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大连港是世界重要的港口之一,它位于西北太平洋的中枢,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该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同时是中转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大连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湾,它位于我国辽宁省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与东北经济区陆路相连,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东北区连接山东半岛、华东华南水陆联运的枢纽港,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进出口门户,同时还是环渤海沿岸和辽东半岛沿海港口通往国外的最近点和欧亚大陆桥运输的重要结点。所以,大连港被国家定为发展中的国际深水中转港。大连港自然条件优越。由于湾口有三山岛环列,湾接湾、港接港,湾湾通泊、港港毗连,无
2、大的河流注入,风平浪静,港阔水深,终年不淤不冻,是天然的海湾型良港。大连港以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广大地区为经济腹地,其腹地面积广大,综合集疏运能力强。腹地内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形成工业、林业、粮食、畜牧业和外贸出口基地。由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五种运输方式组成了发达的交通运输网。腹地内城市密集,基础设施齐备,科技教育发达,不仅在全国经济区域分工中占重要地位,也是港口赖以发展的货流发生地和消化地。港口所在的大连市是我国开放早、基础好的沿海港口城市,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可供选择的优良港址多处,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条件。大连港的今天和明天,作者王殿东大
3、连地区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被作为囤粮集军、沿海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后,1857年,英法侵占大连湾,称之为“阿沙港”,后又改为“维多利亚港”。1878年,满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于柳树屯筑炮台、设栈桥,称附近一带为大连港。大连港港口布局评价,作者许振文,载于长春师院学报,1995年第一期。大连港由自然港变为近代人工商港始于19世纪末。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大25年租,于是沙俄开始兴建港口。1902年大连商港开始投入使用,1903年完成第一期筑港计划,从而把辽东半岛从水陆与沿海各港口,从陆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及海参威等联系在一起,大连港成为沟通欧亚两洲海陆交通枢纽和远东贸易大港
4、。在商港的带动下,大连城市也迅速发展。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后,日本占领了大连港,开始修建港口。到1939年,大连港基本建成,总共完成了四个突堤码头和甘井子煤码头,寺儿沟危险品码头,以及黑嘴子码头的建设,使大连港成为远东最大的自由贸易港。1945年解放以后,苏美英三国首脑秘密签订的雅尔塔协定接管了大连港。其后,蒋介石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大连协定之议定书,将大连港无偿租与苏方30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2月出访苏联。其目的:一是寻求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新中国建设的支持;二是谋求废除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的旧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950年1月,周恩来赴苏联谈判具体事
5、宜,其中就包括一揽子解决大连港问题。双方商定,从1951年1月1日开始,中国正式收回大连港。大连港今昔,作者赵毅、张杨,载于兰台世界,2003年9月。大连港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59年吞吐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连港进行了一系列扩建和改造,先后恢复了黑嘴子二码头和香炉焦码头。60年代为适应大庆原油出口需要,先后两次对寺儿沟油运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197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原油出口码头。1978年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快了港口改建与建设的步伐,“六五”期间对老港区各种设施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大连港港口布局评价,作者许振文,载于长春师院学报,1995年第
6、一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沿海港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大连港是我国北方主要海港之一,在我国港口中具有重要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国内外贸易的需要,大连港许多国家缔结了友好港口关系,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已是航运业发展的趋势,由于大连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港口的改革和发展。1982年,大连港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进行了政企分开的改革试点,分别成立了交通部大连港口管理局和交通部大连港装卸联合公司,为日后全国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八五”期港口
7、完成主要工程项目有:(1)大窑湾一期工程前四个泊位于1992年12月竣工,新增生产能力260万吨/年;(2)大窑湾铁路工程于1995年 12月具备通车条件,新铺铁路12.9公里;(3)新港出口成品油码头工程于1995年10月完工并通过局内验收,新增生产能 力397.7万吨/年;(4)客/车滚装运愉泊位于1993年12月竣工,新增生产能力125万人次/10万辆车次/年;(5)燃供基地于1994年12月竣工,新建泊位一个,长218;(6)大窑湾一期工程后六个泊位,八五期间完成了二个泊位的水工建筑。大连港,载于中国港口,1996年第2期。2001年,国务院决定实行政企分开、港口放地方的管理体制改革。
