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doc
《毕业论文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析国际商务0601 指导老师 摘 要 加工贸易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世界分工的重要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至今,加工贸易仍然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然而,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出口依存度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人才出现断层、贸易摩擦加剧、产业升级不到位等诸多挑战。面对现状,政府除需关注国内市场,完善政府职能并提高工作效率外,还应给予企业积极正确的政策引导以优化区域布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准入门槛。而企业自身则需注重研发与服务,树立自主品牌,并注重人才培养。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可能寻找
2、出一条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字: 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AbstractProcessing trade is an important way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to the world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ing trad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o far it s
3、till occupies half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However, with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faces a lot of challengers such as high dependence,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ssues, prominent gap in human resources, intensified trade friction, imperfect indus
4、trial upgrading. Facing this situ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domestic market, improve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increase work efficiency, in addition it should give positive policy guidanc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 for enterprises and enhanc
5、e access threshold. Meanwhile,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R & D and after-sale service, establish their own brands, and pay attention to employees training. Only the Government and businesses work together, it might find out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for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Key words: Pro
6、cessing tra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upgrading目 录一、 我国加工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2(一) 背景21. 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中期的来料加工3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进料加工阶段33.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的“双高”阶段34. 21世纪以来的新探索阶段4(二) 现状与特点41. 贸易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较高42. 外商投资企业仍为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成长较为迅速53. 地区发展不平衡,但有望顺利转移。54. 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65. 加工产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6二、
7、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6(一) 外贸出口依存度高6(二) 加工贸易增值率低7(三)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9(四) 东部与中西部失衡9(五) 走私现象屡禁不止10(六)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10(七) 高级人才出现断层11三、 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11(一)从政府层面来说111. 关注国内市场112. 完善政府职能123. 优化区域布局,合理实现转移134. 建立评估机制,提升准入门槛135. 改善投资环境,实现产业升级136. 加强信贷管理,拓宽融资渠道147. 引导人才培养,注重高级技师14(二)从企业层面来说141. 注重科研开发,完善售后服务142. 加强人才培养,重视员工培训153
8、. 恪守国际法规,树立品牌形象154. 重视劳工问题,降低劳动成本16参考文献:16一、 我国加工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一) 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承接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发展了“两头在外”的轻纺和机电等加工贸易,并抓住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有利机遇,适时调整政策,使加工贸易迅速发展。30多年来,加工贸易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无论从“量”和“质”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1. 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中期的来料加工 我国政府抓住了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的机遇,于1
9、978年6月制定了对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有关政策并于次年9月,正式颁布了关于发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至此,来料加工业务首先在广东、福建等毗邻香港的省市开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来料加工开始出现向沿海其他地区乃至内地迅速扩散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至1987年底,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开展了这项业务,加工厂近3万家,对外签订的来料加工合同,1987年为84061份。 与此同时,从1979年开始,进料加工也正式起步,其内容与做法也日益丰富与完善,并在1987年以前得到初步发展。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进料加工阶段 随着我国加工能力的提高和资金
10、短缺状况的缓解,加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货币升值,它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竞争优势逐步削弱,我国政府于1987年底制订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并于1988年出台了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对进料加工的鼓励和扶持,放宽对其限制,建立了适合当时情况的监管办法。 与此同时,进料加工贸易政策的完善为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们绕开一般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大对华投资,使其成为加工贸易特别是进料加工贸易的主体。而我国进料加工业逐渐向技术层次较高的产业发展。3.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的“双高”阶
11、段 1992年初,除了亚洲“四小龙”继续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将成熟的技术和制造工序直接转移到中国,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加工贸易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大大增加。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外贸总额中首次过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继1990年建成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后,又建立了大连、天津等15个保税区,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的经营环境,扩大对外贸易,发展转口贸易及过境贸易。4. 21世纪以来的新探索阶段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在传统的“三来一补”和来料、进料加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更多的形式,如来件装配、转包贸易(OEM)、自创品牌
12、(ODH)、委托设计生产(ODM)以及自有品牌营销(OBM)等。正因为与国际的充分接轨,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趋势下,发展我国加工贸易,就必须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制定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二) 现状与特点从海关总署获悉,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5869.8亿美元和3223.4亿美元,是1981年11.3亿美元和15.4亿美元的519.5倍和209.3倍,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9093.2亿美元,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比上年下降13.7%,但仍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1.2%,加工贸易顺差2646.4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顺差总额1960.6亿美元的1.35倍。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从事
13、加工贸易企业12.6万家,与2008年企业规模基本持平。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在3000万人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从图1中可知,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充当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数据计算根据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贸易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较高 我国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主要来源于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盟等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合计占73.4%。而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香港、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合计占62.7%。也就是说我国加工贸易已基本形成从东亚进口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在内地完成生产加工等环
14、节,销往欧美的格局。2. 外商投资企业仍为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成长较为迅速 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我国的贸易进出口额逐年递增,并实现了贸易顺差、出口创汇。但实际上,占我国加工贸易主导地位的仍是外商投资企业,对外商的投资依赖性较大。以青岛市为例,2009年,青岛市有出口实绩的加工贸易企业2401家,其中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1674家,占69.8%,合计出口99.4亿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的74.0%。当然,加工贸易所实现的进出口额中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外资公司占有。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数占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80%,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8906.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4.5%。同时,民
15、营企业在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下发展也较为迅速。1996年时,民营企业加工贸易额仅为20. 8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4%,而到2006年达到286.25亿美元,所占比重为3.4%。由此可见,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增速远远超过了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资料来源:据海关统计数据计算由图2 可知,2007年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工贸易数量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分别为84%、10%和6%。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3713.1亿美元,占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额4408亿美元的84%。3. 地区发展不平衡,但有望顺利转移。 我国加工贸易整体区域分布呈现东部密集、中西部稀疏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
16、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外商投资以及加工贸易自身特点等因素所形成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约占全国比重的90%,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浙江五省。2008年,上述五省市各自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均超过400亿美元,合计占当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4.2%。随着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战略的实施,2008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为179.5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增长18.6%和30.5%;其中四川、江西、湖南、重庆出口均大幅增长,分别为70.9%、60.6%、49.5%和41.2%。由此可见,东部沿海地区仍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区域,部分产业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4.
