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矿政管理工作的启示生态工作管理工.doc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矿政管理工作的启示生态工作管理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矿政管理工作的启示生态工作管理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矿政管理工作的启示 冯 聪收稿日期:2013-03-01作者简介:冯聪(1979-),男,辽宁省铁岭市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资源产业经济学方面研究。 、2(1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摘 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求实现节约集约综合利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通过资源高效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和发展绿色矿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矿产资源
2、的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完善我国矿政管理的建议:持续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夯实资源管理,强化资源产业管理;突出矿政管理各环节的生态管控功能;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手段相结合。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源开发利用;矿政管理;生态环境补偿中图分类号:F407.1;F0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6995(2013)03-0000-0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快速推进,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逐渐凸显。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2012年召开的党
3、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1。1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要义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是摒弃工业文
4、明,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经济发展、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根本转变。2.1 矿产资
5、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收入双倍增”的新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矿产资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95%以上能源、80%以上工业原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石油、煤炭、铁矿石、氧化铝、铜和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需求仍将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同时,我国的矿产业在完善工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也需要这一物质基础作为保障。2.2 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来
6、的环境破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我国矿业生产过程中排放 “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据统计,全国各类矿山排放废水30亿t,排放废气5400亿m3;我国金属矿产废石、尾矿、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累计堆存量已达180亿t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约10亿t的速度增长。但是,目前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尚不足10%2。矿山采选业还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山采选,重金属排放量约占我国工业重金属排放总量的40%。一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破坏
7、的主要因素,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数据显示,数百个村庄面临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保证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大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实现矿山生态环境再造最优化。2.3 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难点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方式,落后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粗放浪费,相对粗放的利用方式造成矿耗大、排放高、污染重、矿产
8、品附加值低,生态问题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方式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外延的资源利用方式会进一步固化和加剧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这就表明了需要通过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为主转变。我们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形成“倒逼机制”,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倒逼形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模式,降低对资源的浪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结合起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9、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3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开发利用环节要求实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可见,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保护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需求,促进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和绿色矿业的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1 资源高效利用从广义上来讲,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指投入尽可能少的矿产资源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经济和人力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社会财富,要求对投入开发的矿产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文明 建设 我国 管理工作 启示 工作 理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