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历程论文29546.doc
《旅游业发展历程论文295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业发展历程论文29546.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桂林旅游业发展历程摘要2关键词2引言31桂林旅游业发展历史31.1初创期(19731977):接待为主时期31.2发展期(19781987):向经济产业转化31.3停滞巩固期(19881996):低谷波动时期41.4二次发展期(1997年):第二个循环周期42桂林旅游业的地位42.1桂林旅游业的社会文化效益42.2旅游业的环境效益62.3桂林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地位63桂林旅游业的产业结构63.1旅游业的产业结构63.2旅游业产业结构的国内比较74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和结构84.1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84.2桂林旅游资源结构95主要旅游产品现状105.1主要旅游产品类型105.2旅游产品空间布
2、局与旅游线路116.桂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126.1战略的总目标126.2桂林市旅游业的定位136.3实现目标的战略136.4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147 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摘要桂林,一座旅游名城,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旅游,其拥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国内有着不错的地位,是旅游业的先锋。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色,资源类型和结构丰富,旅游产品齐全,是其稳定发展的保障。在长期的发展中,本着快速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决心,桂林旅游业越来越繁荣,呈现出快速稳定发展的趋势,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词: 地位 产业结构 资源类型 产品 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引言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3、,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有着被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两顶桂冠,被誉为国际旅游明珠。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1桂林旅游业发展历史1.1初创期(19731977):接待为主时期桂林旅游业在1973年正式起步。早期的桂林旅游以政治接待为主,开展旅游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外交往,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旅游供给严重不足,但游客接待量稳步攀升。1.2发展期(19781987):向经济产业转化十一届
4、三中全会后,我国旅游业由接待为主向经济产业转化。桂林市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在向产业化转变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旅游服务供给条件得到改善。突出表现在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初具规模,桂林机场得到扩建;桂林火车站得以重建。在桂林市内一日游和桂林阳朔漓江一日游的基础上,陆续开辟了桂林至周边各县特色旅游线路。旅游商品中书画的供给量大,发展快。游客接待量突飞猛进。本阶段原桂林国际旅游市场迅速扩大,仅落后于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国内旅游市场开始起步。1980年桂林(原桂林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80万人次,1987年达537万人次,其中纯观光游览者占总数的52.35%。客源遍布全国,又相对集中,以广西、广东、
5、湖南、湖北和江西五省为最。1.3停滞巩固期(19881996):低谷波动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和1992年桂林空难以及旅游业自身素质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桂林旅游业陷入低谷,并出现反复波动。1.4二次发展期(1997年):第二个循环周期在全国旅游业稳步上升的大环境下,桂林旅游在经过短时期的调整后,进入旅游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循环周期。1998年9月,桂林市与周边十二个县合并为大桂林市,进入大桂林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阶段;1999年,桂林成功入选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桂林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进入性条件基本能够符合旅游业发展的
6、要求。桂林已成为华南地区的主要中转航空口岸,至1999年底,桂林共拥有开往全国27个大中城市及福冈、澳门、香港的99条国内及5条国际往返航线,2000年初已开通桂林汉城的国际航线和桂林澳门台湾地区航线;目前火车站共有各类往返车次16班,新的桂林北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原有咨询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桂林于98年底开通旅游综合网络信息系统,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各项业务及行业管理工作,同年,成立了桂林旅游投诉中心。海外旅游发展势头看好。尽管97亚洲金融危机和98特大洪涝灾害造成98年桂林海外市场游客量的下降,但它并不能改变桂林国际旅游业上升的趋势。进入1997年以来,桂林旅游发展的特点表明桂林旅游
