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
《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毕业论文).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起,有关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IT)的研究大量涌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贸易理论。长久以来,产业内贸易的研究重点是发达国家,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国和日本两国从经济上来看分别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边贸易总额一直呈增长态势。现今,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中日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以电子类产品为切入点,运用G-L指数测量2000年-2011年间中日电子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进一步测算出动态指数MIIT以及分类数据HIIT、VIIT。计算结果表明:中日间电子类产品产
2、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较高,但仍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导。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五个变量,即贸易不平衡指程度、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差异、市场规模以及市场规模差异,运用统计软件EVIEW3.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各个变量对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不平衡程度的缩小对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两国国民人均收入的普遍提高有利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但若两国间国民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对产业内贸易水平造成负面影响;中日电子类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会抑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文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促进中日双
3、边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政府应该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实际收入水平并加强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入手,而企业在积极推行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应当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关键词: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影响因素AbstractSince 1960s, the study on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appeared in vast amount of literatures, forming the basis for the new trade theory, which had long be
4、en the focus on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tra-industry trade is no longer the development forms of patents among developed countries,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gradually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Nowadays, intra-indus
5、try has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theory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electronic produ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n electronic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years 2000 -2011 with G-L Index, then
6、estimate MIIT, HIIT and VIIT.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China and Japan electronic products higher overall level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ut still dominated by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Then, this paper uses statistics the software eview3.1 build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ing fa
7、ctors, and select five variables to study individual variables total intra-industry trade of electronic products-horizontal,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of effect.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e deepening of the bilateral trade imbalanc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
8、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general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per capita income of the two countrie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but if national income there is a wide ga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dverse impact on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differences in market scale expan
9、sion and the size of the market most of intra-industry trade development. Finally,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about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wo angles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10、level of real income of resi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domestic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optimizing upgrading. Enterprise should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Keywords: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analysis; Influencing factor目录摘要IAbstra
11、ctII目录III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一 绪 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三)研究思路1(四)主要研究方法2二 相关文献综述3(一) 相关概念介绍3(二) 国内外学者对中日间产业内贸易的研究3(三) 小结6三 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7(一)中日电子类产品贸易进出口额分析7(二)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GL指数分析10(三)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MIIT指数分析11(四)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HIIT指数与VIIT指数分析12(五)小结14四、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6(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16(二)模型计量与
12、实证分析18(三)实证结果分析21五 促进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23(一) 政府层面的对策措施23(二)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24六 总结与展望25参考文献26致谢27 一 绪 论(一)研究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其中产业内贸易理论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出现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可是在产业内贸易的研究领域中,更多人倾向于研究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从经济上看分别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随着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
13、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和新型产业的发展,中日间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但由于中国大部分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控制,向日本出口的仍是技术含量和价格较低的产品,从日本进口的则是技术含量较高价格较高的同产业产品。现今的中日电子类产品间的贸易虽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发展模式,但其产业内贸易发展仍以垂直型为主,亟待向水平型方向进一步发展。(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中国和日本两个经济体贸易的发展程度对东亚经济圈整体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而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实力强国,则拥有雄厚
14、的资本和高端的技术。近年来两国的经济关系由互补关系逐渐走向相互依存的关系,产业内贸易也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形式。在阅读了大量关于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材料、文献之后,笔者发现大多学者是从宏观上对两国双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亦或细致到某个产业,例如制造业、服务业等,所以本文从电子类产品着手,选取了SITC后三位数,即#761电视接收器、#762无线电接收器、#763录音机,以及#764电子通讯设备四类产品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了解中日两国在四类产品上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借此促进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在今后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三)研究思路本论文根据现有数据进行对20
15、002011年间中国和日本在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本文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部分:简述本文研究背景,阐述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研究意义。对研究的框架设计和章节安排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整理并归类所查阅的文献资料,阐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对国内外学者对中日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进行整合,在最后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发现的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研究中日两国在电子类产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现状,本文在该章节拟通过由静态指标、动态指标以及分类指标三方面所构成的指标体系来对两国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即测量GL指数、MIIT指数、HIIT和VIIT指数并进行分析说明,在该章节的最后对其发展现状及
16、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第四部分:对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先由分别从国家特征和产业特征两个层面出发分析存在的影响因素,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特征”的影响因素中选取了五个变量,即贸易不平衡程度、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差距,运用统计软件EVIEW3.1,对中日电子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实证结果。第五部分:结合已有的文献和得出的实证结果,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如何提高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促进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转型的发展策略建议。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简单叙述撰写本研究的心
17、得体会、研究结论。(四)主要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对2000年-2011年间中日间电子类产品内贸易额进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定量分析,全面分析中日两国的电子类产品自2000年以来在产业内贸易领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在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以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一次回归模型,有效利用现有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测算所选取的各个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效果和影响程度;3.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在提出促进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时,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认
18、为可行的促进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对策。 二 相关文献综述(一) 相关概念介绍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IT)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
19、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体现了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在多变的贸易环境中的竞争力。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是产业间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业只进口或只出口的现象。产业间贸易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2.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VIIT)是由产品的垂直差异引起的,垂直差异主要是指同类产品有不同质量档次。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HIIT)
20、则是指同一产业内具有水平差异的服务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活动。水平差异是指同一质量档次的服务产品在其他产品属性上的差异,消费者购买水平差异产品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二) 国内外学者对中日间产业内贸易的研究1.国外研究综述1960年,沃顿(Verdoon,1960)将产业内贸易定义为“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同年,佛得恩(Verdoom,P.J.,1960)对“荷比卢经济同盟”集团内贸易格局的研究成为最早的有关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而格鲁贝尔(H.G.Grubel,1975)和劳埃德(P.J.Loud,1975)于1975年编写的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度量是最早的
21、关于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专著。20世纪70年代后期,迪克希特和凯迪格里茨(A. Dixit and Stiglitz,1977)发表的“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一文,标志着产业内贸易研究进入对市场结构研究的阶段。法尔维(Falvey,R.E,1981)被认为是垂直型产业的开拓者。他认为,由许多不同厂商生产的质量不同的产品品种,且这些产品品种都没有规模效应,那么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就可能发生。而后,Kol和Payment(1989)最早注意到垂直专业化在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中的作用。他们认为,中间产品的多样化可以视为生产过程的分割,而生产过程的分割导致相思的中间产品交换及中间产品与最终消费品和资本品的交
22、换,由此产生了产业内贸易。Jones, Kierzkowski 和Leonard(2002)用垂直型产业化理论系统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他们认为,影响垂直专业化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生产集群与服务联系,集群生产会为企业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时由集群生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同样会降低服务成本,从而产生垂直专业化分工。Turkcan(2005)则将中间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并用垂直产业化理论解释垂直型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Turkcan 认为, 李嘉图模型和H-O模型是解释垂直专业化的两条理论线索。Ando(2005)同样将垂直专业化理论引进产业内贸易理论中,用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他分析,
23、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质量差异,还有可能由于垂直化产业化这种生产方式所引起的。2.国内研究综述相比于西方学者对应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来说,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似乎落后了很多。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西方贸易理论中该领域有关观点的译介方面,其研究成果也零散的见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期刊之中,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 关于中日产业内贸易现状的研究综述中日经贸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张冰冰,单瑜(2009)发现中国在两国的贸易中我国绝对部分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水平较低,我国向日本出口的是技术含量和价格较低的同行业产品,而从日本进口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日 电子 类产品 产业 贸易 现状 影响 因素 实证 分析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