8、此次大连港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大连港下放大连市管理,实行政企分开。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设和发展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组建港口管理局,承担市交通口岸局转划的港口管理职能和大连港务局移交的港政管理职能;组建大连港集团和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为大连市直属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大连港体制改革乘风破浪,载于水路运输文摘,2003年6月。2003年 10月 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将老工业基地发展成新型的产业基地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区域的宏伟目标。为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度,中央提出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的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
9、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是大连难得的机遇,如何把握好机遇,制定出适合大连港的发展战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大连港发展战略模式初探,作者徐宁、刘伟、张学坤,载于世界海运,2007年6月。大连港作为东北亚航运中心重要的支撑,必须对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六大中心”的集疏运功能日趋完善,即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转运中心;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粮食转运中心;汽车和客货滚装运输中心;钢铁、煤炭等杂货转运中心;矿石转运中心。同时还拥有三大运输基地:即进口煤基地、散水泥基地、散矿物和钢铁运输基地。物流网络布局趋于合理,运作高效畅通的高速公路集疏运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对外
10、开放再上新台阶,港口物流运作快捷高效,航运中心初具规模。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连港现有的这些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实施港口超前发展战略,使港口经济主动应对各种转变。完善港口航运发展政策、临港产业、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为了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规模化趋势,大连港必须加紧发展的步伐,应对这些发展变化,满足国际经济的发展需求。2007年 8月20日,大窑湾保税港区封关运作,对海关监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智能化,减少了时间的浪费,节省了货主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港口的竞争力;出口集运、进口分拨、生产配送、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管理等功能性业务付诸实践。大窑湾保税港区是我国
11、目前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它的保税港区政策效应正在快速放大,再加上其所属的东北腹地资源优势,使大窑湾保税港区作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地位日益凸显。大连港从传统装卸港向现代物流港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打造全程物流链:整合水路、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根据货主的需求,提供全程打包的物流服务。在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大连航运交易市场在国内首创“一站式”服务和“一网式”交易模式,发挥大连港的核心功能作用加速推进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载于中国总会计师,2004年06期。成为国内功能最全、集约化程度最高、设施最完善的航运交易市场之一。大连港今后发展的战
12、略目标:从 2010年到 2020年,将大连港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枢纽港之一。到 2020年,大连港口拟实现总吞吐量 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标箱,集装箱远洋主干线达 35条左右。届时,大连将成为东北亚外贸运输与国际物流集散和中转的枢纽城市之一;与之配套,大连将建成几个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和交易量的国际著名交易市场,建成几个能提供大量集装箱生成量的世界级制造中心,吸引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在大连设立区域总部,建成智能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国内外航运、贸易与人才的中心市场。随着大连港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大见成效,大连完全有希望与釜山、天津、青岛等国内外著名港城一起列入“ 第一方
13、阵”,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加速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作者李恒兴,载于港口经济,2008年3月。城以港兴,港以城兴,这是国内外港城关系的一般规律。大连港与大连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大连港作为我国北方的大港要发挥其作用,向国际大港冲刺。今后大连港的发展继续以改革开放为主,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对港口进行规划,使其发挥自身的优势。把大连港建成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港,主要经营大型专业化码头和集装箱,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国际化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多元化投资,努力带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集团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港口。同
14、时要提升港口功能,以信息化带动港口管理的现代化,以促进物流业和临港产业的发展带动港口功能的拓展,努力实现由传统的装卸港向现代化物流港转变,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资本运营效益最大化,最终把大连港建成“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大港”。大连港规划通过国家批复 2020年TEU吞吐1700万 2008-08-05 21:04:04 天健网消息(记者 韩晓菲)记者从市港口口岸局获悉,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规划-大连港总体规划日前正式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为依法建设港口提供了依据。其中规划大连港吞吐量到2010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2.5亿吨和3.93
