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 浅论南派二胡的渊源.doc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 浅论南派二胡的渊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 浅论南派二胡的渊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论南派二胡的渊源浅论南派二胡的渊源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一、二胡风格流派概述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张韶先生把中国的胡琴演奏划分为:南(南派二胡)、北(北派二胡)、刘(刘天华二胡学派)、阿(阿炳艺术风格)、蒋(蒋派二胡)、秦(秦派二胡)、粤(广东高胡)。也就是说,张韶先生把中国的胡琴演奏分为七个风格流派,而在这七个风格流派中,南派二胡居其首。笔者观点:这七个风格流派当中,蒋派二胡、北派二胡、秦派二胡均可归宗于刘天华二胡学派。因为这些流派在形成过程中,无论从内化还是外化的存在方式看,都受到了刘天华的直
2、接影响,并且贯穿其风格流派形成的整个过程。同时,北派二胡在概念上应该涵盖鲁、豫、秦三种地域二胡风格。而早在刘天华之前,南派二胡、广东高胡已经有着完全独立的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它们不仅作为先于刘天华二胡学派的一个独立存在,并且在艺术风格上直接对刘天华二胡学派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刘天华曾经师承周少梅,周少梅就是位“南胡圣手”;刘天华还曾经从粤胡曲调的留声片上听写了汉宫秋月(曹安和先生考证)。因此,刘天华二胡学派是在南派二胡和广东高胡的直接影响下,更新了二胡的演奏理念,创新了二胡的演奏技法。后来刘天华受聘于高等学府,建立二胡学科,经过数年的传承,加之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刘天华二胡学派。
3、而刘天华二胡学派的形成同样也对南派二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于阿炳的演奏风格则完全可以看作是南派二胡的一个派生。 可见,刘天华之前,除南派二胡、广东高胡以外,中国二胡没有形成什么气候,更谈不上什么风格流派,大多只能是民间艺人街头巷尾谋生的工具而已。而作为谋生工具意义上的二胡在文化上缺少根基;美学上基本没有审美取向,更无成熟的审美标准。只要拉得出音调,或能够托一下唱腔或说辞(作为说唱中间的停顿或休息)即可。 二、江南丝竹源流略考 什么是“南派”二胡?这个概念虽然并没有人准确的定义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江南丝竹的了解来透视“南派”二胡的实际存在。 据传:明代嘉靖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
4、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弦索乐与丝竹乐原是有区分的。弦索原指纯弹弦乐器合奏,乐队组合中并无竹制管乐器,但对某些乐曲来说,既可用弦乐合奏形式,也可采用丝竹乐合奏形式。此处“弦索”指弦乐器的总称)。这种“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虽然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但和街头巷尾的谋生却截然不同。这种“班社”用工尺谱演奏,既有审美取向又有审美标准;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着一定的文化含量,尤其是在渊源上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种“班社”形式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精品 最新论文 范文【 精品】 浅论南派二胡的渊源 论文 范文 精品 浅论南派 二胡 渊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