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doc
《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我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大连财经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 摘 要 保存至今的数以千计的中国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古村落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休闲旅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等原因,中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经营体制不顺,利益分配不均,风貌损毁严重,忽视社区参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质量欠佳,交通相对闭塞,管理效益偏低,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策略:1)在政策导向上,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2)在经营体制上,提倡多元融资结构,多种所有制形式,3)在利益分配上,
2、主张社区参与,村民与企业共同受益,4)在发展目标上,强调加强古村落遗产和风貌保护,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5)在发展模式上,提倡因地制宜,找准路子,6)在内部管理上,要求强化标准,做到环境有序。关键词 古村落,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芙蓉村,遗产一中国古村落旅游之现状(一) 起步晚但发展快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村落旅游业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是,最早推动中国古村落旅游的是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的谢凝高教授,他于1988年主持完成的浙江省“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把楠溪江流域众多的古村落作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纳入到旅游规划中,从而使得古村落旅游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楠溪江流域早在二十世纪
3、八十年代末即有古村落旅游的萌芽,但其真正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古村落旅游是在当时流行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文化浪潮的引导下,随着以“青山绿水”和“耕读文化”著称的楠溪江流域旅游业的崛起而逐渐崭露头角,并迅速成为吸引城市游客的旅游亮点。楠溪江流域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区域总体规划创意,还是配套设施建设与服务,都是同类旅游中开展得最早、最好且最成气候的。与此同时,安徽南部的一些古村落如西递村、宏村、唐模村、呈坎村等,此时也在宣传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的同时,零零散散地开始发展自己的旅游业。之后于九十年代中后期陆续推出的贵州省屯堡村,湖南省岳阳的张谷英村,湘西的王村、矮寨、德夯村、皇
4、都村、高椅村,江西省乐安的流坑村,福建省南靖的田螺坑村,山西省临县的西湾村,陕西省韩城的党家村,浙江省武义的俞源村等几十个古村落,均走上了挖掘传统乡村文化、发展古村落旅游的新路子。一时间,古村落旅游之势蔓延全国,成为全国旅游的热点。近年来各种关于古村落旅游的指南图书以急剧的速度猛增。中国古村落旅游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古村落之所以保留至今,大凡有以下几点相同的地方:一是多处在偏僻的山野里,虽然这些村落在历史上的交通可能发达,但近现代交通相对落后,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贝”;二是多处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落后就意味着无资金改造或改建老建筑,客观上使
5、这些古村落风貌得以较好地保留。简言之,古村落保存较好的地区往往是交通条件较差、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正是因为如此,如何发展偏远落后乡村的经济,成为长期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首先是积极申报各种遗产、名村、文物等重点保护名目,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希望获得“尚方宝剑”以决定古村落的未来发展。中国古村落旅游地保护与展示的主要形式表保护与展示的形式具体情况(地点、名称、数量、方式等)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的西递村、宏村。(2000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3、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4、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5、安徽省黟县西递镇
6、西递村;6、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7、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8、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9、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1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11、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12、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2003年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宅,安徽歙县潜口民宅;B.浙江兰溪市诸葛村、长乐村民居,广东始兴县满堂围,四川江安县夕佳山民居,福建(华安县、永安县、南靖县、平和县)土楼;C.浙江武义县俞源村古建筑群,安徽黄山市呈坎村古建筑群,安徽黟县宏村古建筑群,西递村古建筑群,江西乐安县流坑村古建筑群,江西龙南县关西新围、燕翼围,河南巩义市康百
7、万庄园,湖北利川市大水井古建筑群,湖南通道侗族县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岳阳县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四川马尔康县直波碉楼,贵州安顺市云山屯古建筑群,贵州雷山县郎德上寨古建筑群,云南大理喜洲白族古建筑群,陕西韩城党家村古建筑群,以及其它民居和古建筑群。(A、B、C分别代表1988、1996和2001年各批次)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四川(1992年)、福建(1999年),云南(2000年),江西(2003年),山东(2003年),山西(2003年)等省区,先后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浙江(1991年)、上海(1991年)、贵州(1992年)、江苏(1995年)等省市,先后公布了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或历史文化保护区。古
8、村文化旅游节江西的美陂古村文化旅游节、婺源国际(乡村)旅游文化节,浙江的楠溪江文化旅游节、岩头村丽水街民俗风情节,湖南的张谷英古村文化旅游节、吉首矮寨苗族文化旅游节、怀化皇都古村旅游文化节,等等;2004年为中国“百姓生活旅游年”。其它展示形式民族文化村(云南的摩梭村),民俗文化村(湖南的皇都侗族村),民族村寨博物馆(贵州苗寨的郎德村),文化生态博物馆(贵州的梭嘎、镇山、堂安、隆里),文化生态示范村(云南的巴卡基诺村、南碱傣族村),旅游度假村(黑龙江的街津口赫哲村),等等。 资料来源:本人研究整理。 二中国古村落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古村落旅游虽然因为资源独特、政府重视等原因而迅速发展成为国内
9、“休闲游”和“乡村游”的重要目的地,但由于发展的时间短、基础差、管理落后等原因,存在着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古村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如下:(一) 经营体制不顺,村民与企业利益冲突明显。目前关于古村落旅游地的经营模式大致可以总结为3种,1)所有者(集体)自主经营。因为民居是居民的私有财产,居民将民居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归于一体,再加上集体所有的其它的村落内的土地,村民通过村民委员会的形式组成经营主体,自己集资,自己经营,自己管理,如黟县的西递村、徽州区的蜀源村、韩城的党家村。其好处是经营起来容易沟通,且经营利益与每位居民家庭利益息息相关
10、,百姓积极支持,但普遍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管理水平很低、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发展。2)非所有者的委托经营。包括个体承包(如婺源的理坑村)和企业租赁(如宏村、南屏村等)经营。其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全面负责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工作,在资金投入、减少浪费、强化管理等方面对村落发展均有好处。经营者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与村落的互利、互控关系。此模式的缺点是,投资经营者更多关注的是产出效益,会进行目的性很强的选择性投资,不利于村落整体环境的营造;同时,由于经营者多是与地方政府签定的经营合同,每年从利润中付给地方政府的收入,经过层层分配,最后到达居民手中的钱寥寥无几,
11、由此可见,各种经营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其中最明显的问题还是村民与企业的利益问题。因此,完善并探索更为有效的经营体制、正确处理好村民与企业的利益问题,已成为古村落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二)追求发展,古村落风貌损毁严重。近年来,古村落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如安徽黟县这一古村落集中区域,2000年的游客就达到4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1亿元,所以,许多古村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旅游。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资源、环境与风貌的保护。各地古村落不是文物古迹遭到无情的破坏,就是人为的“假古董”、“假文物”到处充斥;不是破坏性建设,就是建设性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功给宏村和西递村旅游业的发展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村落 旅游 开发 现状 问题 发展前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