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酯合成研究进展 综述.doc
《蔗糖酯合成研究进展 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蔗糖酯合成研究进展 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蔗糖酯的合成研究进展及应用李*西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蔗糖酯是一种良好的表面活性剂,有着广泛的用途,它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开发;蔗糖聚酯是新型的低热量油脂,可作为脂肪代用品及高血脂、高胆固醇的治疗预防药物。本文介绍了蔗糖酯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关键词:蔗糖酯;合成;应用Progress in research of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ucrose esterL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
2、15, ChinaAbstract:As a good kind of non-ionic surfactant,sucros esters are used extensively;sucrose polyester is a new kind of low-calorie lipin,which is regarded as fat substitute and medication of high cholesterol.This article introduces propertise,synthet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sucrose este
3、rs.Key words:Sucrose esters;Synthesis;Application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 Sucrose Esters, 简称SE) , 是一种新型的多元醇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外观为白色至黄褐色的粉末状、块状或无色至微黄色的粘稠树脂状。蔗糖酯的蔗糖部分为亲水基, 长链脂肪酸部分为亲油基。蔗糖酯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增溶、润滑、渗透、起泡、粘度调节、防老化、抗菌等性能。同时, 它还具有无毒、易生物降解等特性。现已被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蔗糖酯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石油开采、化肥、化妆品、制糖和果蔬保鲜等工业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蔗糖酯是单、二、三酯组成的混合物。
4、蔗糖多酯( Sucrose Polyester, SPE) 通常指的是三酯以上的蔗糖酯。确切地讲, 蔗糖多酯是蔗糖分子中8 个羟基有6 个以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时( 即酯化度n= 6 8) 生成的一类蔗糖酯。多酯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饱和度和脂肪酸链长都会对其有影响。一般地, 多酯在室温下是金黄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物理性质类似于食用油酯, 其色、香、味均与植物油脂一样, 但不被人体内的脂肪酶水解, 不产生热量, 不会被消化系统吸收, 无毒、副作用, 是一种理想的脂肪替代品和减肥剂 , 还可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 治疗冠心病 ,是高附加值产品。1 蔗糖酯的合成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出了很多种合成方法:
5、从反应方式分有酰氯法、直接脱水法、酯交换法和酶法,从反应状态分有均相法和非均相法,从工艺条件分有溶剂法、微乳化法和无溶剂法等。1.1 酰氯酯化法按照工艺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含氮有机化合物如二甲基甲酰胺(DMF)、喹啉或吡啶中,使蔗糖和脂肪酸酰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糖酯;另一种是先把蔗糖悬浮于大量的无水乙酸中,在氮气保护下滴加酰氯使蔗糖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蔗糖酯。这2 种方法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都较差,很难达到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的要求,目前较多用于蔗糖酯杀虫剂的生产,但酰氯法在高单质含量的蔗糖酯合成中仍有一定优势,如段文贵用该法使蔗糖发生酰化反应制得单酯含量高达96.31的歧化松香蔗糖酯。1.2
6、 直接脱水法蔗糖与脂肪酸在酸性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存在下直接脱水反应生成蔗糖酯。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缺点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蔗糖易分解,得率很低,而且采用了DMF 做溶剂,产品难纯化,目前此法很少人选用和研究。1.3 酯交换法该法原理是先把各种脂肪酸甲酯化或乙酯化,再在催化剂存在下使蔗糖和脂肪酸酯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蔗糖酯。目前更趋向于直接用天然动植物油酯代替单一脂肪酸进行酯交换制取混合型蔗糖酯,像猪油、椰子油、棕榈油、棉籽油、豆油等。近年来国内也有人用油茶籽油、蓖麻油、红花油、玉米油、氢化葵花油、松香等进行蔗糖酯的合成研究。蔗糖只有在碱性催化剂下才与脂肪酸酯发生交换反应。常用催化剂为无水
