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垄断案的启示——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思考.doc
《微软垄断案的启示——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软垄断案的启示——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思考.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软垄断案的启示产业组织理论角度的思考 微软垄断案的启示 理论角度的思考 【英文标题】Implications Of the Antitrust Case against Microsoft Company: From The View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标题注释】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95(2001)06-0036 基金项目:本文受复旦大学三年行动计划文科科研基金项目(OOQNYB031)资助. 【文章日期】收稿日期:2001-05-02;修订日期:2001-06. 【作 者】骆品亮/王安宇
2、【作者简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Management Schoo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 4 33 骆品亮(1969-10),男(汉),福建泉洲人,博士,副教授,复旦大学创业与创业投资研究中 心培训咨询部主管,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王安宇(1975-03),男(汉), 博士生。 【内容提要】微软垄断案已尘埃落定,但留给人们很多的法律思考。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微软 垄断案进行经济学再思考。在追述微软垄断案的简况后,本文分析了垄断与垄断链的社会成 本,探讨垄断性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激励的破坏,最后研究微软垄断案对我国制定反垄
3、断与 促进竞争政策的启示。 【英文摘要】The first stage of the antitrust case against Microsoft Company has been ended ,but the consideration to it should not.So,this paper reconsiders it from the vi ew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First,the authors recall the case br i efly.Then,the social cost caused by m
4、onopolies is analyzed,and their negative in flucnces on technologic innovations come after.Finally,suggestions are put up w ith for Chinas antitrust policy. 【关 键 词】微软公司/垄断/产业组织理论 Microsoft Company/monopoly/The Theory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 1引言 Microsoft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经过20年的市场拼杀,一跃而成全球PC软件业 的霸主,其董
5、事长Bill Gates也成为美国梦的榜样、新经济的领路人,享尽无限风光。从几 何起,势力日益膨胀的微软帝国开始变得无所顾忌起来。终于,高悬的反托拉斯(antitrust )之剑坠落到了它头上 微软垄断案爆发了。 当地时间2000年4月4日,美国地区法官杰克森宣布微软滥用其在PC操作系统方面的垄 断地位,违反了本国的谢尔曼法。消息传出后,微软股价受挫。曾雄距全球资本市场老 大地位的微软沦落为老三,而Bill Gates也把世界首富的桂冠拱手让出。此案所涉及到的绝 不仅 限西雅图郊外的微软总部。 本来,在古典经济理论中,垄断就一直被看作资源配置低效的代名词而受尽指责。在现代 司法实践中,垄断也是
6、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当局所警惕的对象。不过,必须承认,垄断在现代 经济中不可避免且有诸多优点。 首先,垄断(注:这里的垄断是指经济集中型垄断,而非行政性垄断。)是竞争的必然结果。众多企业在市场上竞争是一种被迫行为。从本性上讲, 它们无不想树立垄断地位,以谋求丰厚利润。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它们或者扩张规模以降 低成本,取得价格优势;或者致力于研究开发以寻求技术突破,超越对手。如果没有垄断前 景作为激励,许多企业也许就不会参与激烈竞争了。所以,只要启动了竞争机制,一定程度 的垄断就不可避免。同时,为了保持竞争局面,法律也得认可一定程度的垄断。 其次,垄断企业也并非一无是处。最值得称道的是它对规模经济性
