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保障问题探析.doc
《“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保障问题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保障问题探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保障问题探析陈静漪【专题名称】中小学教育【专 题 号】G3【复印期号】2009年02期【原文出处】当代教育科学(济南)2008年18期第912页【英文标题】Exploration on the Fund Insurance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fter the New Mechanism【作者简介】陈静漪,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内容提要】“以县为主”体制及其在学校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费用上的制度空缺是“新机制”实施的制度背景,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是“新机制”改革的政策逻辑。“新机制”后,
2、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保障困境虽然有所缓解,但公用经费和学校债务问题依然严峻,并且由于制度变迁而诱发学校发展资金和激励资金缺乏等新的问题。“新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仍需要不断的调适,并构建互补制度,以保障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需求。【关 键 词】新机制/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作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载体,它的生存样态、发展困境以及面临的问题都是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与投入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制度变迁。“以县为主”体制改变了“以乡为主”投入重心过低的体制困境,“新机制”明确了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
3、责任。两项体制变革为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然而,宏观制度必须作用于微观主体才能产生效果。“以县为主”体制在学校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费用上的制度空缺使得“新机制”的出台成为历史必然。“新机制”的实施虽然改善了农村学校经费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一机制处于初始运行阶段,农村学校许多累积问题仍然存在,而且由于制度变迁引发了新的问题。本文试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新机制”实施的制度背景与政策逻辑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简称“新机制”)。“新机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
4、以县为主”的管理制度背景下出台和实施的,拟解决“以县为主”体制下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短缺、农民教育负担过重、校舍危房率较高等问题,同时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责任,尤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力度,找到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经费问题的根本政策出路。(一)“以县为主”体制下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短缺、农民教育负担过重“以县为主”体制虽然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级”、“分项”的承担模式,强调了中央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责任,省级政府在教师工资、危房改造和公用经费方面的投入责任,但因缺少实施机制,县级政府实质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80以上的中小学经费由县级政府来承担。1众所周知,县政
5、府是分税制和税费改革以来财力较为薄弱的一级财政,许多县在负担教师工资以后,根本没有财力再去负担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公用经费短缺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根据2002年的农村义务教育百县调研总结报告,中西部农村小学的平均公用经费为56元,初中平均公用经费为71元。因公用经费短缺,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音、体、美器材,没有物、化、生实验用品,甚至连粉笔、教具都缺,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低下。2县级财政在无力承担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学校将此教育负担转嫁给农民。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调查,河北省农民教育负担在实施“以县为主”体制后呈刚性增长态势,2001年到2006年,河北省包括
6、学杂费、学校赞助费、就读费等在内的农民教育服务消费人均支出由95.04元增加到204.37元,六年增加了109.33元,年均增长13.6。这与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减轻农民教育负担的宏观政策导向严重不符,亟需出台新的政策进行调解。(二)“以县为主”体制下中小学校舍长期失修,危房改造债务沉重“以县为主”体制下,县级财政无力承担校舍维修资金,农村多数中小学校舍长年失修,危房较多。虽然2001年至2005年,国家分两期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要求到2005年底各地基本消除纳入改造规划的D级危房。然而,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比例过低。2005年国家审计署对8个省的调查显示,190亿元中小学危
7、房改造总投入中,中央财政占25,省级财政占22,市级财政占4.5,县级财政占17,乡镇及村组织、项目学校占31.5。这种投入结构加重了县级及其以下基层单位的经费负担,致使农村中小学危房率仍然较高,根据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截止到2006年,农村中小学危房率高达6.6,占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的81。在危房改造中,农村中小学校承担了1/3左右的经费,造成了大量的债务负担。2005年,审计抽查1631个乡镇、2355个村、4781个项目学校,有20的乡、14的村和12的项目学校因危房改造而形成大量债务,负债总额3.1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30万元、村10万元、学校30万元。其中,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2.1亿元
8、,占67;向教师、村民集资或借款1亿元,占32。3由此可见,“以县为主”体制下,县级政府并无能力承担起校舍维修的责任,更无力解决危房改造过程农村学校累计的大量债务。这种状况十分严峻,在一些地区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亟需出台新的政策予以解决。(三)“新机制”的政策逻辑: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的教育投入由于“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在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供给上出现制度空缺,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呼之欲出。从义务教育的正外部性来看,中央和省级政府理应承担义务教育部分经费投入责任,从各级政府
9、财力来看,分税制后,中央和省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具有雄厚的财力。因此,“新机制”强调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这是解决农村中小学经费问题的根本政策出路,也是“新机制”的核心政策逻辑。“新机制”重点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基本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新机制”规范了农村学校的收费行为,“免补”政策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农村中小学辍学率也有所降低;“新机制”还建立了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危房改造经费基本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来负担,减轻了县级财政和学校的经费压力。二、“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面临的经费保障问题如上所述,“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长期面临的公用经费短缺、
10、办学条件落后、危房改造负担沉重等问题。然而,从“新机制”实施以来的结果看,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短缺问题依然严峻,农村中小学校债务化解难度加大,而且由于制度变迁而诱发了农村中小学校经费保障方面的新问题,其中农村中小学校缺少必要的发展资金,学校缺少绩效管理的激励资金等问题亟需关注。(一)“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短缺问题依然严峻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短缺的程度要看学校经费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缺口状况。实施“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维持运转的可支配资金主要是免除学生杂费后的财政补助资金和公用经费拨款,当前学校获得的这两项资金总额相对于“新机制”之前的学校收入而言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因为,在上报学生杂费金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制 农村 中小学校 经费 保障 问题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010190.html