17、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 我国最早的加工贸易方式为来料加工,此类贸易方式,我国加工企业无需承担销售风险,只收取加工费,这在当时企业规模小,加工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外商投资的加工企业增加,我国于198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额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进出口额,此后逐年增长,2009年,我国进料加工总贸易额为7099.03亿美元,虽比去年下降13.2%,但仍为来料加工总贸易额1694.15亿美元的4.2倍。5. 加工产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因历史原因,我国早期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但随着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已向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劳动
18、密集型产品过渡。1991年前,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高达70%-80%,而时至2008年,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出口额达4501.4亿美元,占总额的78.9%,;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2584.7亿美元,占总额的45.3%。二、 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一) 外贸出口依存度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欧盟等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出口国市场急剧萎缩,国际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加之国内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降、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上升、融资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遭到历史性重创。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仅为6751.14亿美元,回落11.7%; 进口额为3783.77亿
19、美元,回落19.9%。尽管在我国政府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出现回暖迹象,但进出口总值也仅为9093.2亿美元,仍比上年下降13.7%。由计算可得,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高达33.39%,(外贸出口依存度=外贸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而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7.19%。资料来源:据历年海关统计数据计算 由此可见,国际市场需求,特别是对加工贸易产品的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这种影响成为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自主发展。如何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二) 加工贸易增值率低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产业来
20、说,其价值活动均可以大致划分为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如R&D、高级原材料生产、复杂零部件生产等;劳动密集环节,如简单零部件生产、原材料成品组装等;以及信息与管理密集环节,如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品牌运作、仓储物流等。由于资本与劳动力的回报率在各个环节的投入不同,导致了该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出现不同的回报率,从而形成一条“U”型价值曲线(见图4)。而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存在着跨国可移动性,而劳动力要素的跨国移动性则相对较弱,这就导致了全球产业价值曲线呈深凹的“U”型,中国台湾企业家施振荣先生在分析IT产业价值链时将这条曲线称之为“微笑曲线”。而我国正是从最体现不出微笑的曲线最低端加工组装环节切入全
21、球产业价值链的,我国努力赚取的大多数仍然只是简单的加工费用。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以从纺织、服装和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变到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但我国实际附加值并没有多大变化。20002009年间,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一直维持在1.481.82左右。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计算而来 从表面上看,有所增加,但相对为大幅增长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值率的增长就显得微小而缓慢了。我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设计和生产能力;产业关联度低,缺乏有序分工,未形成相互配套、相互渗透、集加工、贸易、配送、物流、信息和高新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国际化产业群;再
22、加之税收政策、政府规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内采购率低,本土的中间产品销售受阻,就这样我国加工贸易的大部分利润外流给了他人。(三)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从上述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难看出,由于发达国家凭借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营销服务网络,不断压缩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因此我国在加工贸易中实际获得的外汇是少之又少。再加之我国不完善的原产地规则,以及加工贸易以外商为主体的事实,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顺差净值占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总额的80以上。但发达国家看到的只是表面:我国2009年实现加工贸易顺差2646.4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顺差总额1960.6亿美元的1.35倍。这样巨大的贸易顺差致使我国外汇储备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
23、响的情况下,截止2009年底,仍达到23992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人民币汇率面临新一轮的升值压力。尽管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一国的汇率是由一国的经济决定的,汇率的变动也是由经济的综合情况来决定的。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面对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甚至制造出了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言论,无视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升值近21%的事实,利用各方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企图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扭转巨大贸易顺差的局面。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我国 加工 贸易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