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与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个案.doc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与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个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与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个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与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个案【摘要】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浙江省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民办幼儿园比例大、办园水平总体偏低、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本课题从现状出发,提出敦促乡镇中心幼儿园公立化、加强对农村各类幼儿园的扶持与管理提高教养质量以及提高师资素养为核心的发展策略。这些策略被浙江省教育厅采纳并得以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典型区县结合自身经济文化状况,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本课题总结了典型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内涵与共性进行分析,指出其值得借鉴的发展因素。【关键词】新农村;幼儿教育;浙江“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
2、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浙江省作为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调查统计,2004年浙江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度达到58.9%,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率先在全国走上新农村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工程,它不仅包括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组织与农村的物质层面的基本建设,还包括经教育与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建设。新农村的幼儿教育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率先在全国走上新农村建设道路的省份,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道路是具有开创性的,因此,必须选择与把握一个正确的方向,并尽可能地尝试前瞻性与可行性兼有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新农村建设是我
3、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必经阶段,它的逐步展开为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的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可能。但是,目前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甚至没有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具体进程中,这很可能会使农村幼儿教育错失发展良机,加剧城乡幼儿教育的差异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和制度创新是极为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本课题立足于浙江省新农村幼教实践的个案研究,明确政府在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职责与主导作用,把握正确的新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揭示前瞻性与可行性兼顾的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与途径。第一部分:浙江省新农村幼儿教
4、育的发展策略一. 反思与困惑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浙江省是文教大省,素有重教之民风,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教育的内在需求极其旺盛。十五期间,政府为满足日益强盛的教育需求,在对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意义有清晰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利用雄厚的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办学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入园率迅速提高,一些教育基础较好的农村发达地区已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浙江省2005年3-5岁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86.45%,与“九五”期间平均入园率66.8%相比,整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入园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十五期间入园率的提高主要在农村,并且主要依靠民办幼儿园
5、的发展。2005年全省在园幼儿1126372人,其中农村幼儿园8765所,在园幼儿756216人。全省已有1114个乡镇举办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224662人。乡镇建园率达到77.3%,独立建制的幼儿园为954所,建园率为66.20,命名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所数为1143所,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有361所,占31.6。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1980-2003年幼教事业发展状况一览表;2004、2005年幼教基本情况一览表。这些都为未来新农村的教育软件建设打下基础。但是,在我省农村幼儿教育获得可喜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质的提升跟不上量的扩展的现象,尚处在较高入园率和
6、低质量并存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民办幼儿园比例大。据2005年统计,全省农村幼儿园(包括学前班)在园人数379158人,其中在民办幼儿园入学的幼儿人数为272958人,比例高达71.9%。在全省114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属于公办性质的仅占12.7% 王建敏: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促进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5期。;而民办与民办公助的达半数以上。应该看到,大量民办幼儿园的兴办对推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以民间资金弥补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状况,迅速满足了农村群众的入园要求,大大提高了入园率。但是,由于民办幼儿园本身性质所限,在进一步提高质
7、量和提供公益性的教育服务上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民办比例过大,难以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给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整体质量带来困难。总之,民办幼儿园比例过大,难以缓解与改善农村与城市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现象。2、办园水平总体偏低。我省农村幼儿教育网络建设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抓手,通过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来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市情况比较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已在95%以上,而温州、金华、衢州等市则相对较低,尤其是丽水,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尚不到 40%。农村幼儿教育的薄弱由此可见
8、一斑。在全省已建的114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省市示范幼儿园只有361所,占31.6%。根据省教育厅2004年统计数据表明,全省有省示范幼儿园188所,到2005年底乡镇中心幼儿园仅有26所上省示范幼儿园,占13.8%。由此可见,代表农村幼教最高水平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总体办园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是“家庭式”幼儿园,连起码的卫生设施与师资条件都不具备,教养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因此,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化策略,提升农村幼教的总体办园水平是我省农村幼教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3、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从学历水平看,主流是职高生,一所乡
