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最大进步之一就是从观念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性质,把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既是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之一,又是中国积极、主动地迎接WTO的挑战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在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历史、机制及现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加入WTO对其发展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政策。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是,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均已有长足发展,并且已经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从整体来看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劳动力市场
2、运行受到旧体制的约束,市场机制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偏低,存在城乡分割与体制性分割等。事实表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迫在眉睫。而入世后外国商品及企业的大量进入,又可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日趋激烈的竞争会促进劳动力市场向着规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二是可能给原来不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带来过快、过猛的冲击,从而制约这一市场的健康发育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本论文在分析劳动力市场现状和入世对劳动力市场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对策和建议。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入世”, 劳动就业,影响,对策Abstract
3、Since our reform and open policy have been performed, we have confirmed that labor force is a kind of commodity. It is the same as other merchandise in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e will make labor market the method of arranging labor resource. A lively and standard labor market is one of chinas
4、market economys goal, also it is a key segment to meet the WTOs challenge. But our labor market is still in a starting stage. The thesis first study Chinas labor markets history, mechanism and its present conditions, secondly it analyze WTOs impact on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y we should have.No
5、w our labor market is as follows, the city and countrys labor market have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nd have a positive function on our economy. But the labor market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at the starting stage of development as a whole, The labor markets operation are restrained by the old system. T
6、he function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cant full play. The market-based degree is on the low side. Exis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cut apart with cutting apart etc. while being systematic. The reality shows that, we should stare labor markets development and perfect in the face. Foreign commodities a
7、nd enterprises join into Chinas market, the essay analyzed that it could bring up two influences .A moderate competition will toughen and enhance the present labor market. And it will lead it to the direction of regularity and high quality .But if the lash is too large ,it would not only delay the d
8、evelopment of our labor market, also will affect the whole economys developing process .The thesis analyzed all these actuality and impacts, and give some advice. This is the core content and real sense.Key words: labor market, enter into WTO, labor employment, impact, policy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前 言
9、1第二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由来22.1 萌生于国有经济部门之外的劳动力市场22.2 劳动力市场发育历程3第三章 加入WTO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73.1对就业总量的影响73.2 对就业结构上的影响93.3 对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影响103.4 预期的两种判断12第四章 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对策建议144.1 创新劳动力供给制度,控制住劳动力总供给144.2 择业观念的调适与修正144.3 深化劳动力市场体制改革15第五章 结束语19参 考 文 献20致 谢21第一章 前 言事物总是利弊共存的。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非常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大量的人口也是我们很多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的原因所在。其中就业问题
10、首当其冲。利用得好,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成为我国突出的经济优势;但弄不好,失业现象又会带来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深化,结构调整等原因,企业下岗员工的增多,新增劳动力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这使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党和政府为此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来缓解就业矛盾,妥善处理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对于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营机制,才能有效地利
11、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具体应当如何来做,采取哪些对策措施,已不仅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是理论层面需要研究的问题。经过十五年的奋争与期待,2001年12月11日,我国终于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意味着我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潮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入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也必然会影响此国的就业。入世将使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发生变化,对传统就业制度提出了挑战:一是确立劳动者在市场就业中的主体地位,劳动者能够在城乡、地区、企业之间自由流动,行政性限制要逐步减少直至取消。二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能够根据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劳动力存量,并根据经济效益好坏
12、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控制人工成本。而中国目前的就业体制与这两项基本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之处。表现为,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制约了劳动力流动,大量职工下岗后滞留在企业而不是直接进入市场;国有企业用人和工资分配自主权尚没有充分落实到位,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收入尚未与市场价位接轨;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存在着城乡、行业、区域等市场分割,市场就业服务的功能、手段跟不上,劳动力素质提高缺乏有力措施,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流动和转移。那么入世对就业总体的影响究竟是“雪上加霜”还是“有所缓和”?入世后哪些人才最走俏?这些可能是每一个中国从业人员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入世对
13、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继而在借鉴西方失业理论和发达国家经验措施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二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由来2.1 萌生于国有经济部门之外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本不存在劳动力市场。因为过去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与市场机制。虽然我们沿用了工资形式作为劳动报酬,但工资既不反映劳动成本,也不反映劳动力供求,对社会的劳动分配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按劳分配也只是一句空话,无从体现。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以商品的形式到市场上进行等价交换,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与社会需求的引导下,才能使按劳分配成为市场机制运行的动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明确提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这