7、碳酸钾、乙醇钠、油酸胺和氢氧化钾等。也有用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解决了用碳酸钾催化剂所造成的较大量脂肪酸生成和催化剂的回收等问题,因此简化了蔗糖酯的精制步骤。李祖义等人在系统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如槐糖酯或鼠李糖脂作催化剂,反应体系成为均相,反应温度较低,使蔗糖酯的合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酯交换法是最为有效、研究最广的方法,并已经工业化生产。根据具体的工艺条件不同,又可分为溶剂法、微乳化法、水溶剂法、无溶剂法和相转移催化法等。1.3.1 溶剂法溶剂法是最早出现的酯交换法,该法的出现标志着蔗糖酯表面活性剂工业化的开始。目前合成的溶剂除DMF外,常用的还有二甲基亚砜(DMSO
8、)、二甲苯、丙二醇和水等。1.3.1.1 DMF 法此工艺是将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和蔗糖共溶在无水DMF中,在催化剂无水碳酸钾或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下加热并减压发生酯交换,蒸馏除去副产物甲醇,通过提纯即得成品。DMF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蔗糖不易焦化。但溶剂DMF昂贵、易燃、有毒,产品不容易纯化。20 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Snell 就是用这种酯交换溶剂法合成第一批蔗糖酯产品,标志着蔗糖酯工业化的开始。1.3.1.2 丙二醇法又称微乳化法,是Osipow 等人于1967 年合作开发。该工艺以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借助于脂肪酸皂的乳化作用,使蔗糖和脂肪酸酯在微乳化状态下进行酯交换反应,不断蒸出溶剂
9、,短时间即可完成反应。此方法工艺简单,不含价格贵、毒性大的溶剂,反应条件温和,溶剂还可回收。但由于焦糖化,蔗糖损失可达10左右,产品颜色较深。1.3.1.3 水溶剂法该法实际上也是微乳化法的1 种,是由日本第1 制药工业株氏会社在丙二醇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并于1971 年实现工业化生产:首先使蔗糖、脂肪酸皂在90水中成为均匀的蔗糖-肥皂溶液,升温并加入碱性催化剂以及部分或全部原料酯进行减压脱水即可。此法用水作溶剂,解决了有机溶剂的毒性问题,但可能导致水解,因此必须控制水的总量,同时必须保持使脂肪酸酯不发生水解的温度和压力。所得产品单酯含量高,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成本低,原料转化率约为85
10、95,是蔗糖酯合成史上的较大突破。近期国内戴愈攻等人对该法作了一些改进,尝试用水醇作为溶剂制备蔗糖月桂酸单酯。1.3.2 无溶剂法该工艺将蔗糖和脂肪酸酯在无溶剂体系中酯交换合成蔗糖酯,即直接用蔗糖和脂肪酸酯、钠皂进行反应而后蒸馏、冷却回收得终产物,根据杨 梅等:工艺条件的不同又可以细分。1.3.2.1 熔融法在氮气保护下,将反应物料加热至170185,使混合物溶解成熔融状态,于真空下反应2030 min,加入酸以中和催化剂,冷却分离即可。该工艺时间短、反应快、得率高。但高温下蔗糖很不稳定,极易焦化结块,反应难控制。而且该法需要大量昂贵的锂皂和其它的碱金属皂来乳化蔗糖和脂肪酸酯及催化酯交换反应,
11、造成原料和分离成本过高,因此它仅限于实验室合成。1.3.2.2 相溶法由于蔗糖和脂肪酸酯的极性相差极大,Galleymore 等提出了改进,即借助一种亲和促进剂如脂肪酸皂、蔗糖酯或十二烷基硫酸钠等,使蔗糖和脂肪酸酯产生相容性从而实现酯交换。该方法时间短、速度快,因而减少着色,有利于获得低酯化度的蔗糖酯,而且其纯度也高,原料酯的转化率90以上。国内清华大学化工系首先采用此法合成蔗糖酯,并于1986 年进行中试。1.3.2.3 非均相法将蔗糖、脂肪酸酯和无水碳酸钾在130160减压下搅拌直接进行酯交换反应,工艺简单,原料酯转化率为6090,但催化剂用量大,反应速度慢,产品灰分偏高。广东湛江市廉江食
12、品厂早在1988 年就用该法生产出300 t 蔗糖酯,但多为油溶性的低HLB 值产品。1.3.3 相转移催化法为了解决无溶剂合成中大量脂肪酸皂这个问题,Corrigan 等提出了相转移催化的概念。即整个反应体系由蔗糖、脂肪酸酯、碱引发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组成,不添加任何乳化剂,一般在110下进行,相转移催化剂一般用季铵盐、冠醚和聚乙烯醇等,产率高达80。但相转移催化剂较难去除,刘慧娟则用聚乙二醇400 与碱性催化剂结合进行合成。1.4 微生物法20 世纪80 年代以前蔗糖酯合成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如酰氯法和酯交换法,由于蔗糖分子含有8 个反应活性接近的羟基以及分子内迁移过程的存在,酯化反应作用位点难
13、以控制,通常合成的都是蔗糖单酯、双酯、多酯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产物中还存在大量的异构体,要得到某指定结构的单一产物往往需要选择性地保护蔗糖分子中的羟基基团,还要复杂的去保护步骤,例如瑞典Garegg为了得到异戊酸蔗糖四酯需要通过17 步反应,这为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困难,也大大限定了蔗糖酯的应用范围。微生物法不仅可以避免化学合成法中烦琐的保护和去保护过程以及副产物多、难纯化等缺点,而且条件温和,具有区域选择性,得到的生物蔗糖酯产品表面张力大,乳化性能、增溶性、泡沫性能等均优于化学合成法的蔗糖酯产品。还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等性能,拓展了蔗糖酯类物质的应用范围,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该类反应在蔗糖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蔗糖酯合成研究进展 综述.doc 蔗糖 合成 研究进展 综述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