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
《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财务理论界已经开始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如今盈余管理已是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盈余管理现象已广泛存在于我国的企业中,成为了企业普遍运用的管理手段,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但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上市公司的,很少有以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为研究对象的。 本文就将围绕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从其定义、特征、产生的动因、客观条件、方法手段、所带来的利弊以及针对其负面影响而提出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解决盈余管理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更好的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优化社会资源配
2、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词:盈余管理 中小企业 手段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the Western Finance theorists have begun to study earnings management. Today,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 hot topic of the modern theory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ph
3、enomen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en widely exist in Chinas enterprises. It has become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ols, has aroused wid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in China.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endless, but a large part of the companies are listed, with
4、 little to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study.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alk about its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dynamics, objective conditions, method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come up the minds to
5、 reduce its negative influences, in order to help solve the various problems brought by earning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Keywords: earning manag
6、ement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means目录前言11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概述11.1盈余管理的概念11.2中小企业的界定21.3中小企业盈余管理31.4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特点42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42.1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最终动因52.2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中介动因53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74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可能采取的手段84.1会计手段94.1.1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94.1.2利用会计估计的变更104.1.3利用会计处理的时间差114.1.4利用虚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114.1.5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调节利润124.2非会计手段124.2.1利
7、用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来进行盈余管理124.2.2利用关联交易施行盈余管理125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135.1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145.2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消极作用156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对策166.1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166.2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166.3加强外部监督和加大监管力度176.4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176.5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17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后记20前言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随着经济国门的打开,西方企业的种种经营管理之道,都在日益深
8、刻的影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盈余管理的出现,正是直接受着这种影响而形成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手段契合了企业的“需要”,特别是以个人私利为起点的需要。盈余管理作为一种技术性的手段,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一般人们喜欢把它同利润操纵、会计信息伪造联系起来,然而却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其实如果盈余管理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它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目前这场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的阴影下,市场萎缩,竞争愈发激烈,信贷资金急剧减少,这正是目前中小企业生存所面临的残酷现状,如何有效的利用盈余管理这一手段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应将盈余
9、管理的消极作用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概述1.1盈余管理的概念 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许多定义。首先来看一下国外比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三个定义。 (1)以Scott为代表的观点。Scott(2000)指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从他的观点可知,盈余管理被限定在了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其目的是实现私人利益或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其手段是对会计政策
10、的灵活选择。 (2)Katherine Shipper(1989)则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的“披露管理”。其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这是一种基于信息观的定义,从盈余管理的范畴来看,显然比前一种观点要广泛得多。 (3)Healy和Wahlen于1999年共同提出:当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此产生了。 当然,国内也有很多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但多数都是围绕以上三个
11、观点展开的。比如,包国吉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秦晓兵在浅谈企业盈余管理中指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私人利益为目的,迫于相关利益集团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以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以获取私人利益为最终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度、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的规划等手段调节
12、控制企业的盈余,以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期望的效果。1.2中小企业的界定 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可知中小企业应符合以下标准: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
13、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
14、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1.3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结合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中小企业的标准,我们可以对中小企业盈余管理作出以下定义:中小企业盈余管理就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以获取私人利益为最终目的,在会计准则、制度、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的规划与创造等会计手段与非会计手段来调节控制企业的盈余,
15、以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期望的效果。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有获取私人利益、筹集资本、合理避税、不违反契约、规避经营风险、保持企业形象等等。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主要有会计准则法规的不完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准则的滞后性、会计信息不对称等。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利用会计处理的时间差、利用虚拟资产、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调节生产经营活动、利用关联交易等。1.4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特点(1) 盈余管理的主体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这一点从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中可以得知。管理层一般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以及董事会。由于企业的经营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所以对于会计
16、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变更、交易事项的发生等都具有最终的决定权。(2) 盈余管理目的具有层次性。从根本上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而企业通常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方式间接的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随之产生了各种中介目的,如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负、粉饰业绩、取得借款、获得担保等。(3)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4)盈余管理的方法是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
17、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5)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它与伪造盈余具有明显界限。人们常把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等同起来,这是很片面的,利润操纵有合法与非法之分,而盈余管理则是在法律法规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操纵。2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最终还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除此之外,减轻税负、向银行借贷、取得担保资格、避免信用危机、掩饰经营不佳等也构成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但这些动机最终还是为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两个层面:最终动因和中介动因。2.1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最终动因企业盈余
18、管理的最终动因很明确,即获取私人利益。当然,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只能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管理层,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现有的很多文献资料在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时都会从企业的两权分离出发,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促成盈余管理这一行为的必要条件,而盈余管理的最终受益者则是管理层而不是股东。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其局限性,因为这些作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站在大中型企业的角度来分析的,其实无论是两权分离的企业还是投资者跟经理为同一人的企业,其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获取私人利益,即使两权不分,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有充足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如减轻税负、筹集资本、逃避信用危机等,而这些目的的达成终
19、究也都是为了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只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层可能有更充分的动机和条件来进行盈余管理。2.2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中介动因(1)合理避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以应税利润为基础并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通过盈余管理降低应报税利润数额可以帮助企业节约税负,减少现金流出。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率为25%,对于小型微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以及年
20、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的其他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就给企业管理者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当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刚刚超过30万元时,管理者很有可能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将应纳税所得额调减至30万元以下,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2) 筹资的需要 我们知道,筹资按资金来源渠道可分成两大类:自有资金(股东权益)和借入资金(负债)。股权资本的筹集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等。负债筹资方式有: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在获取资
21、金支持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缺少直接融资的渠道,很难通过发行债券、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获得资金,其筹资渠道主要还是以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为主。以银行借款为例,由于小企业本身就具有规模小,应变能力差,风险大的特点,加上当前经济不景气,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普遍增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无疑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并且,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都要求有信用好实力强的企业作担保,而企业要取得信用担保就得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财务报表,这就促使中小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报表。(3)不违反债务契约的动因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
22、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中的条款则视为违约,其代价将十分惨重,不仅贷款面临被收回的危险,而且其经营活动还会受到限制。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企业管理者通常会将各期收益均衡化,避免偿债能力比率大起大落,以减少违约可能性。这样,盈余管理就
23、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4)规避经营风险有的企业盈余变化很大,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由于人的风险厌恶感,使得这类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缺乏吸引力。而管理当局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让投资者以为企业的业务发展稳健,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以丰补歉,给人以收益稳定且稳中有升的感觉。 (5)其他中介动因 除了上述几种外,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中介动因还包括:配合利益相关者的运作需要、避免信用危机、保持企业形象等等。3 中小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条件 (1)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本身具有不完善性。第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可能存在不合理因素。第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固有的特点为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机会
24、。第三,各项会计政策以及相关法规之间存住一定程度的不协调,也导致企业会按照有利于自己的原则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2)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和会计准则的滞后性。如减值准备的计提、重要性概念的运用、预计项目与摊销、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及会计估计的选择等,均允许并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以往经验做出职业判断,以选择符合企业经济情景的披露方式。另外,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修订与完善常常滞后于经济环境,滞后于金融创新、业务创新。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确定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而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规范空白或缺陷,也不可避免地为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 (3)现行会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中小 企业 盈余 管理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