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 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印度是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本文对中国大陆和印度近年来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重点从两国的旅游基础设施状况、入境旅游宣传和干扰入境旅游的异常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
2、出应该重视印度入境旅游发展趋势、借鉴印度经验改进中国旅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加强两国旅游业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建议,以应对印度入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局面。关键词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建议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0-0029-05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WTTC)2006年预测,未来10年里中国大陆的旅游业将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印度旅游业每年的增长水平也会超过8,未来10年里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中国和印度同处亚太地区,在发展状况、劳动力资源以及国家综合实力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已经先后有28项文化和
3、自然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录,目前入选总数仅次于中国,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二。因此,将中印两国的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应对国际化竞争提供一些启迪和帮助。一、中印两国入境旅游指标分析(一)两国入境旅游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为了对中国和印度两国入境旅游的特点有一个基本认识,综合评价中印两国入境旅游的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中国大陆和印度2002年至2006年GDP增长率、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及其增长率、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其增长率等指标,进行数据比较分析。表1显示,20022006年中国大陆,不论是在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方面,还是在旅游外汇收入方面,均远远超过印度
4、的同期水平。5年来,中国大陆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0824万人次,是印度的12.3倍;中国大陆累计旅游外汇收入1267.9亿美元,是印度的5.4倍。可以肯定,中国大陆入境旅游的总量绝对领先于印度。从表2可以看出,中印两国在20022006年的5年中GDP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10左右的稳定水平,而印度经济则呈加速增长的趋势。两国的旅游外汇收入均明显高于本国GDP的增长,其中,中国大陆的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平均高于本国GDP增长率5.38个百分点,印度为14.32个百分点,说明入境旅游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都有比较大的贡献,而印度在此方面的表现优于中国大陆。在20022006年的5年
5、里,中国和印度旅游外汇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趋势,累积增长率为77.62和86.88,印度高于中国大陆9.26个百分点。20022006年中国大陆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累计增长45.93,而同期印度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累计增长高达61.94,印度高于中国16.01个百分点。2006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中国大陆平均停留时间为6.9天,人均消费为1208美元;而外国游客在印度平均停留时间为26天,人均消费达到1470美元,停留时间是中国大陆的3.8倍,人均消费水平是中国大陆的1.2倍。平均每位外国游客每天在中国消费175.1美元,在印度为56.5美元,可见印度入境旅游有着比较大的价格优势。从上述比较可以看
6、出,5年来,印度在发展入境旅游方面进步显著,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不论是在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增长率方面,还是在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方面,印度入境旅游增长势头正在超过中国大陆,而且价格优势明显,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二)客源国比较受地缘、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中国和印度同属东方文化,但是主要旅游客源国的分布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和印度都有十分稳定的国际旅游客源国,在中国大陆排名前10位的旅游客源国中有8个国家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占全部入境游客的61.9,2006年);而印度则相反,其最主要的10个旅游客源国中只有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3个国家属于其邻国,其
7、余主要是欧美国家(占全部入境游客的43.6,2006年)。在主要客源国中,2005年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中国有4个,印度有7个;此外,有4个国家,同时排列在中国大陆和印度前10位的客源国名单中。通过比较可以推断,现阶段中国入境旅游的国际拓展和影响主要涉及的是亚洲邻国,而印度则偏重于欧美,且印度的主要客源国经济发达程度比较高。由于中国大陆和印度的主要旅游客源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因此未来两国的入境旅游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三)入境游客结构比较在入境旅游的动机细分方面,中印两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仅将入境旅游的动机分为观光休闲(含访友)和商务会议(含工作和教育)两大类;同时,
