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doc
《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与移动互联潮流下,互联网金融掀起新一轮热浪,不同领域的投资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但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相关界定与监管并没有统一标准或现成经验,如何在互联网金融发酵升温的轨迹中谋求转型发展成为传统银行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与运行模式出发,探求其发展优势与侵蚀态势,从而以点带面就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路径选择做出思考。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融资方式一、引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科技的日益成熟,各种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推进了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由科技术语演变
2、为一股社会浪潮改变着旧有的生产关系,创造新的产业生态与行业规则。在大数据时代与移动互联潮流下互联网金融以燎原之势掀起新一轮热浪,金融改革和创新步伐加速,催生互联网金融以一种新型金融模式逐步渗入。虽然在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上行业已达成共识,但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运行模式等并没有统一标准或现成经验,不同领域的投资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其带来的问题引发学界和业界担忧。在互联网金融发酵升温与金融侵蚀的轨迹中,谋求转型发展成为传统银行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模式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就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应对策
3、略做出深层次思考。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概念与发展优势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企业跨越单纯的技术支持层面,依托数据基础信息,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将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构建新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开拓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新兴经济业态,掀起金融行业的新一轮变革浪潮,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基本界定随着数据规模指数级的增长,数据生态系统技术模式与标准不断升级,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创造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处于不同环节的金融服务的刚性需求催生互联网金融,满足实体经济和商品快捷的交易需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社会各界各有见解,至今尚无定论。从参与主体来看,互联网企业将互联网客
4、户转换为金融业务收入的手段就可称为互联网金融,狭义上包括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而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与宽广性,通过网络渠道实现相关业务和增值化是一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李博,董亮,2013);但简单地将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割裂开实质意义有限。从金融本质意义上看,互联网金融是资金供需双方摒弃实体中介机构的介入,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直接交易,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提升资本流动效率,实现金融资产灵活高效配置的商业模式。从融资方式上看,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其实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
5、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谢平,邹传伟,2012)。(二)互联网金融运作的主要模式随着互联网金融业态的不断创新发展,各种形态层出,多样化金融模式初见端倪。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社会对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分类还难以全面覆盖其发展状态。从服务形式看,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种模式。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与现象的对比,理论界将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系统梳理为以下六大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简要解析虽然六大类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主要功能、核心逻辑以及发展阶段等各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蕴含了金融的核心功能、金融的契约内
6、涵、金融的内外风险等金融基本属性,而且还具备互联网的资源开放、成本集约、渠道自主等特点,密切了互联网企业之间、金融企业之间、金融与互联网企业之间以及线上与线下的竞争与合作,助推跨界融合。(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部优势互联网金融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集中反映,是数据应用强效驱动金融服务领域的具体表现,具有电子化、信息化、在线化、便捷化的特点,一经出现便得到市场巨大的认同,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除了外部监管松弛给予的生存空间外,互联网企业参与金融业务所具有的优势是最为关键的内因。1.庞大的客户基础在当前3G网络深度普及、4G网络迅速升级,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极速更新换代的背景
7、下,国内互联网普及率逐步饱和,网民规模增长迈人平台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互联网的经济社会中地位为互联网金融萌发与壮大奠定了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客户基础,提升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紧密结合度,加大了互联网金融应用对网民生活形态的影响力度。此外,2013年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在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的推动下提升至5.32亿人,较2012年底增长6440万人,使用率达86.2%。不同于传统通信与社交网站,互联
8、网企业利用社交综合平台的集中通信与信息分享应用功能,为用户提供如在线金融综合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加客户黏性,保证互联网金融客户规模的持续增长。2.广泛的服务覆盖依据长尾理论,由于成本与效率的因素,传统金融更多地集中关注部分核心客户,众多处于“尾部”的普通客户长期处于金融服务边缘(张华,2009)。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社会虚拟化和数据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金融以集聚效应产生与传统金融市场相匹敌的市场新能量。一方面,服务渠道进一步开拓普惠性特征明显。互联网金融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扩大金融服务产品与信息交流的渠道,有针对性地增加或推出低成本、低门槛的普惠金融产品,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与服务口径,满足长期被忽视
9、的“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大提高客户覆盖率。另一方面,资源配置去中介化功能明显。互联同金融通过网络平台将众多分散在狭小市场的金融资源汇聚,客户以网络自助服务模式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活动,缓解众多小微企业被传统金融排斥在服务边缘的状况,有效地提升金融资源可获得率。3.低廉的交易成本从市场竞争的规律来看,网络经济最为普遍地体现着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这一基本经济规律(王刚刚,2008),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首先,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生势力具备网络经济特有的资源优化配置特质。互联网金融借助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
10、要驱动,以移动互联为基本工具,通过大数据应用能够增加企业和价格的透明度,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和交易摩擦成本(韦雪琼,2012)。其次,信息是互联网金融运作中的核心资源,基于消费群体的投融资需求创新产生的金融信息产品具有明显的客户锁定特性,使其客户规模迅速扩大,正外部性效应不断扩大边际效益,呈现边际成本递减趋势。再次,依据梅特卡夫的网络价值法则,基于移动互联信息系统的在线处理与生成功能促进金融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整体互联网金融的总价值,满足金融消费群体的效用最大化需求。所以互联网金融低廉的交易成本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的全球经济浪潮中,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递减特
11、点赋予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4.先进的数据技术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处理技术在解决传统的客户准入、产品营销以及风险管理上优势突出。在客户准人上,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痕迹处理技术,可以在日常运营中积累大量超越一般财务报表的客户“软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通过计算机行为跟踪技术实时调查、监督客户的交易行为,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消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在产品营销上,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等组织将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在线服务等金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借助系统化数据仓库,通过清单式筛选集中整合目标客户,及时准确地触点营销,将互联网金
12、融营销推向综合化、批量化、精准化和多元化。在风险管理上,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利用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等客户信用代表性指标,构建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识别网络客户信用状况,通过公开违约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违约成本,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三、互联网金融侵蚀态势冲击商业银行当前,互联网企业借助自身固有的优势条件,在支付、结算和融资等金融领域广泛迅速布局,以不断高涨的势态逐步改变银行独占资金的格局,以不可逆转的侵蚀态势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盈利能力层面带来颠覆性、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影响。(一)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支付中介从理论上讲,金融脱媒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金融 侵蚀 态势 商业银行 应对 策略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