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特色的内涵与研究初探.doc
《城市特色的内涵与研究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特色的内涵与研究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特色的内涵与研究初探天津市城乡规划科技项目重点项目(编号:2010-KJB-18)部分成果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Connotation & Research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张 赫1 陈 天1 杨 春1 郑嘉轩2 李 威2Zhang He Chen Tian Yang Chun Zheng Jia Xuan Li Wei(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300072; 2.天津市规划局Tianjin Bureau of Urban Plannin
2、g 300070)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摘要:城市特色概念的提出已30余年,然而国内外理论界至今对其内涵和研究尚未形成统一认知。因此,文章在辨析城市形象、城市特征、城市风貌、城市现代化等相关易混淆概念的基础上,明晰了城市特色的客体(对象)、主体(人及形成机制)和本体(本质属性),揭示了城市特色产生的源泉和动因。并由此探讨了城市特色研究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梳理了城市特色的层次性、时空性、可塑性、系统性四大关联属性,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明确侧重和路线。ABSTRACTThe concept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roposed fo
3、r more than 30 years, while there have not yet been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about its connotation and research among the theorists at home and aboard. So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istinction among the object, subject (person and the mechanism) and ontology (essential attribute) of urban characteris
4、tics on the basis of discriminating the related confusing concepts, such as city image, urban character, townscape and urban modernization etc., it also reveals the sources and motivation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 . For thes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evalu
5、ation standard, meanwhile, it cards the four associated attributes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hierarchy, space-time, malleable and systematic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emphasis and method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future.关键词:城市特色;概念内涵;主客体;本体;研究体系KEY WORDS: Urban Characteristics; Connotation; Subject-
6、 object; Ontology; Research System1. 引言中国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特色丧失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典型城市问题。虽然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千城一面、风貌雷同等现象却是不能回避的现实。于是,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越发重视城市特色对于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和学界也将城市特色研究作为城市决策的重要课题。但由于认识的渐进性和城市建设问题的复杂性,使该领域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和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都较为薄弱,尤其是对于城市特色内涵和研究体系的探讨缺乏统一的认识,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而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辨析和讨论。2. 城市特色概念的由来与词义比较研究
7、2.1“特色”字词典语义比较“特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汉语百科相关资料中则强调是“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国外研究中与城市相对应的特色通常译为Characteristics或Identity,英文原义1中前者强调事物客观存在的典型特征或特性,后者则更关注人对于事物间典型差异的识别或感受。在城市特色研究领域,学界多以Urban Characteristics指城市所具有的典型并能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性质或特征。2.2城市特色概念的由来和发展国外城市特色的研究始于城
8、市与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追求和美学探索。西特(Camillo Sitte)在19世纪80年代末就强调了视觉有序对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作用。上世纪60-70年代,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卡伦(Gordon Cullen)与卢原义信等使城市特色的理论研究活跃起来,集中体现在对于场所文脉的关注和城市空间特色品质的塑造。Harry Launce Garnham(1985)在Maintaining the Spirit of Place: A Proces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own Character一书中将城市特色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并对其构成和感知域进行
9、了系统的梳理1 。2000年以后,国外对于城市特色的理解和关注不再局限于形体空间和生态环境,对城市特色的价值和作用也更为认同和重视。Derya Oktay(2002)2等以北塞浦路斯为例讨论了城市特色是实现环境归属感的必要目标。Hande Suher(2004)3又提出了城市特色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的论断。与此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了城市特色的概念辨析,其中,以D.A. Daniel(1995)4和Erik Braun(2004)5等为代表,对城市特色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区分,而Kim Inn(2004)6则从技术角度对其加以定义,认为城市特色是城市变化过程中寻求持久性事物,并把他们作为一个永久性
