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毕业论文.doc
《通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档案编号:网络教育毕业论文通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学 号: 10095280311001学习中心: 甘肃定西奥鹏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0 年5月 摘 要通渭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发展仍然以传统农业和旱作农业为主。近年来在全面落实中央政策的基础上,县域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民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就全县农业产业化问题,在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对策。关键词:通渭县;农业产业化;传统农业;旱作农业前 言 通渭县介于东经10
2、45710538、北纬34553529,地处甘肃省中东部、定西市东侧,深居西北内陆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黄土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为主。全县共辖6镇12乡、332个行政村。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总人口46.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8万人。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落后构成了通渭县农业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全年降水稀少,自然条件差,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出,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未彻底改变。一、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一)自然条件分析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从
3、大地貌单元上来看,通渭县分属黄土高原区,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山地丘陵地形和沟谷发育的黄土地貌单元,山区沟壑发育,山地丘陵在夏秋洪水多发季节形成了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山地丘陵广泛,不便于积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下。全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山地丘陵表层土壤易风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下,农作物生长欠佳。特别是在夏秋暴雨集中时节,山地丘陵耕作区表层土地的费层土壤易被洪水冲走,导致土壤贫瘠,肥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下,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县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约400左右,从总体上看,降水比较稀少。就季节降水量来看,
4、夏秋季节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冬春季节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当地的气候充分体现了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相对集中且分配不均匀的特点。 (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对农业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当地农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因特殊地理环境和艰苦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比较缓慢。群众对农业的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全县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二牛抬杠的耕种方法,尤其是乡村地区,山大沟深,环境恶劣,机械不能或难以耕作。在大多数农村,采用现代化农具和机械的家庭比较少,因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收入不高、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不注重对农业的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主观上限制了农业的快速发展,限制了
5、农业产业化形成的基本条件。对农业科技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不足,是当地农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经营呈规模小、层次不深、领域不广、体系不完整的关键因素。 2、乡村交通不便,市场建设滞后。通渭县海拔介于14142521m,平均海拔为1970m,山地丘陵地区沟谷发育,大部分乡村地区山地丘陵广泛,平川面积不大,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尤其是在田间野外耕种的部分地方,车行道路十分危险。当地市场建设滞后,形成了以乡镇街道为中心的小市场,乡镇市场建设现状呈数量少、规模小,体系不健全、管理较混乱的态势。市场建设滞后,给农民带来许多不便,尤其是农产品交易的不便。乡村交通不便,市场建设滞后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快速发展。二
6、、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一)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没有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没有彻底形成,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商品化是指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农业专业化是指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社会分工深化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
7、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先进的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使农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通渭县按照“建基地、扩规模、强龙头、创品
8、牌、拓市场”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0年,全县建成集中连片全膜玉米示范点76个、面积34.5万亩,建立1000-5000亩马铃薯示范点35个亩,建成GAP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亩,主导产业种植基本形成规模化、片带化,并逐步向优势区集中发展;建成县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家;认证绿色食品2个(“飞天”牌豌豆粉丝、“乐百味”荞麦精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个(碧玉辣椒),无公害农产品商标注册一个(乐百味无公害农产品),“飞天”牌豌豆粉丝、“天河”牌马铃薯精淀粉、“乐百味”牌苦荞茶和“阳光”牌小麦面粉等农产品畅销省内外各大市场;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60个。通渭县因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落后
9、的经济基础,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没有根本转变,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没有彻底形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经营规模小 由于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通渭县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其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种植业占主导地位;二是形成了典型的旱作农业,抗灾害能力差,单产量不高。 1、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当地农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全县形成以种植小麦、莜麦、豌豆、谷子、甜荞、苦荞、胡麻、玉米、洋芋等作物为代表的传统种植业。天时左右形势,雨水决定丰歉。归结起来,当地现阶段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渭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探讨 毕业论文 通渭县 农业 产业化 发展 对策 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