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对策与思考.doc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对策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对策与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对策与思考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对策与思考 随着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很多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问题。如何调控城市人口规模,成为了政府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走访调研深圳市主要城区的基础上,总结了深圳市在人口规模调控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够为那些依靠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城市的人口规模调控以启示。 一、深圳市人口变迁特点 (一)人口总量大,流动人口多 自特区成立后,深圳市便成为了典型的移民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从1979年建市之初的31.41万快速增长到1046.74万人(2011年底),非户籍人口由2000年的576.32万
2、增至2011年的778.85万,常住人口总数突破千万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腾飞与转变。从全国范围看,深圳市是全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其流动人口一度超过北京、上海和广州,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二)人口密度高,分布不均匀 2011年底,深圳市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5256人,同2001年的3638人/平方公里相比,增加了1618人/平方公里。总的来看,深圳市人口密度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倍多,是广州市的3倍多,居全国之首,其中福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接近1.68万人,高于北京首都核心功能区(东城区和西城区)的人口密度(1.43万人/平方公里)。2
3、013年年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世界人口最稠密城市排行榜,深圳市仅次于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各斯,位列全球第五。从常住人口地区分布看,深圳市的人口空间分布并不均匀,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和南山区的人口密度明显大于盐田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人口分布不均造成市中心人口拥挤、环境质量差,而郊区城市化发育程度低。 (三)人口年轻化程度高,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1.88万人,占9.84%;1564岁人口为915.64万人,占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8万人,占1.76%。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1564岁人口
4、占总人口的88.40%,明显高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比例,是典型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年轻型人口结构,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这说明深圳市仍是年轻的城市,仍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和活力。 二、深圳市人口规模调控经验和面临的挑战 (一)深圳市人口规模调控取得的经验 1、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调控人口规模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市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深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十项重点工作(20112015)、深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等文件,实施鼓励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政策,使劳动力技能、素质结构充分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通过合理确定和调
5、整限制发展类和禁止发展类产业,依法淘汰国家明令禁止、无证无牌、排放超标、恶意欠薪、安全隐患严重和落后产能企业,同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了从业人口的结构置换。 通过一系列产业调整,深圳市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2009年至2011年间深圳市行业从业人员数变化情况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从业人员减少幅度较大,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增加幅度较大,人口调控成效初显。 从非户籍人口增长速度来看,在经历了建市之初的快速增长以后,近20年来,增
6、速逐步放缓,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增速放缓,且维持在5%以下,但户籍人口增速稳中有升(见图1所示),这表明近年来深圳市出台的一系列人口规模调控政策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2、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合理引导人口分布 一是通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来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到2020年,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90万平方公里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1平方米以内。总体上看,深圳市在控制城市规模方面做到了从严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控制新增土地供给,努力扭转粗放利用模式,将建设重点放在已开发区域的更新改造上,同时以结构性、差别化的土地供给,引导空间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7、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 二是通过组团发展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根据市情市况,确定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合理进行居住、产业用地布局,形成带状发展态势。 三是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在规划编制时,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等规范标准,结合地区发展需求、人口规模及服务范围,布置各类配套设施,完善路网结构,引入轨道交通等。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缩小了原特区内外的差距,吸引了一部分居民从特区内向特区外转移。 四是通过产业用地布局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门槛,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外迁,降低中心
8、城区人口密度。 五是借助特区一体化建设的区域特色和统筹推进策略,加快了深莞惠一体化发展。“深莞惠经济圈”内产业的升级带动人口转移、城际交通无缝对接降低通勤成本、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变居住格局、社会事务及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则改善了人居的舒适性,促进了深圳市内人口适度向周边地区疏散。 3、不断创新人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先后开展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体制改革。从2008年8月开始,深圳市正式推行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实行“前台服务,后台管理”,探索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二是注重队伍建设,建立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共设出租屋管办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对策与思考 专业 论文 文献 特大城市 人口 规模 调控 对策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