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摘要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的发展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采取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重点,降低税负水平和成本,打造中国制造国际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制造
2、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自主品牌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AbstractManufacturing is a national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
3、ly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Manufacturing in China at present stage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cluding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rrati
4、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nterprise tax burden is overweight, and the cost increa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international brands.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5、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of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s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right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key point, red
6、uce the tax burden level and cost, create international brand made in China, make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nice and fa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self-ownsdbrand目 录0引言11制造业概述11.1制造业基本概念11.2制作业的作用22我国制造业的发
7、展现状42.1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42.2工业体系齐全、产值相对高52.3中国制造走向世界53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3.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63.2产业结构不合理73.3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83.4缺乏中国制造品牌94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104.1全面加强自主创新104.2调整产业结构114.3减轻税负、降低成本124.4打造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品牌12结 论14致 谢15参考文献16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0引言纵观现代工业强国,制造业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70%-80%的经济财富来自制造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和主导作用,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物
8、质保障,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巩固,中国经济开始走向世界,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快速,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业成就,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并且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工业化体系完整建设。但是随着经济的转型,世界制造业的不断转移,制造业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和成本增加、制造业缺乏国际品牌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内外发展形势,中国制造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既面临许多很难预见和可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同时,也处
9、于重要的发展历史机遇时期。中国制造业要敢于面对挑战并且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有效化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强国的建设。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环境,提出一些符合中国制造业情况的建议与发展对策,从而使中国制造业抓住发展机遇,打造制造业强国。1制造业概述1.1制造业基本概念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
10、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1。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制造业属于门类C,共分为31个大类(见表1),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2,本文主要从整个宏观上对制造业进行分析。表1 中国制造业31大类代码及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13农副食品加工业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4食品制造业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6烟草制品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7纺织业33金属制品业18纺织服装、服饰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19皮革、毛
11、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35专用设备制造业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6汽车制造业21家具制造业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40仪器仪表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1其他制造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27医药制造业43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2制造业的作用1.2.1制造业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物质保障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整个国家经济
12、、政治、文化的运行与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很重要,如果没有制造业,农业就没有了生产的工具设施,也就谈不上农业的发展和进步3,先进的制造业可以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业化程度,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其他产业;同时,制造业产业链的延伸就是第三产业,比如手机制造后,就需要一系列的售后服务,创造出许多就业岗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2009年到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32.8%、32.5%、32.0%、31.1%、31.5%,另外,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
13、度,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同时,制造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80以上,国家财政收入的40%以上,提供8000多万的就业工作岗位4,为中国工业现代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图1 2009-2013年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从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来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例如美国、德国、日本,因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基础,所以成功的步入现代工业化国家。但菲律宾、南非等一些国家,在一段历史时期经济出现快速的发展,由于缺乏制造业的支持,经济发展不能长久保持下去,只是简单的昙花一现。1.2
14、.2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沃麦科出的改变世界的机器曾经畅销全球,作者在开篇就说:“一个国家要生活的很好,首先必须生产做好。”这句活深刻的表达出,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程度对这个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根据国际惯例,制造业也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只有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中国才可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20%以上,70%-80%的财富来自制造业,国际上最大的跨国公司
15、100强中,80%集中在制造业当中2。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导致世界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世界工业体系中的扮演角色位置和核心竞争力,美国、德国、日本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制造业国家,他们也代表了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制造业水平。因此,中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使之达到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水平。1.2.3制造业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实践载体,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制造业,科学技术就无法存在与创新;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
16、的支撑,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很难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明确科学技术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科学技术的革新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比如说,计算机的发明使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并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相关产业。国际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先进的制造业与相关技术,如美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出了许多需要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主要包括工艺集成开发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自适应信息化系统、柔性可重组制造系统、新材料加工技术、纳米制造技术、生物制造技术和无废弃物制造技术等5。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
