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doc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信社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近几年,农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鉴于此,各级政府应制订、实施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日前正式公布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其中最大的政策突破,莫过于改革农信社管理体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该试点方案明确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应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难题制定政策容易,执行好政策要难得多。金融与一般的经济工作有明显区别,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农信社后,如
2、何坚持好政企分开的原则,特别是如何“统一组织有关部门防范和处置辖内信用社金融风险”,很值得研究。妥善处理政策性业务(支农)与商业性业务(盈利)的冲突,是地方政府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难题。主要服务“三农”、不以盈利为目的,是现行政策对农信社的刚性约束。这实际上等于把本应由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强加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信社,十分隐晦地将本属独立企业法人的农信社,人为地定位在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层次上。从这次公布的试点方案看,中央政府不但默认了农信社长期承担政策性金融支农重任的事实,而且通过一次性给予相当可观的政策扶持和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不露痕迹地强化了农信社的如此政策定位。但是,农
3、信社毕竟是企业,生存第一的本质属性永远无法回避。如果抛开效益一味讲服务、讲奉献,必然导致农信社经营亏损,久而久之,终将危及其自身生存,怎么谈得上更好地服务“三农”?因此,如何找到支农与盈利的结合点,求得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均衡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真正展示大智慧才行。其实,对省级政府来说,最难的还是消化解决历史包袱。解决前述问题,可以在实践中摸索,而消化历史包袱,需要靠真金白银说话。细究试点方案给予的扶持政策,一是分期拨补保值贴补息,本属中央财政应埋之单,但该方案仅适用于亏损农信社(即对盈余农信社支付的保值贴补息均不予拨补分文),并且没有包括19891993年间农信社多支付的保值贴补利息,需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系统 论文 农信社 改革 考验 地方政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