7、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已经来临。进入2000年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大气候条件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在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桂林旅游如何在“旅游强国”的过程中,作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桂林旅游在第二个发展周期所面临的最好机遇。2桂林旅游业的地位2.1桂林旅游业的社会文化效益外来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旅游的一个主要特点,因而旅游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宣传交流、居民生活、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这种社会影响同样发生在桂林这样的老牌旅游城市,促进了桂林的社会发展。2.1.1塑造桂林形象。通过近
8、30年的旅游建设,桂林已经接待了上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其中包括许多国家元首、领导人。这些知名人士的来访极大地提高了桂林旅游城市知名度。桂林山水是桂林旅游形象的主体构成,大量游客通过身临其境的游览,更加强化了“甲天下”的印象,再加上口碑效应的广泛传播,进一步确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形象。在本次规划组的游客抽样调查中,90%以上的游客对于“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着深刻印象,游客口碑对于强化“桂林山水”这一主导产品的吸引力有着重要意义。2.1.2带动贫困地区脱贫。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跨地域的现代系统经济,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综合性、整体性都极强,在吸纳社会劳动力、富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农村地区
9、发展旅游业能帮助解决隐性失业问题,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桂林各县乡的旅游开发在这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2.1.3促进桂林社会文化发展。旅游者尤其是国际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十分好奇,往往对地方传统文化、本地商品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有着较强的需求。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当地人会大力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创造出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了原来可能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的地方传统文化,有的还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例如桂林市壮、瑶、侗等民族的歌舞、建筑、服饰等文化艺术产品正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才逐渐走向市场,得到了保护和进一步的发展。大量外来旅游者在游览的同时也带来了其生活地的文化,由
10、此造成了旅游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碰撞,影响了旅游地的本土文化。这种影响较为显著地体现在语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阳朔居民英语能力的普遍提高。2.1.4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旅游业的巨大作用还表现为给桂林创造了许多发展机遇。旅游业是充分市场化的外向型综合产业,既有经济性,又有文化性,还有相当的政治和外交色彩,近30年来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到桂林参观游览;凭借广泛的影响,桂林先后和日本的熊本、新西兰的黑斯廷斯、美国的奥兰多等城市结成友好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围基础。另一方面,十几年来已有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香港特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
11、名著名专家、学者来桂林举行过近200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人员达5,395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友人、旅游者的到来,加速了桂林的对外开放和交流,激活了桂林的市场经济和科教文卫体等社会文化事业,增加了桂林旅游经济的实力和对外资的利用。许多企业借助桂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外商合作,使企业扭亏为盈,有的还成为桂林利税大户,如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等。最近又有日本NEC、美国英格索兰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入驻桂林,增加了桂林经济的实力。桂林山水和桂林旅游的知名度招徕了许多重要的全国性会议。桂林旅游业的发展给桂林带来了大量的人流、信息流,从而牵引出大量的物资流、资本流,创造了众多的发展机遇
12、。2.2旅游业的环境效益桂林是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因此环境质量对于桂林旅游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桂林旅游业已形成了“旅游促环境”的发展模式。增加环保投入。80年代以前,桂林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较突出,工业、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塘,酸雨问题也较严重,旅游船上的废气、油污、粪便、杂物全排入漓江,漓江水质急剧下降;各旅游景点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环境污染情况,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环境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桂林市逐渐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投入。据统计,1996年完成污染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排污管网建设、城市垃圾处理、城市绿化和漓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准备