14、一概念。这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我国的国有经济部门,人们习惯于把就业问题与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联系在一起,职工就业与其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有经济部门的各级领导是由政府任命的,工人是国家劳动部门按计划招收,一个人一旦能够成为国有经济部门的正式职工,虽然不会得到格外优厚的现金报酬,却等于购买了终生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保险”,意味着终生的生活有了保证。因此,如果一个人选择了在国有经济部门就业,就意味着他拒绝了市场双向选择、自由流动、价格面议、优质优价的原则,意味着地避开了劳动力市场竞争压力和就业风险的制约。实际
15、上到现在为止进入国企仍然是许多人求职的首选意向。我国实行改革以来,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该改变国有经济部门的这种就业机制,也作了一些努力,但由于认识的局限、历史的惯性、以及部分劳动者的惰性,人们对它的认识、理解、适应、接受仍然是非常缓慢的。当人们第一次比较小心地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时,还仅仅认为它会有助于“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绝不仅仅限于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和“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劳动力市场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企业配置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方式。它的存在意味着企业能够根据商品市场的变化雇用企业
16、最需要的人;而市场经济中的劳动者,也只有通过劳动力市场才能与生产资料结合到一起,在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和竞争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才干、获取收益。它是劳动者与社会取得联系、获得经济独立、经济民主、增加收入、发展才干、得到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认识的局限必定影响改革的效果。近几年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就夹杂、伴随了广泛的社会痛苦,给我们的观念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这一抉择和实施的艰难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想在国有经济部门中培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将会是一项的艰难工作,可以说任重而道远。2.2 劳动力市场发育历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劳动力布局基本上呈现“二元”特征,即除了在国有经济部门中通
17、过计划配置的有限的劳动力之外,大量存在的是国有经济无暇顾及的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他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2.2.1 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是伴随乡镇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广和极大成功,在农村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一些有头脑、有作为的农民“企业家”掌握了这些资本并且结合国家放松了的政策,开始了自主创业的艰难跋涉。这就为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这些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构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获得发展的最初动力。最初的劳动力市场是零星的和偶然的。与企业同乡、同村的农民往往是最
18、初的劳动供给者,他们通常是一边在承包的土地上耕作,一边在乡里、村里的企业中做工。产品销路好的时候,会多加班加点;市场不旺的时候,就回到农田或家中。对这些世世代代耕作于农田的农民来说,乡镇企业的工作使他们有了进厂做工的机会,即使工作比较辛劳艰苦,现实的货币工资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足够的补偿效用。他们在改变生活境遇的同时,也改变了生活的观念,对未来树立起信心和良好的预期。总之,这是向好的方向的改变和发展,令人愉悦并愿意接受。由于长久以来的旧生活方式,使他们对企业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和苛求,企业也不需要考虑工人的其他福利。因而,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这个市场获得了比较平稳的初期发展。但在今天,随着乡镇企
19、业的不断发展,这个市场慢慢发生变化。就业的工人不再局限于本村本乡的农民,外地、外省的农民打工者、甚至部分城里人也逐渐加入进来。随着产品销路的平稳扩大,本村本乡的农民也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季节性、临时性地在企业做工,而是渐渐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成为像城市工人一样的非农人口。市场本身也不再限于农村,而是与城市经济逐步交融。目前,这种劳动力市场在发达地区已比较普遍。伴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当地的经济顺利地从农业经济转向了工业经济,许多农民聚居的环境已与城镇无异,小城镇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相伴而生。农民本身也顺利实现了向非农人口的转移。这是中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2.2 城市劳动力市场:在艰辛与奋斗中成长中国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是在比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更紧迫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对农村劳动力而言,在改革之前,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公社的集体管理和约束;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为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这些劳动人口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带来过大的压力。可是对于城镇的无业居民来说,情况就不同了。粉碎“四人帮”后,大量返城知青及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所带来的就业压力,迫使国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工作安排,可有限的国有经济部门又不可能吸纳这么多的人就业,于是只好放松政策,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允许私营、个体经济作为补充部分而存在
21、。这就产生了城市非国有经济对劳动力的最初需求。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第一批供给者是城镇的无业居民,他们一般拥有户籍和固定的住所,就业相对容易。可是直到最近几年,他们心中的理想工作还是进入国有经济部门,对于到私营、个体企业中就业并不情愿,只是由于不能在国有经济部门就业、又迫于生计压力才不得不屈就私营、个体企业工作。可以想见,这种就业的荣誉感或社会地位感都不会太高,工资报酬也不会太高,因而其发展是会受到限制的。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第二批供给者,也是它的主体部分,是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或称“民工”。改革后,随着国家对城镇流动人口限制的放松,农村富余劳动力中一些有闯劲、有冒险精神、敢于吃苦的人,便开始了进
22、城打工的“流动生涯”。他们也许在城里有一定的亲戚、朋友关系;也许什么关系都没有,全凭一股闯劲和吃苦精神,裹上行李卷、带上干粮就出来了。还有一些人,在同村、同乡先行者的带动下,利用他们掌握的就业线索和社会关系,一点一点地不断扩大着这支队伍。虽然这些民工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既没有户口又没有固定的住房,只能干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并且居住环境也较为恶劣,在诸多方面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条件,如伤残、疾病、按时按约获取酬金等。可是,城市经济的发展确实提供了需要他们的工作,确实能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这种机会虽然也不容易找到,可比起农村老家的机会却多得多。所以,这个市场就渐渐地发展起来
23、了,并且为城市各种经济组织包括城市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国有经济(大部分国有经济部门都在正式职工之外雇用大量农民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每年春节各大城市火车站的“民工潮”,就是这种劳动力市场获得发展的突出表现。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却在春节前后突然冒出来的、在早些年甚至被称为“盲流”的人潮,其实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自发地由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表现,是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要求与现代经济接轨、融合的劳动力资源,是会与“资本”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现代化生产的要素和市场要素的劳动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个市场已逐渐壮大、稳定起来,流动的方向也不再那么“盲目”,
24、而是被社会的需要和金钱牵引着流向能够为他们提供居所和生存条件的地区。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自己谋得了相对稳定的住所和工作,能够一年到头呆在外面,有的甚至在城市扎下了根,还将家人带了出来。有一部分人,“攒够”钱之后也许会回到家乡,可他们几乎都不会退回到旧时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而是会利用手中积攒的原始资本,利用在外面获得的见识和经验或学到的一技之长重新创业。他们中的多半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模范者、大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不过,从这个市场的供求状况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个在社会范围内被人普遍看好的劳动力市场,也不会对国有经济部门的就业机制带来过大冲击,这还是一个被动的、在生存的压力下自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劳动力市场 现状 对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