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地理毕业论文.doc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地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地理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 摘 要:本文从经济地理学角度,运用测量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分析了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在波动缩小,在空间上呈梯度差异。虽然各城市旅游差异在逐步缩小,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整体为: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东部和南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相关分析得出,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体制环境是影响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格局的主要原因。这对未来缩小中原经济旅游经济差异,进一
2、步实现中原经济崛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空间特征;影响因素1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1。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2,但由于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府体制环境等条件的差异,旅游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性,而这种不平衡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随时间的演变也在发生变化。综合研究区域内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不仅有利于了解区域旅游经济演变趋势、优化区域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而且对制定有效的区域旅游调控政策,进而促进全区旅游业的共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3、,国内学者关于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不同角度构建省域旅游业实力指标系统,分析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实力,对比分析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实力3-4;另一方面是,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分析我国旅游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特征,探讨旅游区域差异的动因,提出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5。中原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的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各城市旅游发展出现差异,影响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对区域旅游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涉及5省28个城市(河南的
4、全部,河北省的邯郸市,山东省的菏泽市,山西省的运城市、晋城市、长治市,安徽省的蚌埠市、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阜阳市)的旅游经济进行研究分析6,对2005- 2009年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及变化作了定量研究,试图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据此提出协调该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1 研究的空间单元和数据来源区域发展差异研究存在着一个空间尺度问题,包括东中西地带间的大尺度区域差异和省级之间中尺度和省内小尺度的区域差异。在学术界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差异研究中,多数是基于省级行政单位数据,但鉴于本文研究的空间区域尺度比较小,并且研究区域不是个独立的行
5、政区域单位,为了揭示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差异空间特征,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涉及的28个地市为依据,建立区域研究单元。这是因为:第一,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通常以相对稳定的行政区为单元,其内部通常有相对稳定、密切的经济联系,并且构成了完整的基层经济区;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区域均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实体,而在全国各层次中,地级市层次的利益冲突最为明显,这是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变化重要的层次参考;第三,为同宏观政策相衔接,以国家划定的中原经济区包涵的28个城市为依据进行研究,试图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对中原经济区旅游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
6、、旅游外汇总收入及GDP收入等,作为分析计算基础数据,分析数据年限是2005-2009年。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5-2009年)、河南统计年鉴(2005-2009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9年)的各城市数据,经整合所得。本文选取旅游外汇收入作为中原经济区差异衡量指标,主要原因是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国际旅游统计指标体系相对比较完善4,6,各城市对旅游外汇收入的统计时间较早且统计口径较为一致,保证了指标的可比性和延续性。而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等指标由于某些年份统计资料不全和口径不一致,数据相差较大,因此在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中未采用。在本文中GDP收入主
7、要用于分析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关系。2.2 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差异程度可以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反映。绝对差异表示经济总量水平方面的差异,会受物价水平,量纲的影响,因此不同时间点之间可比性差,相对差本身是一个比值,没有量纲,因此不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可比性,因此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水平,多数情况下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同时考虑。本文用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Vt)分别测量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变化情况。 (1) (2)式中,Yti为第t年i个区域旅游外汇收入,N为区域个数即中原经济区涉及28
8、个城市,Yt为中原经济区的平均旅游外汇收入,由于统计年鉴表各城市统计方法口径不一致,而本研究目的是求得区域内各城市的差异,为了便于各城市间的对比,故平均旅游外汇收入通过计算各城市外汇之和,然后取平均而得。同理,下文关于各城市旅游总收入和中原经济区的GDP数据同样来源于各城市数据之和。3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的演变过程本文对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等分析方法,分别从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对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3.1绝对差异变动态势表1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总体特征(2005-2009)年份/年相对差异(变异系数)绝对差异(标准差)20051.8639
9、1912.7220061.83342585.2920071.83413115.8420081.78763546.520091.70724059.87表1显示,从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变化看,2005-2009年各地区旅游经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标准差从2005年的1912.72增加到2009年的4059.87,仅仅五年里,就增加了112.197,说明随时间的推移,中原经济区的旅游经济总体水平显著提高,旅游经济总量差异拉大。3.2相对差异变动态势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缓慢下降趋势,