7、的利用。如果规模过小 , 有时无法采用更有效率的机器设备。垄断企业的优点还体现在为技术创新提供激励(事前) 和财力基础(事后)(注:这里的创新激励指垄断前景的诱惑,财力基础是指业已形成的垄断企业具有大规模投资 于创新活动的能力。)上。因为技术在本质上具有公共品的非排它性特性,即一个企业在使用 某种技术时并不妨碍其它企业同时使用该技术。这样,一些企业可能希望别的企业完成创新 后,自己搭便车,比如进行逆向工程等,从而不愿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投入。如果以 某种制度向创新成功的企业提供一定时期的垄断,并因而允许其弥补创新成本并获一定利润 ,就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创新热情。这便是专利制度。同时,研究开发
8、活动不同于一般生产活 动,常常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已经形成的垄断实力可为它奠定雄厚的财力基础。当然,垄 断企业还有节省交易费用等其它优点。 既然垄断企业有诸多优点,美国政府为什么还象牛虹似的死盯着微软不放呢?况且,打压微 软还可能对美国的软件业和PC制造业产生不利影响。是美国政府不能容忍垄断吗?在此之前 ,微软已经在操作系统市场上拥有很强的垄断实力。美政府为什么不在彼时采取行动,而在 此时祭起反垄断大旗呢?看来,它对一定限度内的垄断还是允许的。但是,这种容忍有一定 的限度。当垄断势力破坏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时,它就不能坐视不管了。即使微软没 有采取过垄断行为,美政府也有理由担心它在适当的时
9、候会这样做。因为微软在相关市场上 有走向完全垄断的趋势和迹象(注:有资料说,当微软垄断案爆发时,微软的软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分别是:PC操作系统9 5%,浏览器94%,论文字处理软件94%,图表处理软件94%,数据库软件80%。),而完全垄断或近似完全垄断的企业倾向于借助非市场手段 维持垄断地位、攫取垄断利润,从而导致一定的社会成本和对技术创新的遏制(注:法院对微软的判决也体现了这一点。法院认为,微软用反竞争的手段维持其垄断地位, 如通过合同及技术限制迫使PC制造商预装MICROSOFT WINDOWS系统和MICROSOFT INTERNET EX PLORER,限制其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对
10、视窗系统加以改进的权利。另外,微软将操作系统 和互联网浏览器捆绑销售一方面排挤网景公司浏览器,另一方面也使只需操作系统的消费者 被迫购买浏览器。)。 2垄断造成的社会成本 一般而言,垄断所导致的社会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阻碍资源的合理配置。价 格被誉为无形的手,会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地方,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垄断 性市场结构中,由于进入壁垒(无论是技术性的还是法律性的、是厂商后天设置的还是与生 俱来的)的存在,资源流动的粘滞性增大了。比如一个行业的产品供不应求,如果该行业是 竞争性的,价格机制的作用会使资源向这个行业流动;如果该行业是垄断性的,种种进入壁 垒就会阻碍资源流入,从而
11、导致价格机制难以发挥对资源的调节作用。 第二,造成生产效率不高。垄断势力除了造成资源不能合理流动以外,还会导致成本扭曲 ,直接原因在于垄断厂商选择了无效率的产量水平。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中,竞争压力迫使每 个企业最终会达到或接近AC曲线的最低点(如图1中的点C)进行生产,此时,生产实现了最低 成本(平均成本)。而垄断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所选择的产量水平(QM)低于社会 有效水平(QC)。 第三,掠夺性定价行为剥夺了部分或全部消费者剩余。假定一个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边 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如图1所示。为使利润最大化,厂商在MC=MR处生产,因而价格和 产量分别是PM、QM。如果该市场是竞
12、争性的,那么,厂商索取的价格必须等于边际成本, 即厂商被迫在P=MC处生产。此时的价格和产量分别是PC、QC。容易看出,垄断厂商的掠夺 性定价使得购买其产品的消费者丧失了由图形PMPCBA表示的消费者剩余。这部分剩余转化 成了厂商的垄断利润。同时,那些在PM时没购买而在PC时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也损失了由图 形ABC表示的剩余。这部分剩余并没有转移到垄断厂商那里,是纯粹的社会损失。更有甚者 ,若垄断厂商实施完全的价格歧视,就能把消费者剩余全部剥夺,转变成自己的垄断利润。 当 然,厂商剥夺消费者剩余是否合理取决于社会福利的评价标准。 第四,产量限制造成社会福利无谓损失。垄断厂商通过垄断定价从消费者那
13、里剥夺了剩余PM PCBA,同时导致了纯粹损失ABC。但是,它原来的部分剩余也会因此损失掉,可用图中的 图 形BDC表示。即使把垄断厂商看得同消费者同等重要,垄断对社会福利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 ,即造成了由图形ADC所示的损失。这部分资源没有被消费者得到,也没有被生产者得到, 被称作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 无谓损失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垄断厂商压低了产量,使其低于社会有效需求量。深层原因在 于 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目标是生产者剩余最大化,并未考虑其产量选择对消费者剩余(注:一般地说,消费者剩余与产量是呈正向关系的。)的影响 。它一旦实现了自身剩余最大化,追求更高产量的动力就消失了。
