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近几年,农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鉴于此,各级政府应制订、实施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日前正式公布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其中最大的政策突破,莫过于改革农信社管理体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该试点方案明确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应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难题制定政策容易,执行好政策要难得多。金融与一般的经济工作有明显区别,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农信社后,如
2、何坚持好政企分开的原则,特别是如何“统一组织有关部门防范和处置辖内信用社金融风险”,很值得研究。妥善处理政策性业务(支农)与商业性业务(盈利)的冲突,是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难题。主要服务“三农”、不以盈利为目的,是现行政策对农信社的刚性约束。这实际上等于把本应由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强加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信社,十分隐晦地将本属独立企业法人的农信社,人为地定位在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层次上。从这次公布的试点方案看,中央政府不但默认了农信社长期承担政策性金融支农重任的事实,而且通过一次性给予相当可观的政策扶持和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不露痕迹地强化了农信社的如此政策定位。但是,农
3、信社毕竟是企业,生存第一的本质属性永远无法回避。如果抛开效益一味讲服务、讲奉献,必然导致农信社经营亏损,久而久之,终将危及其自身生存,怎么谈得上更好地服务“三农”?因此,如何找到支农与盈利的结合点,求得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均衡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真正展示大智慧才行。其实,对省级政府来说,最难的还是消化解决历史包袱。解决前述问题,可以在实践中摸索,而消化历史包袱,需要靠真金白银说话。细究试点方案给予的扶持政策,一是分期拨补保值贴补息,本属中央财政应埋之单,但该方案仅适用于亏损农信社(即对盈余农信社支付的保值贴补息均不予拨补分文),并且没有包括19891993年间农信社多支付的保值贴补利息,需要
4、农信社在省级政府领导下今后自行消化,中央连欠账都不许记,便将多年的纠缠强行揭过了;二是人民银行只是按照农信社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安排专项再贷款,其余50%看似由省级政府统筹解决,但以省级政府的财力,板子最终只能打在农信社自己的身上。这些都是眼前的事,再看几年后,由于“专项再贷款由省级人民政府统借统还”,期限最长也就8年,到时候,省级政府无力偿还,农信社能躲得过去?羊毛最终出在羊身上,无论是中央政府、中央银行,还是省级政府,只不过阶段性地给予了一些帮助而已。但是,消化解决农信社历史包袱,省级政府从此再也难脱干系!看来,省级政府还得多琢磨如何用好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的资金支持政策。策略
5、此次公布的虽系试点方案,实质上农信社改革的大政方针已就此敲定。显而易见,省级人民政府在农信社改革问题上其实有进无退,绝无第三条路可走。惟有凭大智慧下大力气真正办好农信社,才能造就多赢局势。定位:按照“政企分开”的政府职能改革要求,地方政府对金融企业的管理只能是间接的、宏观的管理,而不能直接干预农信社的业务经营活动。省级政府负责管理农信社,当务之急在于督促市(地)、县、乡各级政府摆正位置转变职能,切实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宏观上制定实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法规,引导和激励社会投资,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武器促进国民经济适时实现战略性调整;微观上当好“守夜人”、“服务员”角色,打击包括逃废债
6、者在内的所有违法违规、扰乱社会和经济秩序的“肇事者”,维护“三公”原则,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给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以足够的信心。造势:此次改革试点,既明确了省级政府对农信社的管理责任,又兼顾了省级政府统筹区域发展的自主性。省级政府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求辖内各级政府,一是迅速深化对农信社与农村经济一体化的认识,二是迅速深化对防范化解农信社经营风险系政府份内事的认识,三是真正深化对农信社独立企业法人地位的认识,充分尊重其经营自主权,不干预其贷款投放的具体操作。选人:即配好省级管理机构和县级联社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准“一把手”。试点方案明确规定,试点地区可“成立省级联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级管理机
7、构,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承担对辖内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同时,赋予省级管理机构独立管理权,支持其充分尊重民意、严格按照上述原则,慎重选配县级联社领导班子。建制:按照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并根据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把农信社真正办成有着科学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市场主导型企业法人,增强其规避不合理行政干预的能力,从根本上防止省级以下政府将财政风险转嫁给农信社。解困:一是坚决打击逃废金融机构债务行为;二是切实解决胜诉案件执行难问题。地方政府应以大局为重,以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为己任,不能以个别企业的所谓“稳定”为由,破坏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既定的游戏规则;同时,希望法院能切实加大执行力度,依法维护金融债权,真正维护法律的尊严。引路:省级政府要引导农信社坚持服务“三农”。同时,设法激活农村地区有效信贷需求,为农信社履行支农职责提供舞台。近几年,农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既是当前农村经济运行偏冷的产物,又是造成农村经济运行更冷的诱因之一。有鉴于此,各级政府应制订、实施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国际金融报 赵万宏 (转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