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doc
《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姓 名: 蔡琦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61班 学 号: 2226131 指导教师: 院玲玲 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蔡琦指导老师 院玲玲摘要: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作为绿色旅游消费,已经迅速普及到全球。随着国内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
2、、开发原则,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十几年来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原则;认证制度Outline of Eco-tourism in China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ai QiTutor Yuan LinlinAbstract: Eco-tourism, which has been defined as a type of tourism adapting to the market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nature, has dev
3、eloped quickly since 1980s.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strategy and green consump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it has spread to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the research has also drawn the scholars great attention gradually. This paper makes a revi
4、ew of the lat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s of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exciting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and so on. Keywords: eco-tourism;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certification system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
5、游”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ain1于l983年首先提出。直到1993年9月份,生态旅游概念才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引入生态旅游概念较晚,国内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意义,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范例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面来概括。近期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点探讨(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
6、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赵秉栋,赵军凯(2004)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中心内容,具有教育功能,且能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的新型的高品位的亦具有可持续性的一种旅游活动。2王志稳(2002)在总结和评判了众多生态旅游的定义之后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所在地域资源,又强调通过旅游活动来促进资源保护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给当地带来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利益;生态旅游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式,但这种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
7、区位条件。客观上限制旅游规模的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生态旅游的目标。”3牛亚菲(1999)认为生态旅游定义应包涵两个基本内容:首先,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第二,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方式。4张延毅认为,从狭义上讲,生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融进大自然奇特的、带刺激性的环境所进行的一种冒险性生态空间的跨越行为和过程,同时为保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与生物共同繁荣承担责任的旅游活动;从广义上讲,生态旅游是指对环境和旅游地文化有较小影响、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又保存动植物的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有特殊的责任感的旅游。5卢云亭从对环境作用的角度定义
8、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6澳大利亚学者Peters Valentine(1993)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作了相对完整的论述,生态旅游必须包括以下四方面:以相对没有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为基础;不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对自然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有一个充分适宜的管理制度。7其中,国际生态旅游学会的如下定义受到普遍认可:“生态旅游就是在自然区域里进行的、保护环境同时维持当地人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二)生态旅游的特点我们在认识和总结一件事件或一种现象的特点
9、时,往往与其它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而生态旅游的特点就是在与传统旅游的比较中得出的。由于生态旅游在追求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和影响后果等方面都与传统旅游有很大的不同,由此表现出与传统旅游不同的特点。苏振,杨莲莲(2006)从休闲文化视角透视我国生态旅游的特色:(1),中国体闲文化的真谛在于“静”,中国生态旅游注重舒适性;(2)中国体闲文化关注个人,中国生态旅游小众化、注重康体养生;(3)中国体闲文化倾向内心世界的挖掘,中国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8刘运山(2007)认为它是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 保护自然和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基础的旅游;它是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旅游者置身于自然、真实、完美的
10、情景中尽情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旅游;它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9周风杰,宝胜(2003)认为,生态旅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保护性、约束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普及性等五个方面。10李伟(2005)提出生态旅游的特点包括:(1)旅游资源的原始性,是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性;(2)旅游环境的保护性,旅游区环境保护是生态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11二、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应该说探讨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是热门话题,不然也就不会有太多关于生态旅游概念的争论。孙根年(1998)就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做过研究,在对保护区进行分类与分等级后,提出生态旅游的可开发性
11、是很低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发展生态旅游,应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反对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发展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也反对消极保护环境、限制经济发展的零增长模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世纪交替之际,各地兴起的生态旅游开发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生态破坏”。12当然对旅游环境的破坏不都是人为旅游开发的造成的,而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明庆忠等(2000)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原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即由自然作用而引起的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次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即由于不合理的生态旅游活动、生产、生活等引起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污染和价值降低等问题;社会生态旅游环境
12、问题,即因人类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或政治动乱所造成的生态旅游环境质量降低或破坏。他们进一步提出应该从“认识与利用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律,做好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导向与行政管理工作,实施生态旅游教育与管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结构”等方面采取保护对策,真正“达到生态旅游可持续的目的”。13李萍等(2001)则认为,产生各种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是开发设计的“低技术含量”,而要解决各种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虽然有许多学者反对现代经济生活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认为政府应该是市场规则的维护者与监督者。然而旅游开发则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生态旅游更为特殊,由于“在规划、开发
13、生态旅游资源以及长期的管理利用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由此也凸现出政府必要的主导作用。”否则由于旅游开发的经济外部性,很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的上演。14李敏(2003)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伦理原则”,提出“要求生态旅游规划师担负更多的伦理责任。必须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本身的目的,以及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道德的基本思想,有针对性地确定必要的伦理原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15周玲强(2003)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的八项原则,其中就有一条是“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与李敏相同的是,都在规划层面就提出要加强管理。16由于生态旅游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小范围、参与者较少而又花费较高的旅游项目,在可
14、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容易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再加上“生态旅游”的泛化,便有学者提出进行生态旅游认证的必要。钟林生等(2005)对在我国进行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制定中国自己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提出了许多原则性的建议。17诸葛仁(2005)也撰文对国际权威的认证体系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18这些都为在中国进行生态旅游的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生态旅游的概念不再被泛化铺平了道路。三、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显示了积极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在实际发展中,许多旅游企业
15、只是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加以利用,并没有真正贯彻生态旅游所要求的可持续原则,这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学者们对生态旅游认证制度进行了研究,意在使消费者能够将真正的生态旅游经营者与那些只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市场营销口号的旅游经营者区分开来,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概念许树柏(1988)认为生态旅游认证是旅游认证的高级层次,是根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对认证对象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28钟林生等(2005)指出“依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对生态旅游企业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就是生态旅游认证”。24由此,生态旅游认证可以定义为,“通过建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生态旅游 研究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