1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00万TEU和1700万TEU。图为大连市港口布局规划。 据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动下,从2003年至今,历经5年时间,大连港总体规划于2008年7月15日正式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大连港总体规划是大连市港口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实施港口发展宏观调控和岸线资源整合的重要依据。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核心功能的规划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港航立市”战略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现从规划的重要意义、规划的创新特点、规划的核
16、心内容、规划的依法实施等四个方面解读规划。 在大连港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同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大连市港口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从2003年到2008年,经过五年的建设,全市新增港口泊位56个,生产性泊位总数达到194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亿吨,比2003年提升2.5倍,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30万TEU。五年来,“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建设深度开发如火如荼,长兴岛新港区建设初见成效,以大窑湾二期、大窑湾三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汽车码头、长兴岛多用途泊位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陆续投入运营为标志,港口在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要求方面迈出了更大的一步。随着金窑复线铁
17、路建成通车,长兴岛铁路工程、大连湾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大窑湾集装箱中心场站工程等铁路集疏运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使大连港口的辐射能力大大提高,口岸功能进一步延伸。图为影像拼接图。 大连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历史上就曾经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时期,大连港担负着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为了充分反映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要,本次规划突破了传统的港口规划理念,特别强调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把港口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发展水平与腹地经济振兴、环渤海区域发展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港口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中,实施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力求使
18、港口成为推动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港口的规划目标上,充分考虑东北老工业基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港口的规划布局上,与东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辽宁省“五点一线”、大连市“一岛十区”和“两区一带”产业布局紧密衔接,按照产业的需要来布置港口,以港口来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形成港口和产业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态势。 大连市所属大陆和岛屿岸线共190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288公里,约占辽宁省大陆海岸线的60%,辽宁省适于开发港口特别是深水港的基岩海岸几乎全部位于大连市辖境内,港口岸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管理体制、航运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型港口规划建设仅仅集中在大连市沿黄海一
19、侧的大连湾、大窑湾内,而在渤海一侧绵长的岸线上,没有大型港口布置,与大连市“两区一带”临港产业布局和公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布置极不协调,更无法适应环渤海经济发展和港口竞争需要。 规划突破原有港口发展范围的局限,放眼大连市1906公里的海岸线,在大量勘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大连港以黄海区域大窑湾核心港区和渤海区域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两大发展重点,相应发展其他中小港站的多层次发展体系。在现阶段进一步加快 “一岛三湾”综合运输核心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渤海岸线开发建设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形成大连市黄、渤海两岸大型港口比肩共进的发展态势。长兴岛港区开发填补了大连市在渤海沿岸没有大型港口的
20、空白,为我市临港产业开发和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大连港百年发展历史过程中,大连湾西岸是大连港及大连市“以港兴市”的主要发源地,先后建设了大量的港口及厂矿企业码头、船坞等设施,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大连港运输生产的主要依托,从19世纪末开港以来,大连港港口布局结构未经历任何大的调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区域港、城发展关系中的客观矛盾已经凸显,一方面不合理的港区功能布置也给港口资源整合带来障碍,另一方面土地、岸线利用及城市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难以继续适应港口现代化和国际航运大型化、集约化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次规划明确提出港口分工调整的具体方案,特别是明确
21、了集装箱、油品、散矿石、粮食等专业化货种的功能布局,从规划层面避免了大连市内部功能雷同的重复性建设,为把大连港建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核心竞争力强劲的现代化国际大港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把老港区城市化改造纳入大连港总体规划,对老港区改造所涉及的港口功能调整、港航商贸服务区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完整地阐述,为老港区改造提供了参考。 背景资料: 港口目标:规划大连港吞吐量2010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2.5亿吨和3.9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00万TEU和1700万TEU。 港口定位:规划大连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辽宁省、大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
