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自然分离的原因的分析与防范措施.doc
《车钩自然分离的原因的分析与防范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钩自然分离的原因的分析与防范措施.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车钩自然分离的原因的分析与防范措施学 生 姓 名: 赵宝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 导 教 师: 摘 要 随着铁路货车提速、重载的发展深入,原有的车辆结构性能受到严峻的考验。对车辆起着相互连接、牵引及缓和冲击力作用的车钩缓冲装置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13号车钩分离事故增长趋势迅速,成为铁路运输的主要事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运输秩序,对列车运行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运输发展为了找到车钩分离的真正原因,本文围绕车钩的结构原理、通过对数据的调查分析,论述了车钩分离的原因,并对车钩在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叙述,提出了部分改造建议和措施。关键词:车钩;分离;检修;措施;目 录引 言1
2、1车钩的构造及作用原理21.1我国货车车钩的运用概况21.2 车钩的构造及受力分析21.2.1钩腔各部位的名称及用途21.2.2 各配件的构造和用途31.2.3 车钩受力分析41.3车钩的三态作用41.3.1 闭锁位置41.3.2开锁位置41.3.3全开位置52货车车钩分离62.1车钩分离的状况及危害62.1.1 沈阳铁路局管内1999年2004年车钩分离调查62.1.2车钩分离的危害62.2 车钩分离数据统计分析72.2.1 数据统计72.3分离车钩尺寸限度测量82.3.1车钩配合限度82.3.2车钩配件磨耗82.3.4车钩及缓冲器组装限度82.4数据分析83 车钩分离原因分析103.1钩提
3、链松余量对车钩自然分离的影响103.1.1车钩压缩时对钩提链松余量的影响103.1.2钩提杆横动量对钩提链松余量的影响113.1.3车钩低头、钩尾框尾部上翘对钩提链松余量的影响113.1.4 列车纵向冲击力对钩提链松余量的影响113.2 纵向冲击力对车钩自然分离的影响123.2.1车钩低头、钩尾框上翘的原因123.2.2车钩受力分析123.3其它原因对车钩自然分离的影响143.3.1车钩及配件磨耗对车钩分离的影响143.3.2坡道和变坡点对车钩分离的影响143.4简述车钩损伤分离的原因153.4.1机车司机操纵不当153.4.2车钩制造质量缺陷153.4.3车钩不适应提速、重载的要求154 防
4、止车钩分离的建议措施164.1 减小列车冲击力垂向分力的措施164.2 建议采用钩提杆固定装置的措施164.3 关于增加钩提链松余量的建议164.4 新型上锁销组成的应用175 车钩在检修中存在的问题185.1 钩体检修中存在的问题185.2 上锁销杆检修中存在的的问题19结论20致谢21参考文献:22引 言目前在米轨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车钩自然分离事故还时有发生该事故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正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出车钩自然分离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车钩自然分离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造成车钩分离的原因很多与机车操纵方式不当、列车编组质量不良、新造车钩质量不高、检修车辆质量不良
5、及车钩配件使用年限过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针对米轨铁路货车在检修过程中的特点立足车辆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1车钩的构造及作用原理1.1我国货车车钩的运用概况目前,我国铁路货车车钩主要有4种:13号、13A型、16号和17号。 13号车钩是我国铁路货车的主型车钩,目前约占全路货车车钩的80%,有上作用式和下作用式两种。随着铁路货车提速、重载的发展深入,暴露出很多问题,已不适应提速、重载的要求。13型车钩是为了适应我国铁路货车提速、重载发展需要而研制的车钩,该车钩缩小了车辆的连挂间隙,可改善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减小列车的纵向冲动。2003年开始在全路推广。16、17号车钩
