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旅游研究综述.doc
《湿地旅游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旅游研究综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湿地旅游研究综述 姓 名: 孙琳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62班 学 号: 2226207 指导教师: 崔峰 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湿地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孙琳指导教师 崔峰摘要: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大量的湿地资源被用于旅游开发。文章通过对湿地旅游这一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着重从湿地及湿地旅游的定义、分类方法、资源评价、湿地旅游功能
2、、开发模式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关键词:湿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进展A Summary of Study on Wetland Tourism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Sun Lin Tutor Cui FengAbstract: Wetland is very important in both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and it provides the tremendous ecologic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for h
3、uman. With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wetlands provide with many advantages in tourism. With the emergence of eco-tourism, a large number of wetland resources are utilized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context focus on analyzing and reviewing outcome, such as wetland and wetland tourism defini
4、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resource evaluation, wetland tourism features, development modes, resources prot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of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Key words: wet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investigation process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
5、肾”,也是当今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 年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的“选美中国”特辑中将湿地纳入选美的行列,评选出了“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从美学的角度为这一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源类型正名。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大量的湿地资源被用于旅游开发1。一、湿地及湿地旅游的定义湿地(Wetland)一词最早出现于1956 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39 号通告,该通告将湿地定义为“被间歇的或永久的浅水层覆盖的土地” 2。对于湿地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从动力地貌学角度来看,湿地是区别于其他地貌系统(如河流地貌系统、海湾、湖泊等水体)的、具有不断起伏水位的水流缓
6、慢的浅水地貌系统3;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表为浅水所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4;从资源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都可视为湿地加以保护,不管它们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而美国工程师协会(The US Corps of Engineers)则干脆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4。在湿地科学研究的上百个定义中,湿地公约的概念界定是被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个。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签订, 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
7、要湿地公约。该公约第一条第一款对湿地作了界定:“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5。对湿地概念的界定一是反映了人类对湿地的认识丰富,二是有利于流域范围内湿地的保护与管理6。湿地公约所定义的湿地类型非常广泛,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湿地都适合开展旅游活动。旅游资源的综合特征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有美学观赏性,这是旅游资源同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由此可见,人工湿地中有一部分就不能当做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如污水处理池等。另外,旅游资源划分地还应具有可进入性,游客不可能到达之处不能划分为旅游
8、资源之地,比如沼泽地深处,国家严禁进入的保护区等。因此丁季华、吴娟娟(2002)将湿地旅游资源定义为:“具有一定可进入性和观赏性,具有现存或是潜在客源市场,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湿地资源” 7。在此基础上,丁季华、吴娟娟(2002)进一步提出了湿地旅游的定义: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对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开展不应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当地在财政上受益7。湿地是生物物种多样、景观多样,同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可持续发展始终应作为湿地旅游开发的核心思想,而不能把客源或收益当作开发利用的首要目标
9、,要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但是丁季华与吴娟娟的定义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对湿地人文资源的范围也没有界定。刘慧媛与陈金华(2007)认为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应为:“能够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且具有可达性,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湿地类型以及与湿地这一主题相关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鲁铭、龚胜生(2002)认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8。刘加凤、吴郭泉等(2007)在鲁铭的定义上做了一定得补充,提出湿地旅游是指以湿地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一系列的功能,是生态旅游中
10、的一种旅游模式9。二、湿地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依据分类的角度、目的等不同,具体分类方式也多种多样。在保继刚(1993)的旅游地理学中提出旅游资源分类所依循的标准主要有4 个方面: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以旅游者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以及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的体验作为分类标准10。在卢云亭(1988)的现代旅游地理学中提出按照景观属性划分,按照风景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按照风景资源的规模、级别等划分,按照保存级别及现状划分,按照旅游资源的来源划分,按照旅游功能划分以及经营角度划分11。刘慧媛、陈金华(2007)认为湿地旅游资源类型划分首先
11、应力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的方便,也就是说首先应按旅游资源特性对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划分。其次,旅游活动是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具有类型多样性、多功能性等特性的湿地旅游资源决定了湿地旅游的类型也将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因此按照旅游的功能来划分湿地旅游资源也是符合资源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1。陈洪全(2004)根据湿地资源在旅游活动中的利用将江苏沿海湿地旅游资源分为:自然保护区、山水风光区、海洋系统特殊景观区、历史遗迹区、科学考察区以及旅游度假区12。三、湿地旅游的功能与价值湿地旅游如此受人青睐,不仅在于它满足了人们渴望绿色、寻求和谐的生态环境的精神需求,也因为它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满
12、足人们休闲旅游的物质需求。提倡湿地生态旅游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期的渗透效益, 这可以从湿地生态旅游的功能上反映出来。丁季华、吴娟娟(2002)对湿地旅游的功能进行了粗略的归类,认为湿地旅游至少有观光功能、求知功能、康体功能以及度假功能7。滕伟峰(2006)对湿地旅游的功能整理得比较全面,他认为湿地生态旅游除了常规的一些观赏、游乐等功能外, 还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殊功能,如自然保护维持功能、环境教育功能、社区经济效益功能等 13。鲁铭、龚胜生(2002)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对湿地的旅游价值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9。徐迎、吴忠才等(2006
13、)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湿地与湿地多样性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特征和旅游价值,进而提出了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建议及对策14。四、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前提。在早期湿地旅游研究中,主要采取定性评价方法。例如庄大昌等(2003)认为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被称之为“景观之肾”。也是自然界最大的物种基因库,聚集着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同时又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和科学考察及科普教育基地。他们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三方面对湿地旅
14、游进行了评价15。随着研究的深入,定量评价方法逐渐被采用,如:彭华、赵立军(2004)从自然要素的技术定性分析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者体验感觉、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估两个层面,对天鹅洲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湿地旅游评价方法16。葛云健、张忍顺等(2007)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17。吴月、范坤(2008)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鸣翠湖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湿地 旅游 研究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