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的途径—毕业论文.doc
《浅议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的途径—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的途径—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1关键词1一、 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现状1二、商品流通企业概述2 (一)商品流通企业概念和特点2 (二)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构成与成本控制3三、标准成本控制在商品流通企业的应用3 (一)标准成本控制概念及程序3 (二)商品流通企业标准成本控制的应用5四、质量成本控制在商品流通企业的应用6 (一)质量成本控制概述6 (二)商品流通企业质量成本控制应用7五、 商品流通企业其他成本控制措施7 (一)采购环节成本控制7 (二)库存环节成本控制8 (三)运输环节成本控制8六、 结束语8参考文献9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研究【摘要】当今社会,伴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
2、不断完善和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和生产要素要求的报酬率的不断提高,使企业提供商品与服务的成本迅速增长,商品流通企业也面临同样的挑战。本论文将以商品流通企业为例,从标准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两方面论述商品流通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生产成本,实行成本控制的方法。【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商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已出现在奴隶社 会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日趋健全,商品流通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 大公司之间在全国范围的竞争,小公司在限定区域的竞争,跨国公司虎视眈 眈想分
3、一杯羹。2012年4月18日中国国际汽车物流会议披露,2012年,中 国市场的货物运输总量有望达到125万亿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的物流成 本占GDP总量的约18,远高于欧美国家。作为商品流通企业营运成本的最 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成本的大幅上涨,势必给相关企业的经营带来挑战。在 此背景下企业要想生存成本控制问题不容忽视。 (二)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现状成本控制理论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受到商业企业 的重视,标准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控制已在实践中得到大量运用。由于我国 现代经济起步较晚,相关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摸索进中,成本控制理 论虽已受到企业关注,但真正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微乎
4、其微,尤其商品流 通企业的成本控制更是凤毛麟角,未取得所有的关注。首先,我国大量的中小流通企业的存在,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概念知 道,技术水平落后,发展空间小,承受经济波动能力弱。理论界必须深入研 究适合中小流通企业的成本控制理论。其次,成本控制、物流分配和财会等 人才的匮乏,尽管我国高校开设大量相关专业,但是难以批量培养出适合我 国企业需要的相关人才。人才的匮乏导致企业管理的落后,根据相关统计资 料,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储备大约占总资产的20%-40%,流动资产占有成 本高,我国物流企业运输设备空置率居高不下等。最后,信息化普及率低, 基础设施不配套,是制约我国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和利润增长的
5、重要原 因。 二、商品流通企业概述(一)商品流通企业概念和特点 1.商品流通企业概念。商品流通企业是指组织商品购销活动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商品的流通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组织商品流通,即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和储存,将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并获得盈利。从商品流通企业盈利方式定义,商品流通企业是指通过低价格购进商品、高价格出售商品的方式实现商品进销差价,以此弥补企业的各项费用和支出,获得利润的企业。 2.商品流通企业特点。(1)企业经营活动特点。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商品的购销,将商品由生产部门转移到消费
6、部门,而不从事商品直接生产活动。商业企业直接从生产企业购进商品销售,部分商业企业兼营商品包装与售后服务等于商品销售息息相关的经营活动。(2)利润产生方式特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商业资本负责剩余价值的实现,商品流通企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对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获得。由此,商品流通企业利润实现方式主要是利用购销差价。(3)会计核算特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与其他企业会计一样具有反映和监督的职能,但从商业企业的业务活动来看其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以商品流通业务为中心,对商品资金的筹集、运用和收回进行核算与管理,其核算重点与管理方法显
7、然与其他企业不同。例如,商品流通企业几乎不存在产品成本核算问题,可以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等。(4)资产、成本与费用构成特点。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企业当期费用主要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等,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主要是存货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等。商品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二)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1.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构成。(1)存货采购成本。商品流通企业从事购销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首要环节即从生产企业购进商品作为存货,以备销售。采购成本主要包括商品购价和相关税费,以及其他与商品购进有关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2)运输成本。商品从产地运送至储存地,待销售时由储
8、存地运至销售点或消费者所在点,都涉及商品空间位置的变动,运输活动必将伴随费用的发生。企业选择内部物流需要发生相关人力、物力等企业资源的消耗,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需要支付服务费用,由此将造成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伴随油价、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物流成本呈高速增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7.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8.5%,其中,运输费用4.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3)储存成本。企业为保证销售而购进的存货储备以及未及时销售的存货,均需要进行储存,均需发生相关储存成本,包括仓储管理
9、人员工资福利、仓库折旧和存货损失等。财务管理理论界对储存成本管理研究,产生了经济批量、保险储备、再定货点、ABC分类管理和适时制管理等理论。(4)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商品流通企业重要的成本组成,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广告费、专设销售机构的相关费用支出和相关税费都属于销售费用的范畴。近年来,企业的销售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以广告费用为例,艾瑞数据资料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房地产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同比增长37.8%。2.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控制。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显然不适合商品流通企业,因为其不从事商品的生产活动,主要从事商品的购销活动。针对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引入广
10、义的成本控制概念,即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阶段的所有成本的控制。具体到商品流通企业主要是对其采购成本、运输储存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控制。目前较成熟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控制及质量成本控制等,本文主要探究标准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控制在商品流通企业的应用。三、标准成本控制在商品流通企业应用 (一)标准成本控制概念及程序1.标准成本控制概念。我国对标准成本控制的定义,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处理。 标准成本控制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
11、部分,西方会计学者对其定义,是以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事前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分析、确定责任归属、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则与成本的事中和事后控制相联系。2.标准成本控制程序。(1)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得单位产品成本目标。标准成本包括理想的标准成本、正常的标准成本和现实的标准成本。针对商品流通企业,其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成本标准制定的方法肯定与生产企业不同。商品流通企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应
12、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制定,主要包括采购价格和包装材料的耗费等。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主要由直接人工价格标准和人工工时耗用量标准两个因素决定的,主要是销售人员工资福利等。制造费用是指不能对象化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耗费,商品流通企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用以及销售机构相关费用等。(2)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成本差异,是指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成本差异除了可以按照成本项目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外,还应该按照其可控性分为可控成本差异和不可控成本差异。可控成本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场经济体制 下降 低成本 途径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