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毕业论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引言3一、绪论3(一)研究存货内部控制的意义3(二)研究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及要素4二、内部控制理论综述6(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6(二)COSO的框架及要素9三、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一)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11(二)存货存在的问题13四、存货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11(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11(二)存货采购和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分析16(三)存货销售和领用环节的内部控制分析18(四)存货保管环节的内部控制分析21(五)存货退回环节的内部控制分析22(六)存货盘存环节的内部控制分析22(七)优化企业存货管理25五、结论26参考文献27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2、【摘要】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和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是企业的所有资产中种类最多、核算最复杂且极易变现的一项资产。为保证存货实务资产的安全和核算的准确性,企业应结合自身存货的性质、特点,评估出与之相关的风险点,从而建立完善的与存货流转各个环节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存货内部控制的制度对确保财产安全完整、保证存货信息资料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存货内部控制的要点,以存货为例来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存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出了存
3、货采购、销售、保管,退回,盘存五个环节的控制重点。【关键词】存货 内部控制 COSO框架 引言存货不仅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一般在60%之间,而且还是在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中创造价值和提高价值的基础物类;企业的存货还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运作的晴雨表,也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由于存货属于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品种多、受市场因素和生产经营计划影响较大,而且流动性强,经常处于不断销售、耗用、购买和重置中。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下能够规律地转换为货币资产或其他资产,但长期不能耗用或销售的存货,就有可能变为积压物品而降低价值,从而
4、造成损失,所以存货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对存货的需要,降低存货相关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就必须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管理、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存货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一、绪论(一)研究存货内部控制的意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5、,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管理好存货,针对存货收、发、存与供、产、销各环节的特点,事先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相互验证的内部监控制度。存货内部控制是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中的重点内容和中心环节。企业制订存货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障存货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存货资金周转,提高存货资金使用效益。按其控制目的的不同,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
6、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三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四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其经济活动就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而内部控制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管理系统要求,实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调整、检查和制约的内控体系,并形
7、成一个健全完整、运行灵活的控制网络系统。这既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重要保证。因此,存货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二)研究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及要素1、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组织中的内部控制目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查错和纠弊,而是涉及到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多元化、纵深化的趋势。(1)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要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及时对那些构成组织的资源(财产、人力、知识、信息等)进行合理的组织、整合与利用,这就意味着这些资源要处于控制之下或在一定的控制之中运营
8、。如果一个组织未能实现其目标,那么该组织在从事自身活动时,一定是忽视了资源的整合作用,忽视了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性。一家医院有优秀的医生、能干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设备,但如果这些条件没有充分用于医疗,这家医院是没有效率的。例如,如果病人因为医院不良的饮食而不能使患者痊愈,这家医院就没有实现其目标。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就是直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所有的组织活动和控制行为必须以促进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为依据。(2)服从政策、程序、规则和法律法规。为了协调组织的资源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将制定政策、计划和程序,并以此来监督运行并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另一方面,组织还必须服从由社会通过政府制
9、定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因素等所施加的外部控制。内部控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外部限制因素,就会威胁组织的生存。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保证遵循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则。(3)经济且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因为所有的组织都是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运作,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取决于能否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制定和设计内部控制必须根据能否保证以最低廉的成本取得高质量的资源(经济性)和防止不必要的多余的工作和浪费(效率)。例如,一个组织能够经济地取得人力资源,但可能因缺乏必要的训练和不合适的生产计划而使得工作效率很低。管理者必须建立政策和程序来提高运作的经济性和效率,并建立运作标准
10、来对行动进行监督。(4)确保信息的质量。除了建立组织的目标并沟通政策、计划和方法外,管理者还需利用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来控制组织的行为。事实上,控制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决策导向的信息受制于内部控制,没有完备的内部控制便不能保证信息的质量。也就是说,管理者需要利用信息来监督和控制组织行为,同时,决策信息系统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也依赖于内部控制系统来确保提供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否则,管理者的决策就有可能给组织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与确保数据收集、处理和报告的正确性的控制相联系。(5)有效保护组织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客观上要求组织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如果资
11、源不可靠、损坏或丢失,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保护各种有形与无形的资源,一是确保这些资源不被损害和流失,二是要求确保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必要的维护。2、企业内部控制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通常包括五个方面: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的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即确定风险承受度、识别风险
12、(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应对风险的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受。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的主要环节有: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