8、受条件所限,此部分比较选择的是,无异常因素影响的2005年中国大陆入境游客数据和2004年印度入境游客数据。2005年中国大陆接待观光休闲(含访友)入境游客占全年入境游客的67.4,其余为商务会议(含工作和教育)游客;2004年印度接待观光休闲(含访友)入境游客占全年入境游客的97。相比较而言,观光休闲(含访友)入境旅游对印度的重要性,比中国大陆要更为突出。表4显示,在入境游客的年龄结构方面,2005年中国大陆入境游客中2564岁的人数占83.26,2004年印度为72.95,两国入境游客在此年龄段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此外,在性别方面,2005年中国大陆入境游客,男性所占比例也明显高于印度200
9、4年的统计数字。如果将年龄与性别这两项比较结果,与两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动机差异联系起来,可以更清楚印证,中国大陆入境游客的商务活动较印度方面更为活跃。(四)入境旅游时间通过对一个国家某一年度各月入境游客人数的统计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发现该国全年入境旅游的整体态势和淡旺季。图1显示,2007年在没有重大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占全年比重比较小的月份是2月(5.61)和1月(6.89),其他月份均高于8.3,且分布比较均衡,入境旅游淡旺季不是十分明显;印度2007年各月入境游客数量波动比较大,占全年比重最小的5月(5.38),与占全年比重最大的12月(11.65)比较,相差6.27个百分点
10、。全年入境游客数量波动比较大,不利于接待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同时也会影响接待服务质量。从这一角度讲,中国接待入境游客的资源效益和效率,以及服务评价应该优于印度。二、与入境旅游有关的基础设施比较(一)旅游交通由于印度的长途国际游客比较多,2006年通过 飞机进入印度的国际游客比例超过85,而中国大陆则为58.5。总体上讲,到中国大陆旅游的入境方式,分配比较均衡,而印度的国际航空业则要承担比较大的压力,这也是制约印度入境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从2002年起,印度鼓励发展国际旅游包机业务,2006年770家国际旅游包机服务机构为印度输送了18万入境游客,占全部入境游客的4.16。印度拥有比较充足
11、完备的铁路交通网,虽然对入境旅游的支持有限,但是印度的铁路部门开设了专为外国游客服务的豪华车厢,其票价较普通车票略高一些,但服务水平和质量甚至超过印度航空业。相比之下,中国大陆近年推出的旅游专列在游客服务方面则缺乏特色,服务水平和质量表现平平。在印度,水路客运比较少,即使在沿海地区也是如此;除铁路以外,连接主要旅游风景区主要依靠公路,而印度的公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近年发展缓慢。在中国大陆,现代化高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形成,有力地支持了各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将内河和沿海航运与旅游观光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是中国大陆旅游的亮点。(二)旅游饭店截止到2006年12月份,中国星级饭店的客房总数达到1 中国和印
12、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和印度入境旅游发展比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46万间,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占比最多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客房数量为40.52万间,占全部星级客房的27.75,与2002年相比增长94.43,远远高于同期入境游客数量的增长,较好地满足了入境旅游的住宿需求。印度将饭店星级标
13、准划分为从一星到豪华五星6个档次(见表5),由于印度饭店的星级需要每5年重新评定一次,因此一部分饭店是待评定星级状态。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旅游兴旺造成旅游住宿设施供不应求。从表5可以看出,印度饭店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甚至出现萎缩。2007年印度饭店客房(含豪华型和经济型)供应存在20万间的缺口。文化遗产饭店(Heritage Hotels)是印度旅游业的一个特色,这类饭店本身并不具有唯一性及特别突出的文物保护价值,但建筑形式精美,艺术、美学价值较高,在符合印度国家遗产保护政策的前提下,政府鼓励本国私人企业对数量众多的旧城堡、宫殿及宅邸进行维护,按照严格的规划设计,经过原址保护性整修、旧貌重建、
14、新增旅游设施等几个阶段,进行开发利用,把现代饭店的舒适性、奢华性融入其中,使之既具有旅游住宿接待功能,本身又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吸引物。在印度,文化遗产饭店颇受入境旅游者的青睐。三、旅游宣传与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比较从1992年开始,中国国家旅游局每年都推出以不同风情旅游为主旋律的旅游主题。分析近年来推出的旅游主题(见表5),可以看出,除了2002年“中国民间艺术游”、2003年“中国烹饪王国游”和2008年“中国奥运旅游年”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宣传有一定的效果外,其他旅游主题主要还是针对国内旅游宣传的。2003年中国大陆推出了“中国,魅力永存(china Forever)”入境旅游宣传口号,并沿用到
15、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片亦以此为名。但是,不论是在中国旅游的官方网站,还是在旅游宣传品,都很少见到与“中国,魅力永存(China Forever)”有关的文字与说明。印度从2002年开始,一直以“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作为入境旅游宣传口号广泛传播,坚持将所有的旅游产品都统一到“不可思议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这一大的主题之下,倡导旅游将心灵与身体融为一体,并不断充实和创新,使其影响力和品牌效果得到强化。2008年2月20日笔者使用谷歌(Goole)搜索引擎分别对“China Forever”和“Incredible India”进行高级