10、但有一定的波动性。相对差的变异系数从2005年的1.8639下降到2009年的1.7072,仅2007年呈现出略微上升趋势,表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见表1)。3.3总体变化特征从时序来看,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城市之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但有一定的波动性。这表明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的旅游经济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差异的这种转变与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加,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的政府纷纷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城市旅游经济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各城市的经济
11、基础、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不同,导致旅游经济发展基础的发展速度不一致,区域旅游经济总量的差距反而拉大,从而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却越来越大的格局。4 中原经济区的旅游差异的空间特征表2 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比率城市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城市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郑州市9.67 8.70 8.34 7.84 7.44 信阳市0.15 0.15 0.14 0.15 0.17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开封市2.58 2.37 2.32 2.31 2.24 周口市0.05 0.16
12、 0.18 0.21 0.24 洛阳市6.17 7.19 7.31 7.33 7.09 驻马店0.13 0.13 0.14 0.15 0.16 平顶山0.19 0.18 0.18 0.18 0.17 济源市0.09 0.11 0.10 0.12 0.10 安阳市0.50 0.42 0.58 0.60 0.55 邯郸市0.31 0.28 0.29 0.27 0.25 鹤壁市0.09 0.09 0.10 0.10 0.09 菏泽市0.05 0.07 0.08 0.10 0.11 新乡市0.15 0.15 0.15 0.17 0.17 运城市0.89 0.95 1.11 1.24 1.25 焦作市3
13、.60 3.53 3.29 3.42 3.50 晋城市0.33 0.51 0.61 0.60 0.86 濮阳市0.42 0.40 0.40 0.41 0.34 长治市0.45 0.50 0.63 0.71 0.74 许昌市0.13 0.12 0.11 0.11 0.10 蚌埠市0.25 0.24 0.29 0.34 0.32 漯河市0.15 0.14 0.14 0.14 0.12 淮北市0.20 0.26 0.12 0.16 0.16 三门峡市0.53 0.53 0.50 0.43 0.42 阜阳市0.29 0.22 0.16 0.16 0.18 南阳市0.37 0.35 0.33 0.34
14、0.30 宿州市0.08 0.08 0.21 0.18 0.20 商丘市0.10 0.10 0.10 0.11 0.11 亳州市0.08 0.07 0.12 0.12 0.15 表1展示了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的总体轮廓,同时,通过对比中原经济区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平均旅游外汇收入比率(表2)可以分析出2005-2009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按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是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的2和0.7为界,根据梯度推移原理将28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包括郑州、开封、洛阳、焦作,这4个城市各自的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值的比率大于2,其旅游经济
15、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原经济区平均水平,属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发达区域,特别是洛阳、郑州旅游外汇收入尤为突出,2005-2009年旅游外汇收入几乎为中原经济区的平均值的7倍,进一步说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第二梯度包括晋城、运城、长治,2005-2009年,运城的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外汇平均比率均大于0.7,小于2,而在这5年里,晋城、长治旅游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的平均值比率虽不都大于0.7,但两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晋城、长治,旅游外汇与平均值比率分别由2005年的0.33、0.45,上升到2009年的0.86、0.74,逐步趋向平均值,所以这两城市也归属于旅游经济较发达地区,即位
16、于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包括新乡、周口、淮北等21个城市,其旅游经济发展远远低于28个城市的平均水平,属于旅游经济落后区域。4.1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显著表2显示,2005-2009年仅少数城市地区外汇收入与中原经济区平均值比率大于2,2009年,第一梯度四个城旅游外汇收入占区域旅游外汇总收入的75.1%,说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大,郑州、洛阳、焦作、开封一直处于区域先进水平,而这四个地区中不平衡性也非常显著,经计算所得郑州和洛阳两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占中原经济区旅游外汇收入的53.81%;2005-2009年,第二梯度的运城、长治、晋城,这三个城市旅游外汇收入持续上升,到2007年运城旅游
17、外汇收入以高于中原旅游外汇平均值,并继续上涨,2009年、晋城、长治的旅游外汇比率分别为0.86、0.74,逐步接近中原经济区旅游外汇收入的平均值,但位于第一、二梯度的城市均位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说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梯度的21个城市,2009年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低于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与平均水平比率0.7的城市中,有16个地区都为于中原经济区的东部和南部。总体而言,目前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中原经济区的西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东部和南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低。4.2各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具有持续性 表2显示,2005-200
18、9年间仅有4个城市旅游外汇收入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且5年一直为位于第一梯度的郑州、开封、洛阳、焦作4市,而商丘、周口、驻马店、淮北等21个位于第三梯度的城市,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是安阳,这个城市2005-2009年旅游外汇收入与平均值的比率稳定在0.50,位于第二梯度的晋城、长治2009年进入了第二梯度城市,但两城市均位于山西省,与安阳都属于中原经济区的西北部,而位于第三梯度的其他城市发展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各城市旅游外汇比率都有所波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格局。从2005-2009年局部空间相关分析的散点图1也可以看出,落在第三象限的城市比分别落在第一、二、四象限的城市多,
19、这就是说,2005-2009年期间,中原经济区的28个城市旅游外汇收入存在着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也就是说各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性,而是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其空间联系特征是:较低外汇收入的城市相对地趋于和较低外汇收入的城市相邻。2005到2009年旅游经济5年的发展,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的样本总数变化不大,HH型的城市5年来,稳定两个样本点,说明较高外汇收入的城市空间聚集较少,LL型的2005年有20个,2006-2009年都为19个,HL和LH型的样本个数也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说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具有相似性,表明中原经济区旅游空间差异具有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原经济区旅游经济的差异分析 地理毕业论文 中原 经济区 旅游 经济 差异 分析 地理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