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今天我们在学校内涵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处理好的问题。(五)和谐的学校文化:学校内涵发展的人际生态环境和谐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人际生态环境。人际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是被当今企业管理所证实了的一个命题。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情感关系,没有和谐的学校文化,没有学校内各组成要素的协同配合,就难以实现持久和健康的发展。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环境,内涵发展需要有协调的内部环境。有了和谐的学校文化和教师之间相互的情感支撑,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课堂教学变革,都有了可靠的保障和空间,学校的内涵发展才会切实落到实处。注释: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8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