6、是为了满足上翻车机卸货的专用列车要求而研制的一端可旋转的车钩,不用摘钩就可在翻车机上连续卸货,提高了运输效率。主要安装在C63、C63A、C76、C76A、C76B、C76C和C80型车上。而且17号车钩也应用于2005年开始投入生产的70吨级铁路货车上。 1.2 车钩的构造及受力分析 13号车钩由钩头、钩身、钩尾三个部分组成。普碳钢钩体已停止生产,从1996年开始生产的13号车钩钩体材质为C级钢,其最小静拉破坏载荷可达3225kN(E级钢钩体最小静拉破坏载荷可达4005kN)。钩头主要起车辆连挂作用;钩身用来传递水平牵引力和冲击力,铸成中空矩形断面结构;钩尾是车钩后端安装钩尾框的部分,其上开
7、有长圆形钩尾销孔,后端面为一垂直平面,在缓冲器伸张力的作用下以便于车钩自动恢复原位。1.2.1钩腔各部位的名称及用途1护销突缘:用以保护钩舌销,分上护销突缘和下护销突缘。2牵引突缘:于闭合位置时与钩舌尾部牵引突缘配合,用以承受牵引力,分上牵引突缘和下牵引突缘。3导向档:车钩处于闭锁状态时,钩锁铁的前导向面贴靠在此处,使上锁销及上锁销杆的防跳台处于钩腔的上防跳台下,限制钩锁铁的跳动,并且在开锁或全开时引导钩锁上下启动。4全开作用台:车钩在全开状态形成过程中,钩锁前部的全开回转支点以该部位为支点回转,踢动钩舌推铁,使钩舌旋转张开。5上防跳台:在钩锁腔后壁面上,车钩处于闭锁位置时,上锁销及杆的防跳台
8、卡在其下,防止在运行中钩锁因振动而跳起。6钩锁导向壁:用以限制钩锁的位置。车钩在闭锁、开锁或全开状态时,钩锁的一侧被挡住,而另一侧受到钩锁腔侧壁面的限制,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钩锁的摆动而影响车钩的作用状态。7钩锁后部定位档:用以限制钩锁的位置。车钩在闭锁位时,钩锁除受钩锁腔导向档的限制外,其后部还受到该部位的阻挡,使钩锁不能向前倾倒,又不能向后仰,稳固地坐在钩舌尾部的钩锁承台上,从而保证上锁销的防跳位置。8钩舌推铁挡块:用以确定钩舌推铁的位置,防止钩舌推铁在转动过程中歪斜。9钩舌推铁轴孔:安装钩舌推铁轴用。10下防跳台:设置在下锁销孔内的前侧壁。车钩闭锁时,下锁销防跳台与之卡合,起防跳作用。1.2
9、.2 各配件的构造和用途1钩舌:装在上、下钩耳之间,插入钩舌销,以钩舌销为转轴,利用钩舌的开闭进行车辆的摘挂。2钩舌销:装在钩耳孔及钩舌销孔中,作为钩舌的回转轴。3钩锁:安装在钩腔内。在闭锁位置时,挡住钩舌尾部,使钩舌不能转动;在全开位置时推动钩舌推铁,使钩舌张开。4钩舌推铁:横放在钩锁腔内的轴孔中。钩舌推铁轴和钩锁腔底面的轴孔配合,其作用是推动钩舌张开达到全开位。5二连杆机构上锁销组成:为上作用式车钩提动钩锁用。由上锁销和上锁销杆组成。 三联杆机构上锁销组成:为上作用式车钩提动钩锁用。由上锁销提、上锁销和上锁销杆组成,其作用原理比二连杆上锁销组成更为合理,提高了防跳性能。目前已开始在全路推广
10、。6 下锁销和下锁销杆:为下作用式车钩提起钩锁铁用。1.2.3 车钩受力分析13号车钩在钩腔内及钩舌上铸有护销突缘、牵引突缘和冲击突缘,在闭锁位时,钩头与钩舌上下两个牵引突缘之间的间隙1最小,两个护销突缘之间的间隙2稍大,钩耳孔与钩舌销之间的间隙3最大,即123。当车钩受牵拉时,两个牵引突缘相接触,传递牵引力,(在冲击时,钩舌冲击突肩与钩体冲击突肩相接触,传递冲击力。)此时,钩舌销不受力。当牵引突缘磨耗间隙逐渐增大,使1=23时,牵引突缘与护销突缘共同承受牵引力,此时,钩舌销不受力。当各突缘间经磨耗后间隙均增大时,则牵引突缘、护销突缘与钩舌销三者共同承受牵引力。受冲击力的情况与受牵引力的情况大
11、致相同。冲击突肩磨耗后,护销突缘也承受冲击力。这样就可避免钩舌销受力过大造成折断的状况。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钩舌销是不受力的,只作为钩舌的回转轴。1.3车钩的三态作用车钩均具闭锁、开锁和全开三个作用位置,称车钩的三态作用。1.3.1 闭锁位置为两车钩互相连挂所处的位置。这时钩舌尾部转入钩锁腔内,钩锁以自重落下,其后坐锁面和侧坐锁面分别坐在钩舌推铁的锁座和钩舌尾部侧面的钩锁承台上,卡在钩舌尾部侧面及钩锁腔侧壁面之间,挡住钩舌使之不能张开。此时上锁销的上防跳止端卡在钩锁腔后壁的上防跳台下方,起到防跳作用,形成闭锁位置。1.3.2开锁位置为摘解车辆时的预备位置。由闭锁位置提起车钩提杆,使上锁销杆脱离