13、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管理层与企业内部、外部的顺畅沟通,包括与利益相关者、监管部门、注册会计师、供应商等的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应将监督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揭示内部控制的重要缺陷。二、内部控制理论综述(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通俗指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有效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的等,而在其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从内部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
14、制具有以下特点:(1)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内部控制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而不是凌驾于企业的基本活动之上,它促使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监督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有效进行。(2)内部控制受到“人”的因素的影响,它并不仅仅是政策手册和表格,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或董事会,而是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并受到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人”建立企业的目标,并将控制机制赋予实施。确立这种观念有利于企业的所有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主动地维护及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3)内部控制无论设计和运行
15、的多么完善,也只能为企业的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因为内部控制本身具有局限性。2、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由审计人员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节体系,在其漫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内部牵制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业名词,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中,早已存在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的“
16、双人记账”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经济人员同时在各自不同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人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错误或舞弊行为,进而达到控制财务收支的目的,这就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2)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1934年,美国在证券交易法中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一份特殊报告中,首先将内部控制界定为“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济效益,贯彻管理部门既定的决策,所制订的决策、程序、方法和措施”。从中可看出,内部控制已突破财务会计的范围,包括成本、预算等项内容。1958年,会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
17、的范围的报告,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内部控制制度“二分法”的由来。(3)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文献界定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而公司的经理们创立并在实践中运用着管理控制的概念,这两个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对这两种内部控制做出不同解释的同时而对这一事实视而不见,那么任何设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企图都是徒劳的,于是人们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和整体框架的概念。1988年,AICPA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将内部控制界定为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在结构上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1992年COS
18、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即著名的COSO报告。它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1997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银行组织中内部控制的框架报告,将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成功地运用于银行业。2001年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诚信危机震撼着美国及国际社会,使人们对美国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产生质疑,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
19、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莎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从公司管理层责任、会计监管、公司审计(内部和外部审计)、信息披露以及舞弊防范等层面对在美上市的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要求所有在美上市的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推荐COSO框架作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二)COSO的框架及要素1、COSO框架198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财务经理协会(FEI)发起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在其研究样本中,将近50的财务舞弊事件可以全部或部分
20、归咎于内部控制失败。该委员会同时认为,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框架。继而,五个发起组织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即COSO。建立之初的目的是负责研究开发一个内部控制的权威性定义和指南。COSO在1992年9月完成了这项任务,公布了最终报告内部控制综合性框架(通常被称为COSO报告),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框架。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受石油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职员共同作用,为实现经营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较之于传统的内部控制概念,这一定义的发展在于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仅是静
21、态的制度来阐述。内部控制不应仅仅着眼于会计和财务报告,还应针对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遵循法律法规。这个广义的定义体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程和全面的控制理念。相应地,内部控制框架也被划分为五个内部控制要素,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COSO框架是世界上最早发布的权威性内部控制框架,其他若干具有影响力的控制框架很大程度上都借鉴了COSO的工作成果,加之美国首屈一指的经济影响力等因素,COSO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内部控制框架。2、COSO内部控制框架要素COSO 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
22、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模型表示。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的基调、氛围,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可以说人及其人进行的活动是任何企业的核心,是构成控制环境的重要要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诸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影响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设立一个机制来识别、分析和管理
23、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并适时加以管理。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指那些有助于管理层决策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是针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它们包括诸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和职责分工等活动。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所需信息必须被识别、获得并以一定形式及时传递,以便员工履行职责。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产生的信息,还包括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对外报告相关的外部信息。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机制使企业的员工能及时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监控是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可以通过持续性监控、独立评估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控。内控体系五要素之间的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企业 存货 内部 控制 问题 对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