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doc
《社会学论文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 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在一般情况下是个经济问题,但若处理不好,则会演变为严重的政治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以重庆市48个贫困村为例,在构建贫困村
2、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模型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原因,并探究破解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1-0127-05 一、引言 贫困是困扰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尊严,更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多年来,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这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按照我国政府的扶贫标准,从1978年到2006年,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148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
3、.3;同时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我国的减贫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中国扶贫开发的任务依旧艰巨,需要扶贫支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消除贫困困难加大,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活生产条件更差的地区,脆弱性增加、返贫率高。对于农村扶贫问题的调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扶贫进程、促进政策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贫困村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以便农民摆脱贫困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贫困村农民除了对农村地域内用于满足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
4、公共产品的需求,也有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这都是贫困村农民摆脱贫困的基本保障,即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指的是贫困村农民的所拥有的农村公共产品资源、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摆脱贫困的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对象。本文拟以2008年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调研的结果为基础,对贫困村农民摆脱贫困的需求缺口问题作探索性研究,文中所有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实地调研所得。 二、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现状与特征 (一)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现状 考虑到重庆市绝大多数贫困村都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但非国家级贫困县也有相当数量贫
5、困村分布的特点和重庆市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独特的地形地貌,本研究选择的样本充分考虑了国家级贫困县与非国家级贫困县,考虑了不同类别区县在其所属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类别区县里面的差异,也考虑了高山、平坝和丘陵等地理因素,最后确定调研的是重庆市四个区县,每个区县四个乡镇,每个乡镇三个贫困村。贫困村的类别以重庆市确立贫困村的类别为准。重庆市在划分贫困村类别时,把能够量化的指标都进行了具体量化,此略。三类贫困村的主要特征为:一类贫困村指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重,人口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在国家级贫困县;二类贫困村是指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贫困程度严重,主要分布在国家和市重点县;三类贫困村是指
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一些,主要分布在非重点县。实地调研所选择的三类贫困村均以此为标准。在样本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总共调研48个贫困村,三类每类典型贫困村16个。实地调研活动分为两次,一次是在2008年4月份和5月份全面展开的。在消化调研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于2009年3月份对部分贫困村展开了再次调研。第一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情况以及近些年来国家、重庆市对贫困村的实际投入;第二次调研在第一次调研的基础上,重点了解了贫困村农民脱贫的需求缺口和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的先后次序。调研的这些具体内容在表1和表2中可以
7、反映出来。 (二)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特征 1.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较大 通过表1不难看出,三类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及产业化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需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路、水和电既是三个难点,又是三个重点。这三个方面,缺口量大,资金投入的缺口量也就大。在社会发展方面,学校和医疗卫生又是重中之重,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难以解决。在农业生产及产业化方面,堰渠整治和山坪塘的治理问题迫在眉睫,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广大贫困村农民的吃饭问题。 2.不同类别贫困村的需求不一样,且存在异化现象 通过表1和表2不难看出,三类贫困村农民脱贫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8、由于地理位置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不一样,一类贫困村在各个方面比二类贫困村都要差,三类贫困村在各个方面比二类贫困村都要好,二类贫困村介于一类贫困村和三类贫困村之间。同时,一类贫困村最迫切的需求是基础设施和吃饭问题,表现为田土改造、渠堰及山坪塘整治。二类贫困村最为迫切的为发展方面的需求。相比于一、二类贫困村而言,三类贫困村最为迫切的则为更高层次的需要,即是贫困村自身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经济学分析 (一)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模型 要研究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探究破解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路径选择,首先必须弄清楚影响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的主要因
9、素,也就是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贫困村农民目前的脱贫需求缺口现状。导致贫困村农民当前需求缺口现状的因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基于研究的需要和调研资料的可得性及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内因包括三个方面,即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和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外因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政府对贫困村的投入和对贫困村的外援。也就是说,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是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外来实体对贫困村的援助等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三者是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的,如地形地貌则是根本就
10、不会发生改变的,后两者在短期内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把前三者看做影响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内因,后两者看做外因。相应地,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模型也就可以表述为: 1,X2,X3,X4,X5) 在该模型中,F为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总量,X1为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X2为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 X3为贫困村农民的思想意识,X4为政府对贫困村农民公共产品的投人,X5为外来实体对贫困村的援助。 (二)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的经济学分析 1.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经济发展指的是在生产完全服务于消费的基础上,实行高超消费,呈现产、消两旺的良性循环,GDP规模
11、与质效同步增长,全社会共生存与齐出力并存,没有浪费和环境污染,剥削程度最低而人民生活有满意幸福感,一派和谐平衡的运行态势。相应地,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也较为广泛,如GDP的增长、产业和就业结构的现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规模、工业生产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社会消费和外经贸的总量等。针对所调研的贫困村的实际,结合研究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衡量贫困村自身经济的发展,即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贫困村农民收入来源及贫困村农民就业情况。 从贫困村农 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
12、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问题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民人均收入的角度来看,一类、二类、三类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 560元、1 722元和2 838元,收入普遍都较低,且不同类别贫困村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多方面原因的考虑,贫困村农民收入采取实际计算的方式来获取。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计算方法如下:贫困村农民收入=贫困村各项总收入÷贫困村人口。贫困村总收入包括退耕还林收入、
13、外出务工收入、生猪与小家禽收入、种粮直补收入、经济作物(如烤烟,打六折计算,不再除其他费用开支,其他作物计算方式类似)收入、粮食(只计算细粮,粗粮当作喂猪,猪价不打折)、救济(国家对低保户的补助等)。贫困村人口为当年实际人口。 从贫困村农民收入来源和就业情况看,贫困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一类、二类、三类贫困村务工收入在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平均为70、55和48;一类、二类、三类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平均分别为63、55和50。也就是说,贫困村农民收入过于依赖务工收入,受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和制约,贫困村农民收入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由此不难看出,贫困村自身经济发展的状况极为糟糕
14、。相应地,受此影响,贫困村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筹集足够的资金满足农民多方面的需求,当前的贫困村农民脱贫需求缺口也就不难解释。 2.贫困村自身的地形地貌 简单地讲,地形地貌就是指地表高低起伏、各种各样的形态。按其形态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一般来说,平原的各方面条件要远远好于丘陵,最为典型的就是偏平原地区一般饮水问题要比喀斯特地貌的贫困山区容易解决,成本也较低。从实地调研的三类48个贫困村来看,一类贫困村基本上都在1 000米左右的高山上,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差,人口较为分散;二类贫困村各方面条件要好于一类贫困村;三类贫困村条件又比二类贫困村好。全国各地的工程实践已经充
15、分证明,地形地貌对区域公共产品(如人饮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与整治等)的提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实地调研发现,面积最大的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喀斯特地貌的高山区)平均海拔1 300米,海拔落差700米,辖10个社,幅员面积为28.8平方公里,人口2488人,每平方公里人口为87人。在不考虑异地搬迁的前提下,如果要解决该村全部农民的道路问题、饮水问题、渠堰与山坪塘维修整治等问题,投资成本及其昂贵;粗略计算,仅仅解决该村十个社的农民饮水问题,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和集雨蓄水工程水池,购买相关自来水管等方面的开支就高达数百万元。要全部解决该村的水、路、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些问题,人均投入需要数千元,这显然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论文 贫困 农民 脱贫 需求 缺口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