10、资产的结果。较之国外,我国对于城市特色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部分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但由于忽略自身的优势和特征,造成了许多城市固有风貌的丧失。这一现象直接促成了90年代初期学界对于城市特色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关于城市特色的内涵则主要形成三类观点(表01)。这一阶段的研究虽使城市特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对其理解和实践运用仍存在局限。新世纪以来,“形象工程”催促下的城市建设流于形式,盲目模仿之风盛行,出现特色趋同甚至雷同的尴尬局面。由此,城市特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再度升温,形成了第二次浪潮。这一时期,学者的研究视角更加多元,涉及了特色的
11、评价、定位、控制以及空间解析,城市特色塑造方法的实践性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对于城市特色内涵的新解析见表01。表01:城市特色内涵既有研究的主要观点Chart01 The main viewpoints in existing research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characteristics时间阶段序号代表人物,年代主要观点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期)观点一汪德华,1989魏士衡,1990城市特色是城市内涵的外在具体表现。这种内涵是指城市的内在素质和社会特色,其表现的载体包含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面貌。观点二马武定,1990城市特色是城市对于人们审美经
12、验而言的审美特征的差异性,是每个城市在其外部形态上所反映出来的审美特征。观点三石成球,1991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美好特征。第二阶段(本世纪初至今)观点四敬 东,2009段德罡,2010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观点五陈 翀,2007刘 源,2007城市特色是通过精神意识感知获得的有关城市独特外在形象的积极的概括总结。观点六徐 颖,2006裴成荣,2009城市特色是城市突出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景观形象、产业构成和功能特征的总和。2.3相近概念辨析由于城市特色概念的泛化和不同学者不同研究视角的需要,既有研究中城市形象、城
13、市特征、城市风貌三大概念通常与城市特色相伴出现,且其各自的界定对象、范围和表现形式也与城市特色都具相似性或相关性,引发了一定的理论混淆。因而明确城市特色的内涵之前先要在相关概念的比较中寻求差异,探寻本源。此外,笔者还比较了城市现代化的概念,源于课题组进行的城市特色公众意象调查中市民将以生活设施条件为表征的城市现代化与城市特色相混淆的普遍现象。2.3.1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城市形象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形成权威的定义,但却是与城市特色并行出现最多的概念。对于两者的对比,学者们也持不同意见。李王鸣(2003) 7等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特色的系统性体现,城市特色是形象的核心。李广斌(2006) 8等则归纳了城
14、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的内在关联,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特色的外在艺术表现,反映城市整体的素质、品位和文化。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突显城市个性与特色的重要手段。基于此笔者认为这两个概念在要素构成及联动关系上存在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城市形象的组成要素是构成城市特色的潜在要素,当前者受到自然禀赋或人为影响而表现出特殊性或突出性时,就满足了向后者转变的条件,进而使这一部分要素独立或彼此组合而形成一类特色。其次,城市形象的评价和感知条件相对简单,易于在人群中形成统一认识;城市特色则受到利益相关者的背景和经验影响,较之城市形象更为复杂。再次,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的作用机制不同。前者易于受到主观作用而发生显著变
15、化,后者通常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易为短期简单的操作所改变。城市特色通过城市形象表现出来,只有长期作用于城市形象的主观改变才能逐步影响到城市特色的内在属性,进而再通过城市形象表达出来。2.3.2城市特色与城市特征城市特征与城市特色是字面上最相近的概念。辞海将“特征”定义为“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最显著的征象和标志。”从对象词性上说,“特征”本身属中性,而“特色”则往往被认定为是积极的、优秀的、卓越的特征,带有褒义的词语属性。因此,城市特征是在感知层面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表征9,其针对的是城市各要素组成的特殊形态表征,涵盖积极的和消极的综合因素,即无论该要素对城市发展和形象是否具有积极作用
16、,凡有独特性或突出性就可以划入城市特征的范畴。而城市特色是各要素构成中为人们所普遍共识和认可的积极的表征,是一种最优状态的普遍现象。2.3.3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二者的辨析,主要有两种观点。段德罡(2010)10从对象的范畴予以区别,认为城市特色针对的是城市的总体空间格局,其概念较之城市风貌更广,包含了大至自然、经济,小至空间环境的方方面面;而城市风貌则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层面的研究。蔡晓丰(2005)11指出其不同在于前者倾向于城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后者侧重于城市内在的文化和传统习俗。权衡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存在共性之处,都是感知成果和印象的表达。而其区别在于:首先,
17、城市风貌的概括性、整体性更强,侧重的是宏观的整体感受,常以城市事物的“群体”为载体来表现。城市特色虽也具整体性,但其评价对象的层次范围更丰富,可以针对“群体”,亦可具体到细节。其次,城市风貌较之城市特色更加强调文化内涵的表征,倾向于关注城市物质空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渊源。2.3.4城市特色与城市现代化基于调研课题组发现了这两个概念在市民阶层体会上的混淆,不难想象,城市现代化对于市民而言是提升物质生活质量并培养精神生活的必要基础。当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市民对城市的关注视角才会从生活保障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进而对城市特色形成主动感知认识。另外,城市特色的表达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载体的取得是建
18、立在城市现代化的成果之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耦合关系: 城市现代化程度提高促成了一些载体的消失,导致一类城市特色的消失; 城市现代化程度提高促成了某类消失或衰微载体的恢复,使得一类城市特色得以恢复; 城市现代化程度提高促成了新载体的产生,新的特色得以表达或者既有特色发生变化。3. 城市特色的内涵界定3.1城市特色的客体与对象界定城市特色是在城市地域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独特属性,包含物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在内的用以支撑城市巨系统的一切要素都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潜在客体”。只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类“潜在客体”经过城市特色主体的“对象化”作用,变为主体感知、认识或实践的对象事物,才能真正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特色 内涵 研究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