14、 第五,对垄断租金的追求所引起的问题。进入障碍(barriers to entry)的存在使垄断者在 较长期内仍可得到正的利润,就是图1中四边形PMEDA所表示的部分。有人把它称为垄断租 金(rent of monopoly),既可被视为对形成垄断的因素的回报,也可视为其它厂商为获得这 一垄断地位所愿支付的代价。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厂商就会用非生产性的方式去保持或追逐这部分租金,这就是寻租行 为(rent seeking activity),如斥巨资举行影响公众和政府官员的公关活动,以及为对付 反托拉斯指控而进行的法律防卫等。有报道说,微软垄断案爆发后,Bill Gates就曾频频出 没于一些
15、政治要人之间,而许多议员都对其表示了某种程度的支持。一些类型的寻租行为, 如行贿,在实质上是把攫取的消费者剩余甚至部分生产者剩余进行再转移,并未损害总剩余 , 但它损害了公平机制。而另一些类型的寻租行为可能就是在浪费资源。 第六,易产生X-非效率。在竞争性市场中,所有企业都必须有效地购买和使用生产要素。 垄断企业由于所受的竞争压力小得多,容易滋生浪费等不良行为。另外,由于可以凭借进入 壁垒安享垄断利润,企业组织内部的各成员可能会不再团结一致争取实现整体最优,从而产 生拖沓、对市场反应迟钝等陋习,致使企业效率下降。早期,人们对这种低效率的原因不甚 明了,就把它称为X-非效率。X-非效率在中国的垄
16、断企业里表现得尤为突出。虽说垄断现象 是世界性的,但中外表现形式却有所不同。外国多半是经济集中型垄断,而中国却是行政垄 断。这种由几十年计划经济形成的垄断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它们不仅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 损失,而且导致显著的x-非效率。 3垄断对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 关于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这反映了此问题的复杂 性。相关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在市场结构给定(外生)的条件下讨论技术创新和市场结构 的 关系,二是在市场结构内生的假定下探讨此问题。一般来说,第二类分析考虑得较全面。因 为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是相互影响的,前者完全可因后者的不同而改变(注: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
17、子便是长途电话行业。以前,电话信号靠电缆传输,所以,平均固 定成本是平均成本的主要成分。因而长途电话业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后来,技术发展使得 电 话信号可用微波载运,长途电话业的自然垄断性便减弱了许多。该例引自周惠中微观经济 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然而,在反垄断 实践中,只有一个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了或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或限制了市场竞争时 ,反托拉斯之剑才会坠落下来。这意味着,政府反托拉斯政策主要关注的不是市场结构的长 期演变过程,而是演变结果。为本文目的,这里就侧重于分析垄断性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 影响。 前文已指出,垄断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为研究开发活动提供财
18、力基础上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毫无疑问,如果一个企业靠追求技术进步以外的手段就能 低代价地维持垄断地位、获得丰厚利润,那么,它就会这么做。也就是说,在不受竞争压力 时,垄断企业虽有创新能力却可能无创新意愿。如果有机会,还会滥用垄断势力遏制技术竞 争局面的出现。 首先,垄断企业的创新激励不如竞争性企业强。企业的创新一般分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这里以前者为例比较垄断企业和竞争性企业的创新激励。为了简化讨论,假定创新成本和固 定成本都是零,且竞争性企业创新成功后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垄断企业相同。 先看垄断企业的情况。假如某行业由一家企业垄断,该企业的边际成本为MC,1,所得生产 者剩余就是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软 垄断 启示 产业 组织 理论 角度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