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区域找矿意义.doc
《doc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区域找矿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区域找矿意义.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区域找矿意义学术园地青海省曲旆蒹县大场金矿控矿因素分新及区域找矿意王渭清王增寿z李波(1青海地矿集团有限公司,2青海区调综合地质大队)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场金矿地质特征,控矿构造,矿化信息及矿区的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控矿因素的分析,阐述了断裂构造破碎带是该金矿床的产出地,次级断裂,层问滑脱部位是该金矿矿体的赋矿部位等主要成矿地质条件,并提出了找矿标志,以期进一步扩大大场金矿规模或找到新的矿产地.关键词曲麻莱金矿控矿因素找矿意义大场金矿是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区位于青海省曲麻莱县麻多乡境内大场河北侧,距玛多县城230km.在
2、东西长约5kin,南北宽约3km的范围内分布着33条金矿体.通过对矿区32条金矿体(33号矿体除外)资源量估计共获333+334金资源量83.3t,其中333资源量32.6t,334资源量50.7t,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床具较典型的中低温矿物组合.与其他地区同类矿床相比较,既有可比性,又有其特点.本文通过对大场矿床地质特征尤其是控矿构造,矿化特征的研究初步建立大场金矿找矿模式.掌握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以期对该地区的资源评价有所裨益.1地质特征大场金矿区位于松潘一甘孜印支褶皱系巴颜喀拉山冒地槽褶皱带中段,北临阿尼玛卿地槽带,南接通天河优地槽带.甘德一玛多大断裂成北西西向横贯全区,区内次级褶皱发育
3、,总体位于扎陵湖复式背斜近轴部.断裂构造以近EW向和NW向为主,NE向次之,具多期次活动之特点.区域矿产以岩金,砂金为主.岩金目前已发现大场大型金矿,加给陇洼金矿床,大东沟金矿点及盖寺由池和错尼金矿化点.砂金在区域上分布较普遍,与岩金有青海国土经略3/2005密切成因关系,主要的砂金矿床点有格涌尕玛考砂金矿点,大场砂金矿床,阿棚鄂里曲砂金矿点,盖寺由池砂金矿点等.这些矿产主要分布于甘德一玛多区域性大断裂的两侧,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尤其是多期构造的交汇,复合部位往往发现有金矿体或金矿化存在,且具有成群成束(带)出现的特点,成矿的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断裂形成的含矿破碎带普遍具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
4、矿化,尤其是石英脉的发育程度影响着含金量的变化,石英细脉发育,含金量往往较高.目前发现的岩金矿床或矿(化)点,其围岩均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砂板岩.砂金主要分布在岩金矿下游沟谷中,通过砂金找岩金是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图1)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砂板岩组(T2B:)和下二叠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m),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较广.下二叠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m):出露于矿区北缘,据岩性分为下部灰绿色变火山岩段(P.ma)和上部结晶灰岩段(P,m).中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砂板岩组(T2B:):主要分布于甘德一玛多断裂以南,岩性为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
5、砂岩夹粉砂质板岩,含炭板岩.1.2岩浆岩及脉岩本区岩浆活动相对较弱,火山喷发活动仅发生在早二叠世,岩石类型单一,均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呈夹层形态赋存于同时代的灰岩,绿片岩,变砂岩及板岩等海相地层中,属海相裂隙式喷发类型.该地层严格受断层控制,呈断夹块出现,长轴方向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矿区无侵入岩体分布,但石英脉十分普遍,可能与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有关.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石英脉有的见黄铁矿化和辉锑矿化,金含量可达lg/t以上.1.3构造学术园地据: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资料田?田z回.回回s回e回s囫.国?.团?z囫?s困?圈?s囵?e回?囫?s图1大场一加给陇洼区域地质矿产图1.第四系;2.第i系;3
6、.中i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砂岩组;4.中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砂岩板岩互层组;5.下二叠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6.燕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7.印支期斜长花岗岩;8.地质界线;9.角度不整合线;l0.昆南断裂;11.逆断层;12胜质不明断层;13.平移断层;14.背斜构造;15.砂金矿点及编号;l6.岩金矿床;17.岩金矿点;18.Au元素异常大场金矿区位于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发育一系列次级褶皱和NW,NWW向断裂.甘德一玛多大断裂从其中部通过(图1).断裂带宽lkm,最大宽度3km,构造带经受多期活动,早期形成各种绿片岩相岩石,晚期脆性变形,形成与主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是本区重要的导矿,
7、储矿构造,带内含矿石英脉及中酸性脉体往往显示尖灭再现.脉壁压碎现象明显,具复杂和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断层带通过处的地质体产生褶皱,破碎,层间滑动等构造形迹,也是储矿构造之一.2地球物理,化学特征2.1地球物理特征大场地区(包括矿区)整体位于巴颜喀拉平静磁场及重力低值区,从区域等值线上看,均值在零线附近摆动,显得十分平静,单调平缓,磁场强度变化小,异常走向几乎难以辨认,表明深部和浅部地质体多不具磁眭.1:5干物探磁法和电法实验结果反映:采用高磁测量无明显效果,激电方法在破碎带中有较好的异常显示.破碎带或金矿(化)体相对集中分布区,激电剖面上反映出较宽的低电阻率,高激化率带,究其原因,与破碎带中所含
8、的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有关.岩,矿石电性测量结果为:金矿石电阻率小于1000m,激化率1.616.8%之间,表明金矿体具低电阻率,高激化率特征,与围岩问存在明显的电物性差异.2.2地球化学特征1:20万水系重砂测量在大场至两湖北地区圈出较多的重砂金异常,异常分布受三叠纪地层及甘德一玛多断裂带控制,分布面积大,金矿物含量高.位于大场岩金矿床下游之大场河金异常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长轴方向基本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长约22km,宽约13.2km,所取40个样品中有28个样见金,组合矿物有辰砂,刚玉,电气石,锆石等.在该异常发现前,于50年代已发现了大场中型砂金矿,该矿曾在80年代掀起的砂金采矿的高
9、潮中被破坏.沿甘德一玛多断裂带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Au,sb,As等元素异常密集分布,形成Au,sb高值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大场地区340kmz范围内共圈出以Au为主的组合异常7个,Au异常与As,sb,cu,Ph,zn等几种元素异常套合较好,以Aul号异常规模最大,位于大东沟一扎拉依陇哇一带,面积102km2,形态不规则,呈近似带状,北西一南东向展布,该异常衬度5.10,峰值大于30010,规模值522.4.异常浓度分带清晰,梯度较大.大于1210浓集区有6个,大致平行主断裂构造并在其两侧分布(图2).Au第一浓集带(412109)与As,Sb元素套合较青海国土经略3/200
10、5学术园地图2大场地区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图1.第四系;2.中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砂岩组;3.中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中亚群板岩砂岩互层组;4.下二叠统布青山群;5.实测逆断层马尔争组;6.平移断层;7.金异常及编号;8.金矿体好,第二,第三浓集带与As,sb,Cu,Ph,zn等元素套合.从内到外分为Au,As,SbAu,As,Sb,Cu,Pb,Zn两个元素组合水平分带.由元素分带可以看出As,Sb元素可作为Au的前缘指示元素.1/l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内,Au异常显示很好,异常连续,峰值高,浓度分带明显,呈斜列式或近似平行主断裂构造方向展布,异常位置与已发现的金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金矿控矿因素分析及区域找矿意义 青海省 曲麻莱县 金矿 因素 分析 区域 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