12、防跳位置,并带动钩锁上移,高于钩舌尾部,钩锁头部在偏心作用下前倾,其腿部向后偏移,当放下车钩提杆时,钩锁腿部的开锁坐锁面就坐在钩舌推铁的锁座上,使钩锁不能落下,形成开锁位置。1.3.3全开位置为车钩连挂时的准备位置。由闭锁到开锁位置,用力提起钩提杆,带动钩锁充分上移,钩锁全开回转支点以钩锁腔前壁全开作用台为支点转动,钩锁腿部向后转动,后踢足面踢动钩舌推铁的踢足推动面,使钩舌推铁以其轴转动,推铁踢足踢动钩舌尾部侧面,使钩舌以钩舌销为轴张开,形成全开位置。2货车车钩分离2.1车钩分离的状况及危害2.1.1 沈阳铁路局管内1999年2004年车钩分离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沈阳铁路局管内1999年和200
13、0年全年车钩分离事故件数均为7件。2001年为25件,占全年事故总数的48%。特别是2001年度的第三季度,车钩分离事故大幅度上升,总计16件,占全年车钩分离事故的64%。2002年全年发生车钩分离事故80件,占车辆事故的70.8%,占事故总数16.1%,居各类事故之首。至此,车钩分离事故的发生居高不下。2004年1月12日22日,11天内发生车钩分离事故6件,平均1.8发生一次。其中自然分离3件,破损分离(钩舌拉断)3件。由于13号车钩分离事故的急剧增加,沈阳铁路局车辆处下发沈铁安电(2004)97号电报。电报要求长春北、四平、苏家屯、沈阳西、灵山、金州、大连北列检始发的在哈大线运行的所有车
14、辆必须对车钩进行捆绑,防止车钩分离。这一应急措施有效地阻止了车钩分离事故急剧上升的趋势。自2004年2月2日6月6日,4个月的时间内共发生车钩分离事故9件,其中自然分离6件,占66.7%,此6件分离事故中的车钩未捆绑或捆绑的不符合要求。车钩破损分离(钩舌拉断)3件。占33.3%。必须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第三季度车钩分离事故开始大幅度上升之时,正是沈阳铁路局开行长大货物列车形成一定能力之时。2.1.2车钩分离的危害铁路车辆运输受固定线路行驶的约束,当某列车或某一车辆发生事故故障时,就会引起联锁反映。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蒙受巨大的损失,干扰正常的运输秩序。长期以来,车钩分离问题一直困扰行车部门
15、,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的发展,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对列车运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危害着铁路运输业的信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铁路运输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分析总结分离的根本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2.2 车钩分离数据统计分析 2.2.1 数据统计自哈大线电气化铁路开通,特别是使用电力机车牵引以来,原长春分局管内车钩分离事故明显增多。据统计,2002年发生车钩分离31件,而2004年发生了71件,上升幅度达129%。其中自然分离45件,占63%;人为因素17件,占24%;钩舌拉断5件,占7%;钩尾框后堵拉断2件,占3%;机车车钩故障2件,占3%。分离车钩型
16、号均为13号车钩。由于车钩分离的原因复杂,自然分离更是由多种因素的不定配合造成,所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发现车钩分离的规律、找到问题的症结。1、分离列车牵引机车的型号电力机车牵引发生分离43件(运行在长大干线),占96%;内燃机车牵引发生分离2件(运行在其它线路),占4%。2、分离列车运行的区段在区间发生车钩分离41件,占91%。区间发生分离比较集中的区段是:长春至长春南间、郭家店至蔡家间、十家堡至杨木林间。车站发生分离4件,比较集中的是四平站。3、分离列车运行的线路状况运行在上坡的列车10件,占22%;运行在下坡的列车7件,占16%;运行在变坡点的列车11件,占24%;列车起车时2件,占
17、4%;列车进站调速时1件,占2%;其它情况14件,占31%。4、分离列车运行的方向上行22列,占49%;下行23%,占51%。5、分离车辆在列车编组中的位置分离车辆在列车中的编组位置,前10位有2辆,占4%;10位20位有3辆,占7%;20位30位有2辆,占4%;30位60位有36辆,占80%;60位70位有2辆,占4%。6、分离车钩所属空、重车辆重车23辆,占51%;空车22辆,占49%。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同的分离车钩27件,占60%;与运行方向相反的分离车钩18件,占40%。7分离车钩的型号分离车钩均为13号车钩,除8辆是下作用式车钩外,其余37件是上作用式车钩,占总数的82%,均发生在长大
