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doc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1978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政策转型,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以农商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然而,农商行在产权制度、监管体制、经营目标、经营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矛盾。如何在现有体制下进一步促进农商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立足现状,客观分析了农商行的优势,剖析了脱胎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弊端,对当前所面临的历史机遇,进行了逐一分析,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农商行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借鉴产权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解决农商行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关键词改革转型农村金融农村商
2、业银行毕 业 论 文 外 文 摘 要Title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s AbstractAfter 1978, the Chinas rural finance has experienced three different policy transformations. In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ural commercial bank mainly, has prom
3、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creased sources of income for farmers and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efficiently. However, the problems of property system, regul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target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still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 It is a signif
4、icant task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cent conditions, analyses its superior forces, a drawback born out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objectively. This text also uses t
5、he method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studies the issu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referring to property economy as well as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n has proposed the metho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commercial bank.Key WordsReformTransformationRural FinanceRural Co
6、mmercial Bank目次目次41 引言61.1 研究背景61.2 研究意义81.3 研究的主要内容92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形式和动力102.1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形式102.2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102.3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动力102.3.1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宏观经济动力102.3.2 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微观经济动力113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123.1 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123.1.1 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和主发起银行成功经验123.1.2 资产潜在盈利能力好123.1.3 金融产品和服务“草根性”强123.2 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分析123.2.1 资本金规模
7、不大123.2.2 业务同质化,品种单一133.2.3 人才储备尚不充分133.2.4 技术水平落后143.2.5 企业文化尚未成熟143.3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机遇153.3.1 市场需求巨大153.3.2 党和政府的支持153.4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威胁分析163.4.1 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问题163.4.2 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的明确问题163.4.3 政策意图和商业本质的协调统一问题173.4.4 业务范围过于集中,风险突出173.4.5 竞争压力大,市场份额小173.5农村商业银行科学发展的SWOT结论184 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194.1加大监管力度
8、,明确企业法律地位204.2加强产权制度改革,优化法人治理结构214.3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激励考核机制214.4加快网点建设步伐,促进集约经济发展224.5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再造市场竞争优势23结论24致谢25参考文献261 引言1978年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政策转型,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然而,农商行在产权制度、监管体制、经营目标、经营机制等发面仍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矛盾。本文立足现实分析上述矛盾,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借鉴产权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发展有关理论,提出解决现实挑战的路径。该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
9、导意义。1.1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如图1-1所示,第一次转型(1978年1995年):农村金融由“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到独立的、政商分离的这种组织架构的初步形成,恢复了农信社的合作性。第二次转型(1996年2005年):农村金融由国有银行主导下的政商分离格局转为以合作金融为基础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构建了以初步建立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三次转型(2006年至今):农村金融由“一农支三农”的瓶颈向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图1-1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三次转型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10、农村信用社,在改制转型的多种产权形式中,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好、金融业竞争较激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区,将农村信用社根据股份制原则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如江苏大部分地区,包括苏州银行的前身苏州东吴农业商业银行。2、在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即较贫困的农村地区将农村信用社严格按照合作制原则组建规范的农村合作银行。建立农村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
11、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图1-2所示,截止2010年3月末,全国已有9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5家,村镇银行35家,贷款公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4家,共分布在12个省(区)。图1-2 2010年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分布其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总额15.36亿元,存款余额18.43亿元,贷款余额14.53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3.02亿元,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1.2亿元,分别占贷款总额的66.7%和26.5%,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4.45亿元,累计发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12.1亿元。图1-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本分布从图1-
12、3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已初步起到了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增加农村资金投入、丰富农村金融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的作用。然而作为新生事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面临着品牌公信力不强、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短缺、信贷创新不足、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特性及目前实践情况,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1.2 研究意义建立农村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
