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宜宾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宜宾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大量城市产业工人失业,在城市中迅速形成了以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为主体的城市新贫困群体。他们被排除在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制度外,无法得到社会救济。为建立和完善宜宾市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和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从2005年10月起,全市建立并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文章是对宜宾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后,得到的有关思考。关键词:农村最低
2、生活保障;问题;对策;体制实施的意义目录一摘要第一页二关键词第一页三最低生活保障体制的定义第二页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的对象第二页五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第二页六宜宾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二页(1)存在的关键问题第二页1. 资金不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很难落实和完善 第三页2.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上存在问题第三页3.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难以确定第三页(一)计算方法欠规范第三页(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真假难以确定第三页(三)城市低保标准的保障力度不足,差距太大第三页七关于解决宜宾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的对策第四页1、在资金来源上,应该多渠道筹措资金第四页2、加强对低保
3、人员的维权及执行者的执法意识,完善低保资金管理第四页3、建立规范的计量方法第四页4、在低保对象的选取上,要坚持评审程序化、公开化的原则第四页5、增加低保的保障力度,缩小其他与地区的差距第五页八参考文献第五页一最低生活保障体制的定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一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明文公布的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俗称“低保”。二最低生活保障体制的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
4、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居民。三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各地区地方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许多的人民仍游离在贫困疾苦生活的边缘。他们的生,老,病,养基本上都由个人或家庭承担。在这种状况下,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有利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在扩大内需,加快地方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宜宾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1)存在的关键问题1.资金不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很难落实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来源是由地方财政和乡镇,村民委员
5、会及集团经济组成。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和村集体的财力都比较强,需要救助的人数较少,救助的资金和物质到位一般没有问题,但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和村集体财力比较薄弱,需要救助的人数众多,需要的物质也越多。这样,由于资金缺乏,位居中国西部的四川宜宾,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的不足,导致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实施的步步维艰。2.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上存在问题由于市级领导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法规,政策认识不够,理解上有偏差,对低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造成了拨款不及时,很多时候不能按月发放。有些管理者个人私自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和公款私存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最低生活保障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宾市 城市 最低生活 保障 体制 问题 对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