9、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中没有一位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是很常见的现象。还有不少教师是高中以下学历,没有接受任何专业培训,许多在岗教师没有资格证书。从职后教育看,绝大多数农村教师缺乏有效的职后培训机会,更谈不上专业成长,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照本宣科、记诵背读是常见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普遍很低(一般只有城市教师的三分之一),一些基本的保障如社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三金”没有真正落实。教师素质是推进教育均衡化策略的专业保障。改善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待遇是农村幼教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浙江省农村幼教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量高质低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幼教的均衡发展。因此,
10、我们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大力重视和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改善农村与城市间的二元教育结构,真正提高农村幼教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消除因教育的不平等加剧农村落后的状况。二. 借鉴与抉择浙江省“十一五”新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策略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韩国在开展“新乡村运动”的建设背景下,制订和颁布了“幼儿教育振兴综合计划”和幼儿教育振兴法,在农村大量增设和改建公立幼稚园新乡村幼儿园,大力推进幼儿教育国家化,史称“幼儿教育国家化运动”。幼儿教育国家化运动的推进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从办园体制看,韩国60年代以前私立幼稚园占主导地位,进入70、80年代后,公立幼稚园占绝对优势。这说明80
11、年代幼稚园的迅猛发展主要是靠增设公立幼稚园得以实现的,并且,这些公立幼稚园的主体由农村幼儿园(即新乡村幼儿园)组成。从办园数量看,新乡村幼儿园在1981年至1983年间快速成倍增长,幼儿数在两年内增长10.7倍,其后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以大幅度增建农村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为特征的幼儿教育国家化运动,促成了韩国幼儿教育的振兴和高速发展,为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做出了贡献。“新乡村幼儿园”的举办,作为在软件上改造农村的重要教育举措,改变了以往农村缺乏幼儿教育的局面,从整体上从根源上提升了农村社区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农民的综合素养,真正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中国与韩
12、国一衣带水,有较为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韩国在幼儿教育国家化的推进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可给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1、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坚持农村以公立幼儿园为主的原则。为了使各阶层的儿童上学机会均等,并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花在最需要的地方,韩国政府提出区别对待的政策,农村原有幼儿教育基础薄弱,着重增设大量公立新乡村幼儿园,形成农村幼儿园以公立幼儿园为主的格局。2、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是主要投资主体和组织者。在经费上,政府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在农村筹建了大量公立幼儿园,并加强对新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人头费和事业费的财政支援。此外,还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财政
13、支援,加强对残疾人、不完全家庭、低收入阶层幼儿的财政支援。在行政上,政府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组织领导。在各级政府机构设立了相应的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着力加强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管理。3、改革幼儿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制度。根据教育法和教育公务员法规定,把幼儿教师的学历资质提高到高等教育,在专门大学、四年制大学及私立大学、广播函授大学等增设幼儿教育专业,扩大招生。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缩短培训周期,延长培训时间,使幼儿教师的素质得以较为全面地提升。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一个综合的工程,它给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如上所述,韩国幼儿教育的振兴和高速发展正是在
14、“新乡村运动”背景下开展的,是发展和改造农村的重要教育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幼教事业本身发展还是“新乡村运动”的建设都获得了双赢。这是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的。诚然,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常常很大,盲目照搬是不可取的。但长期来看,因为人类的共性,任何一个国家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总是有借鉴意义的。再则,无论从经济、教育、文化等背景角度看,韩国的发展经验相比于欧美国家更具可借鉴性。当然,最根本的是从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出发,浙江农村民办幼儿园比重较大,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亟需政府的进一步关注与投入。借鉴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抉择过程。虽然中国幼教发展的路径、阶段与韩国有不同之处,但基础薄弱的农
15、村幼儿教育亟需国家与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是共同的,也是迫切的。“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时期。2006年颁布的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该时期要做足15年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5周岁学龄前入园率(含女童入园率)均达到90%,并把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规划表明了浙江省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决心。因此,我省的农村幼教将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凸显与履行政府对发展幼教应负的职责,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发扬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的做法,努力推进农村幼教的公立化进程,使农村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学前三年良好教育。1、积极履
16、行政府职责,加大对农村幼教的财政投入力度,敦促乡镇中心幼儿园公立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有较大提升。幼儿教育与初中教育成为目前浙江省教育事业的重点拓展领域。而从全省2004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状况来看,幼儿园经费为722102千元(其中约40%来自于学杂费收入),只占投入总量的2.72%,比例过小,与事业发展需求极不相称。而且此项经费绝大多数投入到少量的城市和县镇的公办幼儿园,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的民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得不到政府应有的扶助,难以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给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整体质量带来困难。这也正是浙江省农村幼教量高质低的症