13、、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中面临着品牌公信力不强、资金规模较小、人才短缺、信贷创新不足、支付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牲性及目前实践情况,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与总结。1.3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三次转型的大背景下,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分析为立足点,在研究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究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即将面临的问题。作为新生事物,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着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问题,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的明确问题,政策意图和商业本质的协调统一等一系列内部问题,以及人才储备尚不充分,企业文化尚未成熟,业务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诸多外部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适应金融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村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现状与需求特征,农村商业
15、银行政策特性及目前实践情况,针对上述对内外部问题的研究,从法律地位,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归纳了具体措施。对农村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并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一些意见与建议。2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形式和动力2.1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形式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制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股份合作制这种产权制度,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而是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有机结合。合作制的特点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适合于分
16、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的经济互助,是一种劳动的联合;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资本的联合。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资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所持股份为限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2.2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条件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发起人不少于500人。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 000
17、万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达到。设立前辖内农村信用社总资产1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比例15%以下。有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2.3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动力2.3.1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的宏观经济动力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发展理论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增长,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必然发生演进。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金融需求的变化传递的,即经济增长导致金融需求变化,金融需求变化影响金融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形
18、式,其变迁机制也是遵循这一理论的。将部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其经济基础就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结构的变化。目前,对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大多数农民已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即便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农民,其生产方式也趋于规模化、产业化。在此背景下,以主要为社员提供小金额、单一化的传统金融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制度显然难以适应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为各类客户提供综合化、多功能、大金额的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组织适应这种金融需求结构变化的理性选择。2.3.2 成立农村商业银
19、行的微观经济动力部分农村信用社选择农村商业银行这种组织制度形式,也是其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随着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各种经济成份发展迅速,经济主体十分活跃,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的金融机构,市场竞争激烈,金融总量已具有相当规模。在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前,已经有了农业发展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的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外,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一金融环境下,以传统合作制为基础的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服务对象受到制约以及服务功能有限。因此只有进行股份制改造,选择农村商业银
20、行这一制度安排,才能消除原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障碍,使它们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制度化的增资扩股机制,服务对象不再受限于社区内的社员,服务功能相应增强,金融产品的创新空间扩大,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3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3.1 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3.1.1 一级法人治理结构和主发起银行成功经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一开始就载明了村镇银行的一级法人结构,为其独立实现经营决策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国村镇银行的这种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赋予了其决策链短、决策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也有力的约束了管理层,防止权力的失衡。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村镇银行的发
21、起人必须至少有一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主发起银行在满足自己占有农村金融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会将专业业务水平和优质的服务扩大对农村地区,这样就有利于实现村镇银行的稳步发展、壮大。3.1.2 资产潜在盈利能力好农村商业银行不承担国家政策性业务,且无历史包袱,很少受政府干预,这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好、盈利潜力较大。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村商业银行注重针对农户中小规模的贷款,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弥补了其他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空缺,同时这种贷款由于期限短、利率低、回收也较快。3.1.3 金融产品和服务“草根性”强农村商业银行多是由当地城乡企业出资组建而成,“草根性”决定了其具有相
22、当的人缘地理优势。据此,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因地制宜,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专门针对当地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3.2 农村商业银行的劣势分析3.2.1 资本金规模不大近年来,由于农业、农村经济具有弱质性的特征,农村金融一直被认为是成本高、利润率低、风险大的领域。城乡金融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日趋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矛盾。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服务“三农”为主要任务的农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受体制机制影响,也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规模不大,按照商业银行单户贷款比例不超过资本金10%和集团
23、客户贷款总量不超过资本金50%的规定,农村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只能以贷款量较小的中小企业为目标,增加了贷款风险。目前,我国农村贷款只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而城市占85%左右;农村人均贷款余额不足5000元,而城市人均贷款余额超过5万元,两者相差10倍。当城市的金融网点越来越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种类越来越多,城市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福利水平越来越高时,农村的很多地区却成为被金融遗忘的角落。3.2.2 业务同质化,品种单一农村商业银行受制于人力、财力等多方因素影响,开展的业务品种单一,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未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依旧侧重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匮乏,在服务上
24、缺少服务终端,在结算手段上缺乏信用卡、外币结算等手段。同时,由于过度追求信贷业务,导致不良资产总数大幅增加。目前,我国银监会对农信系统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12%,这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今金融竞争日益激烈,单纯依赖存贷差已很难成为银行发展进步的方式,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7次提高准备金,从原来的16%调高至19%,控制信贷规模,因此一味依靠追求存贷差,不仅难以生存,更是造成不良资产增加的重要原因。3.2.3 人才储备尚不充分当前,关于人才储备的问题在于:农村商业银行队伍中整体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意识不够强烈,开拓与服务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严重不足,应对外部经济变化的信息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商业银行 转型 升级 路径 研究 经济管理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