22、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链、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是辽宁省、大连市和东北地区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联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对外贸易、金融中心,全面提升大连市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 岸线规划:规划大连市港口岸线共约370 km,优良岸线主要分布在黄海一侧的大窑湾和大连湾地区、渤海一侧的凤鸣岛长兴岛地区。其中已充分开发的岸线66 km,已开发或起步开发的约103 km,200余km有待开发,具有广阔的港口开发空间。 总体规划:规划大连港将以“一岛三湾”(大孤山半岛
23、、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综合运输港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为核心,相应发展大连湾西岸和普兰店湾诸港区、旅顺新港港区及庄河港等中小港站,形成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的总体发展格局。构建集装箱、石油、铁矿石、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七大专业化中转运输系统,打造以石化、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四大临港、临海产业基地,构筑综合物流、国际邮轮、航运商务三大服务中心。依托“两大核心港区、七大运输系统、四大产业基地、三大服务中心”,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服务体系。 “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包括大孤山半岛周边的大窑湾港区、鲇鱼湾港区、大孤山南港区、大孤山西港区、和尚岛港区等。核心港区通过各
24、港区的功能分工和有机结合,集中发展港口中转综合运输及相关的物流、保税、信息等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功能,构筑大连港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为整个东北地区各类物资转运和对外贸易服务,使之成为现代化大连港的重要标志,成为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 长兴岛港区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一带的葫芦山湾、董家口湾,是辽东半岛尚未开发的优良港口资源,其岸线、土地和交通位势等条件优越,具有发展成为大连港又一个大型深水港区的良好前景。规划长兴岛港区以葫芦山湾公共港区港起步,逐步形成大型临海石化、冶金、造船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远景成为大连港公共运输功能进一步扩张和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和新的港口发展重心,总体港
25、口容量相当于或超过现有的“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可以满足21世纪大连市港口的发展需要。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路线图(发展规划出台)发布时间:2008-01-07 21:53:12文章来源: 站群点击资料:231次 令人期待的2008年刚刚过了两天,1月3日,辽宁省政府关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刚一发布,旋即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业界认为,新年伊始,政府发布这样的规划,并要求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无疑表明政府加速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决心。“十一五”期间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初步建成记者看到,这份仅仅一万字的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成为未来大连国际航运
26、中心建设的“蓝本”。规划明确提出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五大保障措施。提出“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中心的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以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及信息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支撑系统和集疏运体系基本完善,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和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基本形成。2010年,辽宁沿海港口群吞吐能力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400万标准箱;其中大连港吞吐能力达到2.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100万标准箱。到2020年,建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作方式与国际全面接轨,集散功能、产业承接转移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完善,成
27、为东北亚重要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结算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辽宁沿海港口群吞吐能力达到10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500万标准箱;其中大连港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标准箱。为达到上述建设目标,规划提出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整合大连、营口、丹东、锦州和葫芦岛等港口资源,优化功能分区,加快各港码头航道建设,提高综合通过能力。围绕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下,整合辽宁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分区,不断扩大中心突出、两翼并举、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港口集群优势。大连港和长兴岛组合港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
