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现代网络环境下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若干问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现代网络环境下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若干问题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网络环境下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摘要本文从现代网络结构与服务功能分析着手,以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为依据,结合本地实际,依托笔者的网络知识、技术与实践经验,探讨现代网络环境下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相关问题。关键词:学校体育 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网络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1、 绪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国家教
2、育部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标志着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开始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方向发展。作为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探索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是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指南中,在学校体育部分把“中国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首要的课题。我们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的广大体育教师是具体执行者、实施者,应该提高认识,以技术为支撑、以理论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参与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2、 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思考与思维框架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运用现代网络所能提供的技术条件与服务功能来
3、实现学校体育管理的信息化,目的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形成规范。因此,我们进行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实践与研究的基本思维框架应包含以下三个层面:首先,应对学校体育管理理论有全面的认识,在思想上明确我们要做什么;其二,是对现化信息技术与本地的网络环境有全面的考量,在了解与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明确我们能做什么;其三,就是要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途径,在实践中结累经验、提高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规范。网络条件支撑下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不同与计算机辅助体育管理,两者紧密联系又有区别,主要体现在前者具有“跨时空、交互性、共享性”的特点。3、学校体育信息化管
4、理的基本概念学校体育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合理运用人力、财力、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与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教育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学校体育管理主体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校长室、教务处、体育组)。从系统论与信息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间的信息交换的过程。学校体育管理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体育教师队伍管理,主要包括对体育教师的配备、使用、考核、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对教师人员的管理从操作层面来看,由教育局人事管理部门对人员结构、使用情况、考核情况进行行政管理,由教研室进行专业指导、培训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5、管理、教师校本研训信息管理,在教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培训、网络学习在教师专业培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2、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制定和实施体育教育计划,对体育教学实行过程管理;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四种。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通过检查来反馈计划落实与执行情况,包括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如教研室)与校内管理部门(校长室、教务处、体育组)的审核与检查。建立教学计划信息管理,实现教学计划的实时发布、交流、评价、检查。将能达到更有效的管理效果。3.3、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的管理,课余训练管理主要是对训练计划与业余运动员的管理。建立县(
6、市)运动员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业余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制。其一,能全面了解本地各学校业余运动员的总体情况,从而有利于对项目、年龄结构等进行规划与指导;其二,指导科学的训练,有利于运动员的成长;其三,确保参赛运动员的资格,避免作假现象。在运动竞赛组织中,运用相关管理与编排软件,一方面能省时、省力提高效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竞赛组织、编排的规范。3.4、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主要是对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锻炼小组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学校体育管理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宣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介绍新的、合符学生兴趣的组织形式与活动内容,交流经验;同时也可指导学生校外体育锻炼。3.5、学生体质健康
7、信息管理,进行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掌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了解其发展动态与趋势,不仅是检查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而且是制订计划,选择最佳手段与方法的基本依据;这就需要进行测试,采集大量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软件的应用,为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平台;在下文就软件实践使用中的一些问题还将展开讨论。3.6、学校体育器材与经费的管理,体育运动场地与器材设施是保证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建立场地器材的信息管理,从而实现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有效使用。3.7、学校体育档案的教学资源的管理,体育档案一般包括上级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发布的各种法令、条理、
8、决定、指示等文件,本校有关体育工作的规则、制度、决定、计划、记录等。它不但是体育工作活动记录与经验结累,也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信息。电子文本、分类整理、集中存储等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档案管理就更加有序,查阅就更加方便快捷。4、 学校体育信息管理的网络环境支撑条件这里所指的网络环境是指以广域网(WAN)为基础结构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教育系统内部的城域网(MAN)、以及校园局域网(LAN);在考察网络环境支撑条件时,一般是从网络结构与它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两方面来考虑的。4.1、互联网概述:国际互联网又称英特网(Internet),它是一个具大而复杂的网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
9、把它理解为各种广域网遵循约定的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而构成的网际互联。也就是说,城域网、局域网通过ISP(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接入服务,也成为了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基于服务器(如安装IIS的WEB服务器)的英特网是一个涵盖极广的信息库,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万维网服务(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BBS)、远程登录(Telnet)等等。4.2、城域网的技术特点与功能:教育城域网,主要是将同一地区、同一个城市里的所有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互联起来。一般采用千兆3层结构(附图1),在高带宽的支持下,除能实现现在网络上的一般功能:如E-mail、FTP、网
10、络论坛、网络图书馆、搜索引擎、网上聊天、管理数据的传输、处理与查询外,还包括视频点播(VOD)、实时远程教学、网络学校、电视会议、网络电话(IP电话)等功能,是一个高速多媒体互联网,实现整个教育系统的资源共享。4.3、校园局域网的结构与功能:基层中小学级校园网较典型的是以4、5类双绞线或光纤为传递介质、以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为技术标准的局域网结构;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千兆以太网(GB Ethernet)技术也在一些重点中学应用(附图2:典型校园网结构拓扑图)。从网络结构图中可以了解,现在校园网都提供WEB服务、FTP服务,基本满足校内体育信息管理应用模块开发与应用的条件。
11、教育部在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学习功能、教师备课教学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及对外交流功能。5、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根据网络结构的特点、学校体育分层管理,以及我国教育管理区域行政的特点,平台开发应采用分层管理、相互兼容的模式。以互联网、教育局城域网为依托开发县(市)级管理平台,以校园网为平台开发、应用校级学校体育管理功能,并实现分层管理、信息共享、功能互补。5.1、县(市)级学体育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奉化市体育教研网”(5.2、校级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我校在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a、依托校园网信息平
12、台,开设学校体育专题栏目,发布学校体育信息(如各种体育活动、竞赛的信息)、宣传体育与运动健身的知识。b、应用校园网FTP服务,要求教学计划采用电子文稿的形式,实时上传、集中管理、定期检查,并在校内教研论坛中进行交流与讨论。c、对活动记录、比赛结果等体育体育档案,尽可能采用电子文本、分类整理、集中存储管理手段,使档案管理就更加有序,查阅就更加方便快捷。d、采用自行开发的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系统”对学生成绩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按规定及时登录“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内体育与健康的评价记录中。e、做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测试与数据上报工作。f、建立教师业务研修与个人专业成长档案(学校统一要求)。G、
13、建立业余训练运动员的电子管理档案。5.3、对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的讨论:在我市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有二个,第一是集成于县(市)级为管理单位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内“学生体格检查”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第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国家数据库上报软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3.0版。智能服务系统的使用,对促进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这个系统采用各校直接向国家数据库报送的方法,它的优点不容置疑。但与我国教育管理区域行政、分层管理相矛盾。“山高皇帝远”指导、监督与管理的缺位,从而引起体质测试与填报有很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其次,是系统的兼容性带来的问题,由于二个系统不能互通,这样重复的输入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结束语:学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笔者虽长期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实践,由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技术有限,难免文中有欠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主要参考文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S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指南S2007秦椿林等 体育管理学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姚晓林 王宇坤 WEB开发技术M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8教育部体艺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EB/OL ,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