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论文.doc
《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摘要:随着“枸杞南移”工程的启动,在原州区清水河流域的三营、头营、彭堡三个镇新建枸杞生产示范基地200万 hm2,在枸杞生产中,如何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盐碱地标准化栽培技术、无公害化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并通过示范与推广,带动全区枸杞生产达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从而打造我区枸杞果品品牌。关键词: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1基本情况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区位于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年降水量为350 mm,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枸杞糖分的积累。项目区涉及七营、黑城、三营3个镇的13个行政村,所辖区域面积1 116.50 hm2,
2、区域内耕地面积5.13万 hm2,水浇地1.53万 hm2,人均耕地在0.33 hm2左右。项目区地处清水河畔,地下水位高,耕地盐碱化程度高,适宜枸杞生长发育,且该区域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有保障,因此建立无公害枸杞基地项目,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潜力大,前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内容摘要在原州区清水河流域的三营、头营、彭堡三个镇新建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示范基地200 hm2,其中三营镇66.67 hm2,头营镇66.67 hm2,彭堡镇66.67 hm2,并对示范区茨农户通过发放无公害枸杞盐碱地生产技术资料、实地培训及外出观摩等措施提高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水平;通过节水槽整地技术、结合引黄
3、灌溉配套节水毛渠等措施,提高示范基地水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推广枸杞节水灌溉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并通过推广应用无公害农药,来规范我区枸杞病虫害防治技术,打造我区枸杞果品品牌。3意义和必要性枸杞是原州区委、政府确定的农业支柱产业“221”发展思路特色种植之一,也是我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在原州区诸多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中,北部清水河流域的无公害枸杞产业化种植已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至2005年,原州区已有0.42万hm2的枸杞种植面积,年产值达9 000万元,已构成产业框架,形成可带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产业体系,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
4、“枸杞南移”工程的启动,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枸杞生产中已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枸杞园区水资源条件不足、利用率不高,茨农对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仍停留在传统粗放的管理程度上,因而,我们要通过推广应用盐碱地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枸杞节水灌溉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我区无公害枸杞基地建设,从而提升我区枸杞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质量,调整我区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区域经济,其意义是重大的,也是非常必要的。4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枸杞是宁夏的地方传统特色优势树种,是宁夏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以无公害枸杞生产为主的林业
5、标准化建设开始起步,良种推广率达到90 %以上,保护地栽培、集水节灌、抗旱造林、立体栽培等一批林业实用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2002年在自治区“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项目”、“无公害枸杞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病虫鼠害防治科技支撑”等一批项目的支持与带动下,至2005年底,原州区枸杞面积由原来的0.05万 hm2增加到0.42万 hm2,年产值达到9 000万元,枸杞生产已由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目前的无公害型,黑城、七营两个镇已完成枸杞产地认证,产品检测和相关标准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目前,我国无公害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部执行以下技术标准:db64/2502002无公害食品枸杞、db64/25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州区盐碱地无公害枸杞标准化栽培技术 论文 原州区 盐碱地 公害 枸杞 标准化 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