17、结所在。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政府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促进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立化进程,可以改变农村幼儿教育长期体制外生存的尴尬局面,把农村幼儿教育真正纳入到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中,为进一步实施免费的学前义务教育打下扎实基础。也可以体现政府对农村精神层面建设的扶助和政策倾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浙江省雄厚的地方经济实力和连年增长的财政收入也使政府增加投入成为可能。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履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承担起对农村幼儿教育应负的责任,保证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基础建
18、设,促进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立化进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筹措与落实幼儿教育专项经费,扶持农村幼教发展,把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放在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上,着力加强公办乡镇中心园的建设,逐步增加乡镇中心园公办教师的比例,落实相应的人头费和事业费补助,使每个乡镇都能建好一所公立的能较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中心幼儿园。 2、加强对农村各类幼儿园的扶持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养质量。针对我省农村幼儿教育民办幼儿园比例大、办园水平总体偏低的状况,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各类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的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扶持与管理,在提高入园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养质量。在经
19、费的投入与使用上,可尝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教育经费受惠与更多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如在幼教专项经费的使用中,教育行政部门可积极探索经费拨给新方式,打破以往教育经费只拨给公办幼儿园的局面,改为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向所有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幼儿园拨生均经费;又如采用发放教育券的方式,对农村弱势人群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园提供资助,鼓励各级各类幼儿园接收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园,体现政府对社会不利人群的增量投入等。此外,结合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的情况,可积极探索政府引领与民间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如拨改投模式,以使政府教育经费以小换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民间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上,规
20、定操作性和清晰性兼有的比例,鼓励赢利资金对幼儿教育的再投入;对教育捐资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捐资效率,实行捐资嘉奖,以提高民间捐资的积极性。在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上,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增设督导管理人员,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引导大量农村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办园。如规范民办幼儿园的行政许可、执法制度。在吸取温州市2002年以来整顿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经验和定点试行的基础上,尝试制订浙江省民办幼儿园办园准入标准,强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缔不符合标准的保教质量过低的幼儿园;同时加强督导,配备较为完善的年检制度,保证办园质量的持续提高。又如规范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制度。民办幼儿园实行收费备案公
21、示制,按质论价,合理收费,兼顾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权等等。3、保障待遇,加强职后培训与交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针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与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师资建设是农村幼教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幼儿园的质量生命所在,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幼教质量的中心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一方面要规范农村幼儿教师的聘用标准,并保障其相应的待遇,让更多的合格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如余杭等地已试行的采用公开招考的办法,优先为乡镇中心园及农村民办园配备一定名额的由财政支付工资的公办教师编制,切实提高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的学历素质和待遇。对非公办幼儿
22、教师,可尝试人事代理等方式保障其应有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及其他合法权益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职后管理与队伍建设,尝试构建以园本培训为平台的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如安吉等地试行的结合城市化的进程,对县镇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办法,推进了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具体做法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的选拔和聘任,必须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协商任命,县镇幼儿园教师评高级职称需到农村幼儿园挂职工作,开展结对子的园本培训与交流,增加实践性的培训机会与时间等等。第二部分:浙江新农村幼儿教育的制度创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
23、村幼儿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政府应抓住机遇,通过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整合社会资源,有效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幼儿教育资源。浙江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地方政府创新比较活跃的地区,近几年来,浙江省各个地区依托新农村建设,进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 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幼儿教育的管理权在地方,农村幼教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县、乡,县、乡承担着重要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但目前,农村幼儿园数量多,办园体制各不相同,有公办的,村集体办的,也有股份制的、个体办的等等,不同的办园主体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管理非常混乱,县
24、、乡政府没有明确规定发展幼儿教育的职责,导致出现问题时无人问津。因此,理顺幼儿教育关系,创新和改革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对于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十分重要。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一个山区县,针对农村幼儿教育管理混乱、软弱的状况,建立了“一乡镇一中心辐射行政村”的管理模式 感谢安吉县幼教干部程学琴提供一手资料!,该模式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从妇联、小学、村委会分离出来,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独立建制,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每个乡镇注册一所中心幼儿园,各村幼儿园(班)作为其教学点。全乡镇幼儿教育由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幼教经费统筹统支,教师统一调配,行政和业务统一管理。同时,明确乡镇政府为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投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农村 建设 视野 农村 幼儿教育 发展 策略 模式 研究 浙江省 个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