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林显鹏).doc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林显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林显鹏).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党中央十五建议明确指出:引导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发展,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与体育的日益融合,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我国经济发
2、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本文拟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一关于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问题(一)国外有关机构及学术界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通过研究联合国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产业分类标准(简称ISIC)对体育产业的界定,以及研究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体育学术界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国外权威机构及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对体育产业的界定大体有以下特点: 首先,国外体育产业的概念的界定大多属于操作性的概念界定,即侧重体育产业研究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拘泥于理论的严密性。其次,多数国外体育经济学领域的学者都把体育产业看成是体育物质产
3、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生产企业或组织的集合。第三,国外体育产业的外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各国体育产业总量指标进行准确的严格意义的比较是不可能的。但世界主要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大多将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场馆服务业包括进来,这些产业构成了体育产业的主干产业。因此可以对国外体育产业的主干产业进行比较研究。我国有关机构和体育学术界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经过长期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原国家体委于1996年颁布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把我国体育产业分为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
4、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产业活动。 2002年,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调整。与以前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比,体育产业已被从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中调整出来,与文化和娱乐构成文化、体育与娱乐业。然而国家统计局并未对体育产业进行概念界定,同时属于体育产业的惊险体育活动(跳伞、滑翔、蹦极、攀岩、滑道等)、划船、滑沙、模拟滑雪、台球、飞镖、钓鱼等体育活动被列在娱乐业之中。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体育产业概念的界定大体上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
5、为体育产业是以活劳动非实物形态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劳务(服务),其产业主体是体育综合服务业。包括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服务业、体育咨询培训服务业和体育医疗与康复服务业等部门。第二种观点认为体育产业是体育系统为经营创收而兴办的各种产业。第三种观点认为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体育事业。第四种观点认为体育产业是由体育部门主办的向社会提供体育运动物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目前我国多数学者持这种观点。(二)本文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 (1)体育产业概念界定的学科依据对于“产业”一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对体育产业进行概念界定必须有准确的学科依据。辞海对产业给出的三种解释是:其一
6、,指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财产。这是从法学的角度来解释的。其二,指各种生产、经营事业。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的。其三,特指“工业”,这是从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的。在古典经济学中,“产业”的主要内容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对产业概念进行界定只能从产业经济学这一应用经济学学科的视角来进行,体育产业也不能例外。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的界定主要服从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经济分析需要:第一,服从于企业市场关系分析的需要。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产业,是为了便于分析同一产业市场上企业间的垄断与竞争态势。为此,“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是界定不同企业产业归属的基本标准。在
7、这种情况下,“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这就是产业组织中的“产业”界定方法。第二,服从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工业部门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的分析需要。产业经济学将经济分析深入到社会生产、再生产过程内部,分析各种具体生产和具体需求之间、中间需求与中间供给之间、最终需求与最终供给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均衡状态中,来寻找总量失衡的具体原因。正是这种“结构”分析需要,才将各企业按一定特性分成“产业”。出于这种分析需要,产业经济学把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或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
8、这就是产业结构理论中“产业”的界定。使用相同材料或相同工艺技术主要是第二产业各产业门类的基本特征,而生产产品用途相同则是第三产业各门类的关键要素。此外产业经济学认为产业的界定必须遵守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同一性原则,生产活动的同一性是指经济活动成果的同一性,即所生产的货物和劳务的性质与社会功能相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经济学对产业进行界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性经济理论,对“产业”边界界定的立足点,主要侧重产业研究的现实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拘泥于理论的严密性。其次,产业是生产企业和组织的集合,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相同用途产品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或是使用相同材料或相同工艺
9、技术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这是界定产业的最基本的原则。这一原则也是国民经济同一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第三,产业的界定要服从产业研究的需要,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产业可以有不同的界定方法。既然可以有不同的界定方法,也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目前主要的产业分类方法包括: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结构分类法、标准产业分类法、资源集约分类法等。因此在产业研究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一定如此的产业界定标准。(2)本文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本文遵循以下原则对体育产业进行概念界定:第一,国民经济的同一性原则。对体育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必须遵循国民经济的同一性原则。体育生产的社会功能是为了满足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的健
10、身与娱乐需求,体育的生产是围绕这两类社会需求展开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社会功能,体育生产必然是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生产的综合性的生产活动,必然包括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是物质产品生产和服务产品生产的统一。因此凡是围绕满足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需求的体育产品生产活动均属于体育生产活动。从事体育产品生产活动的单位和组织的集合就构成了体育产业系统。判断一个单位或组织是否属于体育产业,不是依据行政隶属关系,而是看其是否是符合体育生产同一性原则,进行体育产品生产的企业和组织。第二,国际统一性原则。目前尽管各国对体育产业的界定存在很大差异。但世界主要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体育学者均将体育健身娱乐
11、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场馆服务业包括体育产业的范畴之内。因此本课题认为应当坚持国际统一性原则,将上述产业列为体育产业主要构成部分,这种界定也方便未来的国际比较研究。第三,避免重复统计原则。体育产业统计的目的在于论证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体育产业统计过程中必须明确体育产业的界限,同时必须尽量避免充分统计。为此本课题对体育产业的界定将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销售业、体育中介与代理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作为核心产业,与其它产业在统计上有冲突的产业门类,如体育保险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科技开发