16、搜索,结果约有15400项符合“China Forever”的查询结果,约有427000项符合“Incredible India”的查询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入境旅游宣传的整体形象在互联网上的影响要比中国突出许多。名胜古迹游、自然风光游是中印两国入境旅游共同的传统宣传重点。近年来,会展旅游、游学(不同于留学)和游轮旅游是中国大陆入境旅游发展比较快的产品;而医疗旅游、与瑜伽有关的保健旅游、探险旅游和游轮旅游则是印度正在大力宣传的入境旅游产品。四、异常因素对中印两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比较国际旅游业的脆弱性表现在,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及自然因素等不可控因素都可能大幅度影响国际旅游需求,使目的地旅游业
17、严重受挫。2001年发生的美国“911”事件对以欧美为主要客源国的印度而言,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了2002年,加之印度紧邻与“911”事件有一定关联的阿富汗,造成当年印度国际旅游出现负增长。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疫情,对当年中国的国际旅游产生重大影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下降14.6。需要指出的是,2004年12月26日至28日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印度7000余人身亡,而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是印度入境旅游的高峰期(见图1),但是数据显示,2005年印度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均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率(见表2),甚至超过了中国大陆。虽然中国的“非典”疫情和印度的“海啸
18、”灾难在延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但是还是能够反映出,自然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更为突出,而印度入境旅游则与有关的国际地缘政治是否稳定联系比较密切。五、基于比较提出的建议(一)关注印度入境旅游的增长,特别是其未来开发亚洲旅游市场对我国的影响印度已经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提出要在今后的5年里增强印度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能力,继续改善现有旅游产品,使其适应新的市场需要,并建设世界级的旅游基础设施。尽管当前印度入境旅游的基数比较小,但是增长势头良好,可以预见印度未来开发国际旅游市场的视野,肯定会转向经济快速增长的亚洲国家,而这些国家大部分是我国的传统旅游客源国,中国旅
19、游业界对此必须高度注视,并在资源开发、价格体系调控和服务质量改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准备好调整预案。(二)认清中国旅游在欧洲国家的潜在机遇,扩大宣传,着力推广印度在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长期以来印度与欧洲国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印度旅游在欧洲有一定的历史优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在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地域性方面并不逊于印度,而受国际地缘政治可能引发的危机影响则小于印度,因此,欧洲国家是值得中国旅游业进一步拓展的市场。对于欧洲国家,中国大陆应该在继续推广传统旅游项目的同时,把旅游产品的开发重点放在那些面向“小众”市场的独特产品,如SPA水疗美容、高尔夫运动、徒步旅行、软探险以及乡
20、村生态旅游等方面,以“少而精的高品质深度游”作为吸引欧洲游客的卖点。(三)突出中国旅游国际宣传的整体性概念和特色,开展持续性国际市场营销当前,需要我们仔细挖掘和提炼中国旅游对国际消费者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加以整合、创意,开发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强化旅游产品的营销组合,突出表现中国旅游的完整内涵,而不应该将某一地区或某种类型的旅游产品简单地“打包”销售。此外,中国旅游国际宣传应该有长远规划和可持续性,旅游主打产品的频繁变化和简单包装不会使消费者感觉到丰富,更难以形成比较持久、深刻的印象。认真研究“不可思议的印度”国际推广与宣传的经验,可以对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启发。(四)加
21、强与印度旅游业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参与印度旅游基础性建设印度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近年来调整了与之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解除民用航空领域部分投资限制、鼓励投资旅游业基础设施、大型酒店和度假村。2007年有超过50家的国际饭店企业投资印度的饭店业。中国的旅游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凭借近年来在中国旅游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经验、技术和资本,通过输出技术和管理、直接投资、租赁和资本运作等手段参与印度旅游业的开发。(五)对影响中国入境旅游的非政治因素保持高度警惕,建立科学的预防体系由于我国国内政局稳定,以及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表现出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使得中国入境旅游受国际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比较小。在发展入境旅游
22、中,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疾病传播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是最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警惕这些突发事件对我国入境旅游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就是认真做好预案的研究与制定,建立快速的预警反应与联动机制,与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监督、疾病防疫和气象预报等机构和部门保持沟通与协调,使中国的入境旅游在安全的环境中又快又好地发展。责任编辑:廉月娟;责任校对:宋志伟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
23、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
24、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25、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