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doc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究与对策1概述2立项背景2.1 三峡大坝及三峡库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位于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下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千米。从此,便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个中国地理上相对较新的地名词。三峡库区指的是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从而被淹没的地区。它包括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库区地处四川
2、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它跨越大巴山及鄂西山地,位于北纬28313144,东经1054411139之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0 个县区,总面积约719 万km2 ,总人口3 000 万人,其中三峡工程城乡移民120万人。库区土地面积约13 万km2 ,其中耕地面积2141447 万hm2 ,山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411 % ,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山区。三峡大坝的建设之后,三峡库区的环境、生物、气候等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库区相关的生态问题便被列入了议题,此地,笔者对前三峡大坝时期和后三峡大坝时期进行三峡库区的背景分析。2.2 前三峡大坝
3、时期的三峡库区三峡库区在1994年修建三峡大坝之前就是一个多山地区。三峡库区在前三峡大坝时期的鄂西南以及川鄂高原地区本来就是山高坡陡,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地质灾害频发,污染严重的地区,这说明,前三峡大坝时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基础就比较薄弱,只是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前没有形成严重的生态矛盾,然而,它的生态隐患却一直存在,从未消退,相反情况在逐渐变得不容乐观。2.3后三峡大坝时期的三峡库区三峡大坝建成后,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更是增加了库区生态环境的压力,三峡库区进而成为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敏感区、脆弱区和易污染、易破坏区。国家在出台了一些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一些政策后,三
4、峡库区生态环境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生态弊病。2.3.1 三峡库区生态的可喜之处一方面,作为三峡大坝腹地的三峡库区,在水电能源的补给上的确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库区乃至全中国地区减少了对火力发电的依赖,对库区和其他地区的生态有一定的保护和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在1995 年成立了下属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三峡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小组,2001 年成立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与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以指导和促进三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三峡库区地区生态有一定的改善。2.3.2 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的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三峡库
5、区生态环境的措施,但一些问题仍亟需解决,比喻,大坝的建设及大坝地区移民造成的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库区水质下降、生物物种减少等问题仍然有待解决。一些人为或自然造成的生态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3.立项的目的与意义3.1立项的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做为世界级的水利工程里程碑自开工起别受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而成坝后引来的一系列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更是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库区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从1993年三峡工程开工建设起18年来更是坚持不懈地长期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些工作还远远
6、不够,如若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能够长期的就、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做得更细、做的更远!为此特成立本调研小组对现阶段已有的政策、措施进行探讨、评估、总结、归纳;对政策、措施空白处进行分析、评估、阐述。将各类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力求提出有利于三峡库区生态发展的建议,更好的使三峡大坝服务于民!3.2立项的意义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促进三峡库区移民、经济、社会及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移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新型库区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4.研究的方向4.1研究库
7、区内人为因素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4.2研究大坝建成后对库区内生态环境圈的影响5. 问题与对策 5.1人类活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5.1.1水土流失 由于历史上对森林植被的几次大破坏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如一些小型的采碎石场,他们的无序开采,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与泥石流使基岩大面积裸露,石漠化现象加剧,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使长江上游江河泥沙含量高,不仅影响三峡工程的效益和使用寿命,而且威胁三峡工程及下游的生态安全。 5.1.2森林草场破坏 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三峡库区大部分天然林遭到砍伐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森
8、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呈明显下降趋势,保土拦沙能力下降。另外,由于多年来对草地采取自然粗放经营方式,使草地退化严重,产草量下降。 5.1.3水体污染 由于三峡库区废水达标率低,污染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水体污染趋势加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的安置,三峡库区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近三分之一未达标排放;库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低,沿江城镇大量的废污水及含粪便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库区江中,使库区水体污染严重,根据对库区水体主要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表明:水体中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等10项指标超标。长江水质以、类为主,主要城市江段超过类水质。库区次级河流严
9、重污染,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污染防治措施,工业和生活的排污量还将大量增加,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会继续存在,将会对三峡库区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5.1.4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垃圾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目前仅基本做到清运出城进行简易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且长期暴露堆放在城郊或沿江两岸,极易冲入江中,一经进入库区江河,不但直接污染水体,而且还会沉积为底泥,形成底泥污染,严重威胁库区水体水质。同时,三峡库区工业固体废物多数就地堆积,部分排入江河。 5.1.5农村面源污染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的畜禽养殖粪便的直接排放,加重了地表水的污染,造成面源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库区 生态环境 问题 探究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