12、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传媒业、体育教育业、体育建筑业等,都没有包含在体育产业之中。第四,按照产业经济学产业界定的原则对体育产业进行界定。首先,按照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将体育产业看成是“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即体育产业是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比赛与表演以及为满足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而从事体育产品生产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其次,坚持可操作性,不拘泥于理论的严密性。依据上述原则,本文对体育产业作如下界定: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赛事与表演活动以及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需求而从事体育产品生产的组织和部门的集合。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中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健
13、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销售业和体育中介业。这种概念界定大体上解决了以下问题:第一,与世界主要体育产业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界定基本一致,便于未来进行国内外体育产业的综合比较研究;第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本文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充分考虑了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现实需要。体育产业的体育服务业包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体育类(代码87)的体育组织(8710)和体育场馆(8720),本文对我国体育服务业的细分也比较适合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体育用品制造业(代码242)和体育用品批发业(624)和体育用品零售业(634)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
14、也相对完整,其相关数据可以从国民经济核算结果中分离。在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统计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本文的体育产业的界定及对体育产业的细分经过20002004年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实践的检验,结果证明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见图1)。体育场馆(含综合性体育场馆、游泳馆、乒乓馆、健身房、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溜冰场等各类场馆)、惊险体育活动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协会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体工大队体育服务业体育培训与教育(含正规体校、业余体校、民办体校等)体育产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用品批发业体育用品零售业体育中介业体育中介
15、机构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器材与设备制造业体育球类产品制造业其它体育产品制造业图1 体育产业的体系结构(3)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生产的各个部门。它包括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等等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为“产业”。产业的概念是介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和家庭消费)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若干“集合”。在体育需求中,观赏体育赛事及表演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是居民的两个基本体育需求,体育产业中生产的所有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都是围绕这两种社会需求展开的,这是体育产业
16、自身特定的物质产品和自身特定的服务产品。这种自身特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将体育产业与其它产品区分开来,因此为满足这两种社会需求而从事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组织和部门的集合就构成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包括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公共产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而不通过市场交换,提供的商品和劳务,这些商品和劳务也具有生产成本。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产品是指由私人部门生产通过市场交换提供的产品,私人产品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准公共产品(或称混合产品),是指部分由政府通过政府财政手段提供,部分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交换方式提供
17、的产品。从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体育产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门类包含了所有体育产品(其中政府体育服务包含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的政府服务业)的生产,只是生产的方式有所不同。本文认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不是一个学科概念,体育事业是一个行政管理学的概念,而体育产业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本文认为,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体育事业,体育事业是指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的手段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及部分准公共体育产品的部门。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本文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张昊同志主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00BTY007)的研
18、究结果为基础,运用若干经济学的理论对我国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以北京市、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四川省、安徽省云南省作为调查省市进行典型调查分析。其中云南省在2001年、浙江省在2001年和2002年、广东省、北京市在2003年、辽宁省、四川省、安徽省在2002年分别开展了本省市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通过2000年2002年,我国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辽宁省、安徽省、四川省、云南省等七省市体育产业统计汇总的结果来看,我国体育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在经济发达、体育运动水平较高地区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初步确立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上述七省市体育产业
19、生产总值已达813.59亿元,增加值已达228.8亿元,七省市体育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已达104.72万人(见表1)。总之,随着国表1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比较省市名称年份总产值(亿元)增长率()增加值(亿元)增长率()占GDP比例()就业人口(万)增长率(%)占就业人口比例()广东省2002年250.1317.467.99.00.5754.46-1.37浙江省2000年252.3720.655.65-0.9220.7614.30.76北京市2002年128.4320.752.916.31.76.719.640.97辽宁省2001年146.00-39.411.80.7817.4-0.95
20、安徽省2001年13.0714.85.3320.30.163.929.30.13云南省2001年16.88-4.75-0.230.55-0.02四川省2001年6.74-2.8722.10.071.5200.03注:增长率为同比增长率。由于各个省市的调查分不同年份进行,浙江、辽宁、云南、四川四省的调查为一次性调查,因此这里无法列出相应的同比增长率。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申奥成功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由于各地区开展的体育产业调查是在不同年份进行的,为了推算全国总体必须将七省市的体育产业统计数据统一核算为2002年的数据,因此本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七省市体育产业统计的数据进行了调整。总体而言,
21、1999-2002年是我国体育产业迅速增长的一个时期。截止2002年,七省市体育产业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39,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38,带动就业增长19.43。由于在对以上七省市的计算中,本文都是按照以前年度体育产业的增长率估测2002年的情况,因此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比较保守的估计。根据调整后的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七省市体育产业总产值为952.57亿元,占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92,体育产业增加值为261.24亿元,占我国GDP的0.25,解决就业114.85万人,占全国总体的0.155(见表2)。表2 调整后的七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比较省市名称年份总产值(亿元)增
22、长率()增加值(亿元)增长率()占当地GDP比例就业人口(万)增长率(%)占就业人口比例()广东省2002年250.1317.467.99.00.5754.46-1.37浙江省2002年367.0620.680.720.61.0527.1214.30.96北京市2002年128.4320.752.916.31.706.7019.60.97辽宁省2002年163.2011.644.0511.80.8119.4511.71.05安徽省2002年15.0014.86.4120.30.184.6529.30.14云南省2002年20.5321.65.78 21.60.260.6721.60.03四川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体育产业 发展 现状 未来 走向 林显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