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免一补” 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doc
《“两免一补” 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免一补” 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庄天慧 牛廷立 张卓颖本文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就“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研究得出“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提高了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 大幅度减少了教育费用支出, 劳动力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农牧民收入增加,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步伐加快, 促进了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一、问题的提出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是我国政府从2003 年开始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 中央财政
2、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 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尽快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解决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农村反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有14 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第二大藏族聚居区, 其中有少数民族人口429 万, 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62.9%。由于历史、文化、自然等多种原因,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图 1 教育观念转变对贫困户脱贫的影响截止2009 年底,四川省有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 个,占四川国家扶贫
3、工作重点县的55.6%。四川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约135 万人, 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30%。近年来国家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步伐,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这项政策实施6 年多来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起到了哪些作用, 具体在哪些方面对贫困农户产生了影响, 影响程度如何及怎样使政策更加完善, 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二、“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四川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一)贫困农户家长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的教育观念大概包括两方面:一是与家长培养子女的目标和终极目的有关,包括人才观(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子女成为什么
4、样的人才的看法)和生育观(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动机);二是与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的选择有关, 包括儿童观(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和教子观(对教育子女内容和方式的看法)。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和约束着他们的教养态度和行为, 并通过教养态度和行为影响着子女的个性发展。同时,家长的教养观念自身也受到社会文化、家长自身的经历、家长的文化水平及其所学的文化知识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文化, 它直接影响家长在教育上的价值取向,并在其教养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两免一补”政策在四川民族地区实施后直接影响到贫困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 贫困家庭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读书, 民族贫困地区适龄儿童享受到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5、, 失学率降低、升学率提高。随着入学儿童的增多,贫困家庭的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劳动力素质, 这样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从而帮助贫困农户加快反贫困的步伐。(见图1)(二)小学、初中学生入学人数显著增加2005 年四川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本年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 工作实施总体方案,“两免一补”总投入4.1 亿元。在“两免一补”政策的驱动下,四川省民族贫困地区的小学入学人数由2004 年的122395 人上升到2005 年的153826 人,初中入学人数由56990 人上升到78115人。对比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入学人数可知,小学入学人数、
6、初中入学人数显著增多, 但是高中入学人数增加并不明显, 因为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因此“两免一补”政策不覆盖高中阶段的教育, 家庭困难的子女在完成小学、初中教育后迫于经济压力一般难以继续升学。(三) 贫困农户教育支出成本降低,可支配收入增加四川民族地区在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后,小学生每生减负约200 元、初中生340 左右元。按我国2004 年公布的绝对贫困线农村人均年收入882 元计算,分别相当于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的22.6%和38.5%;如果加上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这个比例还要提高,这对贫困家庭带来了直接经济影响。具体而言,“两免一补”资金按标准落实到贫困家庭,即直接承担了贫困家庭的
7、教育支出, 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又减少了贫困家庭的总支出,使其可支配收入增加,这样就使得贫困家庭的低收入状况得以改善,有机会将这些多出的资金投入到其它经济活动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四)绝对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四川民族地区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凉山州为例,2004年四川省凉山州绝对贫困人口54.2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6%,经过5 年的反贫困,到2008 年底,四川省凉山州的绝对贫困人口下降到32.9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8.4%。四川省凉山州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跟国家的扶贫政策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其中教育扶贫政策是最主要的部分。教育不仅能唤醒人们
8、沉睡的需求意识, 而且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激发起对新的生活(生活的水平、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方式等)的追求。同时,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差距问题上的敏感度以及增强改变现状的决心, 从而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进取精神, 希望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政策属于教育扶贫政策的一部分, 因此它在减少四川民族地区绝对贫困人口与降低贫困发生率方面起到了和大作用。(五)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长效发展性投资,它具有社会和私人的双重效益。有研究表明, 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农户收入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提高了
9、劳动者素质,加快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 进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图2 2008年四川省凉山州农村转移劳动力人员受教育程度资料来源:四川农村年鉴,2009年如图2 所示,2008 年阿坝州全州输出农村劳动力8.26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4 亿元,农村人均劳务收入435 元。在全州输出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47%, 初中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26%, 小学文化程度占总输出人数的16%, 文盲半文盲占总输出人数的11%。分析可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转移数量成正比。“两免一补” 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提高了民族地区的劳动力素质,促进了劳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免一补” 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两免一补 政策 实施 民族地区 贫困 农户 影响 评价 四川 少数民族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