17、产力将极大地提高制造业水平,中国必须重视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实施科技强国战略,使中国科技水平达到或超越发达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工业化强国。2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2.1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制造业增长率快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使制造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水平与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表2可知,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只占到全球的1.4%,为美国的1/15,世界排名未进入前十名;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2255亿元,占世界制造业比重的7.0% 排名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位居
18、世界第四位6;200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134265亿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15.6% ,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5;到201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10689亿元,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20.8%,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名不虚传的制造大国之一。中国制造业已经参与到国际制造业分工体系中,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表2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比重和世界排名(单位:亿元)年份制造业增加值(亿元)占世界比重(%)世界排名198021921.4282000322557.04200911011815.62201321068920.8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2工业体
19、系齐全、产值相对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清政府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重视农业而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在之后的历史里因工业力量薄弱任各国列强欺负和宰割,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真正重视和发展制造业,进行三大改造,举全国之力发展制造业。经过6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国制造已经硕果累累,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门类多样化、由低级制造向中高端制造开始发展,建立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门类齐全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航天航空、生物制造、巨型计算机研发、海洋工程、先进铁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能力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出现迅速多元化局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按照
20、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产量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造船、服装、集成电路、手机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例如,中国钢铁产量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四个国家总和,水泥、煤炭产量也几乎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还有家电产品等等。从制造业的地区分布来看,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大量引进外商投资,许多国际制造业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占到整个引进来制造业的70%以上,电子制造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制造业形成“阶梯式”空间分布。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21、国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扶持,大量的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在这一轮制造业空间分布的调整中,制造业开始多元化平衡分布,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合理化分布和工业体系的完整。2.3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标志着中国制造不断强大并且走向世界,代表着中国企业与国际社会的深度接轨和融合。伴随着一大批制造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塑造了中国制造新形象。以中国高铁为代表,高铁从引进来到走向世界的时间短短不到5年,其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高铁的走向世界,是中国制造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199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制造企业仅有3家;2000年发展到了10家企业上榜;而在2014年
22、的时候,中国已经有100家企业榜上有名,仅排在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制造企业已经积极的、广泛的融入世界制造业分工体系之中, 成为世界制造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强大,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与国际规则接轨的步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11.6亿美元,而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630.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额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倍;到2013年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78.4亿美元,
23、同期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已经下降到100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是外商投资额的10倍以上。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走向世界,对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纵观世界制造强国历史,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86%的研发费用投入、90%的科技发明专利10。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增加值虽然已经居世界首位,由于一直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策略,在制造技术的发展上存在着重引进轻创新的思想,许多行业只看到短期收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主研发的努力7,直接依靠外国先进技术进口,造成中国制造业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远低
24、于世界水平,缺乏具有强大世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许多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在重要技术产品上不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及出现技术附加值高的设备必须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口不利局面。重要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达50%,高端装备进口率达到60%,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弥补自身的不足。中国许多主要工业产品供过于求,但是在关键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上还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技术创新机制和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导致缺乏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美国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201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12%,制造业研发占整
25、个研发的75%,全国研发人员的60%从事制造业,制造业拥有一半以上的专利。对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来说,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与生产学习、研发设计活动密切相连,而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企业所不能相比的,客观上导致中国制造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的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面对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中,中国制造企业大量引进的是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和资源密集型高耗能等工业体系,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实际转移进来。中国制造业基本上在低、中技术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相反在中、高技术密集的产品和产业则是瓶颈处于劣势。归结到底在于制造业内部自主创新力度弱、核心技术少,特别是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8。另外,企业不
26、能主导技术创新,缺乏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配合,产学研各自为战条块分割,尤其是中小企业缺少行之有效的创新技术环境,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3.2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制造业自身因素导致产业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产业结构从“十五大”以来进行了调整,并且已有很大改善,但是整体上产业结构还是存在严重不合理,中国制造业主要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导致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中低端产业领域竞争激烈,先进技术产业严重落后,从制造业人均产值看,中国仅为美国的12%左右。虽然许多产品都是中国