18、干线。8分离车钩的缓冲器在分离的车辆上,安装2号缓冲器有6辆;安装MT-3型缓冲器有11辆;安装ST型缓冲器有28辆,占总数的62%。2.3分离车钩尺寸限度测量2.3.1车钩配合限度分离车钩及关联车钩钩舌与钩腕内侧距离闭锁位、全开位均不超限,车钩中心高度、车钩互高差符合运用限度。 2.3.2车钩配件磨耗钩锁铁移动量超限28件,占62%;钩锁铁坐入量不足3件,占7%;钩腔上防跳台磨耗超限2件,占4%;钩锁铁上部左右导向面磨耗及导向角磨耗超限18件,占40%。2.3.4车钩及缓冲器组装限度钩提杆链松余量不足40毫米1件,占20%。上作用车钩钩提杆左、右横动量超过50毫米3件,占6.6%。钩头下垂、
19、钩尾框尾部上翘,钩尾框与钩尾框托板间存在间隙7件,占15.5%/。 2.4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发生自然分离的车辆有以下特点:1运行在长大干线上的电力机车牵引造成自然分离的概率非常高。特点:电力机车牵引力大,列车运行在长大干线上速度高,长编组重载后,制动波速、缓解波速变慢,前后车辆动作不一致,造成纵向冲动,冲击力大。2区间发生车钩分离的概率非常高。列车起车、进站调速时也会发生分离。特点:列车区间运行、起车、进站要进行调速,长大编组列车车辆前后动作不一致,造成纵向冲动,冲击力大。3坡道和变坡点易发生车钩分离。特点:根据车钩的构造及原理,列车运行在坡道和变坡点时,车钩缓冲装置将与水
20、平面形成夹角,为上锁销杆脱离钩体防跳台提供一个条件,并且车钩在传递纵向冲击力时不能沿水平方向传递为车钩抖动提供了一个条件。坡道运行易产生纵向加速度,造成列车冲动。4车钩分离易发生在列车中编组位置为2/3处的车辆上。特点:列车纵向动力学试验证明,最大纵向冲击力位于列车长度的2/3处(为压缩力)。5分离车钩均为13号车钩,且多数为上作用式车钩。特点:13号车钩在货车车钩中运用年限普遍较长,且普碳钢车钩强度、耐磨性一般,结构性能随着运用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特别是列车的提速、重载,加速了车辆的周转,使车辆的年走行里程成倍增加,由其是长大干线运输任务繁重,是其它线路货车的几倍,必然导致车钩及配件等的磨耗
21、加剧,使车钩性能急剧下降,而且钩腔内结构复杂、磨耗严重,检修难以恢复原形。上作用式车钩与下作用式车钩的最大区别是,提钩的方式不同。上作用式车钩钩提链松余量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且钩提杆在运用中的摆动上扬不受限制,是影响钩提链松余量减小的因素之一,由其在纵向冲击力大的时候。6装用ST型缓冲器的车钩易发生车钩分离特点:装用ST型缓冲器的车钩易低头、钩尾框尾部易上翘。车钩冲击力不能沿水平方向传递。7分离车钩钩锁铁磨耗严重特点:钩锁铁在钩腔内与配件接触面多,且均为作用摩擦面,易磨耗。磨耗严重导致钩锁铁在钩腔内振动空间大、振幅强烈,带动上锁销杆影响防跳性能。3 车钩分离原因分析车钩发生自然分离后,90%以上
22、的车钩呈全开状态。根据车钩的作用原理说明,必然符合了两个条件:上锁销在外力作用下脱离钩腔防跳台;钩锁铁在外力作用下上窜,并高于钩舌尾部。本章将围绕两个方面的条件的产生进行车钩分离原因分析。3.1钩提链松余量对车钩自然分离的影响3.1.1车钩压缩时对钩提链松余量的影响列车运行中钩锁铁上窜,一定是得到了外力的作用,其方式只能为两种:一种外力是来自钩锁上部的拉力使钩锁上移;另一种外力是来自钩锁下部向上的冲击力。来自于上部的拉力当然要通过钩提链传递,而钩提链又需要一个外力向上牵引,那就是通过钩提链松余量的减小,最终使钩提杆与上锁销之间产生拉力。钩提杆动作及其它因素导致钩提链松余量减小的因素有:首先,段
23、修中对钩提链松余量和上作用式车钩钩提杆左右横动量的测量规定为:当车钩纵向中心与车体纵向中心重合时,以上锁销孔纵向中心与钩提杆头部纵向中心重合时为基准,分别为45mm55mm和30mm50mm,并且钩提杆孔与上锁销孔垂直线的前后水平距离不大于45mm,钩提杆孔位于上锁销孔后侧。这是在静态情况下的测量值,实际列车运行中由于振动、摆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保持静态下的状态,钩提链松余量将减小。第二个方面,以数据中所显示的主要状况为例模拟分析车钩分离时,钩提链减小的过程及其对车辆自然分离的影响。某一长大货物列车由电力机车牵引运行在长大干线区间,由于区间限速、线路施工等原因进行调速。重载长大货物列车编组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车钩 自然 分离 原因 分析 防范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