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实证分析论文.doc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实证分析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实证分析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实证分析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6年的成人调查数据,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是否为家庭农业主要负责人等变量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概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其参与非农就业的概率只与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变量显著相关。非农就业经验对第一代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存在负影响,对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工资性收入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关键词:非农就业;工资决定;代际差异一、引言现阶段中
2、国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的主体快速转换,具体表现为改革开放早期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逐步退出非农就业市场,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逐渐成为非农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供给主体。农村劳动力代际间的分化和差异日益引起政府和学者的重视,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两代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对于政府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代际差异的研究集中在对于两代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
3、征、就业状况等差异的比较上(杜书云等,2008;黄祖辉等,2008;周可等,2009),分析了两代农村劳动力的特征及流动动因和择业期望的代际差异。两代农村劳动力在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决定上是否存在代际差异?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过程中所指的 “第一代农村劳动力”和“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以1978年为界,由于本文使用的是chns2006年的调查数据,所以下文的分析中,“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为年龄在28岁及以下的农村劳动力,而“第一代农村劳动力”为年龄在29岁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二、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本文采用的是由美国北卡来罗那大学chapel hill分校和中国疾病
4、与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所做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chns)。研究选取农村调查点中户籍类型为农业户口,年龄在1660岁之间的农村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在剔除了有关缺省观测值后,得到有效样本2768个,其中非农就业劳动力为858人。有关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首先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新生代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高于第一代农村非农劳动力8.13的受教育年限。其次,新生代农村非农劳动力的平均工资为每月824.26元,低于第一代非农就业劳动力的885.31元,这可能是由于样本中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正处于职业发展的初期,导致其工资水平低于第一代的非农就业劳动力。
5、再次,新生代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的比重为54%,比第一代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低12个百分点,这说明在新生代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中,大量年轻女性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性别比例较第一代农村非农劳动力相比更加平衡。三、实证分析方法考虑到可能存在样本选择问题,本文在对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的决定因素及代际差异的分析中使用了heckman选择模型(heckman selection model)。该模型是通过两阶段的估计得以实现的,第一阶段利用probit模型估计一个非农就业参与方程:对于参与非农就业的劳动力,pi=1,而没有参与非农就业的劳动力,pi=0,p*为pi的潜变量,zi是非农就业参与方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决定影响因素的代际差异实证分析 论文 农村劳动力 就业 工资 决定 影响 因素 差异 实证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