27、生产的,但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品牌,利润大都被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发达国家拿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要融入世界潮流,最好的发展路径是由简单的OEM(委托代工制造)到ODM(自主研发设计),最后是创立企业品牌(OBM)11。从图2可知,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组装、制造阶段,增值能力有限,附加值较低,许多先进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12,中国的制造业只能受制于发达国家,许多制造企业只能获得很少的加工费用,企业获利有限难以长足发展。另外,制造业企业不能很好的完成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基本处于仿制、委托代工的低级阶段,不能形成自主创新的制造方式,有些先进技术还要不断
28、的重复引进。图2 微笑曲线中国制造业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时必然选择。根据国际经验,当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低于90%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低于81%时,为严重的产能过剩13。中国制造业平均28%以上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传统产业钢铁、汽车、纺织、水泥等,就是太阳能、电子制造等朝阳产业也严重“产能过剩”,例如,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2010年末我国炼钢产能8亿吨,2011年新投产炼钢产能约8000万吨,考虑到淘汰落后产能约3000万吨。另外,一些政府为了提升政绩,盲目引进制造项目,引进的项目还没有完工就已经是产能过剩项目,虽然这些项目短
29、期内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但是从远期来看是浪费资源的重复建设。过剩产能就是落后产能,而解决落后产能就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中国制造业无法避免的战略抉择,我们期待中国制造业未来会更好。3.3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 一个国家的税负是指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表示税负,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从2012到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分别达到22.6%、22.7%、22.0%的高税负水平,政府的财政收入占了整个GDP收入的1/5以上。按照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税务负担指数报告”,中国税负指数排在世界第二,这样的税负结果只能造成竭
30、泽而渔、国富民弱的结果13。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其中增值税就占到10%左右,还不包括土地使用税 、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其他税收,中国的制造企业本来就是“薄利多销”的盈利方式,但是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在企业层面表现出“累退”效应:企业规模越大,税负比例越低;企业规模越小,税负比例越高。使许多中小制造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也无余力进行再投资,发展非常缓慢,很难壮大起来。尽管国家为了解决税负问题,已经实行“营改增”来优化税负结构,但是否会有效果,有待于实践的检验。第二,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基本位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下游
31、,依靠廉价的土地、劳动力成本进行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制造与组装等低级生产方式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取利益,随着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一系列内外部原因,中国制造业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所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少。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钢铁企业上半年盈利收入22.97亿元,上交税收397.9元,企业平均利润率0.13%,每吨钢铁获利0.43元,一吨钢铁的收益连一双袜子都买不起。另一方面,2002年到2011年,制造业的年均工资从11001元涨到了36665元,在这十年,制造业每年工资上涨了14%,明显快于GDP和企业收入增长的
32、水平,其中2011年工资涨幅高达21.2%。而且国家公布的最新劳动法要求,员工基本工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每月加班时间不能超过36小时等一系列法条,使已经就成本上涨的制造企业来说发展更加困难。3.4缺乏中国制造品牌中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30多年,成功打造了制造业大国,但没有注重建立品牌形象的建立。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标志,中国制造业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中国制造企业只注重效益和规模,而西方发达国家恰好重视打造自己的品牌,然后把其品牌外包出去,通过品牌效应获利。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只有海尔、格力、华为等都是屈指可数的企业,许多企业只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缺少
33、像富士康、三星、西门子公司这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企业14。据统计,在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里,只有36%的企业对自己的品牌给予全面的保护,而大型企业对品牌没有全面保护的比例达到了84%,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企业所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较少,而且不注重品牌的保护,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总的来说,品牌问题关系到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却没有引起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品牌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存在感,却是一个企业经营理念、产品认可度的集中表现,因此不能小看品牌形象的价值重要性。从国际知名品牌发展历程来看,优秀的产品也需要宣传,否则再优秀的产品无人知晓;产品是企业的根基也是企业的利益点,以产品为基础将品牌形象
34、放在重要的发展位置,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全面、长足发展,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也就显现出来了,制造相同的产品,竞争的主体还是企业品牌。中国许多制造产品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产品质量、新颖性和创新性等方面都相差不大15,甚至有的产品就是中国制造使用国际知名品牌,由于没有品牌形象,利润收入却相差十几倍到上百倍;没有品牌,就更不用说市场占有和控制,创新成果也很难转化为产业活动。因此,中国非常需要从国家高度上正视和创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才会做大做强制造业。4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分析4.1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将制造业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无论任何情况下,一个国家要拥
35、有国际先进技术依靠引进来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在技术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思想等方面建设,减少低水平产业链的重复建设,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制造业实际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6 ,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业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先进技术的引进可以大大缩短中国制造业学习的进程,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的时候,平均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就会花700美元消化、吸收;但是中国只看到短期的眼前利益,平
36、均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却只愿意花70美元用于消化、吸收。因此中国不能完整的完成一次先进技术学习过程,不但没有真正的去追赶上国际先进技术,也没能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导致中国制造业长期受制于外国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要积极先进技术引进,又要及时吸收、消化。 自主创新是长期的而且艰辛的路程,创新成果能够成功转化为产值更是少之又少,自主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科研经费。一旦成功转化为产值,所掌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收入18。因此,政府要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机制体系,合理的规划制造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优先发展具有核心装备、先进技
37、术、关键工艺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还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引导、支持相关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健全由企业承担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保障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制造业创新投入、收益、应用的实施主体9。同时,企业也要主动地提高科研投入,注重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发展循环,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17。最后,政府要有效的协调企业、高校、研究所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产、学、研有效的、紧密的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产业链。4.2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不可能做强做大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中国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上下游“两头受压”的困境中,从短期来看收益明显,却不利于中国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8、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势是必然的选择。首先,中国制造业要转变发展模式,从只追求单一的规模经济效益向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快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降低低端产业比重,加强中、高端制造产业建设。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低、高耗能、收益差的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制造业的科技附加值,协调好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关系,推进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制造企业的制度改革19。最后,为适应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有利于延长制造业产业链,企业也更加了解市场需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