13、费用等达21,640.6万元,另外还争取到世界银行对漓江保护和治理的贷款项目。在加大治理投入的同时,桂林市加强了环保技术研究、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环境科研项目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2.3桂林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地位桂林市的旅游业已具相当的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桂林市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的重要力量。1998年原桂林市旅游业增加值为108,148.5万元,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4%,为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部门。桂林的旅游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98年原桂林市旅游业直接就业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0.8%,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强。每万元旅游总收入能够带动旅游相关部门
14、以及其先行产业和后续产业的就业0.5人,直接和间接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159,994人就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1%左右。3桂林旅游业的产业结构3.1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根据桂林市旅游局调查统计资料折算所得出1998年原桂林市的旅游产业结构构成(表1)。表3-2表明原桂林市整个旅游产业每生产100万元增加值,其中就有41.7万元是交通运输业提供的,26.7万元为社会服务业提供,15.5、12.5、3.7万元分别由饮食业、商业、邮电业提供。这意味着游客消费旅馆娱乐游览业等1万元增加值,需要配合消费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56万元,邮电通讯业增加值0.14万元,饮食业增加值0.58万元,商业增加值0.47万
15、元。表1桂林旅游业的产业构成旅游消费内容国民经济部门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产业结构(%)长途交通交通运输仓储业45,130.61 41.73 邮电通讯邮电业3,945.17 3.65 商品销售商业13,480.37 12.46 旅游消费内容国民经济部门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产业结构(%)餐饮饮食业16,736.32 15.48 景区游览、娱乐、住宿、市内交通及其它社会服务业28,856.07 26.68 旅游消费总量108,148.55 100.00 3.2旅游业产业结构的国内比较表2为桂林市1998年的旅游消费构成和广东1997年的消费构成情况表。从表中数据可了解到,桂林旅游收入构成中的服务性消费比重高
16、于广东(1997年)的,而货品性消费的比重低于广东。其中货品性收入中,主要是饮食收入低于广东近3个百分点,这可能与桂林的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有关。而在服务性收入构成中,桂林旅游总收入中住宿收入的比重低于广东近5个百分点,这有可能与桂林酒店普遍过剩,削价竟争,使住宿价格相对低廉有关;但是,桂林旅游总收入中长途交通的收入则高出广东近6个百分点,是否与桂林游客中的远程游客比重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表2 桂林旅游消费构成与广东的比较项目广东(1997)桂林(1998)旅游总收入(亿元)比重%旅游总收入(万元)比重%合计812.22100312,368100一、货品收入275.5933.9
17、99,83731.961.实物性商品152.3418.761,58719.722.饮食123.2515.238,25012.25二.服务收入536.6366.1192,682.68.041.住宿149.5518.442,82713.712.长途交通202.9325.098,48031.533.市内交通18.012.28,1732.624.邮电通讯19.362.47,2142.315.娱乐41.895.216,1945.186.游览19,8496.357.其他服务104.8912.919,7946.344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和结构4.1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4.1.1地文景观类名山、奇特与象形山石、洞穴
18、是桂林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主体。越城岭、猫儿山、都庞岭、海洋山、花山以花岗岩地层为主;尧山、大南山、天平山、驾桥岭以砂岩、页岩地层为主。这些山脉横亘在桂林东北与西北,是南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山岭绵延、层峦迭嶂,气势雄伟。4.1.2水文景观类风景河段是桂林山水旅游资源中的主导性资源。漓江为桂江中游河段,全长170公里,干流在桂林市区和阳溯县境内,自桂林至阳溯的83公里河段,一年四季可通航200座的旅游客船,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被称为“世界旅游之江”。资江在资源县境内长约83公里,曲折蜿蜒,清澈见底,两岸绿野丹山,雄奇险秀,浑厚粗犷,成为近年来的新兴旅游热点。漓江
19、之美,在于两岸的峰林地貌,资江之美,在于两岸的丹霞地貌,两条不同的江河,两种不同风格的美。阳朔的金宝河、遇龙河与两岸田园、农舍交织构成田园风景画。资江和龙胜的岩门峡漂流河段,水流湍急,滩多水浅,有惊无险。4.1.2生物景观类活化石银杉和银杏在桂林成片生长。桂花是桂林的市花。杜鹃花在花坪和猫儿山成片生长,且有不少是中国乃至世界独有种类。桂林盛产毛竹,生活在竹区的民众,吃竹笋,用箩筐、竹扁担,睡竹床,住竹楼,形成特有的民间生活方式。古南门古榕、穿岩古榕、修仁古榕,均达千年。大西江樟树王、雁山泡桐王、恭城银杏王等,大者直径4米余,高者近30米。八角廊骑墙榕、四贤祠重阳木吞碑、藩台厚壳树、夫妻红豆树等
20、珍稀罕见。王维“红豆生南国”的雁山红豆树、蒋冕手植罗汉松、美国总统所赠的北美红杉,树因名人而出名。树蕨、舞草、方竹、巨型蜘蛛抱蛋、佛肚树等,因其奇特而引人注目。大南山草场是中国南方丘陵山区示范性牧场,已辟为旅游度假区。4.1.3历史遗产类桂林有2100多年的历史,历史遗产景观资源丰富。桂林的人类文化遗址主要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多为洞穴遗址和山坡遗址。灌阳有千家洞遗址,江头村洞穴遗址,李拐山洞遗址,五马山洞遗址,全家山遗址,三角塘山坡遗址;灵川有新岩古人类洞穴遗址;阳朔有高田大坝岩、叫化岩,白沙镇扶村塘后山洞穴遗址;资源有晓锦寨山坡遗址;全州有渡里园山坡遗址;荔浦有苏村水岩“荔浦人”洞穴遗址;桂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业 发展 历程 论文 2954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