28、转运输。营口港以发展内贸集装箱、钢材、铁矿石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原油、粮食、杂货运输。丹东港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承接大宗散货运输。锦州港以石油、煤炭、粮食运输为主,发展散杂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葫芦岛港以发展石油化工、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电厂、油田专业化运输。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沿海宜港岸线资源开发,加快沿海各港口(区)集装箱、进口原油、进口铁矿石、散粮泊位和散杂货泊位建设,增加泊位数量,完善大中小泊位结构,形成以20万吨级以上大型接卸码头为主,10万至15万吨级码头为辅的外贸进口铁矿石、原油运输系统,形成现代化的散粮储运系统和高效率的散杂货运输系统;
29、到2010年以后,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达到11左右,其中集装箱、矿石、原油等大型专业化码头的适应度达到1.21左右。大连港及长兴岛组合港区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规划提出以集装箱、石油及制品、粮食、矿石、商品汽车、滚装运输为重点,加快大窑湾、大连湾和长兴岛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把大连港打造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枢纽港。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大窑湾保税港区集装箱泊位,提高集装箱船的靠泊等级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强化集装箱干线港的功能。加快建设石油、粮食、矿石等大宗散货转运配送中心。增建、扩建大型油品码头及仓储设施,尽快形成国际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分拨中心;扩建北良港,加快
30、粮食码头的合理分工和优化重组,形成年处理能力3000万吨散粮国际转运、加工中心;完善25万吨级矿石泊位配套中转设施建设,形成年处理能力2000万吨散矿分拨中心;提高以大连湾港区为重点的钢铁、化肥、成套设备等散杂货处理能力。建设大窑湾汽车专用码头及配套设施,形成东北亚地区进出口汽车集散中心;整合客滚码头资源,形成以大窑湾汽车专运码头和大连老港国内客运中心为重点的客滚旅游中心。长兴岛将建设成为新的能源和大型散杂货中转港、内贸集装箱支线中转港,远期将建成大型综合性深水港口。以集装箱班轮为重点积极拓展远洋航线,增加近洋航班密度,增强跨区、跨洋运输能力,扩大远洋运输辐射半径和覆盖区域,逐渐形成远近结合、
31、覆盖全球的国际航运网络。综合运输与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齐头并进综合运输与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举足轻重。规划提出以发展综合运输为导向,加快东北腹地和沿海地区铁路、公路、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连接海内外,沟通沿海地区,辐射广大腹地,一体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为此,要强化腹地运输通道,着力打造沟通沿海与东北腹地的东北中部通道、东北东部通道和东北西部通道3条综合运输通道。重点建设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新建锦州至内蒙古东部地区铁路,庄河港至岫岩铁路;新建沈阳至梅河、沈阳至彰武、丹东至通化、锦州至赤峰高速公路;建设大连液化天然气接
32、受站和后方管道工程。新建5条连接大连大窑湾、大连湾、长兴岛,营口鲅鱼圈、仙人岛港(区)和沈大公路的疏港高速公路;新建或扩建连接上述港区和哈大铁路的疏港铁路,实施丹东港大东港区和锦州港疏港铁路扩能改造;建设1443公里滨海公路,沈大、丹大等高速公路连接线,长兴岛环岛路、锦州渤海大道等连接沿海地区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园区之间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快大连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新建南关岭火车客运站,形成连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现代化的客运枢纽。规划还提出把航运中心的口岸功能延伸到东北内陆,增加和完善内陆干港,为东北腹地的进出口创造便捷的通关环境,力争将大连港建成亚欧大陆桥的一个重要节点
33、。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得到重点强调规划提出要整合口岸资源,继续抓好大通关建设,全力推进口岸与腹地的联运,努力开展跨区域口岸通关合作,联手打造“区域无障碍”通关环境。依托海、空港口岸区位优势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势,努力构筑物流政策、物流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能力,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培育一批大型品牌物流企业,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货畅其流、高效便捷和特色明显的现代物流网络,实现与东北地区以及国内外物流基地的跨区域联结,将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重点发展专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物流信息网,培育和引进一批物流网络完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和
34、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集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于一体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中之重。规划提出拓展航运中心金融服务功能,建立以期货业为龙头,涉外金融及保险为两翼,金融各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大连保险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创新服务种类,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促进银行、证券、信托及金融中介等各业的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金融和保险组织服务体系。重点打造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加快推进期货广场、金融大厦、保险大厦等主体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分阶段引进各类中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管理总部,集聚金融、商务专业人才,形成大
35、规模资金的管理和调度能力,建成立足辽宁、面向东北三省、服务华北腹地及东北亚地区的现代金融中心。打造保税港区核心功能区保税港区是我国现阶段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经济区。规划提出利用国家批准建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创新保税港区体制机制,将大窑湾保税港区打造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区域功能。创新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运作方式、业务流程和监管模式,建立与保税港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海事、边检管理体制,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联合办公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设施