39、保障,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实现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联动。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状况。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制造业必需化危为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加快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更有效率的全面发展。产能过剩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只注重GDP发展而忽视产能问题,根据自身体制和经济情况,合理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各部门监管职能,积极对产能过剩产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源优化。制造企业也要居安思危,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容量,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只看重量更要注重质的收益,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低耗能高产出,产业链前后相连
40、,使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走出一条符合企业自身优势的发展方式。4.3减轻税负、降低成本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政治保障,中国企业的高税负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税赋改革措施。税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从税收事业发展出发,又要考虑对经济顶层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合理的税赋可以提高企业收益和竞争力,给经济增长带来正能量。首先,政府要完善税收的法律体系,依法对制造业征税,实现“一税一法”,根据每个税种的重要性和现有成熟程度,区分轻重缓急,逐步把单行税种法规上升为法律,按法律法规对制造业进行征税。其次,促进税收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政府要强化税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
41、高税收执法效率和规范水平,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最后,尽快落实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制度,统一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税收制度,不因税负水平差异扰乱企业的经济决策,特别是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效果。成本是制造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决定企业的收益水平。当前,中国制造业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金融危机的冲击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面对着一系列问题,要改变企业以规模效益来获取利润方式,从价格竞争为主向技术竞争模式发展,实现从低利润生产制造领域向具有高利润率的技术、品牌
42、营销领域转变。同时,政府要创造有利于企业转型的经营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企业优先发展,发挥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在财政、税收、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融资等方面予以优惠,保障中国制造业顺利度过这次成本危机。4.4打造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品牌小米手机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被估值400亿美元,占据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超过5%,销售额世界排名第四,小米几乎完全依靠国内市场进行网络营销,却跻身世界品牌手机排行前列,其成功的关键是在用户中树立低价格、高品质的品牌形象。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大量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拿什么和其竞争?那就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生产质量好、价
43、格低、款式新颖、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因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品牌的背后是国家实力,国际制造业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培养和打造国际大品牌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是制造业核心价值观和竞争实力的表现。中国制造品牌要走向世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政府要为品牌展示创造环境,扎实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积极组织品牌展览会、品牌交流会等,推动中国制造业扩展国际市场,也使国际市场认知中国制造品牌的价值,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21。第二,加强标准化机制建设,及时更新、修改新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准则和服务要求,让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第三,制造企业要结合
44、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完善的品牌管理经验22,积极进行品牌创立、保护、创新等一系列的发展措施,提升自身品牌国际知名度。第四,品牌竞争,人才是关键。培养一大批专业的、高素质的具有品牌管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成立专门的国际品牌研究团队,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及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提供品牌业务咨询和增值服务,开展全方位的品牌公关活动,为企业品牌国际化提高智慧支撑,指导和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必将享誉全球!结 论未来十年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成为制造强国的机遇期。制造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和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必须坚定不
45、移的大力发展制造业,因此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的全面研究中,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快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第二,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创新能力薄弱和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税负过重、成本增加、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品牌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相差很远,必需从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打造制造业强国。第三,虽然制造业做大做强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减轻
46、税负,降低成本,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最后,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合理规划制造业,积极引导统筹兼顾,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和道路,避免走弯路,共同把中国打造为可以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造业强国。 古语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制造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只有解决好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制造业的明天才会更好!致 谢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大学四年一晃而过,伴随毕业论文的完成进度进入尾声,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首先要感谢给了我毕业论文很大帮助的何育静老师。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的最后定稿,何老师一直都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用她的亲和力和
47、负责任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修改过程中,何老师作风严谨,精益求精,及时指出了论文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许多的改善意见。在此,谨向何老师致以最衷心的祝福和最诚挚的感谢。 其次,还要感谢在这大学四年里给予我真诚帮助的同学和老师们,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祝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一帆风顺、前途似锦。 最后,由于写作时间的仓促及自身知识水平的有限,本篇文章必定存在许多还没有发现的缺点与不足。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给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参考文献1 匡南,孙红.浅析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J.商,2014,22:230.2 陆燕荪.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01:5-14.3 王学文,杨兆建.世界制造业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J.矿山机械,2005, 10:134-137.4 李士梅.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 报,2004,12:55-59.5 宾建成.新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与对策J.亚太经济,2013,01: 121-127.6 郭克莎.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