36、共用,并行管理”。拓展口岸功能和保税功能相结合的物流业务。开展内外贸同港运作试点。建立虚拟大关区或通过统一的东北关区代码,实现口岸与内地监管部门的职能、业务整合。通过实行风险管理,有效简化手续,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实现区港一体化。对不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货物不予限制,取消一线备案制,区内货物流通自由。最大限度地发挥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服务功能,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带动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全面发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离岸金融8个方面的业务。积极承接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国际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航运企业、加工制造企
37、业和跨国采购中心,大力发展软件、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精密机床等高科技产业,加快油品、汽车、粮食、矿石、冷藏等物流基地建设。打造汽车零部件、钢铁、煤炭、木材、纸浆等商品集散地,逐步发展成离岸金融中心、国际中转中心,实现港口、航运、物流和加工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保税港区基本功能构架,使大窑湾保税港区成为我国最富吸引力的保税港区之一;建设长兴岛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把长兴岛打造成与保税港区互动的出口加工型国际合作工业区;构建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龙头,以东北腹地保税物流中心和内陆干港为节点的东北保税物流网络。长兴岛港区总体布局规划,长兴岛港区将发展成为大连港又
38、一个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深水港区2009/9/21 17:01:38海员在线查看:822次已发表评论:0条 -我也说两句9月15日,辽宁海事局与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投资2200万的大连长兴岛港区船舶交管系统正式开工兴建。根据长兴岛港区总体布局规划,长兴岛港区将发展成为大连港又一个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国际深水港区,规划港口岸线91.2 公里,预计远期货物总吞吐量5亿吨。 长兴岛港区船舶交管系统就是为加强对重点水域的监控,确保港口建设和港区作业的顺利进行而配备的。 船舶交管系统是集计算机、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等高科技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海上安全监控系统,可同时监控多个
39、海上动态目标,具有信息服务、交通组织、助航咨询和支持海上联合行动等功能,被誉为“海上千里眼”。 这次开工兴建的长兴岛港区船舶交管系统,将在石化港区、集装箱作业区和董家口分别设置雷达站,在海事办公楼内设置分中心,形成“3站1中心”的长兴岛港区船舶交管系统,实现对港区重点水域、航道和锚地的全面覆盖,并与大连船舶交管系统联网,实现监控数据的整合。该项工程预计2010年10月竣工使用。国家批复大连港总体规划确定大窑湾核心港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两大发展重点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昨天发布消息:本市历时5年编制的大连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这份本市港口发展的
40、纲领性文件中提出,大连港将以“一岛三湾”(大孤山半岛、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综合运输港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为核心,同时相应发展中小港口。规划同时规划港口目标:大连港吞吐量2010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2.5亿吨和3.9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00万TEU和1700万TEU。 开发长兴岛港区“繁荣”渤海岸线 市港口口岸局方面介绍,大连市所属大陆和岛屿岸线共190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288公里,约占辽宁省大陆海岸线的60%,港口岸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管理体制、航运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型港口规划建设仅仅集中在大连市沿黄海一侧的大连湾、大窑湾内,而在渤海一侧绵
41、长的岸线上,没有大型港口布置,与大连市“两区一带”临港产业布局和公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布置极不协调。 规划突破原有港口发展范围的局限,确定了大连港以黄海区域大窑湾核心港区和渤海区域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两大发展重点,相应发展其他中小港站的多层次发展体系。在现阶段进一步加快“一岛三湾”综合运输核心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渤海岸线开发建设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形成大连市黄、渤海两岸大型港口比肩共进的发展态势,开发填补了大连市在渤海沿岸没有大型港口的空白。 老港区改造纳入大连港总体规划 大连湾西岸是大连港及大连市“以港兴市”的主要发源地,先后建设了大量的港口及厂矿企业码头、船坞等设施,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大连港运输生产的主要依托。市港口口岸局方面说,从19世纪末开港以来,大连港港口布局结构未经历任何大的调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区域港、城发展关系中的客观矛盾已经凸显。 为此,规划明确提出港口分工调整的具体方案,特别是明确了集装箱、油品、散矿石、粮食等专业化货种的功能布局,从规划层面避免了大连市内部功能雷同的重复性建设,为把大连港建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核心竞争力强劲的现代化国际大港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把老港区城市化改造纳入大连港总体规划,对老港区改造所涉及的港口功能调整、港航商贸服务区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完整地阐述,为老港区改造提供了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